首页 / 正文

种放传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父亲种诩,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种放沉默好学,七岁时能写文章,不与小孩们玩耍。父亲曾令他考进士,种放以学业未成为辞,说不可以妄动。每每往来于嵩山、华山之间,慨然有隐居山林中的意思。不久父亲去世,几个兄长都营谋官职地位,唯独种放与母亲一起隐居在终南山豹林谷的东明峰,结草为庐,仅仅是遮避风雨。种放以互相讨论学习为业,从学的人很多,得到学生送的礼物来供养母亲,母亲也乐从天道,淡薄美味。

种放得到辟谷术,在峰顶另外构堂,整天端正坐立遥望云彩。每到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食缺乏断绝,只能吃芋头板栗。种放性嗜好饮酒,曾种植粘高粱自己酿酒,每每说空旷的山野清新寂静,借以养心净气,因号云溪醉侯。裹着头巾穿着短短的粗布衣服,背着琴提着壶,逆着长长的溪流而上,坐在厚重的大石头上,采摘山药来佐助饮食,往往是整天。在月末有时到夜半,从豹林谷抵达州的外城七十里,他与打柴的人步行来回往返。性不喜欢佛教徒,曾把佛经撕开用来制作帷帐。所撰写《蒙书》十卷以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们很是称许。所写诗歌很多,自称“退士”,曾写传以记述他的志向。

淳化三年(992),陕西转运使宋惟干言其才能操行,诏令使人召见种放。种放的母亲抱怨说“:我常劝你不要聚徒讲学。你既然已经隐居了,写文章有什么用?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而不得安身的地方,我打算离开你深入深山了。”种放称有病没有动身出发。他的母亲拿出他的笔、砚台全部烧掉,与种放转移居住深山偏僻的地方,人迹罕至。太宗称赞种放的节气,诏令京兆府赐给他缗钱让他供养母亲,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官吏每年按季节时令抚恤慰问。咸平元年(998)母亲去世,三天水、米浆不入口,在墓侧边构屋居住。翰林学士宋..、集贤院学士钱若水、知制诰王禹翶向朝廷诉说种放贫困不能够埋葬母亲,诏令赐给他三万缗钱、三十匹帛、三十石米帮助他办丧事。

咸平四年(1001),兵部尚书张齐贤说种放隐居三十年,不游览城市五十年,孝行纯正完美,可以劝勉风俗,简朴隐退清静,不逊于古人。再诏令洛阳府派官吏到山上,用礼遣送前往朝廷,赏赐行装钱五万缗,种放辞谢没有动身。第二年,张齐贤任京兆太守,又条列陈述种放的操行,请朝廷加以旌表。朝廷就赐诏说:“你隐居山丘田园,博通古今,孝悌操行,乡里所推重,仰慕古人遗留下来的光耀,牵引君子之常道。朕多次览阅太守藩镇的奏章,更加彰扬隐世之风,再渴望未来的表率,对你寄予殷切期望。现在派供奉官周旺带着诏书,召你赴阙,赐给你一百匹帛、十万缗钱。”九月,种放到达朝廷,对策于崇政殿,他裹着头巾进见,皇帝命令他坐下来对话,询问民政边事。种放说“: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爱百姓而已,只有慢慢地感化。”其余的问题种放都谦让没有应对。当天任命种放为左司谏、直昭文馆,赐给头巾衣服简册腰带,寓居在都亭驿,由职位高的官员设宴款待。第二天,种放上表辞谢皇帝的恩命。皇帝知道种放过去与陈尧叟交游,命令陈尧叟劝谕他;又对宰相说:“朕寻求才能杰出的人,以扩大视听,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像种放既然不乐于当官,也可以满足他的请求。”中书省传下诏令,种放说:“我病居山林之中,皇恩多次加以礼聘,岩猿溪鸟的性情,坚决不敢以俸禄入仕为意。但皇上虚怀待士,晚食忧人之心,也不敢以羁绊束缚为念。”于是下诏不顺从种放的谦让。几天后,再次召见种放,赐给绯衣、象简、犀带、银鱼,以及皇帝亲笔写的五言诗优宠他,赐予昭庆坊第一区,另加帷帐等常用器物,银器五百两,银三十万缗。隔天谢恩,赐在学士院吃饭,从此种放多次得到皇帝召见对策。咸平六年(1003)春天,种放又上表谢恩请求暂时返归故山,诏令准许他的请求。将要动身出发,又升任起居舍人,命令馆阁官在琼林苑设宴为他饯行,皇帝赏赐七言诗三章,在宴席上都被诵读。十月,派使臣到终南山抚恤慰问,把种放所居住的林泉画成图呈献皇帝,优诏催促种放入朝觐见,种放以病未好作为答复。

景德元年(1004)十月,种放来朝觐见,说归山的时间很长,愿按月计算不受俸禄,诏令特别给予。种放曾因看书赋诗,皇帝说:“种放的诗体例格式超过古人。听说他归山后,整天独自居住,在一室中默默打坐。山水的快乐,也是与生俱来的性格。每每朕所询问,都根据经典来应对,颇多裨益,朕所以优礼待他,原因是用来激发浮躁争逐的人奋起。”种放每到京城,秦雍等门徒多就而受业。景德二年,提升为右谏议大夫。上表请求到嵩山少林寺养病,皇帝准许他的请求,命令河南府查核。召见应对资政殿,在学士院设典宴,王若钦及当值学士、舍人、侍制都预宴。宴席散了以后,又赐宴于王若钦的家里。种放上表请求免都门设宴饯行的礼节。皇帝多次派太监慰问,赐给茶叶药物。这年冬天,种放再次来朝觐见。景德三年,因兄长去世请求辞官返回终南山营葬,皇帝又召见种放并设宴赐诗。

种放在山上居住茅草屋有五六处,吃野菜、荞麦。上表求取太宗御书以及经书史籍音义疏注,全都满足了他。十月,又到朝廷,皇帝对宰相说“:种放近来以其事为崇高,每每有所询问,很有可以采纳的地方。朝廷虽然对他加封爵位官秩,但没有能够大加任用,当前众人的非议没有堵塞,所担心的是种放收山怀藏。”马上派内侍任文庆带着诏书示谕种放说“:朕统治天下,心忧勤政到太阳西斜时才吃饭,周遍延纳才能杰出的人,物色隐士,思访话语,来兴盛各种事功。因为你隐居岩洞,绝迹于嘈杂而肮脏的地方,追踪绮翁的远迹,有曾、颜的美好行操,特地举行装饰园地的典礼,果然符合移坐向前之心。每每有所咨询,完备详细顺乎道理,再看加以采纳,蔚然具有才能谋略,很是开阔朕的心怀,很想大加任用。但因群情没有详悉,所以已发出的命令暂且延迟。现在四方的诸侯用来会聚,海内思念安定,正崇尚政治之本,希望敦厚时代风俗。你一定能够考虑变化事物的本源,丹青王度,周备富国强兵的办法,陈述制礼作乐的规定,返朴归真,废置刑法平息诉讼,辅助我不周到的地方,渐渐至于太平,选拔重用于主要的行政机关,辅佐愚昧的我。你应体会这种亲厚礼遇,尽你的诚心聪明,叙述治理国家的大道术,述说致于君子的远大谋略,全都写在奏章上,以滋润我的心田。辅助薄德的怪异,抓牢外朝的视听,即掌管朝廷的重要政务,浸润到最公正。”

种放上言说:“我读书从事于写文章,实在来自父亲师父的教诲,学古人嗜好隐退,本是求得山水的欢乐。思虑遵循天性以事奉最高的道术,有意于麝鹿,无心于做官。所幸运的是,国家化成,疆场停止打仗,百姓鼓舞,庶几类聚相与欢悦。蒲帛的征聘,宠爱消融岩谷,君命荐及,恭听大受。既然朝拜宫门之下,只是愧为岩林之低贱。事奉圣上于咫尺,聆听陛下的教论。列迹侍从之位,戴着高帽劝谏诤讼。虽然是愚人的思虑,但竭尽忠心多次陈述;然而皇帝明察,我恐怕瞎说无补于世。现在又咨询以礼乐制度,询问刑法政治的方法,而且小器微材,打算加以大用。大抵考虑到沿革所宜,经历时间不长而已经不同,弛张之体,其一一可述。国家谋划建立得其正中可为法式的政教,升纳丰寿,只有二圣的普遍安定,总持百王的缺漏,他们是有所采取,敢于参预论述。现在德义显示明白,皇帝亲自来临,像我这样的才能,俨然并列。伏望陛下洞察我的教训,怜惜守节的志向,命名覆驾没有翻覆压迫的危害,使为器皿免去溢满激荡的咎责,停止这种过错,终其历来的心愿。况且我首次献纳之行,不是为了没有职位;参预清闲的应对,不是为了疏远隔离。又怎么敢随众附合而犹豫不决,默默而空白呢?希望暂且列于谏院,庶几少观于朝制,则也或能适合,人才没有假冒的。此保全的恩惠,切望仁圣赐予。”

当时先派陈尧叟宣谕旨意,陈尧叟亲自询问种放的意见,种放说:“我自从被征聘召见,到迁任谏院,无所补报,被宠幸很多了。现在皇帝圣明,朝廷没有错误的政治,我处在显要的位置上,则是重增其过。”等到看到奏表,皇帝说:“种放能够守本分恳诚辞让,更是可嘉。”大中祥符元年(1008),命令种放判集贤院,授予给事中。二年四月,种放请求归山,皇帝在龙图阁设宴饯行,命学士即席赋诗,皇帝亲自做序。上呈所写的诗,最后一章说:“我心虑停日,无复醉山中。”开始,种放做诗曾有“溪上醉眠都不知”的句子,因此谈到这事。三年正月,又召种放赴朝廷,上奏表请求赐告,皇帝亲手写诏书优礼答之。做诗歌赐给种放,同时赠送衣服、器具钱币,命令京兆府每季派官员到山上慰问。四年正月,种放再次来朝觐见,从祠汾阴,被授予工部侍郎。

种放多次到朝宫下,不久又归山,有人写信嘲讽他出仕隐退之迹,而且劝他放弃职位隐居岩谷,种放没有理会。种放终身不娶,尤其讨厌喧嚣尘杂,所以京城赐宅为他挑选僻静的地方。但是俸禄之赐既然优厚,他晚年很注意装饰车子衣冠。他在长安广置良田,每年获利很大,也有强迫购买的,于是导致争讼,门人族属依仗他恣肆骄横。王嗣宗守京兆,种放曾趁酒醉谩骂他。王嗣宗多次派人责斥种放不遵守法度,乃条陈上奏其事。诏令工部郎中施护查究,恰逢赦恩而停止。大中祥符四年(1011)四月,种放请求返回终南山,皇帝又赐宴送他。所居山林,很多百姓纵欲砍柴采摘,特地诏令禁止。种放就上奏表迁居嵩山天封观侧边,皇帝派内侍就兴唐观地基建造府第赐给他。请假超过一百天,继续给其俸禄。但种放还往来终南山,按视田地。每次出行必定给驿乘,在路上有时诟骂驿吏,规算粮具的价值。当时舆论逐渐鄙薄他。

皇帝曾经举行曲宴命令大臣们赋诗,杜镐以向来不写诗为辞,朗读《北山移文》来讥讽种放。皇帝告诉近臣说:“种放为朕说了很多事,但是外廷没人知道。”因而出示种放所上《时议》十三篇,其目录为:《议道》、《议德》、《议刑》、《议器》、《议文武》、《议制度》、《议教化》、《议赏罚》、《议官司》、《议军政》、《议狱讼》、《议征赋》、《议邪正》。

大中祥符八年(1015)十一月十九日,早晨起来,种放忽然取出前后奏章奏疏的草稿烧掉,穿道士衣服,召门生一起饮酒于停留处,行了几巡酒后去世。死讯传到朝廷,皇帝很是感叹哀悼,亲手写祭文派内侍朱允中致祭。归葬终南山,赠工部尚书,录用他的侄儿世雍为同学究出身。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五 王湛(子承 承子述 述子坦之 祎之 坦之子恺愉 国宝 忱 愉子绥承族子峤 袁悦之 祖台之) 荀崧(子蕤 羡) 范汪(子宁 叔坚) 刘惔 张凭 韩伯·房玄龄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五·徐乾学
  史佚书·史佚
  ●卷六·叶梦珠
  卷四十二·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卷下·继昌
  第二五○移光绪九年八月二十八日一一六○六--一·佚名
  第二四二移咸丰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一一六○一--一·佚名
  四三五 广东巡抚李质颖奏遵旨饬派闲空敬职各赴原籍访询违碍书籍折·佚名
  金佗续编卷二十·岳珂
  北狄传·李延寿
  卷一百三十三·雍正
  卷一百三·赵汝愚
  卷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谷城山馆集卷一·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古乐府【本调】叙曰唐人不为古乐府是知古乐府也辞声相杂既无从辨音节未会又难于歌故不为尔然不効其体而时假其名以达所欲出斯慕古而托焉者乎近世一二名家至乃逐句形模以追遗响则唐人所吐弃矣余尝为郊庙

  • 巻十四·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十四明 李攀龙 编唐五言律诗野望【王绩】东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从军行【杨烱】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马绕龙城雪暗

  •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冯梦龙

    (浮白主人述)○前叙三句山歌一句诗,中间四句是新词,偷今换古,都出巧思,郎情女意,叠成锦玑,编成一本风流谱,赛过新兴银绞丝。○将谓偷闲(顶上丝字起、下同。)丝丝绿柳映窗前,系弗住个情哥去后缘,花栏绕遍,春怀可怜,取花消遣,把金瓶水添

  • 卷六十五 景德四年(丁未,1007)·李焘

      起真宗景德四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己亥朔,御朝元殿受朝,德音降京畿流罪以下囚。   遣工部尚書王化基乘驛詣河中祭后土廟,用大祠禮,告將朝陵也。(據會要在正月,而實錄不書,今附見于此。)   甲辰,以知樞密院事陳

  • 卷十八·王夫之

    ◎二张列传(朱嗣敏、万年策、揭重熙、刘季矿等,周鼎翰、田辟附) 张家玉,字子元,广东东莞人。年甫十九,中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卓荦不随时俯仰。北都陷,家玉衣斩衰,哭思宗皇帝于东华门,扣额抢地,血出被面,宛转号啼不能起。贼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正德十六年二月甲午朔 上以疾不视朝○陕西河州弘化寺番僧著巴藏卜文县膻哈罗家答石等族生番族头圭哈及番僧番人劄藏寺以渗金铜佛铜塔佛像马犬盔刀来贡○命署都指挥佥事朱卿于大宁都司佥书管事○朝鲜国王李怿差陪臣户

  • 卷之五百三十八·佚名

    光绪三十年。甲辰。十一月。庚寅。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诣正阳门。关帝庙菩萨殿拈香。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

  •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六月。辛酉。谕军机大臣等、倭韩之事。关系重大。特派尚书翁同和、李鸿藻、与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会同详议。妥筹具奏。兹据该大臣等会议覆奏。倭人以重兵驻韩。日久未撤。和局迄无成议

  • 西汉年纪卷二十一·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宣帝五凤元年皇太子冠皇太后赐丞相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帛八百匹大夫人八十匹又赐列侯嗣子爵五大夫男子为父后者爵一级【本纪 考异曰按汉书本纪太子冠在此年荀纪于元康三年叙二疏去位事已云太子冠至是又重

  • 世家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三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宣王一。忠宣王讳璋字仲 古讳 蒙古讳益智礼普化忠烈王长子母曰齐国大长公主。 忠烈王元年乙亥九月丁酉生三年正月册王为世子九年二

  • 侯莫陈崇传·令狐德棻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他的先辈属于魏国的别支,住在库斛真水。五世祖叫太骨都侯。从五世祖以后,世代都担任部落首领。祖父侯莫陈允,以良家子弟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那里。父亲侯莫陈兴,任殿中将军、羽林监。侯莫陈崇少

  • 卷之四·佚名

    尚清王神號:天續之按司添。即位元年【明嘉靖六年丁亥】二年,王命毛見彩授那霸里主。【此職自是始】八年,冊封使陳陳侃、高澄齎勅至國。世宗遣正副使陳侃、高澄齎詔抵國,諭祭故王尚眞,封世子尚清為中山王。仍賜王及妃皮弁冠

  • 卷六十·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钱唐程川撰礼一统论经义古礼繁缛后人于礼日益疎略然居今而欲行古礼亦恐情文不相称不若只就今人所行礼中删修令有节文制数等威足矣古乐亦难遽复且于

  • 卷三十八·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三十八少牢馈食礼第十六之二祝出迎尸于庙门之外主人降立于阼阶东西面祝先入门右尸入门左正义郑氏康成曰主人不出迎尸伸尊也【贾疏祭统云尸在庙门外则疑于

  • 卷四百九十三·佚名

    △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十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言大乘大乘者,普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最尊最胜。如是大乘与虚空等。譬如虚空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大乘亦尔普能容受无量无数无边有情。又如虚空无来无去无住可

  • 卷第二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七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智品第七之二如是已辩诸智差别。智所成德今当显示。于中先辩佛不共德。且初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何谓十八。颂曰。十八不共法  谓佛十力等论

  • 净土论序·迦才

        帝京弘法寺释迦才撰  夫净土玄门。十方咸赞。弥陀宝界。凡圣同欣。然则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余每披阅群典。详捡圣言。此之一宗。窃为要路矣。其达之者。觖之稽颖。未悟者。瞩而踌躇。

  • 宜斋野乘·吴枋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 (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之作法,凡耳之所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