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兢传

吴兢,汴州浚仪人。励志勤学,博通经史。宋州人魏元忠、亳州人朱敬则十分器重吴兢,等到居相辅位,推荐吴兢有史才,可以居近侍,于是使他任直史馆,撰写国史。几个月后,授予右拾遗内供奉。神龙二年(706),升右补阙,与韦承庆、崔融、刘子玄一起撰写《则天实录》成功,转为起居郎。不久升水部郎中,遭逢父母丧事返回乡里。开元三年(715),停止服丧,上奏给皇帝说:“我修史已完成数十卷,自从停职还家,不忘纸札,请求继续完成剩下的工作。”于是授予谏议大夫,依照从前撰写国史。不久兼修文馆学士,经历卫尉少卿、左庶子等职。居职将近三十年,撰书叙事简明扼要,人们使用时称道他。末年伤于叙事过于简略,《国史》未修成。十七年,出任荆州司马,皇帝诏令允许将史稿自己带走。中书令肖嵩监修国史,上奏拿取吴兢撰写的《国史》,得到六十五卷。多次升台、洪、饶、蕲四州刺史,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升相州长史,封襄垣县子。天宝初年(742)改官名,为邺郡太守,入朝任恒王傅。

吴兢曾经认为梁、陈、齐、周、隋五代史繁杂,于是另外撰写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又由于太简略受到损害。吴兢虽然年老气衰,还是希望担任史职,但行步伛偻,李林甫认为吴兢年老不予任用。天宝八年(748),在家中去世,终年八十多岁。吴兢死后,他的儿子进献他撰写的《唐史》八十多卷,事情多有纰缪,赶不上壮年所写。吴兢家积聚的书很多,曾经按条目登记书的次序,名为《吴氏西齐书目》。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二·宋濂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赵尔巽
  提要·吴兢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四十八·佚名
  第五三谕光绪七年十一月七日一一二○七-一二·佚名
  宋宝祐四年登科録卷四·佚名
  卷六十五·张守节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三 不可衡量的人·溥仪
  窦炽传·李延寿
  董兴传·张廷玉
  汉纪二十 起昭阳作噩,尽屠维单阏,凡七年。·司马光
  ●牧令书卷二 政畧·徐栋
  119.祖逖中流击楫·林汉达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五十三百舌类五言古侍宴咏反舌       【梁】沈 约假容不足观遗音犹可荐幸蒙乔树恩得以闻高殿咏百舌         【梁】刘孝绰山人惜春暮旭旦坐花林复值怀春鸟枝间

  • 卷一百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辛替否辛替否字协时京兆万年人景龙中为左拾遗以直谏名睿宗朝迁右台殿中侍御史开元中终頴王府长史诗一首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洪慈均动植至德俯深玄出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元年六月丙寅朔诏自今朔望遥拜二圣于殿上百官于殿下行礼先是上与百官并拜于庭而中书舍人林遹以为非宜请用家人礼故有是旨 敦武郎房湜为武翼大夫荣州刺史知房州用知唐州胡安中奏也时道路犹梗乃令安中

  • 第二十三回 宋齐梁传陈国俱都江左·黄士衡

    词曰: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营。川原流恨血,毛发凛威灵。白发诗人闲住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诗曰:诗向会家闲讲究,话逢知己细评论。评论往事知贤否,讲究前贤说废兴。

  • 卷之六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八·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一月。壬申。上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还西苑驻跸。外记注  ○护理山西巡抚赵尔巽奏、请将晋省修复电蝱滟戋用款。援案作正开销。以体商情而重报务。允之。摺包  ○贵

  • 五五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请令京师藏书之家及京官将藏书目录钞送折·佚名

    五五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请令京师藏书之家及京官将藏书目录钞送折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初三日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初三日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臣等遵旨纂办四库全书,现将《永乐大典》所载及内府旧藏书目详检办理,其外省采访遗书,自必

  • 第二章 我的童年 二 帝王生活·溥仪

    &ldquo;优待条件&rdquo;里所说的&ldquo;暂居宫禁&rdquo;,没规定具体期限。紫禁城里除了三大殿划归民国之外,其余地方全属&ldquo;宫禁&rdquo;范围。我在这块小天地里一直住到民国十三年被民国军驱逐的时候,渡过了人世间

  • 史记正义论例·司马迁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论史例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并採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物类之品也。太史公作

  • 卷二十·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二十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組綬【天子玄諸侯朱大夫純世子綦士緼】玉藻天子佩白

  • 大学证文卷一·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大学无古文今文之殊其所传文亦无石经本注疏本之异自西汉传礼记四十九篇中有大学中庸二书竝着为经而其时复有以大中二书并论语孟子称小经者析二书于记为之单行因别有大学中庸之目歴汉晋隋唐以及于宋

  • 卷二十二·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二十二宋 朱子 撰邦国礼三之上聘礼【郑注目録云大问曰聘诸侯相于乆无事使卿相问之礼小聘使大夫周礼曰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疏曰下记

  • 今日之佛法研究·欧阳竟无

    解釋此題可分數層︰ 一、佛法。(此即研究之境) 二、佛法研究。(此即研究者之行) 三、今日之佛法研究。(此即研究者隨分之果) 第一、雲佛法者,其詳可列一表如次︰  ┌皆佛語言┐  ┌事││蘊、處、緣起、界、諦、食(境)┐  │ 

  •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馀·佚名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无若干想亦无众念而令其心迷惑忘也。所以如来无若干想。如虚空土不可穷尽。不察众生而各各异。用其本净无若干故。察於诸佛无若干种。用其法界不可破坏。慧平等故。亦於诸法无差别想。用无欲

  • 卷十一(竺法护译)·佚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四密迹金刚力士。复谓寂意菩萨。何谓为如来心秘要。其业清净。所以因缘一切诸天子所生。以一识慧。寿八万四千劫。又其神识不转不变。以为馀识乃至定意还得寿命。从彼终没。因其所行受身而生。

  • 卷第二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六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智品第七之一前品初说诸忍诸智。于后复说正见正智。为有忍非智耶。为有智非见耶。颂曰。圣慧忍非智  尽无生非见余二有漏慧  皆智六见性论曰。慧有二

  • 壬学琐记·程树勋

    唐时功令,以奇门、雷公、六壬为三式,雷公即太乙,所谓太乙雷公式是也。唐时禁奇门、雷公不传,惟六壬便于民用,不涉兵事,故不之禁,传其歧多,精者独鲜。

  • 大还心鉴·佚名

    引寒山子、陶埴真人、马真人及《科仪》诸家。《宋志》、《通志》著录。盖唐五代时所撰。《云笈七签》卷73录入《内丹》部分。观其内容,实述外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