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林本末(上)

门户始末(姑自并封,至丁巳京察,未及熹庙也)

尝观国家之败亡,未有不起于小人倾君子之一事;而小人之倾君子,未有不托于朋党之一言。汉有顾厨俊及唐有清流白马之祸,宋有新法、伪学所号为党人流及之祸,中于君子,而国运随之以亡。兴言及此,真不知贾生之流涕尽而继之以血也。然党锢之祸,其流甚烈,而其源有渐。宋之党锢,极于元符,而蔡襄四贤不肖之诗,已为之端。昭代之党祸极于万历丁巳,而嘉隆、诸政府已开其渐。故自张凤盘(名四维)以前,溯而之上,如张太岳(名居正)、高中元(名拱)、徐存济(名阶)、严介溪(名嵩)、夏桂洲(名言),其权专、其党同伐异显,行于好恶之间,而人莫之敢议。然其局专于攻击前人,故一相败露而为其鹰犬、为其斥逐者,一转盼而升沈互异。是以君子不久锢林泉,小人不终据要津也。自申瑶泉(时行)以后,递而下之,如王荆石(锡爵)、张洪阳(位)、赵瀫阳(贞吉)、沈蛟门(一贯)、朱金门(赓),其术巧、其党同伐异诡,托于宫府之内,而人莫之能测。又其局专于汲引后人,故衣钵相传而为其所庇护、所排击者,纵易地而用舍如前。是以君子竟同硕果,而小人终等延蔓也。远不具论,试就万历间言之。富凤盘罢位,申、王富国,而许颖阳(名国)预焉。其朝议册立,天潢序定,谁敢紊之!而申、王献媚,密主三王并封之说。众口争之,遂诋为党矣。后册立既定,工部主事某,请造太子仪仗。会逢圣怒,欲置之法。时申、王、许逼于公论,具疏救之。申、王又惧其忤上,遂密揭诿过于许而不认前疏,自谓阴阳其事,神鬼莫知。不谓上竟出其密揭,以塞廷议。而黄正宾以之发抄,众正纠之,又诋为党矣。岁甲午,申、王既败,许亦致政,改赵瀫阳、张洪阳当国,而沈蛟门预焉。一日,张以其私人干主铨,主铨者不听。会传旨考察,铨部四司尽罢职,众正薄之。已而辽阳有倭变,张、沈主战,赵与石星主和。和议矣,而主战者又私一总戎李如梅。会麻贵一日败倭十一阵,倭栖釜山,疲困之极;麻贵谓辽抚杨镐曰:今日乘胜一攻,尽歼丑类矣。时镐因如梅未到,鸣金收军。盖镐与如梅结盟,惧其不得预功耳。诘朝,倭已结寨,如梅始到,镐欲攻之。麻贵不可,谓倭已有备,攻之必败。镐不听,引兵而进。倭用弩铳乘风迎战,镐与如梅、麻贵仅以身免。辽阳精锐,尽丧于此,乃匿不以闻,独赞画兵部主事丁应泰疏其实于朝,参张洪阳、沈蛟门、杨镐等。于是,洪阳与镐奉旨为民,瀫阳死而蛟门独留,其祸遂烈。乃考察丁应泰,坐以不谨,陷给事中徐观澜几死,并诬害观澜亲家侍郎张养蒙罢职。已而枚卜沈龙江(名鲤)、朱金庭。朱为蛟门之私人,龙江乃圣心特眷者。于是,申瑶泉贻书蛟门曰:篮面贼来矣,盾备之。盖龙江居宗伯时,与瑶泉相忤,惧其衔己,欲与蛟门谋陷之;以龙江面青而黑,故谓之蓝面云。然龙江方正清操,无可齮龁,适徽商程守训等贿内使,以矿税动上,龙江揭阻之甚力。蛟门既欲联上意,又利税使馈遗,于是阉监四出,海内骚动;间有言者,而蛟门之鹰犬如姚文蔚、陈治则、杨应文、钱梦皋等承风顺旨,力为排挤矣。其大犯公论者,有二。一曰楚狱。盖自楚抚赵可怀先以家居,占人田宅,不容于乡,私奔长安,重赂蛟门;遂使可怀抚楚,嘱其曲护陈奉。到日,大失民心。已而因楚藩以假王相讦,楚王与金钱进,且赂蛟门。诸藩恶其行贿也,踰江夺之,可怀遂坐以劫贡,不俟题请,径加惨刑。诸藩执会典争之,而百姓恨其庇陈奉,乘机逼杀之。可怀、蛟门,遂坐诸藩以大辟者七、系高墙者数十;杀戮太多,舆情遂共愤。一曰妖书。夫妖书为越人赵士祯所刻,盖归美蛟门有功,东宫诸人不为出力献媚耳。初,无他异。蛟门乃以挑激圣怒,大索京都,一欲逼死沈龙江,盖以议税矿不合也。龙江曰:妖书果自我造,我当死于西市,决不自经。一欲逼死郭正域。盖正域发楚送蛟门礼事。遂令兵围其第宅,下家仆于狱,正域几不保首领。行至杨村,复以快兵守之不得去。其夫人脱簪珥,令小女贸薪米以给日用。后得总漕李三才投解,众正忿其太险毒,具疏参蛟门。丙午,李三才亦疏论一贯及鲤不和,有累圣政。蛟门遂密揭逮问李三才、沈鲤、郭正域。上惊曰:如何为一阁臣,逮一同官、一侍郎、一督臣;一贯果病耶?故批其告病疏云:卿既病,着俟后命。蛟门始去位矣。然惧龙江留,必为后患,乃阴贿司礼,使撼龙江,扯之同去。又恐三才入掌总宪,发彼妖书、楚狱之失,令姻娅邵辅忠参之以去。在蛟门之忿消矣,而蛟门之党如钱梦皋等向赖蛟门而留,一旦蛟门归,失具所庇,惟恐辛亥之察大不利于群小。于是,以东林为纲、以淮抚秦□为目,结成一大网,无人不推入其中。而察前先发以自保者,则有王绍徽、郑继芳、刘国缙、金明时、南中钱策、刘时俊若而人;察后谋翻者,则有秦聚奎、朱一桂、乔应甲、徐兆魁、周永春、姚宗文、张凤彩、彭维城、孙绍吉、陶子顾、马从龙、王三善、南京王万祚、曾陈易、周达、高节若而人。所赖主铨诸贤拚却一官,力结此局,而小人之忿愈逞、君子之身愈危。迨考选一下,元凶刘廷元、李征仪、潘汝桢等,或借衅于汤、韩(指宾尹及敬)而浙、宣合,或乘机于荆、熊而楚、秦合,或排击于顾、李而三吴合。王图、假亓诗教为戎首,倚方中涵为太山,诬以四凶,诋为五鬼,屏力斥去。大臣如孙丕扬、孙玮、王象干、吴达可、翁正春、张养蒙、孙慎行、吴桂芳、叶台山、崔景荣、徐宗浚、陈荐,次第逐矣。京堂如朱吾弼、胡忻、叶茂才、朱国桢、朱世桢、郭昌、朱延禧、南师仲、朱光祚、冯上知、欧阳东凤、吴正志、金士衡、吴炯等,次第逐矣。科臣如曹于忭、李瑾、张国儒、李成名、孙振基、张键、梅之焕、麻喜、段默、熊明遇、张笃敬、韩光佑、次第逐矣。台臣如孙居相、汤兆京、吴亮、彭端吾、李邦华、周起元、徐良彦、吕图南、陈一元、王时熙、冯孟祯、刘若星、魏云中、张五、典吉人、刘兰、史学迁、荆养乔、史记、钱眷、潘之祥、宋盘、吴良辅、吴允中等,次弟逐矣。部寺如孙鼎相、邹存谦、刘崇文、张凤、张养才、鲍应鳌、韩万象、贺烺、沈正宗、李朴涂、澄一榛、常庞、时雍、刘宗周等,次第逐矣。至丁巳、己未两察,私恶所加,不必循例,至有未任而悬坐以不谨如李炳恭者,有任不数月而妄诬以不谨如丁元荐、潘之祥者,禁锢考选六、七年不下,复借名题差,阳为转通、阴实斥逐,势孤而言不敢发、差出而发不敢尽,致有株守日久、贫病而死者。有弃之而去者,而现任台省,则一人常兼数差,俸近必升,京堂好官,惟我做尽,国事听其日非。世界如此,宜□□一举而城堡社稷危矣。要皆起于蛟门、龙江邪正不合,成于蛟门私人畏辛亥京察清议难容,故其党必先发以倾正人而身固其官,卒之主察者执持不阿,小人愈忿。又见南察抑正伸邪,而北察既竣,一二败群之夫如许宏纲、涂懋衡,阳说阴施,侧身宵小。于是,佥壬之焰愈张,朝廷之正人不得安其位。山林之下并不能安其身,而天下之大事去矣。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岂不痛哉!乃邪正之消长,政府其本,而京察则其候也。己亥以孙龙为冢宰、温纯为总宪、赵南星为考功,止有项应祥未归于正。然蓬生麻中,卒之黜陟称平。迨至乙巳,蛟门力庇私人钱梦皋等,所赖杨时乔、总宪温纯、考功郎刘一琨、掌道吴达可持正不阿,虽吏垣侯庆远事后持之不坚,诸徼旨留用,然而公谕已稍伸矣。辛亥京察,冢宰则孙丕扬,而署总宪则许宏纲也。考功郎王宗贤、吏垣曹于忭、汤兆京,虽众正在事,而邪氛已煽。君子处强弩之末,小人当蜂起之初。至丁巳、己未,方中涵为政,郑继之、赵焕掌铨事,李志掌院事,赵士谔为考功郎,韩浚掌道事,徐绍吉为吏垣;而居间把持,一手握定者,惟刘廷元、李征仪、亓诗教而已。其于正人君子,若风扫残云、雨摧坏块,靡有孑遗焉;故己亥尚矣。乙巳则宋之熙宁、元丰也,邪正互立,而邪不胜正。辛亥则元佑、绍圣之交,君子日退、小人日进,而正不胜邪矣。丁巳则宋之元符,廷无君子之踪,而家蒙党锢之祸,徽、钦覆辄,恐不旋踵矣。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宗室三·脱脱
  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九·赵尔巽
  卷二·温大雅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一、自称忠民义士的曾·雍正
  ●卷第十一·胡三省
  卷之八十·佚名
  第四十五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吕思勉
  提要·徐勉之
  第四四五谕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二二二七--四·佚名
  卷七十八·郝经
  卢循传·房玄龄
  卷二十四 舆服下·龙文彬
  职官四五·徐松
  第四节 炀帝荒淫·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介轩·唐圭璋

      木兰香   一帘疏雨。道是无情还有思。坐久魂销。风动珠唇点点娇。   生平浩气。静乐机关随处是。熏透寒衾。蝴蝶休萦万里心。

  • 第一场·老舍

    时间 老年间的那幺一天,上午。地点 土财主金三官宅内,客厅)。人物 赵 旺 荷 珠 赵 鹏 王 兴 金三官 黄员外黄家的管家 仆人数人 金贞凤〔厅内悬灯结彩,而缺乏喜气:灯是破的,彩是旧的。〔赵旺夹着把条帚,弯着腰

  • 巻三·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三宋 邵浩 编东坡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风浪忽如此我行欲安归挂帆却西迈此计未为非洪泽三十里安流去如飞居民见我还劳问亦依依携酒就船卖此意厚莫违醒来夜已半岸木声向微明日淮隂市白鱼能许

  • 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二十八·张廷玉

        魏观 陶垕仲 刘仕貆 王宗显 王观 道同 卢熙 青文胜   魏观,字杞山,蒲圻人。元季隐居蒲山。太祖下武昌,聘授国子助教,再迁浙江按察司佥事。吴元年,迁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奉命偕吴琳以币帛求遗贤于

  • 卷二百十三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起神宗熙寧三年七月盡其月   秋七月辛卯,詔新判太原府歐陽修罷宣徽南院使,復為觀文殿學士、知蔡州。先是,修病,辭宣徽使至五六,因論青苗法,又移書責王安石,安石不答而奏從其請。修辭太原,移書責王安石,安石不答而奏從其

  • 外篇 汉书五行志杂驳第十一·刘知几

      鲁文公二年,不雨。班氏以为自文即位,天子使叔服会葬,毛伯赐命,又会晋侯于戚。上得天子,外得诸侯,沛然自大,故致亢阳之祸。案周之东迁,日以微弱。故郑取温麦,射王中肩,楚绝苞茅,观兵问鼎。事同列国,变雅为风。如鲁者,方大邦不足

  • 卷之九十七·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六月。己未。以神灵显应。颁山西解州关帝庙扁额曰。佐天育物。汾西县关帝庙扁额曰。璇廷玉墀。阳高县关帝庙扁额曰。锡福生民。阳高县龙神庙扁额曰。云飞应序。汾西县八蜡庙扁额曰。昆虫毋作。现月

  • 卷二十六·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六雍正九年秋九月癸亥训谕喀尔喀属人上谕喀尔喀属人等曰喀尔喀骑射谙练丁壮强干勇于战阵厄鲁特不嫺骑射性懦弱而夸张惟长枪是赖一经败北不敢回视后因喀尔喀倾心经典惟以尊崇佛教

  • 于谨传·李延寿

    于谨字思敬,小名巨引。为人深沉而有见识,略略浏览一些经籍史书,特别爱好《孙子兵法》。闲居在家,没有做官的想法。遇到有人劝时,他就说:“州郡一类职务,向来为人所鄙视的,公卿一类高位,须等待时机。”太宰元天穆见了后,感叹地说

  • 张齐贤传·脱脱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出生才三岁,遭遇后晋之乱,迁家到洛阳。孤贫用功学习,有远大志向,敬慕唐朝李大亮的为人,因此取字为师亮。太祖到西都,齐贤以布衣身份到太祖马前献策,被召到行宫,齐贤以手画地,逐条陈述十件事,分别是:下并汾;富民

  • 书义矜式卷六·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周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莫善于尧舜官人之法莫大于尧舜安民之功夫官人之法非尧舜所自为也上考于古人而官得其要安民之功非尧舜所自能也下总于大臣而民得其安

  • 第十六章 1·辜鸿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 卷八十一·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八十一【礼器图四】案五音生於黄锺黄锺为宫而管九寸九之则其数八十一三分宫去一而下生徵其数五十四三分徵益一而上生商其数七十二三分商去一而下生羽

  • 德立·慎到

    原文:立天子者。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者。不使大夫疑焉。立正妻者。不使嬖妾疑焉。立嫡子者。不使庶孽疑焉。疑则动。两则争。杂则相伤。害在有与不在独也。故臣有两位者国必乱。臣两位而国不乱者。君在也。恃君而不乱

  • 天帝释问品第二·佚名

    尔时帝释与四万天子四天王,与二万天子梵众天。与万天子梵辅天。与五千天子俱皆来会坐。诸天子宿命功德光耀巍危持佛神力明彻照。释问善业言:是诸天子大会欲听说智度无极。云何闿士大士於大明中立乎。善业曰:诸天子。乐闻

  • 四分尼戒本(并序)·怀素

    后秦 佛陀耶舍译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夫戒者。乃是定慧之宏基。圣贤之妙趾。穷八正之道。尽七觉之源。然既树五制之良规。传须获实。扬六和之清训。学者知诠。窃寻流行。总有四本。据其理虽复同。会其文则有异。致使弘

  • 卷第十二·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道悟。俗寇氏。陕右兰州人。生而有齿。年十六求出家。父母不听。乃不食数日。许之祝发。后二年。自临洮归弯子店宿。夜梦梵僧唤觉。适闻

  • 赞灵集·佚名

    赞灵集,编撰者不详。约出于明初。四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赞颂洪恩灵济真君(即徐知証、徐知谔)之诗文数十篇,包括碑记六篇、表札九篇、序疏跋文九篇,诗数十首。书中有元人撰〈灵济宫记〉、〈重修灵济宫记〉、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