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言定声录卷五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诸声第五

【十五声】人之声有十五声以五声二倍之凡三周而止髙乎此则不能上低乎此则不能下矣故九声为一调每旋一调则加上一声【如宫调旋变宫只髙一字为一调】凡六加上而七调毕矣九声加七声正十五声

【器色十五声】有谓汉制五均瑟皆以五声为转圜分作五均五五二十五为二十五其于五声转圜之义则得矣然二十五声则髙不能上恐不如十二一周而以八声为转圜【所谓隔八相生者】则于七调五声俱无碍也汉有七均琴京房所作有六十声则皆复声耳箫笛色有子母调即西凉调唐时为婆罗门曲【婆罗门即霓裳羽衣也】其声自工字至尺字不用凡上【俗名髙宫又名低宫以髙低皆可接也以工字起调閟凡上二变字不用】凡至低至髙俱有之与每调

九声稍为不同然至十三声以上将及顶声虽人声之最峻者亦歌不能及俗所谓嗄调又名煞调是也此则声限之自然者然则五均之五周恐亦多复声非旋声也

【十六声】钟磬二八旧不识九声七调并悬一簴为二八十六以为十二律外复加四清为十六声夫九声之内已合四清而又加四清是八清也或曰人声亦有十六声以至低与至髙处有两半声合为一声【如歌禹字起声为伊禹讫声为禹于类】然此在人声容有之若器色则焉有是矣故止有十五声无十六声

【倍声半声】乐有倍声有半声本之周礼鳬氏为钟一以律计自倍半之説倍声即清声言与正声为加倍也如五声加四声为九声则四声为倍声五声加二周声为十五声则二周声为倍声【此言倍声即四清声十五声】其曰半声即变声也变声在宫商之间祗得宫之半声为变宫在征羽之间祗得征之半声为变征变与半声之转也【此言变声即二变声见竟山乐録观此则半声不可用明矣】旧以十二律正声为倍子声为半正者全数如黄钟全九寸也子者半数如黄钟九寸得四寸半也倍声为母半声为子倍者倍于子半者半于母【如九寸倍于四寸半为倍声四寸半半于九寸为半声然以算法例之则黄钟无半声盖黄钟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数若半折之各得八万八千六百廿三数而余数难分故无半声唯太簇姑洗防賔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中吕八律有半声而林钟南吕应钟虽有不用此以黄钟为法非黄钟有半声也】其意谓旋宫之法髙下不均则将取半声以均之夫声非数也数之多寡可以数均声之髙低不可以声均也夫既曰髙下不均则必取声之极髙而髙可转下取声之极下而下可转髙者而旋用之所谓律不齐而声齐故可均也若两声之间杂以半声则为嫌声嫌声则出调矣且律之相旋必非倍数与半数可奸用也【倍数如仲吕六寸半不能生黄钟则倍其数以生之半数则黄钟减其半矣一则仲吕増一则黄钟减也然仲吕増数则加于黄钟世无此律若黄钟减半则四寸五分与应钟四寸六分无射四寸八分皆相奸矣总是截管之法原自无理此则更难通焉】竟山乐録曰夫正声过浊但有清声相和如琴一太浊则或以六代之如瑟内一太清则或间以外一此为通法以琴之一与六同声瑟外十二与内十二同声故也若杂以半声是于琴一六二七上下又増两半声瑟内外十二中间又各増二十四半声是乱也非均声也

五代王朴云黄钟吹九寸之管为黄钟之声半之清声也【清声者声与浊同而较清若半则不止清矣不然应钟无射皆四寸有奇皆清声乎】倍之缓声也【若倍数则不止缓若以正为倍则十二律皆缓声乎】三分其一而损益之相生之声也【相生别是一声不可解】其不识声如此

【六变声】旧説变律有二一是二变谓变宫变征也一是六变谓中吕上生黄钟不及正律九寸之数【只八寸七分零】林钟上生太簇不及正律八寸之数【只七寸八分零】南吕上生姑洗不及正律七寸一分之数【祗七寸零】大吕下生夷则不及正律五寸五分零之数【只五寸三分零】太簇下生南吕不及正律五寸三分之数【祗五寸二分零】姑洗下生应钟不及正律四寸六分零之数【祗四寸五分零】是谓变律故半声亦有二一是正声之半谓十二子声一是变律即六变半也殊不知十二律外不能再推即欲再推亦非变律变半可以补救盖变律防正变半又犯半正半兼犯谓之奸声奸声乱律乐所最忌也故竟山乐録曰五声之外环生而转则本宫与清宫同声本商与清商同声并无髙低上下之别所争者洪纎与清浊耳若变律变半则明明与正声相差分数分数既差即为奸声岂可为用纸上空言愈精愈密愈悖愈缪古乐之亡端由于此不可不辨也

【杂变声】马融郑元皆以宫商角为从声征羽为变声解之者谓律从律吕从吕为从如黄钟宫太簇商姑洗角皆以阳律从阳律者律从吕吕从律为变如林钟征南吕羽则以隂吕从阳律矣此由不识二变而强为立説以实二变之名者信然则林钟南吕正为吕从吕而曰羽亦变声何也

图书编云变宫变征谓歌宫征者但转声而不变字使上下可接便是变声谓换声相接也若然则商角羽何以无变声岂商角羽便不换声耶

淮南子谓宫生征征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应钟比于正音故为和应钟生防賔不比于正故为缪此以变宫为和变征为缪也【旧误以变宫在羽后宫前位在正声之末故曰比于正音变征在角后征前窜入五正声之内故曰不比于正音比为和不比为缪】蔡元定误祖其説谓宫与商商与角征与羽相去各一律音近故和至角与征羽与宫相去各二律音逺故变是以五声为和二变为缪矣后又曰变宫变征宫不成宫征不成征古人谓之和缪所以济其声之不及也则又和缪合并谓变宫变征皆所以和其缪者夫祗一不识二变而言下鹘突无定如此【五声有二变便不和故二变不用今反曰二变和缪二变所以济五声之不及何乖反也】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一·卫湜
  卷四十·黄伦
  卷一百五十五·山井鼎
  卷三十五·高闶
  周书·微子之命·佚名
  诗解颐卷三·朱善
  第五篇 偶寄闲情(下)·丰子恺
  余杭政禅师·惠洪
  卷七·佚名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欧阳竟无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欧阳竟无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一·宗喀巴
  月灯三昧经卷第五·佚名
  复俞慧郁陈慧昶书·印光
  论臂香·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子厚·唐圭璋

      子厚与宋末俞德邻同时。   谒金门   风动竹。清偏一窗梅溽。闻道小乔乘凤玉。仙裳飘雾縠。   来嫁吾门公瑾叔。天上人间愿足。浓缭水沉燃宝烛。鬓长相对绿。

  • 李良年·龙榆生

    李良年字武曾,浙江秀水人。明崇祯八年(一六三五)生。少与朱彝尊齐名。康熙中,以国子生召试鸿博。徐乾学开一统志局於洞庭西山,聘任分修。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卒。著有《秋锦山房集》。曹贞吉曰:“秋锦论词

  • 卷一百三十四·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五 崔仲方【字不齐博陵安平人仕周为司玉大夫武帝下齐城授仪同进爵范阳县侯隋受禅位上开府炀帝时进位大将军礼部尚书出为上郡信都二郡

  • 巻二·童轩

    ●钦定四库全书清风亭稿卷二(明)童轩 撰○乐府歌行艾而张维网有纲载张其日设彼中林以罗以■〈罒示〉【叶伏】蕞尔燕雀亦既来止莫黒匪乌亦既离止有鸟有鸟其名曰凰其仪煌煌文明之祥周旋以适九仭其翼于观于游而不来集张而

  • 卷第二百六十四 唐紀八十·司马光

      起昭陽大淵獻(癸亥)二月,盡閼逢困敦(甲子)閏月,凡一年有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天復三年(癸亥、九0三年)   二月,壬申朔,詔:「比在鳳翔府所除官,一切停。」   時宦官盡死,惟河東監軍張承業、幽州監軍張居翰、清海監軍

  • 第四回 游兰池始皇遇盗 筑长城蒙恬防胡·黄士衡

    话说始皇自博浪沙受惊回京,一连三年都未远出。但始皇生性好动,不肯安居宫中,便时常微服出游。又因前回博浪沙中之事,常恐遭人暗算,遂挑选精壮武士四人,怀着兵器,随侍左右保护。一日,始皇正行之间,忽闻路人口唱谣歌道:神仙得者茅

  • 卷之二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呜呼王治馨·李定夷

    呜呼!纳贿贪赃之王治馨,由大理院开庭判决,竟宣告死刑。判决之死刑犯,从未有不过二十四点钟者,此次办理之迅速,殊令人大吃一惊,而近日贪赃枉法者,实不止王治馨。余不知见大总统对于旧部之王治馨犯法不赦,其亦不寒而栗否耶。兹将

  • 五三七 寄谕两江总督萨载等派员严行搜查徐述夔诗文并将徐食田等卽速解京·佚名

    五三七 寄谕两江总督萨载等派员严行搜查徐述夔诗文并将徐食田等卽速解京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三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署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三日奉上谕:据萨载奏查办逆犯殷宝山、徐述夔悖

  • 三 中越馆二·周作人

    在中越馆里还有一个老头儿,不知道是房东的兄弟还是什么,白天大抵在家,屋角落里睡着,盖着一点薄被,到下午便不见了。鲁迅睡得很迟,吃烟看书,往往要到午夜,那时听见老头儿回来了,一进来老太婆便要问他今天哪里有火烛。鲁迅当初很

  • 卷三十五·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三十五书籍十四校刊重刻十三经一部皇上嘉惠士林式彰文治乾隆十一年特命开经史馆选择词臣校正十三经注疏刊为善本每卷各附考证凡三百二卷皇上御制序 班固氏曰六学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

  • 看人看大节·孔子

    【原文】 子贡曰:“管仲①非仁者与?桓公②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④管仲,吾其被⑤发左衽(6)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7)也,自经(8)于沟渎(9)而莫之知也?” 【注释】

  • 第三卷·僧祐

    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三(出因果经)尔时太子既出宫已。至于天晓。耶输陀罗及诸婇女从眠而觉。不见太子悲号啼泣。即便往启摩诃波阇波提。今旦忽失太子莫知所在。摩诃波阇波提闻是语已迷闷躄地。如是展转乃至达王。

  • 量处轻重仪末·道宣

    第十三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及俱夜罗器(此方译为随钵器。即钵内所宬者也)剃刀律并断轻(其例有三。初衣。二器。三革履。事通五众)。一现成衣服(初明出家所服。后明非出家所服)谓三衣覆膊只支裙衫帔服坐具诸杂衣裳等

  • 滇南杂记·吴应枚

    地理杂志。清吴应枚撰。 一卷。应枚字颖庵,号小颖,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大理寺卿。著有《滇南杂诗》。吴氏于雍正十一年(1733)入滇,以见闻纂为是编。分新正元日、岁首、梯田、点苍山、感通寺等三十余条。记述风俗、习

  • 真元妙道要略·郑思远

    真元妙道要略,原题郑思远(晋人郑隐)撰。但书中屡引唐人李勣、吴筠及五代烟萝子之语,当为五代北宋道士之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分为三篇,以论述内丹为主,兼述外丹。首篇〈黜假验真镜〉,论述识别真铅汞之

  • 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

    简名《窦娥冤》。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写楚州寒儒窦天章上京应举,为抵债,将七岁女儿端云送往蔡婆做童养媳。端云后改名窦娥,十七成婚,不久夫死,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因向赛卢医索债被骗至荒郊将被勒死

  • 苍筤词钞·孙鼎臣

    孙鼎臣撰,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