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二

  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

  昔者,吴之先君太伯,周之世,武王封太伯于吴,到夫差,计二十六世,且千岁。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后二世而至夫差,立二十三年,越王句践灭之。

  阖庐宫,在高平里。

  射台二,一在华池昌里,一在安阳里。

  南城宫,在长乐里,东到春申君府。

  秋冬治城中,春夏治姑胥之台。旦食于纽山,昼游于胥母,射于鸥陂,驰于游台,兴乐石城,走犬长洲。

  吴王大霸,楚昭王、孔子时也。

  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阖庐所造也。吴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

  吴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广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门三,皆有楼,其二增水门二,其一有楼,一增柴路。

  东宫周一里二百七十步。路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

  伍子胥城,周九里二百七十步。

  小城东西从武里,面从小城北。

  邑中径从阊门到娄门,九里七十二步,陆道广二十三步,平门到蛇门,十里七十五步,陆道广三十三步。水道广二十八步。

  吴古故陆道,出胥门,奏出土山,度灌邑,奏高颈,过犹山,奏太湖,随北顾以西,度阳下溪,过历山阳、龙尾西大决,通安湖。

  吴古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

  吴古故从由拳辟塞,度会夷,奏山阴。辟塞者,吴备候塞也。

  居东城者,阖庐所游城也,去县二十里。

  柴辟亭到语儿就李,吴侵以为战地。

  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

  千里庐虚者,阖庐以铸干将剑。欧冶僮女三百人。去县二里,南达江。

  阊门外高颈山东桓石人,古者名“石公”,去县二十里。

  阊门外郭中冢者,阖庐冰室也。

  阖庐冢,在阊门外,名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铜椁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十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葬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

  虎丘北莫格冢,古贤者避世冢,去县二十里。

  被奏冢,邓大冢是也,去县四十里。

  阖庐子女冢,在阊门外道北。下方池广四十八步,水深二丈五尺。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寸。隧出庙路以南,通姑胥门。并周六里。舞鹤吴市,杀生以送死。

  余杭城者,襄王时神女所葬也。神多灵。

  巫门外麋湖西城,越宋王城也。时与摇城王周宋君战于语招,杀周宋君。毋头骑归,至武里死亡,葬武里南城。午日死也。

  巫门外冢者,阖庐冰室也。

  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

  蛇门外塘波洋中世子塘者,故曰王世子造以为田。塘去县二十五里。

  洋中塘,去县二十六里。

  蛇门外大丘,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十五里。

  筑塘北山者,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二十里。

  巫门外欐溪椟中连乡大丘者,吴故神巫所葬也,去县十五里。

  娄门外马亭溪上复城者,故越王余复君所治也,去县八十里。是时烈王归于越,所载襄王之后,不可继述。其事书之马亭溪。

  娄门外鸿城者,故越王城也,去县百五十里。

  娄门外鸡陂墟,故吴王所畜鸡处,使李保养之,去县二十里。

  胥门外有九曲路,阖庐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中,窥百姓。去县三十里。

  齐门,阖庐伐齐,大克,取齐王女为质子,为造齐门,置于水海虚。其台在车道左、水海右。去县七十里。齐女思其国死,葬虞西山。

  吴北野禺栎东所舍大□者,吴王田也,去县八十里。

  吴西野鹿陂者,吴王田也。今分为耦渎,胥卑虚,去县二十里。

  吴北野胥主□者,吴王女胥主田也,去县八十里。

  麋湖城者,阖庐所置麋也,去县五十里。

  欐溪城者,阖庐所置船宫也。阖庐所造。

  娄门外力士者,阖庐所造,以备外越。

  巫欐城者,阖庐所置诸侯远客离城也,去县十五里。

  由钟穷隆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去县二十里。子胥死,民思祭之。

  莋碓山,故为鹤阜山,禹游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鹤阜,更名莋碓。

  放山者,在莋碓山南。以取长之莋碓山下,故有乡名莋邑。吴王恶其名,内郭中,名通陵乡。

  莋碓山南有大石,古者名为“坠星”,去县二十里。

  抚侯山者,故阖庐治以诸侯冢次,去县二十里。

  吴东徐亭东西南北通溪者,越荆王所置,与麋湖相通也。

  马安溪上干城者,越干王之城也,去县七十里。

  巫门外冤山大冢,故越王王史冢也,去县二十里。

  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稻田三百顷,在邑东南,肥饶,水绝。去县五十里。

  胥女大冢,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四十五里。

  蒲姑大冢,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三十里。

  石城者,吴王阖庐所置美人离城也,去县七十里。

  通江南陵,摇越所凿,以伐上舍君。去县五十里。

  娄东十里坑者,古名长人坑,从海上来。去县十里。

  海盐县,始为武原乡。

  娄北武城,阖庐所以候外越也,去县三十里。今为乡也。

  宿甲者,吴宿兵候外越也,去县百里,其东大冢,摇王冢也。

  乌程、余杭、黝、歙、无湖、石城县以南,皆故大越徙民也。秦始皇帝刻石徙之。

  乌伤县常山,古人所采药也,高且神。

  齐乡,周十里二百一十步,其城六里三十步,墙高丈二尺,百七十步,竹格门三,其二有屋。

  虞山者,巫咸所出也。虞故神出奇怪。去县百五里。

  母陵道,阳朔三年太守周君造陵道语昭。郭周十里百一十步,墙高丈二尺。陵门四,皆有屋。水门二。

  无锡城,周二里十九步,高二丈七尺,门一楼四。其郭周十一里百二十八步,墙一丈七尺,门皆有屋。

  无锡历山,春申君时盛祠以牛,立无锡塘。去吴百二十里。

  无锡湖者,春申君治以为陂,凿语昭渎以东到大田。田名胥卑。凿胥卑下以南注大湖,以写西野。去县三十五里。

  无锡西龙尾陵道者,春申君初封吴所造也。属于无锡县。以奏吴北野胥主□。

  曲阿,故为云阳县。

  毗陵,故为延陵,吴季子所居。

  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东南大冢,淹君子女冢也。去县十八里。吴所葬。

  毗陵上湖中冢者,延陵季子冢也,去县七十里。上湖通上洲。季子冢古名延陵墟。

  蒸山南面夏驾大冢者,越王不审名冢,去县三十五里。

  秦余杭山者,越王栖吴夫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山有湖水,近太湖。

  夫差冢,在犹亭西卑犹位。越王候干戈人一累土以葬之。近太湖七里。

  三台者,太宰嚭、逢同妻子死所在也,去县十七里。

  太湖,周三万六千顷。其千顷,乌程也。去县五十里。

  无锡湖,周万五千顷。其一千三顷,毗陵上湖也。去县五十里。一名射贵湖。

  尸湖,周二千二百顷,去县百七十里。

  小湖,周千三百二十顷,去县百里。

  耆湖,周六万五千顷,去县百二十里。

  乘湖,周五百顷,去县五里。

  犹湖,周三百二十顷,去县十七里。

  语昭湖,周二百八十顷,去县五十里。

  作湖,周百八十顷,聚鱼多物,去县五十五里。

  昆湖,周七十六顷一亩,去县一百七十五里。一名隐湖。

  湖王湖,当问之。

  丹湖,当问之。

  吴古故祠江汉于棠浦东,江南为方墙,以利朝夕水。古太伯君吴,到阖庐时绝。

  胥女南小蜀山,春申君客卫公子冢也,去县三十五里。

  白石山,故为胥女山,春申君初封吴,过,更名为白石。去县四十里。

  今太守舍者,春申君所造,后殿屋以为桃夏宫。

  今宫者,春申君子假君宫也。前殿屋盖地东西十七丈五尺,南北十五丈七尺。堂高四丈,十霤高丈八尺。殿屋盖地东西十五丈,南北十丈二尺七寸。户霤高丈二尺。库东乡屋南北四十丈八尺,上下户各二。南乡屋东西六十四丈四尺,上户四,下户三。西乡屋南北四十二丈九尺,上户三,下户二。凡百四十九丈一尺。檐高五丈二尺。霤高二丈九尺。周一里二百四十一步。春申君所造。

  吴两仓,春申君所造。西仓名曰均输,东仓周一里八步。后烧。更始五年,太守李君治东仓为属县屋,不成。

  吴市者,春申君所造,阙两城以为市。在湖里。

  吴诸里大闬,春申君所造。

  吴狱庭,周三里,春申君时造。

  土山者,春申君时治以为贵人冢次,去县十六里。

  楚门,春申君所造。楚人从之,故为楚门。

  路丘大冢,春申君客冢。不立,以道终之。去县十里。

  春申君,楚考烈王相也。烈王死,幽王立,封春申君于吴。三年,幽王征春申为楚令尹,春申君自使其子为假君治吴。十一年,幽王征假君与春申君,并杀之。二君治吴凡十四年。后十六年,秦始皇并楚,百越叛去,更名大越为山阴也。春申君姓黄,名歇。

  巫门外罘罳者,春申君去吴,假君所思处也。去县二十三里。

  寿春东凫陵亢者,古诸侯王所葬也。楚威王与越王无疆并。威王后烈王,子幽王,后怀王也。怀王子顷襄王也,秦始皇灭之。秦始皇造道陵南,可通陵道,到由拳塞,同起马塘,湛以为陂,治陵水道到钱唐,越地,通浙江。秦始皇发会稽适戍卒,治通陵高以南陵道,县相属。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坏诸侯郡县城。

  太守府大殿者,秦始皇刻石所起也。到更始元年,太守许时烧。六年十二月乙卯凿官池,东西十五丈七尺,南北三十丈。

  汉高帝封有功,刘贾为荆王,并有吴。贾筑吴市西城,名曰定错城,属小城,北到平门,丁将军筑治之。十一年,淮南王反,杀刘贾。后十年,高皇帝更封兄子濞为吴王,治广陵,并有吴。立二十一年,东渡之吴,十日还去。立四十二年,反。西到陈留县,还奔丹阳,从东欧。越王弟夷乌将军杀濞。东欧王为彭泽王,夷乌将军今为平都王。濞父字为仲。

  匠门外信士里东广平地者,吴王濞时宗庙也。太公、高祖在西,孝文在东。去县五里。永光四年,孝元帝时,贡大夫请罢之。

  桑里东今舍西者,故吴所畜牛、羊、豕、鸡也,名为牛宫。今以为园。

  汉文帝前九年,会稽并故鄣郡。太守治故鄣,都尉治山阴。前十六年,太守治吴郡,都尉治钱唐。

  汉孝景帝五年五月,会稽属汉。属汉者,始并事也。汉孝武帝元封元年,阳都侯归义,置由钟。由钟初立,去县五十里。

  汉孝武元封二年,故鄣以为丹阳郡。

  天汉五年四月,钱唐浙江岑石不见,到七年,岑石复见。

  越王句践徙琅邪,凡二百四十年,楚考烈王并越于琅邪。后四十余年,秦并楚。复四十年,汉并秦。到今二百四十二年。句践徙琅邪到建武二十八年,凡五百六十七年。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 孝文五王·魏收
  卷四·龙衮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四·乾隆
  卷之七十六·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六·佚名
  卷四十四·班固
  二四 蒯若木·周作人
  序·姚廷遴
  王颁传·李延寿
  卷六十七·阿桂
  卷十三·黄训
  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第七章·管子之官僚政治·梁启超
  ●目录·刘衡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志第十八 五行中·房玄龄

    《传》曰:“言之不从,是谓不乂,厥咎僭,厥罚恆阳,厥极忧。时则有诗妖,时则有介虫之孽,时则有犬祸,时则有口舌之痾,时则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言之不从,从,顺也。是谓不乂,乂,治也。孔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

  • 東觀漢記卷十六·多人

      傳十一   班彪   班彪避地河西,〔一〕大將軍竇融以為從事,深敬待,〔二〕後接以師友之道。〔三〕御覽卷二六五   〔一〕 「班彪」,范曄後漢書卷四0有傳。「河西」,原誤作「河南」,聚珍本作「河西」,書鈔卷三四引同,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九·焦竑

      湖廣二(知府 同知 推官 知州 知縣 縣丞 教授 教諭 訓導)   ◆知府   漢陽府知府蘇恭讓傳   荊州知府張公嵓墓表(王??與)   鄖陽府知府俞公藎墓碑(王鏊)   武昌太守王公得孚墓表(湛若水)   湖廣永州府

  •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九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真德秀传·脱脱

    真德秀字景元,后来改景元为希元,是建州浦城人。他四岁的时候开始读书,记性及悟性都很好,能做到过目成诵。十五岁的时候失去父亲,由母亲吴氏独力抚养。同郡的杨圭发现真德秀为可塑之才,便在他的学习方面给予极大关怀,杨圭还将

  • 卷二百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明 杨士奇等 撰听言宋哲宗时右正言朱光庭上奏曰臣窃以自古以来甚盛德之朝必兼天下之智以为聪明中庸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及其至也虽圣人有

  • 卷之五十  損齋備忘錄上(明)梅純 撰·邓士龙

    (損齋備忘錄,二卷,明梅純撰。梅純,夏邑人,為洪武中駙馬都尉梅殷玄孫,世居金陵。成化辛丑進士。知定遠縣,忤上官,棄歸。襲武階,為中都副留守。傳附明史卷一二一寧國公主傳後。) 損齋備忘錄上 紀事 纂言 知人 格物 ○紀事 續資治

  •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一·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帝系(图表畧)○帝统(后附)太祖高皇帝初讳兴定讳元璋字国瑞仁祖第四子也元天厯元年九月十八日生母曰淳皇后陈氏至正十五年起义兵丁酉年下金陵置江南行中书省为右丞相封吴国公丁未即吴王位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

  • 二十七年·佚名

    (庚寅)二十七年清光緒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七〉初一日,壬寅。詣勤政殿,親上致詞箋文、表裏于王大妃殿,王世子親上致詞箋文于各殿,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三八曰農用,次八曰庶徵,景籙方新於鳳曆。六十而耳

  • 卷二·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二明 陈士元 撰封国考杞朱子曰杞夏之后元按杞国姒姓伯爵汤放桀封少康之后于杞分派于曹东之楼是为东楼西楼公武王克商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于杞即今开封府杞县宋朱子曰宋殷之后元按宋国子姓公

  • 皇言定声录卷五·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诸声第五【十五声】人之声有十五声以五声二倍之凡三周而止髙乎此则不能上低乎此则不能下矣故九声为一调每旋一调则加上一声【如宫调旋变宫只髙一字为一调】凡六加上而七调毕矣九声加七声正十五声【

  • 卷四十三·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四十三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十经【戊子】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干侯居于郓【以干侯至不得见晋侯故】齐侯使高张来唁公【杜唁公至晋不见受高张高偃子】公如晋次于干侯【复不见受往干侯

  • 卷八·盛世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八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乡射礼第五之一郑自録云州长春秋以礼防民而射于州序之礼谓之乡者州乡之属乡大夫或在焉不改其礼射礼于五礼属嘉礼聂氏曰射之所起在于黄帝故易系黄帝九事云古者木为弧剡木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七六)心品行禅经第五(第四分别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真实有四种行禅者。云何为四。或有行禅者炽盛而谓衰退。或有行禅者衰退而谓炽盛

  • 在加尔各打与波史先生谈话·太虚

    ──一月十六日──史:今天回来,还赶上见到大师,这是非常的高兴!  师:在中国就久闻大名,初到加尔各打,就想来拜访。明早就要离加了,今晚仍得晤见,可说非常有缘!  史:大师还要到那里访问?  师:礼拜佛圣地后,即去锡兰、暹罗继续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八·澄观

    入法界品(入六十八经)自下大文第五有十善友。寄十地位。即分十段。第一婆珊婆演底夜神寄欢喜地。城名迦毗罗者。此云黄色。往昔黄头仙人依此处故。黄是中色表契中道故。又此是佛生之城。表初地生佛家故。婆珊者。此云

  • 集文字禅序·蕰上

    往闻有韵士拾道上废瓷败斝砻合而为瓶盂碗盏及茶具酒尊之属极天划神镂之巧如诗家之集唐一派集唐始王文公自剪绡而下至孙典籍陈山人童廷瑞辈皆有专集凡拈一题命一意猎唐人之精华组织成篇如出一手盖言者心之声也心地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