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宋齐丘

  宋齐丘,字子嵩。世为庐陵淦阳皂山人。父诚,因巢寇之乱与南昌人钟传同起于草野,唐王不能制。时高骈镇淮南,遂表传为洪州节度使,寻封南平王,以诚为副使,卒于任所。齐丘因是以为故里焉。齐丘少孤,好学为文,其体颇质朴而无师授。遂游学于诸郡。自以世乱,乃笃志于商君长短机变权霸之术。与之谈者皆屈,莫能救其涯涘。时先主刺昪州,其亲友饶洞天出守庐陵。齐丘因刺谒之,与语终日。延于门下,旦夕为之醮,因访时务。未几,洞天解郡,遂命载归。广陵未至而洞天疾病且死,因遗书荐之于先主。既至,栖迟逆旅,裹调罄乏,因吁叹数四。其邻倡优女魏氏闻之,乃窃赂遗数鍰.由是获备管幅,遂克投贽一见。先主宾之以国士,大获赂遗,寻娶魏氏,馆而给之。因说先主广延儒素,务农训兵,黜陟妍否,进用公廉,修学废坠,制御奸雄。凡数年间,府廪盈积,城隍完峻,士卒骁勇。义父徐温闻而往自镇之,乃迁先主刺守润州,未几,温嫡子知训为朱瑾所杀,齐丘乃勉先主帅兵渡江以平其乱,冀卫社稷,潜立大勋,代秉其政。若握重兵制御群下,可成洪业。

  既至,遂果代之。时吴主既弱,政出多门,君臣纲纪弛而不振,乃修复政理,动据礼法,务葺民庶,罢其不经,总以要务,宽省征赋,农有定制,官无虚禄,辑睦公族,抚存将校,优给卒伍,爵赏有功,刑辟中度,斥捕攘寇,上下咸乂,皆齐丘之谋焉。又说以虚怀待士,博访艺能,遂立延宾亭,招纳贤豪,以敦时望。复创一池,中立亭宇。每与先主登临,乃屏绝人迹,以议家国,或至夜艾。池亭今犹存焉。先主欲致之重位,然为温所忌,遂署为府中从事。温因擢拜右司员外,即复授谏议大夫。兵部侍郎。居府中日议庶政,乃使人于淮上延接北土归义士。大夫孙忌、韩熙载等数十人皆以仁爱惠义致诸腹中。故人莫不乐为之用,齐丘自揆以草野之人遭会英杰,言听谋从,身居显位,儒家之荣,于斯为盛。遂告归豫章改葬。既入九华山下,卜居退身,表乞致仕,吴主累召,乃数表坚让。略曰:"昔高宗之梦传说,西伯之获非熊。况臣筑岩之相,钓渭之肾。禄位弥重,宜居山野"云云。时嗣主已为大将军,先主使赍吴王诏,亲往慰谕,优辞敦勉,弥留旬月,然后乃起。方舟并济,好狎如友。既至先主喜,分约父子,授中书侍郎,迁仆射平章事。先主位望崇重,基称弥隆。因谋为禅代,乃请先主移镇金陵,以基王业,交结邻好,绥悦守宰,广覃恩施,抚缉远迩。

  □辅元子,观其间隙以待时清。于是从之。然吴主恭默劳谦,人心未殆,而宫禁之内嫔御贵戚謦欬嚏鼽之微,齐丘莫不知之以阴闻。建康议以刘穆之之辅宋祖无以过之。吴主忽谓左右曰:"孤克已,虽动为下所奉,然为徐氏制驭,名存实丧。今欲求为一田舍翁,将安所归乎。"遂泣下数行。齐丘闻之,乃还建康议迁都金陵。吴主既半渡,遂引至润州安置,号丹阳宫,未几,使讽吴主禅位。先主既膺禅位,齐丘复请归姓以绍唐统,冀德威四方,遂迁左丞相司马元勋,乃就。国步既安,因表罢相,庶崇止足,以避贤能。遂除洪州节度使。既至,乃召故老亲属与叙情旧,饮宴弥厚,溥沾馈遗。乃改其故里为爱亲里,坊为衣锦坊。更易弊政,补缉群条。庶民便利,莫不荣之。迨先主笃疾,诏还受顾命,托以后事。嗣主立,加太传以前官相之。嗣主襟量仁懦,言几玩狎,恭已无法,大失统御。或深居宫禁,全忘宵旰。齐丘每犯颜谏止,陈以昧旦之道,驭朽之危。

  又欲捐社稷,传位于太弟。于是上疏论先主创立之艰,忧动之重。狂谏不从。未几,以为浙西节度使。自是左右侍从皆东宫白面少年,儒流雅士韩熙载之徒多肆排毁,以先朝老臣终不为少主所用。嗣主顾盻颇见慢色。齐丘知之,求罢其政,但奉朝请而已。年既衰暮,自负勋旧,不能折节降身,随时容众,为钟谟、常梦锡、江文蔚、萧俨承等非顺旨,尤生谤渎。及叹曰:"鸟尽兔死则弓藏犬烹矣。"因表乞归九华旧居。嗣主与左右皆以为诈,激要君上。乃赐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县公,食一县之赋。至四年,嗣主命齐王景达就诏与俱还建康,亦奉朝请而已。至六年,又出镇洪州。九年复诏还,拜太师,固让。十一年,复往南昌。十三年,周师入淮甸,诏还谋难。始齐丘赐归九华,朝廷多用文儒以干戈为戏。屡征闽建,复讨湘沅。外乏师旅内竭帑藏。国用军器宕然虚匮,淮甸疆境弃如土芥。养老乞言以为迂典,谘议询谋耻而不行。周师暴至,遂失备御。

  方诏还议军事。未至,以刘彦贞为都统出援寿春。齐丘闻之,曰:"斯乃蹴鞠射括之徒,焉能总众以御勍敌,辱国丧师必是行矣。"既至,因表乞急召还,彦贞闻之,狼愎而行,未几果没。复以朱元又叛,诸郡皆陷。选将阅师,称藩割地,皆匪专谋,复告老谢疾,乞骸骨,归南昌。既而嗣主自亡淮南,神情躁挠,荒悖不安。赏曰:"孤欲屣脱国务,放心云鹤。每思寄托,恨未得人。"时陈觉、李徵古等常见亲密。因顺旨而言:"齐丘先朝夙老,谕家造国四方所知。若委之国事,俾继伊旦,陛下暂辍万几。高宴深宫,俟睿德隆宁,归政何晚。"又会钟谟北使返,谣称世宗曰:"朕与江南分义既定,然宋齐丘不死,殆难保其久永。"合朝顺非,遂成衅隙。因是贬杀觉等。时齐丘不知其旨,乃见舻舰舟诏入,遣归九华。既至,遂绝粮七日而卒。刘丘昔常著启云:"至于千恳万端,只为饥寒两字。"

  人见其死,谓之自谶。齐丘所荐进者,惟能先萌未兆,智策宏远,才堪致化,理能易俗,与己合志同方者乃授拔擢。凡数十人名皆显达,贵历朝廷。岂以寻章摘句戕贼经史残剥古人之词为文士者哉。故齐丘之学天才纵逸,颖出群汇,混然而得,非耗蠹前修而为之辞。至如《凤台山亭诗》、《延宾亭记》、《九华三表》有古儒之风格,《化书》五十余篇颇几于道家。凡建碑碣皆齐丘之文,命韩熙载八分书之。熙载尝以纸实其鼻,或问之故,答曰:"其文秽而且臭。"时见谤诽,多此之类。

  齐丘常与先主议选宫嫔,杂以珠贝罗绮,使这泛海北通契丹,欲图复中原。而虏主耶律德光使至,厚吊遣还,迨至淮北,乃使人杀之。复遣沿海赍琛以为报聘。虏主不知,谓北朝杀己之使,因渐构隙,前后如是者数四。于是德光大怒,数冠边境。

  及晋少主御极,与之抗礼。遂入梁园,遣使召江南与之会宴。

  嗣主谦抑,辞而不行。故周世宗初征淮南诏书云:"结连并寇与我为仇,勾引契丹至今未已。"皆齐丘之始谋也。或云:"虏母青媛乃江南之嫔。"且当嗣主懦躁,轻肆失言,陈觉之徒谄谀,率尔诡对,不能慎其枢机,祸及正人,亦非夙心素志,同诚协谋。复会钟谟籧篨谗慝,交乱康君。九华之坟未草,谟亦继诛。萧俨以蒙瞽无文戆而愎讦;江文蔚辞赋常品,学非博通;常梦锡以帏箔之内,猱杂不修;韩熙载淫而无行,纵诞不持。岂能知变识几,立功定业。当齐丘秉政莅任,皆斥腐儒,"鲰生身夸行秽",故不大用。及位已崇峻,由是哆于颊朵,背憎面谮,群诬党议,千舌百辟加之。齐丘性度不能洪绰,襟器斗筲。苟不附己,莫之容忍。汪台符讥其名字,潜沉深渊。

  初镇南昌日,有故识慢言,致之大辟乃榜其尸曰:"毁辱先皇,谤讪今上,乱臣贼子,宜弃市朝。"斯亦孔子所谓管仲之器小哉。初囚九华,乃命笔作《老牛歌》以献,为忌者所匿。今传于人口。将死谓人曰:"吾昔幽囚杨氏于泰州,一无聊生。吾之罪也。然今一死故无所恨。"遂自缢,而年七十余矣。有一子,先世而亡。

猜你喜欢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全书序·金履祥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通志卷四十九·郑樵
  卷四十七·佚名
  卷十四·吴缜
  志第十九 郡国一(原文)·范晔
  刁冲传·魏收
  魏玄同传·刘昫
  汪纲传·脱脱
  唐仁祖传·宋濂
  八七、屈原生卒考·钱穆
  巡台退思录·刘璈
  中英北京条约·佚名
  潘司空奏疏巻二·潘季驯
  胡栋朝·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花间四友东坡梦·臧懋循

    花间四友东坡梦杂剧(元)吴昌龄撰●花间四友东坡梦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云门一派老婆禅 正名 花间四友东坡梦第一折〔外扮苏东坡上诗云〕隐隐胸中蟠锦绣。

  • 卷三十·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三十冯内翰璧【一十五首】璧字叔献别字天粹承安二年进士歴州县召入翰林再为曹郎宣宗朝屡以使指鞫大狱权贵如归德知府宿州总帅声势焰焰朝廷知其跋扈而不能摧伏者叔献以法临之毛髪不

  • 文苑列传第七十·范晔

    杜笃 王隆 夏恭 傅毅 黄香 刘毅 李尤 苏顺 刘珍 葛龚 王逸 崔琦 边韶杜笃字季雅,京兆杜陵人也。高祖延年,宣帝时为御史大夫。笃少博学,不修小节,不为乡人所礼。居美阳,与美阳令游,数从请托,不谐,颇相恨。令怒,收笃

  • 辽志 全文·叶隆礼

      ○本末  契丹之始也,中国简册有所不载。远夷草昧,复无书可考,其年代不可得而详也。本其风物,地有二水:曰地乜里没里,复名陶猥思没里者,是其一也,其源出自中京西马盂山,东北流,华言所谓土河是也;曰袅罗个没里,复名女古没里者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洪武三十年三月癸丑朔 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闻古之造理之士务欲助君志在行道受君之赐而民供之所以操此心固此志以待时机之来张君之德布君之仁补其不足而节有余妥苍生于市野于斯之士古至于今历代有之载之方册昭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八·佚名

    嘉靖五年九月辛巳朔○癸未夜火星犯太微西垣上将星○甲申孝恭章皇后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都督同知夏助祭景陵○乙酉授行人魏有本知县王重贤张惟恕熊爵吴大本张璠陈贵廖自显陈邦敷俱试监察御史重贤浙江道有本云南道惟恕江

  •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光绪七年·佚名

    左宗棠说帖(二月初四日)上谕(二月初六日)编修陆廷黻奏请征日本以张国威折(二月三十日)军机处寄闽浙总督何璟等上谕(四月初八日)左宗棠说帖(二月初四日)二月初二月,〔在〕军机处敬阅发下总理衙门折片、惇亲王等奏片、李鸿章、张树

  • 郎余令传·刘昫

    郎余令,定州新乐县人。祖父郎楚之,年轻时与哥哥郎蔚之,都很有名望。隋朝大业年间,蔚之任左丞,楚之为尚书民曹郎,隋炀帝很看重他们兄弟,称为二郎。楚之,唐高祖武德初年为大理卿,与太子少保李纲、侍中陈叔达编撰制定法令。后来受

  • 卷十三·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十三宋 宋敏求 编帝王諡议上高宗天皇大帝諡议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諡议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諡议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谥议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諡议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諡议諡议上高宗天皇大帝諡

  • 鲁颂·駉之什·佚名

    駉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期,思

  • 卷一·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通训卷一     宋 张大亨 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元之言首也人君即位之初年谓之元年明历数在躬首出羣衆也正之言政也一岁之首月谓之正月明奉若天道垂法布政也诸侯之元年得系于嗣君者俾因天时之变以

  • 周官禄田考卷下·沈彤

    吴江沈彤撰禄田数周天子及内外诸侯官之禄虽其籍皆亡而未尝不散见经注及他传记今即官爵公田二篇复以所散见者参互考之以悉差其等而粗存其数周天子之官则公食四都孤卿食都中下大夫食县上士食甸中士食邱下士食邑其庶人在

  • 答 某 师 书·太虚

    某某慧鉴:自称意见是很浅薄的,诚然是很浅薄的!然马说固不无片面理由,佛出印度以三衣一钵奠定僧团生活,而锡、缅、暹且相承至今,而入西藏则另成西藏样式,入日本则另成日本样式,在中国至唐、宋亦不得不变成开山力田的禅寺,乃至迄

  • 第十二 小集积经之义释·佚名

    一 [恶见者]各自 遍住各自见 异执而自善 [以作]种种论“如是知之者 乃是知法者 呵责于此者 不成完全者”(八七六)“恶见者各自,遍住各自见”,有恶见一部之沙门、婆罗门,彼等执六十二恶见中任何之某

  • 长生指要篇·林自然

    长生指要篇,南宋道士林自然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卷首有淳祐庚戌年(1250)作者自序,自称因读《清静经》而发深省,遂辞家云游参访,得遇西蜀陆公授以金丹之道。其书分七节,引魏伯阳、张伯端之说,论述内丹法要。大略以

  • 白话北齐书·李百药

    《北齐书》,纪传体断代史书名。“二十四史”之一。唐李百药撰。贞观十年(636)成书。五十卷。分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记载北魏分裂(534)至北齐灭亡(577)四十四年历史。据其父德林三十八卷旧稿及王劭《齐志》等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