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之文学改良观

现代文学评论文。刘半农作。发表于1917年5月1日《新青年》第3卷第3号。文章反对文以载道,因为道是道,文是文,两者绝不能合为一谈。也反对只讲究字句声韵。主张文章应有作者的性灵和意识。文学家必须运用其精神,使自己的意识、情感和怀抱能蕴含于作品中,作品才有永恒的真正价值。就文体说,有永久的文学资格和价值的,只有诗歌、小说、戏曲和杂文。文学语言应漂亮雅洁,不宜夹杂累赘费解的外来新名词。但是新名词如果意义通顺,又不妨碍文笔的漂亮雅洁,也非绝对不可用。又提出改革散文的三条意见。一、破除迷信。创作时应处处有个“我”。如不顾自己,只是模仿古人,便只能是古人的子孙。如果学当代其他人,便是他人的奴隶。赞同胡适的“不模仿他人”说,进而主张不仅不模仿古人,而且应该推翻古人作文的死格式。二、文言白话可暂时共存。两者各有长短,不能偏废。要等白话全部吸收了文言的优点后,文言才能淘汰。三、不用不通的字。同时提出改革韵文的三条意见。一、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因旧韵已不合现时的语音。二、增多诗体。诗体越多,越能发挥诗的精神。三、提高戏曲在文学上的位置,戏曲应用当代语言写作。文章赞成以小说作为文学的最主要体裁,但不认为当时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是文学作品。主张文学作品应分段,应有标点符号。旧式的圈点宜适当采用。陈独秀在编者按中指出:“刘君此文,最是唤起文学界注意者两事,一曰改造新韵,二曰以今语作曲。”

《我之文学改良观》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霏雪录·刘绩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陈寅恪
  考古图·吕大临
  八阵合变图说·龙正
  近百年湖南学风·钱基博
  评注灯虎辨类·谢会心
  别雅·吴玉搢
  养疴漫笔·赵溍
  笔髓论·虞世南
  唐摭言·王定保
  杂纂新续·韦光黻
  清稗类钞选录·徐珂
  池北偶谈·王士祯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蔡元培
  老学庵笔记·陆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五十·彭定求

        卷650_1 【元日】方干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干。暖日映山调正气,   东风入树舞残寒。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   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卷650_2 【别从兄郜】方干   

  • 赵軏·唐圭璋

      軏字信可,许(今河南许昌)人。为陕漕属。   夜行船   今夜阴云初霁。画帘外、月华如水。露霭晴空,风吹高树,满院中秋意。   皎皎蟾光当此际。怎奈何、不成况味。莫近檐间,休来窗上,且放离人睡。

  • 卷二·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卷 古诗纪卷二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二 歌下 狐裘歌【一作狐裘诗】 【左传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讐焉无戎而城讐必保焉寇讐之保

  • 卷五·佚名

    四十七、闻儿身丧停语钗裙归阁事,且谈梁府老双亲。自报孩儿金榜中,高堂欢喜笑吟吟。一朝接得孩儿信,辞皇边外破胡人。相公听罢心烦恼,孩儿把命当微尘。边庭贼寇纷纷乱,朝臣无计净胡尘。恐怕残生丧在边庭外,冇日开眉得放心。

  • 梁公九谏 全文·佚名

    嘉庆丙寅士礼居开雕  序  唐中宗皇帝,姓李,讳哲,高宗皇帝之子,母曰则天顺圣皇后,姓武氏。先是高宗在位久,多苦风疾,不能视朝,百司奏事,皆委则天详决。则天素多计智,兼涉文史,自此内辅国政,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二圣。高宗崩,中

  • 首篇 总论·佚名

    ○第一章 满清称名之始出山海关东行,若奉天,或吉林,若黑龙江,中外人士皆以满洲称之者也。然试问满洲之何以见称,不独汉族不能尽知,即满族亦几数典而忘祖。考满洲旧壤,本在白山、黑水之间,于古为肃慎,汉为辰韩,魏晋为勿吉,隋唐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一年十二月甲申朔○左军都督府左都督郑国泰言 福王之国定在明春 皇上明示天下以无可疑天下亦咸服 皇上之英断矣祗因田额取盈日期未定催请屡廑 睿览其望俞旨不啻饥渴为 皇上计予之以广地孰若予之以令名既

  • 上清帝第一书·康有为

    光绪十四年十月奏为国势危蹙,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己,及时图治,恭折仰祈圣鉴事。臣闻言事有越职之禁者,所以定名分也;辟门有传言之典者,所以采刍荛也。定分以靖臣下之心,采言以通天下之气。臣猥荷天慈,蒙被荫典,入监读书,虽复疏贱,

  • ◎将军府·费行简

    将军府乃洪宪皇帝位置投问军人之地,名为军事之最高顾问机关,直隶于大总统焉。然依其组织之法,则应置上将军一人、将军二十六人、参军二十五人、参谋四人。秘书二人、副官四人、事务置厅长一人、事务员四人,袁氏时代,以段芝

  • 世家卷第二十 高丽史二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明宗二。○(己亥)九年春正月庚申朔放朝贺。甲子遣郞中李俊材如金进方物; 将军孙硕贺万春节。壬申燃灯王如奉恩寺。丙子金遣大府大将军少

  • 乐蔼传·姚思廉

    乐蔼字蔚远,南陽氵育陽人。晋朝尚书令乐广的六世孙,世代居住在江陵。他的舅父雍州刺史宗悫,曾经陈列器物,在各个外甥侄子中作试验。乐蔼当时尚年幼,而所拿的只有书,宗悫由此而惊异。宗悫又取史传各一卷交给乐蔼等人,让他们读

  •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吕思勉

    从鸦片战争到中日战争,为时恰好半世纪。这半世纪之中,中国藩属的丧失,和本国权利的被剥削,其情形也可谓很危急了,然而中日战争以后,还有更紧张的局势。当中、日战争时,李鸿章知道兵力的不足恃,本想借别国之力,牵制日本的。这时

  • 春秋师说卷中·赵汸

    元 赵汸 撰论汉唐宋诸儒得失周末及秦汉间用刑刻急士多习文法故说春秋者往往流为刻急如公孙以春秋之法绳臣下唯知苛刻而已其于经防安在史记赵世家孔子闻赵鞅不请晋君而诛邯郸午保晋阳故书春秋曰赵鞅以晋阳叛泽谓若

  • 卷四·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四 明 梁寅 撰 王国风 周平王徙居东都王城而王室遂卑与诸侯无异故其诗不为雅而为风其王号未替故不曰周而曰王 黍离 周既东迁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之 彼黍

  • 襄公·襄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宋灾。夏,季孙宿如晋。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楚子伐郑。【传】九年春

  • 崇礼第三十七·桓宽

    【题解】本篇就接待少数民族客人的礼节问题,展开辩论。贤良认为“王者崇礼施德,上仁义而贱怪力”。“喻德示威,惟贤臣良相,不在犬马珍怪”。大夫以为“列羽旄,陈戌马,所以示威武;奇虫珍怪,所以示怀

  • 第三集 日·佚名

    续刊古尊宿语要第三集 日 杨岐会禅师语(前录[(冰-水+〡)*又]不尽者)    嗣慈明 上堂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檐头不负书 师乃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卓拄杖云。大千世界百杂碎。捧钵盂。向

  • 牧斋有学集·钱谦益

    清代诗文别集。钱谦益撰。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文学家,号牧斋。明代创作的诗文已先此编入《牧斋初学集》,本集系入清以后创作的诗文集,因此以“有学”(“有”通“又”)为名。它最初刻于清康熙三年(1664),诗有《秋槐诗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