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可以免祸
【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①而有宋朝②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注释】
①祝鮀(tuo);卫国大夫,字子鱼。据《左传》记载,他很有口才。②佞:口才。③宋朝:指宋国的公子朝,以美貌著称。《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定公十四年都有他因美貌而惹祸的记载。
【译文】
孔子说:“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却有宋国公子朝那样的美貌,是很难免祸于当今社会的啊!”
【读解】
反过来说,如果既有宋国公子朝那样的美貌,又有祝鮀那样的口才,是不是就可以免祸于当时的社会了呢?
也许是吧。
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当谋士陈轸与张仪同在秦惠王手下任职时,张仪向秦王中伤陈轸,说陈轸向楚国提供国家机密,并准备投降叛国到楚国去。秦王于是把陈轸叫来,要他解释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说得清楚没事,说不清楚则把脑袋留下。陈轸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如果我真向楚国出卖情报,楚王会用我吗?”接下来,陈轸向秦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楚人有两个妻子,另一个男人去勾引他的妻子。当这人去勾引年龄稍大的妻子时,遭到了痛骂,当这人去勾引年轻一点的妻子时,却获得了成功。不久,这两个女人的丈夫死了,当有人问那个男人要娶哪个女人做妻子时,那个男人却说要娶年龄稍大一点的做妻子。因为他认为那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做妻子才可靠,而那个年轻一点的,既然可以背叛她原来的丈夫,不也同样可以背叛新的丈夫吗?讲完这个故事后,陈款对秦王说:“如果我真向楚国出卖情报,不就像那个年轻一点的妻子吗?楚王怎么会信任我呢?”秦王觉得陈翰的说法很有道理,便更加信任陈轮,而不理会张仪的中伤了。
这就是口才免祸的实例。而这一类的例子,在历史记载中可以说是太多了。所以,口才的确可以免祸。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就孔子来说,虽然也知道口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重要性。但他实际上并不太赞赏口才好的人。这不仅从他多次强调“敏于事而慎于言”,谴责“巧言令色,鲜矣仁’可以看出来,而且,当有人说冉雍有仁德没有口才时,孔子态度很明确地说:“何必要有口才呢?靠口才对付人,常常惹人讨厌。”(《公冶长》)
可见孔子感叹没有口才难以免祸实际上是一种不满之情,是针对不良社会现象而发出的牢骚,只不过是“怨而不怒”罢了。
猜你喜欢 卷十二 乡射礼第五·郑玄 乐庵语録卷二·龚昱 卷五十四·湛若水 思辨録辑要卷十五·陆世仪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七·佚名 卷二·沈棐 卷三十四·孙瑴 卷三十二·山井鼎 卷三十六·鄂尔泰 卷一百九十五·秦蕙田 第25章·老子 卷二十一·李光地 卷八·朱鹤龄 第五节 论公德·梁启超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