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三

  越绝吴内传第四

  吴何以称人乎?夷狄之也。忧中邦奈何乎?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庐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年,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 ”阖庐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君舍君室,大夫舍大夫室,盖有妻楚王母者。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吴师何以称人?吴者,夷狄也,而救中邦,称人,贱之也。

  越王句践欲伐吴王阖庐,范蠡谏曰:“不可。臣闻之,天贵持盈,持盈者,言不失阴阳、日月、星辰之纲纪。地贵定倾,定倾者,言地之长生,丘陵平均,无不得宜。故曰地贵定倾。人贵节事,节事者,言王者已下,公卿大夫,当调阴阳,和顺天下。事来应之,物来知之,天下莫不尽其忠信,从其政教,谓之节事。节事者,至事之要也。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者,言天生万物,以养天下。蠉飞蠕动,各得其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失其常。故曰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者也。地道施而不德,劳而不矜其功者也,言地生长五谷,持养万物,功盈德博,是所施而不德,劳而不矜其功者矣。言天地之施,大而不有功者也。人道不逆四时者,言王者以下,至于庶人,皆当和阴阳四时之变,顺之者有福,逆之者有殃。故曰人道不逆四时之谓也。因惛视动者,言存亡吉凶之应,善恶之叙,必有渐也。天道未作,不先为客者。”

  范蠡值吴伍子胥教化,天下从之,未有死亡之失,故以天道未作,不先为客。言客者,去其国,入人国。地兆未发,不先动众,言王者以下,至于庶人,非暮春中夏之时,不可以种五谷、兴土利,国家不见死亡之失,不可伐也。故地兆未发,不先动众,此之谓也。

  吴人败于就李,吴之战地。败者,言越之伐吴,未战,吴阖庐卒,败而去也。卒者,阖庐死也。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士称不禄。阖庐,诸侯也,不称薨而称卒者,何也?当此之时,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诸侯力政,疆者为君。南夷与北狄交争,中国不绝如线矣。臣弑君,子弑父,天下莫能禁止。于是孔子作春秋,方据鲁以王。故诸侯死皆称卒,不称薨,避鲁之谥也。

  晋公子重耳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疆者为君。文公为所侵暴,失邦,奔于翟。三月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于是诸侯皆从,天子乃尊。此所谓晋公子重耳反国定天下。

  齐公子小白,亦反齐国而匡天下者。齐大夫无知,弑其君诸儿。其子二人出奔。公子纠奔鲁。鲁者,公子纠母之邦。小白奔莒,莒者,小白母之邦也。齐大臣鲍叔牙为报仇,杀无知,故兴师之鲁,聘公子纠以为君。鲁庄公不与。庄公,鲁君也,曰:“使齐以国事鲁,我与汝君。不以国事鲁,我不与汝君。”于是鲍叔牙还师之莒,取小白,立为齐君。小白反国,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故为桓公。此之谓也。

  尧有不慈之名。尧太子丹朱倨骄,怀禽兽之心,尧知不可用,退丹朱而以天下传舜。此之谓尧有不慈之名。

  舜有不孝之行。舜亲父假母,母常杀舜。舜去,耕历山。三年大熟,身自外养,父母皆饥。舜父顽,母嚚,兄狂,弟敖。舜求为变心易志。舜为瞽瞍子也,瞽瞍欲杀舜,未尝可得。呼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此舜有不孝之行。舜用其仇而王天下者,言舜父瞽瞍,用其后妻,常欲杀舜,舜不为失孝行,天下称之。尧闻其贤,遂以天下传之。此为王天下。仇者,舜后母也。

  桓公召其贼而霸诸侯者,管仲臣于桓公兄公子纠,纠与桓争国,管仲张弓射桓公,中其带钩,桓公受之,赦其大罪,立为齐相。天下莫不向服慕义。是谓召其贼霸诸侯也。

  夏启献牺于益。启者,禹之子。益与禹臣于舜,舜传之禹,荐益而封之百里。禹崩,启立,晓知王事,达于君臣之义。益死之后,启岁善牺牲以祠之。经曰: “夏启善牺于益。”此之谓也。

  汤献牛荆之伯。之伯者,荆州之君也。汤行仁义,敬鬼神,天下皆一心归之。当是时,荆伯未从也,汤于是乃饰牺牛以事。荆伯乃媿然曰:“失事圣人礼。” 乃委其诚心。此谓汤献牛荆之伯也。

  越王句践反国六年,皆得士民之众,而欲伐吴。于是乃使之维甲。维甲者,治甲系断。修内矛赤鸡稽繇者也,越人谓“人铩”也。方舟航买仪尘者,越人往如江也。治须虑者,越人谓船为“须虑”。亟怒纷纷者,怒貌也,怒至。士击高文者,跃勇士也。习之于夷。夷,海也。宿之于莱。莱,野也。致之于单。单者,堵也。

  舜之时,鲧不从令。尧遭帝喾之后乱,洪水滔天,尧使鲧治之,九年弗能治。尧七十年而得舜,舜明知人情,审于地形,知鲧不能治,数谏不去,尧殛之羽山。此之谓舜之时,鲧不从令也。

  殷汤遭夏桀无道,残贼天下,于是汤用伊尹,行至圣之心。见桀无道虐行,故伐夏放桀,而王道兴跃。革乱补弊,移风易俗,改制作新,海内毕贡,天下承风。汤以文圣,此之谓也。

  文王以务争者,纣为天下,残贼奢佚,不顾邦政。文王百里,见纣无道,诛杀无刑,赏赐不当,文王以圣事纣,天下皆尽诚知其贤圣,从之。此谓文王以务争也。纣以恶刑争,文王行至圣,以仁义争,此之谓也。

  武王以礼信。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皆一旦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从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刳妊妇,残朝涉。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发太仓之粟,以赡天下,封微子于宋。此武王以礼信也。

  周公以盛德。武王封周公,使傅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于是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树木尽偃。成王大恐,乃发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此周公之盛德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刘昫
  卷一百四十·毕沅
  第四十七回 河北盗横行畿辅 山东贼毕命狼山·蔡东藩
  正统北狩事迹·哈铭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今言序·郑晓
  信及录·林则徐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一·裴骃
  三五 补遗三·周作人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司马迁
  萧拜住传·宋濂
  卷五十九·宋敏求
  229.于谦保卫北京·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余桂英·唐圭璋

      桂英字子发,号野云。   浩然斋雅谈卷中作俞桂英,云:苦吟一生,异时贾似道称之。绝妙好词与浩然斋雅谈俱周密作,其姓一作余,一作俞,未知孰是。   小桃红   芳草连天暮。斜日明汀渚。懊恨东风,恍如春梦,匆匆又去。早知

  • 论闭口字第八·王骥德

      字之有开、闭口也,犹阳之有阴,男之有女。古之制韵者,以侵、覃、盐、咸,次诸韵之后,诗家谓之“哑韵”,言须闭口呼之,声不得展也。词曲禁之尤严,不许开、闭并押。闭口者,非启口即闭;从开口收入本字,却徐展其音于鼻中,则歌不费力

  • 第二折·佚名

    (旦儿上,云)只为儿夫身染病,发愿街头舍义浆。妾身不是别人,乃刘千的浑家是也。为俺男儿身子不快,我对天许下舍一百日义浆,舍了九十九日,则有今日一日。在此闲坐也,看有甚么人来。(独角牛同净快吃饭、世不饱上)(独角牛云)一对

  • ●漱玉词全集·王仲闻

    分正集、存疑、误题、补遗和佚词,共收词88首,残句13则,佚词1。 (一)正集(词43首,残句2则)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①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②?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 卷一百五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五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三十三 唐庚 白头吟 秋风团扇情夜雨长门意高鸟既已逝濳鱼自当弃贱妾白头吟知君怀异心秪知茂陵女不忆临卭琹 五杂俎 五杂俎水中鱼去复还天上鳬不获已辕下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弘治十五年十月庚子朔孟冬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遣驸马都尉游泰黄镛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景皇帝陵寝口遣内官祭○辛丑○岷府镇国将军膺钞常坐事革禄米三之一至是已踰十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纪昀

    后唐纪 【一】庄宗○庄宗庄宗皇帝讳存勖晋王李克用长子也其先本号朱邪盖出于西突厥至其后世别自号曰沙陀而以朱邪为姓唐德宗时有朱邪尽忠者 居于北庭之金满州贞元中吐蕃赞普攻陷北庭徙尽忠于甘州而役属之其后赞普为回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八·阿桂

    五月辛丑桂林明亮鉄保汪腾龙奏言甲尔木一路畨占住两山路口二十二日夜间由山脚潜来偷刼营盘官兵预有准偹放鎗合击乘势追杀毙贼五六十名占得石卡六次查自约咱以至达乌绵长几及百里其自果洲那隆以及甲尔木一带山峦起伏数

  • 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佚名

    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 厚黑丛话卷五·李宗吾

    成都《华西日报》二十五年一月二月  去岁元旦,华西报的元旦增刊上,我作有一篇文字,题曰《元旦预言》。我的预言,是“中国必兴,日本必败”八个字,这是从我的厚黑史观推论出来,必然的结果,不过其中未提明厚黑二字罢了。今

  • 正得是·石成金

    贵人十反 自以为贵,恒人贱格。心当逸而反劳,身当劳而反逸。百姓犯些小事,也不宽恕;自己贪枉,全不知愧。好工夫用在酒色应酬上,理民事反嫌繁冗。要下司清廉,却收其馈赠。名正言顺钱,偏矫廉不取;伤天害理之钱,却胡思乱想。夜宜卧

  • 卷二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三存旧尚书注疏卷第十二【宋板】旅獒考异古本经西旅底贡厥獒厥作其生民保厥居同无有逺迩无作亡无替其服同 人不易物不作弗不狎侮不役耳目不作无

  • 卷十六·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十六   明 季本 撰南陔白华华黍此朱子所谓笙诗也按华谷严氏曰董氏以为笙入有声而无诗非失亡之乃本无也此说非也乐以人声为主人声即所歌之诗也若本无其辞则无由知其义矣此说于理为合故

  • 燕礼·佚名

    宴饮的礼仪:小臣(为国君)留群臣。膳宰在路寝的东边准备群臣的饮食。乐人(为宴饮)挂上新的钟磬。在东阶的东南方对着东边屋檐滴水处放置洗和篚。罍和水在东边。篚在洗的西边,靠南陈设。盛饭食的篚在它的北边,朝西。司宫在东楹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于广州制止道场译出    菩萨戒弟子前正谏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乌长国沙

  • 淡水厅志·陈培桂

    地方志。作者陈培桂,广东高要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任淡水同知。淡水设厅,始自1723年(雍正元年),但久无“厅志”。道光年间,台籍人士郑用锡辑有初稿四卷(即《淡水志略》);1867年,淡水同知严金清聘福建林豪续成志稿十

  • 艮斋诗集·侯克中

    元诗别集。14卷。侯克中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底本为明代藏书家毛晋旧藏的元刊本。本集卷首无序言,各卷所收入的诗篇未按体裁类编。在这14卷诗中,主要为七言近体,七言律诗占

  • 庄子天下篇述义·马叙伦

    马叙伦著,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出版,7.3万字。该书是对《庄子·天下篇》的解释,也兼及文字的注释。在述义和注解两方面,作家列举自汉以来各家的意见,加以考订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全书由序言、述义本文、庄子年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