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章·管子之官僚政治

近世言政者,有官僚政治之一名词焉。官僚政治者,谓社会中有一小部分人焉,无他职业,而以服官为其专职。此种政治,最易酿腐败之习。然使有严密之法制以维持之,又有贤君相以综核名实于其上,则以整齐一国之政,为效至捷。今世诸国中,其以非官僚政治而致富强者,英国是也;其以官僚政治而致富强者,德国是也。夫即在立宪之国家,苟能举完全之官僚政治,犹足以大助国家之进步,而况乎在专制国,舍官僚外更无可以共政治者乎?故吾国数千年历史中,其有能整顿官僚者,其政必小康,否则废弛以底灭亡。多则改良官僚政治,虽谓为中国政治家之第一义焉可也。询如是也,请师管子。

管子曰:“朝有经臣,国有经俗,民有经产。何谓朝之经臣?察身能而受官,不浮于上,谨于法令以治,不阿党,竭能尽力而不尚得,犯难离患而不辞死,受禄不过其功,服位不侈其能,不以毋实虚受者,朝之经臣也。”(《重令篇》)此管子之理想的官僚政治也,管子以为若能举完全之官僚政治,则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而庶政乃以毕举,故曰:“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复合为一体。”(《君臣篇》上)又曰:“墳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实。”(《君臣篇》下)

然则欲达此目的,其道奚由?管子以一言蔽之曰:“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而已(《君臣篇上》)。其选贤论材奈何?管子之言日:“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援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立政篇》)又日:“举而得其人,坐而收其福,不可胜收也。官不胜任,奔走而奉其败事,不可胜救也。而国未尝乏胜任之士,上之明适不足以知之,是以明君审知胜任之臣者也。”(《君臣篇上》)又日:“举德以就列,不类无德,举能以就官,不类无能,以德弇劳,不以伤年”(房注云:有德者超于上列,使在有功劳者之前,故日掩劳虽年未至而亦将用之,不以年为伤也。《君臣篇》下)。此管子言任用官吏之法也。

然管子官僚政治之特色,不徒在其登庸之得当,而尤在其综核之得宜,所谓待之以法是也。管子曰:“百匿伤上威,奸吏伤官法。”(《七法篇》)又日:“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夫倍上令以为威,则行悠于己以为私,百吏奚不喜之有?”(《重令篇》)凡此皆言非待之以法,则官僚政治,将不胜其弊也)其待之以法奈何?其言曰:“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则众不敢逾轨而行矣!下有五横以揆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君臣篇》下)所谓五横者,即待官之法也。又曰:“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也,便辟左右,大族尊贵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疏远卑贱隐不知之人,不忘其劳。”(《七法篇》)此言乎法之当平等而普及也。又曰:“吏啬夫任事(房注:吏音,夫谓检束群吏之官也),人啬人任教,吏啬夫尽有訾(音zi)程事律(房注:訾,限也;程,准也。事律:谓每事据律而行也),论法辟衡权斗斛文劾,不以私论,而以事为正如此,则吏啬夫之事究矣。”(《君臣篇》上)此言夫法之当综核而有分限也。

又曰:“亏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不从令者死”(《重令篇》)此五者,惟第五项听以待人民,其前四项皆所以待官吏也。

又曰:“凡将举事,令必先出。赏罚之所加,有不合于令之所谓者,虽有功利,则谓之专制,罪死不赦”(《乘马篇》)凡此皆言乎法之明确而不可动也。而其为效也,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莫敢开私焉。”(《七法篇》)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是故官虚而莫敢为之请。君举事,臣不敢诬其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之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诚以来”(《乘马篇》)“使民于不争之官,使各为其所长也”(《牧民篇》)如是则官僚政治之弊无由生,而其效可以睹矣!诸葛武侯之治蜀,张江陵之治明,胡文忠之治鄂,士达因之治普,皆遵斯道也!管子又日:“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牧民篇》)夫天之生材,非有所厚薄于一时代也,而或觉其有余,或苦其不足,则所以使之者异其术故也。

《立政篇》曰: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分州以为十里,里为之尉;分里以为十游,游为之宗,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筑障塞匿,一道路,博出入,审闾闬(音bi),慎管键。管藏于里尉,置闾有司,以时开闭。闾有司观出入者以复于里尉。凡出入不时,衣服不中,圈属群徒不顺于常者,闾司有司见之复无时。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里尉以谯于游宗,游宗以谯于什伍,什伍以谯于长家,谯敬而勿复,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凡孝伟忠信贤良俊材,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什伍以复于游宗,游宗以复于里尉,里尉以复于州长,州长以计于乡师,乡师以著于士师。凡过党,其在家属,及于长家;其在长家,及于什伍之长;其在什伍之长,及于游宗;其在游宗,及于里尉;其在里尉,及于州长;其在州长,及于乡师;其在乡师,及于士师。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凡上贤不过等,使能不兼官,罚有罪不独及,赏有功不专与。孟春之朝,君自听朝,论爵赏校官,终五日。季冬之夕,君自听朝,论罚罪刑杀,亦终五日。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五乡之师,五属大夫,皆受宪于太史。大朝之日,五都之师,五属大夫,皆身习宪于君前。太史既布宪,入籍于太府,宪籍分于君前。五乡之师出朝,遂于乡官,致于乡属,及于游宗,皆受宪。宪既布,乃反致令焉,然后敢就舍。宪未布,令未致,不敢就舍。就舍谓之留令,罪死不赦。五属大夫,皆以行车朝,出朝不敢就舍。遂行,至都之日,遂于庙致属吏,皆受宪。宪既布,乃发使者致令,以布宪之日蚤晏之时。宪既布,使者以发,然后敢就舍。宪未布,使者未发,不敢就舍。就舍谓之留令,罪死不赦。宪既布,有不行宪者,谓之不从令,罪死不赦。考宪而有不合于太府之籍者,侈日专制,不足日亏令,罪死不赦。

《小匡篇》又曰:正月之朝,乡长复事。公亲问焉,日:“于子之乡,有居处为义,好学聪明,质仁,慈孝于父母,长弟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公又问焉,日:“于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才,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公又问焉,曰:“于子之乡,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于是乎乡长退而修德进贤,桓公亲见之,遂使役之官公令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令选官之贤者而复之,日:“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维顺端悫,以待时使,使民恭敬以劝,其称秉言,则足以补官之不善政。”(谓此人所称柄之言,可以补不善之政。)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乃召而与之坐;省相其质,以参其成功成事,可立;而时设问国家之患而不肉,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名之曰三选。高子、国子退而修乡,乡退而修连,连退而修里,里退而修轨,轨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故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善,故可得而诛也。政既成,乡不越长,朝不越爵;罢士无伍,罢女无家;士三出妻,逐于境外;女三嫁,入于舂谷;是故民皆勉为善士。与其为善于乡,不如为善于里;与其为善于里,不如为善于家;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终岁之计;莫敢以终岁为议,皆有终身之功。正月之朝,五属大夫复事于公,择其寡功者而谯之曰:“列地分民者若一,何故独寡功?何以不及人?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公又问焉,曰:“于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聪明,质仁,慈孝于父母,长弟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其罪五”有司已事而竣,公又问焉,日:“于子之属,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才,其罪五。”有司已事而竣,公又问焉,曰:“於子之属,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者,谓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事而竣。于是乎五属大夫退而修属,属退而修连,连退而修乡,乡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

此当时实施之制度也。观于此,则其综核名实之精神,可见一斑。而凡言官僚政治者,皆当以为模范矣。

猜你喜欢
  帝纪第七 高祖纪·魏收
  列传第十一 达奚武 子震 侯莫 陈顺 豆卢宁 宇文贵 杨忠 王雄·令狐德棻
  ●卷五·李绛
  卷第一百五十一·胡三省
  歴代通畧卷一·陈栎
  卷二十三·唐·蒋一葵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十·佚名
  卷之一百七·佚名
  第23章 在南京要投降·冯玉祥
  ●七 徙居云州·佚名
  卷二十 越语上·左丘明
  乌古论元忠传·脱脱
  卷四十七·佚名
  李固·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传序碑铭·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传序碑铭唐新书杜工部传       宋 祁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甫预京兆荐贡而

  • 卷四百三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三十四白居易初入峡有感上有万仭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瞿唐呀直泻灩澦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自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四·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十二月壬辰朔大学士方从哲复以宿疾渐深乞赐休致并祈简阁臣言今朝政多壅人情久郁大僚半缺言路几空国家有危乱之形世道无太平之望时事至此举朝臣子咸抱杞人之忧而 九重之上处之宴然恬不为虑任臣号呼控吁千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万历十一年二月甲申朔大学士张四维等题二月十二日经筵开讲去年秋讲四书书经讲完今见讲诗经仍该用一经进讲周易一书先王明天道以修人纪其理虽奥衍宏深至于拟议言行会通典礼关于君德治道最为详切故自 祖宗列圣以来凡幸

  • 卷之四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二十二·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二十二乾隆二十年冬十一月乙酉谕定西将军策楞进窃据伊犂宰桑都噶尔等事宜策楞奏言十月二十六日副都统阿敏道解察哈尔防军校鄂齐尔图等至军营

  • 十六·沈从文

    从龙华监狱里,知道了海军学生还好好的生存在这个世上,对于前数日上海报纸所传述的离奇消息,便得到了一个证明。人既然并不如传说所谓&ldquo;当时即已枪毙&rsquo;,又不至于&ldquo;随同一干人犯押至南京&rdquo;,故我们当时对

  •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晏婴

    景公出田,寒,故以为浑,犹顾而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焉乎?”晏子对曰:“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公曰:“孔子之不逮舜为间矣,曷为‘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

  • 前言·王充

    《论衡》是东汉前期王充用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他一生反封建神学斗争的结晶。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汉和帝永元中(公元89~104年)病卒于家,终年70岁左右。王充的一生是在

  • 卷十·佚名

    △赞持品第十之二尔时世尊赞尊者舍利子言:善哉善哉!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引譬喻。汝今以佛神力。复说譬喻而明此义。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又如有人欲见大海渐次而行。若见有树或见树相。若见有山或见山相。当知是人去海

  • 无垢优婆夷问经·佚名

    后魏中印度三藏瞿昙般若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婆提城寂静宫殿重阁讲堂。尔时无垢优婆夷。贤优婆夷等。诸优婆夷。往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礼佛足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告无垢优婆夷言。汝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羯磨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二十二  尔时世尊。复入一切如来灌顶羯磨三昧出生加持三摩地。说此自部最上大明曰。  唵(引)萨哩嚩(二合)怛他

  •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佚名

    嘉兴大藏经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伏狮义公禅师语录序从来弃荣趋寂超乎尘世之外而不为尘世所囿者幸皆慷慨英伟之士赋性刚烈故能担荷斯道直透本来遂为千古名宿至于香闺绣榻之俦大约婉顺迪躬柔嘉为则欲求其皈依法苑绍续传灯

  • 华泉集·边贡

    十四卷。明边贡(1476—1532)撰。边贡字廷实,号华泉,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升太常丞,出任卫先军,荆州知府,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因人弹劾其纵酒废职,罢归。著有《华泉集》

  • 今古奇观·抱瓮老人

    拟话本选集。抱瓮老人编,编者真实姓名不详。四十卷,四十篇,其中二十九篇选自“三言”,十一篇选自“二拍”。所选作品以明代为限,宋、元旧作未收。取材大都为民间传说,内容以描写、歌颂友谊和爱情为主,也有暴露僧侣、

  • 花间集·赵崇祚

    最早的文人词选集。 选录晚唐五代词五百首,分为十卷。编选者赵崇祚是后蜀宫廷文人,作序者欧阳炯是后蜀宰相,后随国君孟昶降宋,为翰林学士。《花间集》 中十八位作者,除了温庭筠、皇甫松是晚唐诗人,和凝是北汉宰相,张

  • 大集譬喻王经·佚名

    复次说此法时。命者奢利弗。从座而起。一肩优多罗僧伽作已,右膝著地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我欲少问。愿佛听许。如我所问。赐为解说。如是言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奢利弗。随汝所欲当问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所问者,我为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