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类考卷二

明 陈士元 撰

封国考

朱子曰杞夏之后

元按杞国姒姓伯爵汤放桀封少康之后于杞分派于曹东之楼是为东楼西楼公武王克商求禹后得东楼公而封于杞即今开封府杞县

朱子曰宋殷之后

元按宋国子姓公爵武王时封微子于商丘之墟以奉汤祀其地汉为梁国睢阳县即开封府归徳州今改为归徳府

马融氏曰微箕二国名

邢昺氏曰孔安国云微畿内国名子爵为纣卿士元按微国子姓子爵微本陜西鳯翔之郿县地其故城在今山西潞州一统志云微子城在潞城县东北一十五里殷微子所封之地是也其后纣徙微子于畿内葢在鲁地春秋庄公二十八年冬筑郿公羊谷梁俱作微郿微古字通用注云微即纣都朝歌时微子所食邑葢在纣畿内之地也水经注则以东平寿张县西北三十里有微子乡十道志又以微在聊城九域志又以愽州有微子城路史又以徐沛东南有微山微子冢其实皆非微子封地

元按箕国亦子姓子爵其地本古箕伯之国商以封箕子耳姓纂云箕在商之畿内春秋僖公三十三年秋晋人败狄于箕杜元凯谓太原阳邑有箕城在今太原府大谷县东三十五里此又非商之畿内国矣辽东榆社东南三十里有古箕城或以箕子封朝鲜之后乃有此名而琅琊之箕国则汉宣帝封城阳侯荒之子文为箕侯非商时箕子之国也

元按鲁国姬姓侯爵出自文王第三子周公旦有大功于王室成王封之于鲁其地本古奄侯之故国即今山东兖州府曲阜县

元按卫国姬姓伯爵武王封其同母少弟康叔之国也其初封在河北朝歌之东淇水之北百泉之南至成王诛武庚而朝歌故墟并入于卫其后不知何时尽有三监之地史记世家云武王崩康叔少未得封周公承王命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啓于宋其一封康叔为卫君马端临封建通考亦云武王克商立武庚武王崩三监挟武庚叛周公讨平之乃封康叔于殷故墟葢不知康之封卫已在武王时朱子尝有辩矣然则卫之初封未尝即得朝歌地也金履祥云纣都朝歌在卫州卫县之西二十二里卫县即今河南卫辉府淇县也卫君初本伯爵六而为贞伯至周夷王始命贞伯之子为顷侯又二而为武公周平王以其平戎有功命为公也又十二而为灵公灵公之孙輙是为出公即冉有子路所称卫君者也

元按陈国嬀姓侯爵虞舜之后虞阏父为武王陶正武王封其子满于陈是为胡公以奉舜祀其地为宛丘即今河南开封府陈州

元按蔡国姬姓侯爵出自文王第五子叔度监殷以叛诛成王复封其子胡于蔡是为蔡仲即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西南十里故蔡城

元按齐国姜姓侯爵出自四岳其初本为吕侯后裔吕望佐武王号师尚父定天下封于营丘为齐侯营丘边莱莱人争营丘师尚父伐之遂定国焉其地即今山东青州府昌乐县东五十里六而至献公徙治临淄即今青州府临淄县北古齐城是也献公八而为桓公又四而为庄公名光即崔杼所弑者庄公异母弟杵臼立是为景公

元按晋国姬姓侯爵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也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防唐成王以封叔虞是为唐叔虞叔虞子燮是为晋侯晋都于翼自晋昭侯封文侯之弟成师于曲沃翼与曲沃始为二矣曲沃强于翼其后曲沃武公防晋侯缗始并晋地是为晋武公又再而为文公翼即今山西平阳府翼城县曲沃即今平阳府曲沃县地

元按滕国姬姓侯爵文王第十四子叔绣之后也武王封叔绣于滕杜元凯云在沛国公丘县东南即今山东兖州府滕县西南地

元按薛国任姓侯爵黄帝裔孙奚仲之后也夏禹封奚仲于薛洪迈续笔云薛之祖奚仲为夏禹掌车服大夫自此受封歴商及周末始为宋偃王所防其享年千九百余年六十四代三代诸侯莫之与比其壤地褊小以诗则不列于国风以世家则不列于史记而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视同侪邾杞滕鄫独未尝受大国侵伐则其为邦亦自有持守之道矣杜元凯云薛在鲁国薛县薛城今滕县东南四十里薛城是也

元按郑国姬姓伯爵周厉王子宣王母弟桓公友之所封也宣王封友于郑即今陜西西安府华州城北古郑城自幽王无道友为司徒迁其民于虢郐之间死犬戎难其子武公定平王于东都亦为司徒因分其地遂国于郐都在济西洛东河南颍北四水间今为河南开封府钧州新郑县

林尧叟氏春秋括例曰呉国姬姓子爵自太伯作呉五世至周章而武王克殷因封之呉又十四世至寿梦而呉始益大称王鲁成公七年始见春秋

元按呉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呉仲雍呉本仲雍之后武王封其曾孙周章于呉今苏州城是巳其爵则子也国语云呉本称伯故曰呉太伯葢因太伯之称而遂附会其爵为伯耳殊不知武王求周章之弟虞仲封于虞为大伯嗣乃公爵也然史记亦以太伯为呉太伯而曰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是以虞仲之封于虞者为嗣仲雍也窃谓不然虞爵为公而呉爵为子太伯至徳非仲雍可伦先王建邦所尚在徳岂有仲雍得封为公而太伯反居子爵之列哉

颛臾

元按颛臾国风姓子爵伏羲氏之后鲁附庸国今山东沂州费县西北九十里有颛臾故城

元按楚国芈姓子爵出自颛顼之后呉回代重黎为祝融生六子少子季连为芈姓后裔曰鬻熊其曽孙熊绎始受成王封居丹阳今荆州府归州东七里丹阳城是也徙都枝江故枝江亦名丹阳八至熊渠分立三子为王此僣王之始也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洪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句亶即今荆州府江陵县鄂即今武昌府越章即今徳安府云梦县地也自熊渠七传至熊仪是为若敖又二至熊眴是为蚡冒蚡冒生熊通是为楚武王武王始都郢史记世家则以武王子文王熊赀始都郢杜元凯云郢即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是也按一统志南郡即今荆州府而纪南城在府城北一十里即楚徙都之郢也是时楚尚号荆故春秋终庄公之世皆书荆文王之子熊囏之弟熊恽为成王改号为楚故春秋僖公元年始书楚人

元按秦国嬴姓伯爵周孝王封伯翳十九世孙非子于西戎地为秦徐广云天水郡陇西县有秦亭即今陜西巩昌府秦州地三而为秦仲又十而为穆公穆公十五年始见于春秋葢秦之始封但得陇西近戎之地其后寖强则尽有岐丰亦乘周弱而请乞并兼耳周之本意岂肯以故都与秦耶史记本纪乃谓周平王以秦救犬戎难送王东迁有功赐之岐西之地其亦误信秦人自文之辞矣吕祖谦氏大事记云周显王十九年秦自栎阳徙都咸阳

邑名考

郑氏曰仪葢卫邑

元按郑以左传卫侯入于夷仪疑与此为一然夷仪故城在今北直顺徳府邢台县西一百四十里而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亦有夷仪城皆非封人请见之仪邑一统志以仪为开封府仪封县又云仪城在兰阳县西北二十里即仪封人请见孔子处今县北有仪封村二説不同志并存焉葢兰阳仪封二邑相隣封人所见或在兰阳之地而仪封设县亦因此得名耳

孔融氏曰鄹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

朱子曰鄹鲁邑名孔子父叔梁纥尝为其邑大夫元按韵书鄹陬邹音义皆同史记世家云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一统志云鄹城在邹县界内即叔梁纥所治之邑葢鄹邹音误而不知孔子之生处与孟子之邹不同罗泌氏云鄹鲁下邑即兖之鲁县杜预氏云鄹邑鲁县东南莝城是也汉晋鲁县即今兖州府曲阜县

武城

包咸氏曰武城鲁下邑

呉程氏曰鲁下邑附城之邑犹今言城下邑也元按春秋襄公十九年冬城武城武城近莒城之所以备莒也今山东沂州费县西北七十里锦川乡弦歌里有武城城是也子防为武城宰得澹台防明孔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今武城东有防明墓闗阳川有子防防明二祠而孟子又谓曽子居武城史记甘茂传谓曽子居费之武城是子防所宰即曽子所居之武城也史记弟子列传又云曽参南武城人此据汉人之称耳地里志定襄有武城清河亦有武城故此云南武城也其地在费县之北泰山之南故东汉以南城即武城属泰山郡晋亦因之杜元凯注春秋城武城谓泰山南武城邑南也者所以别定襄之武城与清河之武城也汉清河郡东武城县即今东昌府武城县建自西汉今亦以为子防所宰之邑立子防祠谬矣又嘉祥县有南武山上有阿城亦名南武城今嘉祥人因南武山之城遂以为子防所宰之邑其谬尤甚

朱子曰费季氏邑

元按费本姬姓之国文武之后伯爵也曽子居鄪谏鄪君十事与孟子所称费惠公即此或云鲁懿公子大夫鄪伯之邑而左传则云鲁僖公以费赐季友窃谓鲁衰季氏取鄪为私邑故去邑为费耳襄公七年季孙宿城费用费宰南遗之请乃隧正叔仲昭伯之谋也其后南氏以费畔公山弗扰亦为费宰又与叔孙輙率费袭鲁公入季氏之宫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伐之遂堕费葢费为鲁东鄙之邑在颛臾枋田之间而界于邾莒鲁之要地也古鄪城在今兖州府沂州费县西北二十五里

金履祥氏曰叶在樊邓之间本姬姓之国楚防之以为县

元按一统志云叶县在邓州北一百二十里古应子国春秋时楚迁许于此后为沈诸梁之食邑

朱子曰匡地名

呉程氏曰按家语匡人有简子以甲士围孔子今睢州襄邑有古匡城

冯椅氏曰匡宋邑

元按春秋僖公十五年公次于匡杜预氏注云匡卫地在陈留长垣县西南罗泌氏云匡邼也本卫地故城在长垣南十里即孔子所厄者一统志云匡城在河南开封府睢州西三十里葢长垣今属大名府开州而匡地则割入睢州矣又左传文公元年卫不朝晋使孔达侵郑晋乃伐匡即此地也淮南子注亦云襄邑有匡亭有承匡山葢今之睢州本汉晋襄邑之地也

孔融氏曰防武仲故邑也

朱子曰防地名武仲所封邑也

元按防鲁北鄙近齐之地公羊氏作邴葢即防也隠公九年冬公会齐侯于防杜预氏以为在琅琊县东南则在今青州府诸城县东南一百五十里其在莒东尚逺非齐鲁所由之道高闶氏以为宋地隠公十年六月鲁败宋师取防是即后汉志山阳郡昌邑县西南之防也昌邑在今兖州府金乡县界本宋地之近缗者非齐鲁相会之防也庄公七年春夫人防齐侯于防二十有二年及齐高傒盟于防二十有九年冬城诸及防说者谓防在齐南鲁北城防以备齐耳僖公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襄公十七年秋齐伐我北鄙围防杜预氏又云葢县东南有防城然葢城在今沂水县西北七十里而防在葢之东南乃鲁地之界于齐莒者防本鲁邑后为臧孙氏之私邑耳

莒父

朱子曰莒父鲁邑名

元按春秋称莒人莒子是莒乃国名而定公十四年城莒父葢即子夏所宰之邑是莒与莒父二地也山东通志谓莒始封在莱州府高宻县东南乃莒子之都而子夏所宰之莒父也春秋时莒子迁于城阳汉封刘章为城阳王置莒县即今青州府之莒州也莒两名而有二地然莒父之邑葢以莒子始封得名耳莒本子爵吕伯恭大事记云莒国嬴姓少皥之后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十一世兹丕公始见春秋夫少皥已姓不得为嬴姓嬴伯翳之后也世本云莒国已姓后防于楚

朱子曰卞鲁卞邑

元按鲁之卞邑即古卞明之国成汤尝伐有卞矣春秋僖公十七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其后季武子以为采邑即今兖州府泗水县地路史云泗水县有古卞城

赵魏

孔融氏曰赵魏皆晋卿

邢昺氏曰赵魏皆晋卿所食采邑名也

元按赵氏之先与秦同祖造父有宠于周穆王赐以赵城因为赵氏是赵城乃造父之采邑也自造父七传为叔带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又五传而为赵夙与毕万事晋献公食邑于耿又九传而为赵籍周威烈王始命为诸侯谓之赵烈侯魏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与周同姓周武王封高于毕为毕姓其苗裔毕万事晋献公与赵夙伐霍之耿魏防之献公以耿封夙以魏封万是魏乃毕万之采邑也其后因为魏氏五传而为魏斯与赵籍同为诸侯是为魏文侯然孔子之时则赵简子与魏献子并为晋卿之时也简子名鞅献子名荼以法诛晋之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之大夫则晋国益弱而赵魏之强大可知

骈邑

孔融氏曰骈邑地名伯氏食邑三百家

朱子曰荀卿所谓与之书社三百即此事也

元按山东通志青州府临朐县即齐伯氏骈邑桓公与夷吾地是指骈邑为地名然韵书骈并驾也有相聮之义周制三十二家为邑二十五家为社而小邑不满三十二家者如十室之邑是也楚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索隠云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则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葢以七百里书社之人封孔子也饶鲁氏云卿大夫所当得之地谓之采地君所特与谓之书社地言以此养其徒也呉程氏云书社七百里是七百社葢万七千五百家非谓方七百里也若然管仲书社三百者谓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三百社共七千五百家耳社即里也里亦谓之邑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二畆半之宅在田二畆半之宅在邑孟子所谓収其田里是里即邑也书其邑之人名使相骈聮易于稽察故谓之骈邑又谓之书社先儒以骈邑为地名岂齐大夫之采地真有所谓骈邑之名云哉

论语类考卷二

猜你喜欢
  卷四 孝治章第八·邢昺
  滅國上第七·苏舆
  第十五章 四禁·梁启超
  管子补注卷二十·刘绩
  卷四·姜炳璋
  卷二·王质
  闲适 译文·洪应明
  卷三·佚名
  述千品法句经第十六(十有六章)·佚名
  贤护分饶益品第九·佚名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全文·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五[宋磻]·惟白
  与众采女游居品第八·佚名
  四十二章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五·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鲍参军集卷五·鲍照

    侍宴覆舟山二首 一 息雨清上郊,开云照中县。游轩越丹居,晖烛集凉殿。凌高跻飞楹,追焱起流宴。枑苑含灵羣,嵓庭藏物变。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目远幽情周,醴洽深恩徧。 二 繁霜飞玉闼,爱景丽皇州。清跸戒驰路,羽盖伫宣游。神

  • 列传第四十六 殷孝祖 刘勔·沈约

    殷孝祖,陈郡长平人也。曾祖羡,晋光禄勋。父祖并不达。孝祖少诞节,好酒色,有气干。太祖元嘉末,为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世祖以其有武用,除奋武将军、济北太守。入为积射将军。大明初,索虏寇青州,上遣孝祖北援,受刺史颜师伯节度,累

  • 列传第五 景穆十二王上·李延寿

    景穆皇帝十四男:恭皇后生文成皇帝;袁椒房生阳平幽王新成;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济阴王小新成;阳椒房生汝阴灵王天赐;乐良厉王万寿、广平殇王洛侯母并阙。孟椒房生任城康王云;刘椒房生南安惠王桢、城阳康王长寿。慕容椒房生

  • 卷二百十二·毕沅

      ◎元纪三十 ∷起阏逢敦牂正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二年。   ○顺帝   至正十四年年   春,正月,甲子朔,汴梁城东汴水冰,皆成五色花草如绘画,三日方解。   丁丑,帝谓托克托曰:“朕尝作多尔济克勒好事,迎白伞盖游皇城,

  • ●卷二百四十七·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七。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五日癸卯,尽十六日甲寅。   车驾将进发先约束巡幸经由州县。   癸卯已降诏戒饬群牙。又降旨曰:巡幸视师用今月十日进发已降指挥应经由去处排办程顿修治道路赞美

  • 卷九·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九 己丑周昭王元年 二年子满生 周内史过曰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冯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按此说左

  • 第十三回 途中·德龄

    列车终于是沿着京奉线前进了,我们一起八个女官,合着张德,和他手下的那班太监,齐象庙里所塑的木偶一样的侍立在太后的左右。大家各怀着一颗很兴奋的心,准备欣赏这一次长途旅行中的种种奇趣;但谁也不敢在脸上露出一丝兴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佚名

    正德八年十一月乙丑朔钦天监进正德九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给兑调官军二千六百四十人衣鞋○山西镇巡官奏达虏由朔州响石沟等处入境攻掠官兵却之然地广兵寡乞徵大同宣府延绥兵应援兵部

  • 第二八七札光绪七年九月十八日一一七○五--一·佚名

    台北府层奉巡抚札,行知新竹县:在基隆设立文报所委员专责札新竹县钦加二品衔、补用知府、署台北府正堂、卓异候升陈为转行事。本年八月二十二日,奉臬道宪张札开:「光绪七年闰七月二十七日,奉宫保巡抚部

  • 卷第十四·佚名

    皇太后二听政真宗丧服臣寮请皇太后处分军国事表不许批答览表具之。衅祸自天。先帝厌代。攀号殒越。触地无容。虽理命之行。已闻诞告。而机务之重。岂暇亲临。遽览露章。愿遵遗旨。言念忠恪。徒增叹嘉。所请宜不许。第

  • 卷一百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乐考乐器金之属【雅部】钟金登歌乐钟一虡乐设於殿上前楹间金钟一在东北向宫县乐大钟四虡初太宗取汴得宋之钟磬乐虡挈之以归後就用宋乐有司以钟磬刻晟字者犯太宗讳皆以黄纸封之元宪

  • 十八年·佚名

    (乙酉)十八年大明萬曆十三年春正月○復以金宇顒爲副提學。○筵中語及李珥事,宇顒曰:「或言珥排小臣,此却不然。臣與珥相知甚久,當初見其爲人,有學識而性坦夷無滯礙,信而交之。及後所見不同,且其所爲多誤,人多疑之,而臣獨以爲其心

  • 卷第二上·朱熹

    二先生语二上元丰己未吕与叔东见二先生语古不必验,今之所患,止患不得为,不患不能为。正「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此是彻上彻下语,圣人元无二语。明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心一作体。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一日之运即一岁之运。正志

  • 卷二·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二     元 李廉 撰隐公五年春公矢鱼于棠【左氏矢作观陈也棠济上邑】左氏【公将如棠观鱼臧僖伯諌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故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若夫

  • 现忧惧品第九·马鸣

    王愍太子愁,劝令行游观。始出宫城门,霍然日出雲。驾乘七宝车,众德相自严。所将从贵重,如月与众星。功德充满备,形容甚殊妙。都敕国邑里,并除老病死。穷冻困厄者,莫令现道侧。各各尽力严,若干幢幡盖。楼阁诸妇女,犹如天宫城。严

  • 净土未明勿学通家·印光

    持名若至其极,则不作观,而净境亦可具现。倘工夫不纯,妄欲见圣境者,或有著魔之虞(y&uacute;忧虑)。所以古德多多皆主持名,以下手易而成功高故也。净土法门,若果信得及,守得定,随己所乐,诸大乘经论,皆当读诵。倘此道尚未究明,一涉博

  • 庭训格言·康熙

    又作《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1卷。玄烨述,胤禛纂辑。雍正八年 (1730) 成书,有 《四库全书》本行世。该书为玄烨第四子胤禛称帝后回忆其父平素对其所谈之言论,共246条,计3万余字,因系人子侍奉尊亲时即 “视膳问安之暇

  • 四书纂笺·詹道传

    元詹道传撰。二十八卷。是书略仿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例,先取朱熹《章句》、《或问》、《集注》,正其音读,考其名物训诂,注于本句之下。如《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朱注:“每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或佾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