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八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八

乙巳冬十月乙酉朔,上闻明玉珍取云南失利,诸将往往暴掠,玉珍不能制,乃遗以书曰:“自元失其驭,天下兵起,假窃名号者,比比皆是。然仁人志士,务在救民,故泽被当时,福流后裔,惟愚者诛降戮民,自绝于天。今十有四年,凡昔之首事者,十亡八九,此皆不思保民,恣行残忍,以底祸败故也。近闻足下发兵与蛮夷为仇敌,郊圻之民俱有惧色,而兵犹未已。兵之所过,民舍一空,此如割股以啖腹,腹饱则身毙,果何益哉?夫西蜀沃壤千里,昔刘备据之以三分天下,苟不善保而使他人得之,诚为足下之忧。古人有言:‘必先治己,而后治人。’予念与足下中心相孚,欣戚相同,故以相告。譬如奕者当局,有不自知,旁观者能审之矣。若足下旁观于予,幸有所见,亦时以相告,岂不两全其美哉?”

戊戌,上以张士诚屡犯疆场,欲举兵征之,下令曰:“王者征伐,应天顺人,所以平祸乱而安生民也。张士诚假元之命,叛服不常,天将假手于我,是用行师以致天讨。况士诚启衅多端,袭我安丰,寇我诸全,连兵构祸,罪不可逭。今命大军致讨,止于罪首,在彼军民,无恐无畏,毋妄逃窜,毋废农业。已敕大将军约束官军,毋致虏掠,违者以军律论罪。布告中外,体予至怀。”

庚子,命中书省以书招谕虎背寨刘宝,曰:“往者兵乱,群雄并起,或割据数郡,逞其陆梁;或凭恃险阻,以立营寨。十余年间,民消物尽,乱已极矣。上天悔祸,人心思治,乃命我主上兴仁义之师,以平一四海。天戈所指,无不克捷。欧普祥率先归附,陈友谅亦已削平,湖湘诸郡相继纳款,惟尔刘宝等屡苦群雄交侵,又为饶鼎臣所劫,据寨自守,弗即款附。国家有尔,犹太空微云,何能点滓?但虑民困于兵,不堪其扰,今果能下寨投戈,非但保全性命,亦可永享富贵。倘复不悛,大军压境,纵尔有三年之聚,断尔粮道,扼尔樵采,绝尔外援,数年之后,何以为命?汝虽欲苟活,不可得矣。不教而杀,古人所戒,特宣上意,俾尔知之。”

辛丑,命中书左相国徐达、平章常遇春、胡廷瑞同知枢密院冯国胜、左丞华高等率马步舟师,水陆并进,规取淮东、泰州等处。时张士诚所据郡县,南至绍兴,与方国珍接境;北有通泰、高邮、淮安、徐宿、濠泗,又北至于济宁,与山东相距。上欲先取通泰诸郡县,剪士诚肘翼,然后专取浙西,故命达总兵取之。达兵既出江口,上遣使谕达曰:“迩闻王保保兵入关中,为李思齐、张思道逐出潼关,还至汴梁,复东取乐安,又为俞宝所败,追过清河,溺死者甚众。今王保保驱其人民,已北遁矣。孔兴、脱烈伯、天保奴兵走三晋,汴梁、唐、邓、南阳之间,余兵据守,尚未宁息。河南洛河水决,漂荡三千余家。天下扰扰如此,当何时可定也?此迤北消息,汝宜知之。夫军旅重事,尤宜加慎,如获张士诚将校遣来,吾自处之。”思道即良弼。

乙巳,徐达兵趋泰州,浚河通舟师,遇张士诚兵,击败之,获马三十匹、船二百艘,遂驻军于海安坝上。

丙午,遣使谕永新周安等,曰:“尔本我之武臣,分守境土。近因大军征讨逆贼饶鼎臣,尔等心怀疑惧,故至于此。旅拒王师,已及三月,粮绝力尽,欲遁则无所归,欲降则惧不受,以此偷生旦暮。予闻之恻然于怀,恐城下之日,玉石不分,使我赤子肝脑涂地,咎有所归。令到之日,果能革心效顺,弃甲来归,悉宥前愆。”安等仍犹豫未决。

丁未,徐达兵围泰州新城,败士诚湖北援兵,获其元帅王成、卒四百余人。

己酉,张士诚淮安李院判来援泰州,常遇春击败之,擒万户吴聚等一百二十九人,遣人谕降城中,其佥院严再兴、副使夏思忠、院判张士俊等拒守不下。

癸丑,饶鼎臣既走茶陵,复合浦阳群盗于南峰山寨,时出侵掠。元帅王国宝等率兵击败之,杀贼众朱国民等五十余人,鼎臣遁去。

信州盗萧明率兵攻围饶州府,知府陶安召父老,告之曰:“国家乘天运,除祸乱,兵甲之盛,所向无敌。今逆贼扇余党,驱乌合而来,徒贻民害尔,不足畏也。我粮实城坚,素有其备,但能固守,不过数日,援兵至破贼必矣。众皆诺。”安与千户宋炳亲率吏民,分城拒守,选勇健为游兵,昼夜巡捍,而请救兵于江西行省。安登城谕贼曰:“尔众,吾民也。反为贼用,得无失计乎?”众曰:“使皆如太守与总制,岂有今日?若破城,必不相害。”安命射之,矢下如雨,贼不敢逼。越三日,江西行省遣千户陈明来援,遂大败之,萧明遁去,擒伪招讨都海、万户袁胜斩之,饶州遂安。

闰十月乙卯朔,江阴水寨守将康茂才报:“张士诚以舟师四百艘出大江,次范蔡港,别以小舟于江中孤山往来,出没无常,疑有他谋,请为之备。”上即日遣使,谕徐达曰:“近得康茂才报张士诚以舟师往来江中,吾度此寇非有攻江阴、直趋上流之计,不过设诈疑我,使我陆寨之兵还备水寨。我兵既分,彼将弃我水军,疾趋陆寨,捣吾之虚,此寇一计也。尔宜备之。又闻常遇春出海安七十余里击寇,寇兵不过万人,此非抗我大军之势,盖欲诱遇春深入。使我军去泰州既远,彼必潜师以趋海安或趋泰州,令我大军势分,首尾衡决,不及救援,此又寇一计也。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尔宜审虑,使至,即令遇春驻师海安,慎守新城,坐以待寇。彼若远来趋敌,吾以逸待劳,可一战而克泰兴以南并江寇,舟亦宜设法备之。又占:候此月二十九日,坚壁勿轻出,若彼来攻,则当速战。及十一月初十日、十一日,皆慎毋出兵,至十二日、十三日,乃可用师。”

己未,上复遣使谕徐达曰:“寇兵初驻范蔡港,吾度其有诈。今观望犹豫不敢,即泝上流,其为诈益明。然寇计不过欲分我势,非有决机攻战之谋,宜遣廖永忠还兵水寨,大军勿轻动。此寇徘徊江上,自老其师,乘其怠慢,此月必克泰州。泰州既克,江北瓦解,寇不战自溃,但宜谨备之耳。”是日,上亲至江阴康茂才水寨,又以手书谕达等曰:“初,予闻尔等与寇相距甚迩,为是驰至此,恐有缓急,相为策应。及至,乃知不然,今遣陈经历去,汝有所言即疾驰来报,予驻师以待。”

辛酉,上还建康。

徐达送所获张士诚万户吴聚等一百二十九人至建康,命戍潭州。

戊辰,平章汤和克永新,执周安等送建康斩之。安,永新人,初,红巾起,安乘乱聚众剽劫,与欧普祥共据袁州。已而,领其众还据永新,立山寨,重歛厚赋,恣睢杀人,暴横日甚,民怨苦之。及既降而复叛,汤和进围其城。上又遣人谕降安,安令伪张院判出见和,自言久拒王师,皆唐院判之罪,请为内应,执唐以献。和信之,即攻其北门,安复与唐院判者率众拒战,和怒其变诈,督兵急攻之。至是城破,遂执安。

立永新守御千户所。

辛未,右相国李善长言湖广边务,上谕以安境息民,勿轻生边衅。

甲戌,指挥副使王汉宝率兵取干州,进驻彭家铺。贼将雷元帅、刘朝端等率众拒战,汉宝与元帅祝观击败之,取其州,以前镇抚李旭守之。

庚辰,徐达、常遇春克泰州,虏张士诚将严再兴、夏思忠、张士俊等九十四人,卒五千,马一百六十余匹,船四十余艘,遣屠千户以所俘五千人送建康报捷。复以守城事宜为请,上遣使谕达:“新、旧二城自度可否,以便宜处之。其未下诸城,宜乘胜进取。”

癸未,命以徐达所送泰州俘五千人,安置潭辰二州。时天寒,命人赐衣一袭,妇女亦皆赐衣履针线布帛。初,众自以抗拒,必不免,及得赐,又妻子完聚,咸感悦,拜呼“万岁”而去。

徐达遣黄旗千户刘杰分兵徇兴化,张士诚守将李清战败,闭城固守,杰攻之不下。士诚将陈元帅来援,清杰复击走之,获战船十五艘及甲仗甚众。

十一月甲申朔,信州盗萧明寇婺源州,知州白谦力不能御,怀印出北门,赴水死。谦莅政廉惠,自奉甚薄,尝遇除夕,无他供具,惟蔬食而已。家人叹其寥落,谦处之泰然,人以此称之。

辛酉,左相国徐达进兵攻高邮。上闻之,恐徐达深入敌境,不能策应诸将,乃遣使即军中命同知冯国胜帅所部节制高邮诸军。俾达还军泰州,围取淮安、濠泗,谕达曰:“为将之道,贵于持重,进师攻取,宜加审察。近闻提兵远出,深入重地,此甚不可也。若常平章独提偏师,备寇江上,即有缓急,谁复为之应援者?宜还师泰州,兼总冯国胜所部,留兵万五千人,以取未下州郡。尔居中节制,见可而进,协和诸将,一乃心力,以成大勋、毋或轻动,以失事机。”

甲午,饶鼎臣复与故陈友谅将刘平章恣肆剽掠。元帅王国宝闻之,出兵邀击,杀贼众二百余人,鼎臣中弩死。自是,余党皆溃散。

乙未,上以李济据濠州,名为张氏守而观望未决,命右相国李善长以书招之曰:“近闻阁下退兵自泰州,回守濠梁。予与阁下本同乡里,又忝同宗,深惟阁下所以成败祸福之计,不可不告,以此启闻于主上,奉命致书阁下。主上之意若曰:‘曩因元乱起兵,我与李济皆致身甲胄,彼此间隔。后因扬州事变,济乃来归,为我攻常州,岂意扬州两张浮言摇撼,彼此猜疑,遂使郑同佥弃妻子,率济走常州。盖反间生。变事在谋首,于济何预?’此主上之意也。窃尝闻之:‘顺逆者,成败之势也;去就者,祸福之机也。’审成败之势,察祸福之机,惟豪杰之士能之。盖豪杰之士,乘乱起兵,相为雄长,及遇真主,则委身归之。若窦融之于汉,李勣之于唐是也。阁下诚能识成败之形,烛安危之理,察祸福之原,因败为功,转凶为吉,则身荣当时,泽流子孙,名垂于简册。况濠梁吾主上祖宗生长之地,陵墓亲戚皆在于是,谒陵之心,无时或忘。今左相国统率大兵东克泰州、攻高邮、取淮安,徇未下之地。惟是父母之邦不忍以兵相加,故遣使者杜三献计左右。愿阁下精虑深计,观天时,察人事,因时立功,献纳濠城,使吾主上得以上奉祖宗之陵,下慰乡里父母之望,则阁下之功,不在二子下矣。况我主上宽仁神武,录人之功,忘人之过,纤芥小衅,不足为阁下累也。若必欲拒义固守,他日交猎长淮,一决胜负,或身为俘虏,或膏涂草野,妻子为僇,贻天下笑,岂不深可惜哉?窃又为阁下筹之,阁下所为,不知果为元欤,为张欤?如为元也,则元君昏弱,奸孽擅政,强将跋扈,百姓荼毒,天绝其命久矣;如为张也,则彼骄淫悖道,亡在旦夕。阁下于此时以弹丸孤绝之地归元,不足恃;归张,不足成。吾甚为阁下忧之。夫不权事势之宜,昧于成败祸福之几,非智也;使人民苦于锋镝,非仁也;不仁不智,亦阁下所恶闻也。惟阁下效古人之明哲,去众人之昏蔽,舍逆就顺,举城来归,岂不伟然大丈夫哉!若或迁延疑贰,大军已下淮安,纵欲乞降,已在人后。或有图富贵者谋阁下,以献阁下,又将何以待之?乡里之故,待阁下不薄,故反复及此,阁下其重思之。”济得书不报。

己酉,命中书省掾刘大昕往湖广、荆州分省参赞机务,徵行省都事陈显达还朝,且赐大昕衣袄衾靴,月给禄米四石。

以张昶、傅瓛为中书省参政。

是月,张士诚兵寇宜兴。上遣使敕徐达,令冯国胜围高邮,常遇春守海安,遣别将守泰州,而自以精兵援宜兴,达遂率兵渡江,击士诚,败其兵宜兴城下,获三千余人。

十二月甲寅朔,置安陆卫,调飞熊卫亲军指挥王志为指挥使。

乙卯,命兴安卫指挥王克恭将兵屯杭之於潜,为桐庐、昌化诸军声援。

张士诚兵寇安吉,守将费子贤击却之。先是,戊戌岁,上以子贤为元帅、张德为总管守吉安。子贤因筑城守之,士诚连岁出兵来攻,皆为子贤所败。至是,士诚复遣其将张左丞帅兵八万来攻,子贤所部仅三千人,坚壁拒守,城上设划车弓弩以御之,因射杀其枭将二人,敌惊溃遁去。

癸亥,以起居注滕毅为湖广提刑按察使。

徐达自宜兴还兵,攻高邮,其守将俞同佥坚守不下。时张士诚遣其左丞徐义由海道入淮,援高邮,义怨士诚,以为陷己死地,屯昆山之太仓三月,不进。

是月,秦从龙卒。从龙字元之,其先洛阳人,初以才推荐,仕元,为校官,累官至和林行省左丞,改江南行台侍御史。会兵乱,从龙以老避居镇江。岁丙申,王师下金陵,遣徐达、汤和取镇江。师行,上谓达曰:“尔往下镇江,有秦元之者,才学老成,入城当为吾询访其人,致吾欲见之意。”达等至镇江,果得之。从龙有从孙礼,时在达军,达因遣其还报。上喜甚,即命兄子文正及朱文忠以白金文绮往聘之,从龙遂与其妻陈氏偕来,上亲至龙湾迎之以入。时上居富民王彩帛家,因邀从龙与同处,朝夕访以时事,从龙皆尽言无隐。既而上即元故御史台为府,居从龙于西华门外,事无大小,皆与之谋。每以笔书漆板问答甚密,左右皆不能知,尝称为“先生”而不名。每岁从龙生日,上与世子俱有赠遗,或亲至其家,与之宴饮,礼待之者甚厚。是岁冬,从龙子泽死,请告还镇江,上出郊握手送之。至是,从龙亦病卒,年七十余,上闻惊悼,时方督军至镇江,亲至其家哭之,命有司为营葬事,厚赙恤其家。

置襄阳卫。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五·志第一百一十八·职官五·脱脱
  卷一百三·志第五十六·礼六吉礼六·脱脱
  第十八章荆公之用人及交友·梁启超
  敕议或问·朱厚熜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二十一·徐紘
  第一五五札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一一三二三—一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纪昀
  金佗续编卷二十·岳珂
  卷二十二·吕中
  卷三·司马迁
  韩显符传·脱脱
  ●牧令须知卷六·刚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二 五帝·史梦兰

    ○少昊金天氏少昊金天氏,姓纪名絷。黄帝子青阳之裔也。初降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宫词】夜静璇宫罢织时,星流华渚梦回

  • 卷四十七·徐世昌

    赵执信赵执信,字仲符,号秋谷,益都人。康熙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右赞善。有《饴山堂集》。除草久旱惜庭草,秋来随意繁。宁知藉残雨,亦复碍闲门。芳芷元殊臭,寒霜岂有恩。殷勤向原野,何处不春温。出宫词

  • 卷129 ·佚名

    黄榦 挽潘孺人 闻说初年失偶时,回乍囊箧鬓成丝。 谁知旧室如新室,解抚前儿似后儿。 南涧蘯生方得助,河阳花落不胜悲。 高楼百尺今休上,望著佳城空泪垂。 黄榦 挽潘孺人 红云照水春将暮,皓月盈

  • 卷一百九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九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六十九 黄 干 答曾伯玉借长编 白露下百草迅商薄修林幽人起长叹感此节物深揽衣自徘徊抚劒还悲吟丈夫各有志莫作儿女心涉远当

  • 上林赋赏析·司马相如

    《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此赋先写子虚、乌有二人之论不确来引出天子上林之事,再依次夸饰天子上林苑中的水势、水产、草木、走兽、台观、树木、猿类之胜,然后写天子猎余庆功,最后写天子悔过反思。全赋规模宏大,辞

  • 卷三十一·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一 【起丙午梁武帝普通七年魏孝明帝孝昌二年 尽壬子梁武帝中大通四年魏孝武帝永熙元年】凡七年 【丙梁普通七年午魏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天启六年九月庚午朔 光宗贞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镇远侯顾肇迹祭 庆陵○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林宰以京仓积贮出浮于入胪列救弊之法一严部运以免稽迟旧例应角□羊南粮布政司官一员董其役该府通判督所属州县佐依

  •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 己亥岁至辛亥岁(万历二十七年至三十九年)·佚名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己亥岁至辛亥岁(万历二十七年至三十九年)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觉罗勒德洪总裁官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

  • ◎我佛无灵·李定夷

    上海南京路(即英大马路)保安司徒庙(即虹庙),乙卯元旦,天未破晓时,因香客争烧头香,拥挤之间,被流氓及匪混杂其中,乘间攫取饰物,以致人声鼎沸,警笛乱鸣。甚有疑系火警,争先逃避,因此屋小人众,挤倒棋盘街某土栈主妇徐陈氏及所偕五十八岁

  • 一六〇 北大感旧录六·周作人

    九,刘叔雅 刘叔雅名文典,友人常称之为刘格阑玛,叔雅则自称狸豆乌,盖狸刘读或可通,叔与菽通,东字又为豆之象形古文,雅则即是乌鸦的本字。叔雅人甚有趣,面目黧黑,盖昔日曾嗜鸦片,又性喜肉食,及后北大迁移昆明,人称之谓“二云居士”,

  • 卷七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宗室宋仁宗时张方平上论曰臣闻昔在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而後平章百姓恊和万邦三代之王莫不封建宗子以为藩卫周之

  • 卷十三·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十三长洲余萧客撰礼记三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凡诸侯之子入学之法亦以十年而出就外傅学书计入学之时祭先圣先师释奠之法如王子之事崔灵恩【通典五十三】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四事之中有文有武故得

  • 卷第一百四十五·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第一百四十五 宋 卫湜 撰三年问第三十八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三年问者善其问以知丧服年月所由此於别録属丧服严陵方氏曰三年之丧百王之所同问丧者以是为首故

  • 天学会通·薛凤祚

    一卷。清薛凤祚撰。是书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作,在于介绍推算交食之法。其法按年月日时度数,逐次检取角度加减而得食分时刻方位,堪称简捷精密。有乾隆朝刊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 淡新凤三县简明总括图册·佚名

    本书(一册一五二面九一、二○○字)不分卷,合辑清季淡水、新竹、凤山三县「简明总括图册」而成。盖光绪十一年台湾着手建省,需用浩繁;巡抚刘铭传鉴于台湾民间「隐田。特多,因奏准「量丈田亩、清查赋税」以增加收入,并借以建立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

    本书为丘东平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邱东平所著《多嘴的赛娥》、《一个小孩的教养》、《红花地之守御》、《通讯员》、《骡子》、《白马的骑者》、《运转所小景》等七篇短篇小说。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