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先祖御医公,乃太祖封君公长子,叔祖方伯公之胞兄也。性静心慈,行端表正,亡于余之周岁,为孙之不幸甚也。稽阅家谱,知祖九岁时遭太祖病,遂废学,学医。二十一岁复训蒙,四十四岁因弟贵始解馆,设帐二十四年,共得生徒三百有余。但入门者更不易师,虽有出仕之弟,而清贫如故,不肯作非理事。居处必恭夕遇事必敬,再勿以势为介意也。修葺半室,题曰:

“从我嗜馆。”

亲笔砚,著处世经闻、人情经闻、识见须知、日用须知四卷,编玉符记、夺魁记二本,集医学、四书,如袖珍字帖及寿祭诗文,皆怡闲之漫录,共十套,分内外正集共三十本,俱亲笔腾楷。就医而活者,亦不可胜数。与事而随处方便者,今存录一本。然性盛亲友,百无希冀,甘贫苦、守清白而已。观其图逸古风及出世词,大约可见,更所难得,言明宇字号者,莫不以善字称之。先朝恩授太医院御医。嘉靖丙辰三月二十三日生,娶朱氏,生而即死。

继娶张氏,无出。又娶赵氏,生二伯、三姑及父。我父常病,而二伯俱亡无嗣,故我初生即爱如掌珠。未周岁而祖竟逝矣,寿七十二岁,终于崇祯二年七月十三日正寝。八年十二月初八日举葬斜桥祖山之西。

先父信甫公,乃大父之幼子,曾祖封君公之冢孙也。幼多病,而先伯等俱夭亡,故先祖惟恐其不寿而名寿。貌俊秀,能聪察,故自少即失欢于祖母,六岁时抚于乳母黄文家,予幼时据父所述已不忍书。至十二岁聘周浦金宅亲,已知人事,私自借债增六礼、益赏封,趋迎言貌,无不赞之者。十三岁过门,达礼体、识时务,不独一家称,即一镇莫不称羡也。十六岁毕姻,是时叔祖礼垣奉敕巡视京营,告养在家。贵宪门楣,不必说矣。外祖及愚公亦以千金厚赠,另起大宅以备往来。征鞍画舫,时刻驱驰;重裀列鼎,终朝言笑。至十八岁秋月,患泻痢症,祖母随令自爨,不送饮食。明日叔祖闻知,送白米十担、钱十千。外祖知,亦送白米柴炭鱼肉酒莱。而作家自此始。继后虽受叔祖外祖等提携,而身弱多病,先祖虽爱而权柄母操。至二十三岁时,叔祖起山西太原道,六月发行上任,七月没旬祖竟逝矣。是时父亦大病卧床,祖母与次倩(婿)李公繁飞家人陈胜、钱山等,暗将家内细软什物并铜锡器皿尽数藏顿,家人文契、田房约券大半焚烧。幸有不平者露其谋,白之大伯、二伯,即拘陈胜到黄文家研讯,随搜出首饰什物等件,而与谋者带羞而去,家人量责而逐,查出金珠首饰,仍还祖母收管。自此而祖母之恨益深。二十七岁,曾祖封君公崇祀乡贤,而父应承祀。二十九岁血症复发,移居周浦,至十月,叔祖朝觐归途宁家,故复归住。三十二岁,叔祖龙藩述职被论,幸当道表白误参,得复职上任。即使大伯、二伯归,举祖父殡葬斜桥山。大概费用虽系叔祖,而开丧五日并各项杂用支应,我父亦大费。三十四岁正月,往浙江任上候叔祖。二月归家,吐血大病。至七月甚危,献神服药,倾家医救,至九月稍可。不料岁暮,恨赵观放火烧屋,祖母反加咒詈,卧床五日,值叔祖归家,正许医救照顾,而祖母又言多舛错,即于庚辰正月初二夜呕血而亡,是年三十五岁。虽丧葬费俱属叔祖周全,今家荡流离,皆系祖母所使。二十八日举殡葬斜桥祖山。

猜你喜欢
  志第二 礼下·萧子显
  ◎职官十·徐天麟
  台湾郑氏始末卷五·沈云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九十九·佚名
  四十二 江宁织造曹寅谢赐书扇摺·佚名
  卞昆冈 第二幕·陆小曼
  孔子世家第十七·司马迁
  张浚传·欧阳修
  刘熙祚传·张廷玉
  唐枢传·张廷玉
  安邑之御史死章·佚名
  卷十二·佚名
  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一十二·彭定求

        卷512_1 【答李昌期】杨洵美   三山载群仙,峨峨咸浪中。云衣剪不得,此路安可从。   我生亦何事,出门如飞蓬。白日又黄昏,所悲瑶草空。   虫声故乡梦,枕上禾黍风。吾道如未丧,天运何时通。   卷512_2 【宫

  • ●全史宫词卷十五 十国·史梦兰

    ○吴吴,杨行密,庐州人,唐光启三年,以庐州刺史举兵平江东,进爵吴王,是为太祖。子渥立,称宏农王,为其将张颢所杀,是为烈祖。弟隆演立,复称吴王。改元一(武义),是为高祖。弟溥立,后唐天成二年,据扬州称帝,国号吴,是为睿帝。改元四(顺义、乾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九·佚名

    嘉靖二十七年八月癸卯朔○甲辰朝鲜国王李峘差陪臣户曹参判赵彦秀等奉表贺 万寿圣节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丁未祭先师孔子遣礼部尚书孙承恩行礼○戊申祭 太社稷命英国公张溶代○己酉祭 帝社稷命成国公朱希忠代○庚戌 孝

  •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六上·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六上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列国地形犬牙相错表先王建国各有分地纷若列碁界如分畛其后列侯争相侵夺务据势胜而春秋列国之疆域繁然乱矣如山东濮州范县为晋士防邑楚之子西为商公为今陕西商州之雒南

  • ●乙、示谕·佚名

    养鸭示禁碑侵垦牛埔谕示碑勒买番谷示禁碑勘定民番地界碑水圳杜讼碑阻滞圳道示禁碑分争水利示禁碑感恩社民番业佃谕示碑燕雾全保界址碑鹿仔港船只勒索示禁碑丧事过庄示禁碑东势角圳谕示碑三块厝义塚示禁碑沙连保地棍阻

  • 卷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九学校志六顺天府学生员顺治八年三月吏部言旗下子弟率多英才可备循良之选但学校未兴制科未行耳先帝在盛京爱养人才开科已有成例今日正当举行臣等酌议满洲蒙古汉军各旗子弟有通文艺者提

  • 门人黄省曾录·王守仁

      〔1〕黄勉之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

  • 卷十·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十宋 李明復 撰桓公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程氏雜說曰世之治也天子命貢賦於天下而無敢不從無有求也諸侯奉貢賦於天子而無敢不供不至於來求也世亂反此書者交譏之求字與求金求賻義同蓋

  • 第6章·老子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1)。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2)。绵绵若存,用之不勤(3)。【题解】太空之神(道),永恒存在,它是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主宰。空虚幽深,因应无穷,孕育万物,生生不息,而又无形无声,充塞宇宙,永远

  • 卷七·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七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记【记者记述其事也】养鱼记【此篇想见伊川爱物之仁心不特於鱼为然殆欲周徧天下】伊川先生书斋之前【书院之前】有石盆池【以石为池其大如盆】家人买鱼子食猫【

  • 西来讲佛学之意趣·太虚

    ──十七年九月在巴黎发表── 一、欧人所知之佛学之偏谬    甲、仅知小乘上座部巴利文一派之偏狭    乙、用欧人历史眼光考证之谬误    丙、译大乘经典一二鳞爪之偏谬   二、欧人未知真正佛学   

  • 卷第四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思纳息第八之三如契经说。若起欲寻恚寻害寻。或自害。或害他。或俱害。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广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佛告苾刍

  • 卷第九十八·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九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论】第五师子宫城宝髻长者主离痴乱行。 【经】尔时善财童子於明

  • 竹间续话·郭白阳

    《竹间续话》分4卷,主要介绍福建省内的遗闻逸事,采录乡土掌故,内容体例与《竹间十日话》相似。作者郭白阳,任职于福建省国民政府建设厅。

  • 脉因证治·朱震亨

    综合性医书。二卷(一作四卷)。旧题元·朱丹溪撰。本书刊于至正十八年 (1358)。共十万余字。记各科病证六十三种。卷上二十七证; 卷下三十六证,又医论六篇。因论述各证以论脉诊、病因、证候、治法为序,故名。本书系采

  • 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短篇小说集。明末凌濛初作。与《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40篇,内有杂剧1篇,同《初刻》重复1篇,实有小说38篇。其中部分作品有一定价值,多数缺少积极意义。有的作品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意识,如《叠居奇程客得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