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鲁语上

1

长勺之战,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数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于享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茍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

2

庄公如齐观社。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正民也。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君为是举而往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土发而社,助时也。收捃而蒸,纳要也。今齐社而往观旅,非先王之训也。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臣不闻诸侯相会祀也,祀又不法。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公不听,遂如齐。

3

庄公丹桓宫之楹,而刻其桷。匠师庆言于公曰:“臣闻圣王公之先封者,遗后之人法,使无陷于恶。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使长监于世,故能摄固不解以久。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公曰:“吾属欲美之。”对曰:“无益于君,而替前之令德,臣故曰庶可已矣。”公弗听。

4

哀姜至,公使大夫、宗妇觌用币。宗人夏父展曰:“非故也。”公曰:“君作故。”对曰:“君作而顺则故之,逆则亦书其逆也。臣从有司,惧逆之书于后也,故不敢不告。夫妇贽不过枣、栗,以告虔也。男则玉、帛、禽、鸟,以章物也。今妇执币,是男女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不可无也。 ”公弗听。

5

鲁饥,臧文仲言于庄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辰也备卿,辰请如齐。”公使往。

从者曰:“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文仲以鬯圭与玉如齐告籴,曰:“天灾流行,戾于弊邑,饥馑荐降,民羸几卒,大惧乏周公、太公之命祀,职贡业事之不共而获戾。不腆先君之币器,敢告滞积,以纾执事,以救弊邑,使能共职。岂唯寡君与二三臣实受君赐,其周公、太公及百辟神祗实永飨而赖之!”齐人归其玉而予之籴。

6

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辞。若为小而祟,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文仲曰:“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赂乎?”

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师,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怒?”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 ”齐侯乃许为平而还。

7

温之会,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使医鸩之,不死,医亦不诛。

臧文仲言于僖公曰:“夫卫君绐无罪矣。刑五而已,无有隐者,隐乃讳也。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次,是无隐也。今晋人鸩卫侯不死,亦不讨其使者,讳而恶杀之也。有诸侯之请,必免之。臣闻之:班相恤也,故能有亲。夫诸侯之患,诸侯恤之,所以训民也。君盍请卫君以示亲于诸侯,且以动晋?夫晋新得诸侯,与亦曰:‘鲁不弃其亲,其亦不可以恶。 ’”公说,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

自是晋聘于鲁,加于诸侯一等,爵同,厚其好货。卫侯闻其臧文仲之为也,使纳赂焉。辞曰:“外臣之言不越境,不敢及君。 ”

8

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僖公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重馆人告曰:“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诸侯莫不望分而欲亲晋,皆将争先;晋不以固班,亦必亲先者,吾子不可以不速行。鲁之班长而又先,诸侯其谁望之?若少安,恐无及也。”从之,获地于诸侯为多。反,既复命,为之请曰:“地之多也,重馆人之力也。臣闻之曰:‘善有章,虽贱赏也;恶有衅,虽贵罚也。’今一言而辟境,其章大矣,请赏之。“乃出而爵之。

9

海鸟曰“爰居”,止于路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肆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明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禁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夫仁者讲功,而智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问,非智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之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

10

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使谓之曰:“吾欲利子于外之宽者。”对曰:“夫位,政之建也;署,位之表也;车服,表之章也;宅,章之次也;禄,次之食也。君议五者以建政,为不易之故也。今有司来命易臣之署与其车服,而曰:‘将易而次,为宽利也。’夫署,所以朝夕虔君命也。臣立先臣之署,服其车服,为利故而易其次,是辱君命也。不敢闻命。若罪也,则请纳禄与车服而违署,唯里人所命次。”公弗取。臧文仲闻之曰:“孟孙善守矣,其可以盖穆伯而守其后于鲁乎!”

公欲弛郈敬子之宅,亦如之。对曰:“先臣惠伯以命于司里,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出入受事之币以致君命者,亦有数矣。今命臣更次于外,为有司之以班命事也,无乃违乎!请从司徒以班徙次。”公亦不取。

11

夏父弗忌为宗,蒸将跻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 ”曰:“我为宗伯,明者为昭,其次为穆,何常之有!”有司曰:“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夫

祀,昭孝也。各致齐敬于其皇祖,昭孝之至也。故工、史书世,宗、祝书昭穆,犹恐其逾也。今将先明而后祖,自玄王以及主癸莫如汤,自稷以及王季莫如文、武,商、周之蒸也,未尝跻汤与文、武,为不逾也。鲁未若商、周而改其常,无乃不可乎?”弗听,遂跻之。

展禽曰:“夏父弗忌必有殃。夫宗有司之言顺矣,僖又未有明焉。犯顺不祥,以逆训民亦不祥,易神之班亦不祥,不明而跻之亦不祥,犯鬼道二,犯人道二,能无殃乎?”曰:“未可知也。若血气强固,将寿宠得没,虽寿而没,不为无殃。 ”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

12

莒天子仆弒级公,以其宝来奔。宣公使仆人以书命季文子曰:“夫莒太子不惮以吾故杀其君,而以其宝来,其爱我甚矣。为我予之邑。今日必授,无逆命矣。”里革遇之,而更其书曰:“夫莒太子杀其君而窃其宝来,不识穷固又求自迩,为我流之于夷。今日必通,无逆命矣”明日,有司复命,公诘之。仆人以里革对。公执之,曰:“违君命者,女亦闻之乎?”对曰:“臣以死奋笔,奚啻其闻之也!臣闻曰:‘毁则者为贼,掩贼者为藏,窃宝者为宄,用宄之财者为奸’,使君为藏奸者,不可不去也。臣违君命者,亦不可不杀也。”公曰:“寡人实贪,非子之罪。”乃舍之。

13

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水虞于是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鸟兽成,水窗口远,水虞使用禁罝罜罗,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蘗,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麋麌,鸟翼鷇卵,虫舍蚔喙,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14

子叔声伯如晋谢季文子,郄犫欲予之邑,弗受也。归,鲍国谓之曰:“子何辞苦成叔之邑,欲信让耶,抑知其不可乎?“对曰:“吾闻之,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夫苦成叔家欲任两国而无大德,其不存也,亡无日矣。譬之如疾,余恐易焉。苦成氏有三亡:少德而多宠,位下而欲上政,无大功而欲大禄,皆怨府也。其君骄而多私,胜敌而归,必立新家。立新家,不因民不能去旧;因民,非多怨民无所始。为怨三府,可谓多矣。其身之不能定,焉能予人之邑!”鲍国曰:“我信不若子,若鲍氏有衅,吾不图矣。今子图远以让邑,必常立矣。 ”

15

晋人杀厉公,边人以告,成公在朝。公曰:“臣杀其君,谁之过也?”大夫莫对,里革曰:“君之过也。夫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杀,其过多矣。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若以邪临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专,则不能使,至于殄灭而莫之恤也,将安用之?桀奔男巢,纣踣于京,厉流于彘,幽每于戏,皆是术也。夫君也者,民之川泽也。行而从之,美恶皆君之由,民何能为焉。”

16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

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猜你喜欢
  唐臣传第十六·欧阳修
  卷二百一·列传第八十九·张廷玉
  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三十二·赵尔巽
  卷第二百六十 唐紀七十六·司马光
  卷二百三十 熙寧五年(壬子,1072)·李焘
  卷九十七 北凉录四·崔鸿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六百六十三·佚名
  ●卷五·余继登
  三○○ 谕内阁《明纪辑略》不必禁毁并着撮叙唐桂二王及死事诸臣本末事迹刊附《通鉴辑览》之末·佚名
  韩晋明传·李延寿
  赵鼎传·脱脱
  卷七之四·雍正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魏源

    游山吟(八首)少年好远游,曾踞祝融之峰最上头。群山滚滚波涛浮,向背宾主无处求,那知造物融结何端由。入山日深峰日变,下下高高呈坎艮,始知脉络支干一生万。从此芒鞋踏九州,到处山水呈真面。骨肉虽殊性情同,一山参破万山见。浮气

  • 卷四十七·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四十七韩愈古体诗荐士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五言出汉时蘓李首更号东都渐弥漫?别百川导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齐梁及陈隋众作

  • 卷一·贺铸

    钦定四库全书 庆湖遗老诗集卷一    宋 贺铸 撰歌行三十九首 丛台歌 按邯郸县谱丛台赵武灵王筑起地三百尺今故址犹十仭在县中东北隅元丰辛酉七月同邑令濮人杜俨仲观登杜先有此诗要予同赋 累土三百尺流火二千年

  • 东林本末(上)·吴应箕

    门户始末(姑自并封,至丁巳京察,未及熹庙也)尝观国家之败亡,未有不起于小人倾君子之一事;而小人之倾君子,未有不托于朋党之一言。汉有顾厨俊及唐有清流白马之祸,宋有新法、伪学所号为党人流及之祸,中于君子,而国运随之以亡。兴言

  • 卷一百二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年夏四月乙卯朔享 太庙○丙辰○秦王尚炳讣闻 上辍视朝三日遣官赐祭谥曰隐命有司治丧葬 皇太子亲王俱遣祭△设禄谷长官司隶云南镇沅府其地本禄平寨时镇沅府知府刀平请设治所故有是命○丁巳○升鸿胪寺左侍丞许

  • 卷五十六·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五十六尼竺浑氏甘笃武尔格齐氏达都瑚玉鲁氏瑚钮和和齐氏僧苏克塔穆察氏巴哈纳夸尔达氏吴云柱德都勒氏科罗喀恺顔氏奇拉尔图珠尔苏

  • 后记·周作人

    这本书的写成与出版全是偶然的,最初给上海的《亦报》写稿,每天写一段,几乎没有什么结构,而且内容以事实为主,不杂议论,这个限制固然很有好处,但同时也就有了一个缺点。五六十年前左右的事实,——因为我最初是想只讲到庚子为止

  •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吕思勉

    清代学术的中坚,便是所谓汉学。这一派学术,以经学为中心。专搜辑阐发汉人之说,和宋以来人的说法相对待,所以得汉学之称。汉学家的考据,亦可以说是导源于宋学中之一派的。注860而其兴起之初,亦并不反对宋学。只是反对宋学末

  • 卷第十二·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二〈起天平七年正月、盡九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七年春正月戊午朔。天皇御中宮宴侍臣。又饗五位已上於朝堂

  • 卷二十七 内则第十二·郑玄

    (陆曰:“郑云:‘以其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疏]正义曰:按郑《目录》云:“名曰《内则》者,以其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此于《别录》属《子法》。以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后,君也

  • 卷十八·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十八      宋 苏辙 撰 清庙之什 周颂皆有所施於礼乐盖因礼而作颂非如风雅之诗有徒作而不用者也文武之世天下未平礼乐未备则颂有所未暇至周公成王天下既平制礼作乐而为诗以歌之於是颂声

  • (七)·钱穆

    第七目出处进退辞受之义。自孔子以平民讲学,中国社会乃有士之一阶层,为四民之首。学而优则仕,膺政府职位,乃有出处进退辞受之义。《论语?学而》篇第二章,有子言孝弟为仁之本。第四章,曾子言忠信,则为义之本。在家重仁,出门则

  • 央掘魔罗经卷第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奇哉如来。哀愍一切众生。为第一难事。佛告央掘魔罗。非是如来为第一难事。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正法住世余八十年。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

  • 卷第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月幢了禅师语录月幢了禅师语录卷第四嗣法门人达最等编偈辞本师老人违师已涉程抱恨驴年深惟有巴歌曲几回咏更新冬日别禹门众友几年聚首共炉头草履情生逐野丘谩道热肠分袂去朔风更待语无休即事呈禹门将三就

  • 都尔的本堂神甫·巴尔扎克

    主要讲述了一个主教是如何从默默无闻、潜伏在最底层,受人压抑十余年,在众人都看着他表面即将要死放松了警戒的心、并带着同情怜悯的态度时,一步步靠什么手段最后成功地攀爬上主教地位;又是如何在最无望的时候,翻身攻击的。

  • 海语·黄衷

    域外地理著作。明黄衷(1474—1553)撰。三卷。衷字子和,南海(今属广东)人。弘治进士,历官督粮广西、抚云南、至兵部右侍郎。黄氏晚年居家,采访舟师、海贾,集录是编。成书于嘉靖十五年(1536)。约一万三千字。分风俗、物

  • 大乘妙林经·佚名

    简称《妙林经》, 亦名《习胜经》。道教书名。三卷。此经依托元始天尊与诸真人论道,记其言论,分为十品,每品前为论说,末为偈文(第七《众真说法品》无偈文),偈文概述论说要旨。全经主旨在阐述大乘妙义,认为一切众生,心

  • 众妙集·赵师秀

    唐诗总集。一卷。宋赵师秀编。师秀字紫芝,号天乐,为“永嘉四灵”之一。又编《二妙集》,选姚合、贾岛诗,与本集相辅(《众妙集》不选姚、贾诗)。此集前后无序跋,入选诗人凡七十六家,选诗二百二十八首,大多为中晚唐诗人,少数为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