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仁祖传

唐仁祖字寿卿,畏兀人。祖父名唐古直,子孙从此以唐为姓。太祖时,畏兀全国归顺蒙古。唐古直侍奉太祖,其子唐骥侍奉裕宗。

唐仁祖自幼聪颖,父亲去世后由母亲教他读书,能通各方语言,尤精于音乐。中统初年(1260),诏令将诸贵族子弟为人质。世祖亲自察看这些人,见仁祖问道“:你是唐古直的孙子吧?必聪明无疑。”让他学习蒙古文字。至元六年(1269)被中书省选为蒙古属官。十六年,仁祖审察平阳囚犯罪状,平反冤案而免死者十七人。十八年授翰林直学士。这时中书奏称真定、保定两路欠征钱谷,每年都不能交纳,派仁祖处理。他检阅文书,都是中统年间的旧案,立即奏请免征。后转任工部侍郎、中书右司郎中,拜参议尚书省事。

当时,丞相桑哥秉政,气焰正旺,仁祖敢于直言,故多次令桑哥不满,别人为他担心,他却泰然自若。后调任工部尚书,桑哥有意把许多繁杂的事让他处理以困扰他,仁祖却一一办得很好。不久出使云中,桑哥借口他在工部时办理织造的事慢了些,说他耽误了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立即把他追回,派人押他去督工,限期完成,违期依法处置。随他去的人都十分恐惧,仁祖召集有关人员从容对他们说“:丞相发怒是对我而不是对你们,你们不必害怕,努力办事就是了。”于是昼夜加工织造,未到期就把这事办完了。桑哥的不法行为被揭露,逮捕入狱,朝廷命仁祖去搜检桑哥的财产。第二天因有人为桑哥说情,把他释放出来。众人见桑哥又害怕起来,用眼光暗示仁祖:“怒虎之威,不可再去惹他!”都越墙逃散,唯仁祖并未为桑哥的余威吓倒。最后,桑哥还是身败名裂。

至元二十八年,唐仁祖受命任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辽阳发生饥荒,仁祖奉旨与近侍速哥、左丞忻都一同去赈济。忻都主张按原户籍所载人口发给粮食,仁祖认为不可,他指出“:昔日户籍上的小口,如今已成大人了,都按大口发给。”忻都不满,还说:“你是图好名声,而要使人认为我是恶人吗?”仁祖笑道“:你我二人,谁善谁恶,大家都知道,岂是现在才图好名声吗?我只知为国家抚恤百姓,不在乎你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按大口给粮。不久,委任他为通奉大夫、将作院使。

成宗即位,尊祖母元妃为皇太后,因仁祖字写得好,特令他书写册文。再次奉诏督工织造丝质的世祖遗像,经三年而成。大德五年(1301),再授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不幸病逝,年五十三岁。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文贞”。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志第五十五·礼五等·脱脱
  卷四十二·本纪第四十二·脱脱
  卷九十六·志第六十三·柯劭忞
  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三·荀悦
  序·赵元一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七·佚名
  卷四【五则】·岳珂
  九四○ 盛京兵部侍郎伯兴奏第一拨全书运到盛京折·佚名
  乌古论元忠传·脱脱
  卷二十三·佚名
  兵九·徐松
  钦定南巡盛典卷一·高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八·佚名
  张寳华·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郭世模·唐圭璋

      世模字范。与张孝祥交游。绍兴三十年(1160)卒。   瑞鹧鸪   席上   倾城一笑得人留。舞罢娇娥敛黛愁。   明月宝鞲金络臂,翠琼花珥碧搔头。   晴云片雪腰支袅,晚吹微波眼色秋。   清露亭皋芳草绿,轻绡软挂

  • 第三十折 忠裔道毙·冯梦龙

    [丑扮解人上]善人自苦恶人安。[指天介]皇天、皇天,道你分明也忒难,但是人都看不得,亏伊只做等闲看。自家押解岳爷家小的解子李乙是也。我想秦丞相下手也忒毒了,岳爷与你有甚幺仇恨?把他父子杀了!他夫人、小姐又坠井死了,还有四

  • 东山诗选卷上·葛绍体

    宋 葛绍体 撰五言古诗江心长句问津城西市呼渡江南岸棹穏当潮生帆轻趁风便龙翔古招提鸟革今轮奂回合列翠屏周遭铺素练邀行嫩篁竿劝坐老木榦沿壁览新题吹尘认旧篆一隅看不足两塔穷未见阳光烁岗顶飚阵掠波面郛郭聚拱伏

  • 逍遥集·潘阆

    宋 潘阆 撰送王长洲禹偁赴阙蒿兰不竝香泾渭安同流小人有千险君子生百忧名重圣主徴道光史防収一鹗秋空飞鸟雀徒啾啾【按此时王禹偁従滁州贬所复召阆作是诗送之】晓泊嶀浦寄剡县刘贶员外晓泛剡溪水晩见剡溪山徘徊驻行

  • 13.初唐诗馀话·施蜇存

    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公元六一八年建立了唐朝政权,传了二十代。中间经过武曌的篡夺,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王仙芝、黄巢的农民起义,李氏政权都几乎倾覆,但最后还是转危为安。到公元九O七年,朱全忠篡夺政权成功,建立了他的后梁

  • 第六十二回 湘军屡捷水陆扬威 畿辅复安林李授首·蔡东藩

      却说褚汝航等进兵螺矶,遇着逆风,被长毛顺风纵火,烧掉了三十多艘战船,褚汝航等不肯退走,硬要与长毛拚命。陈辉龙越加气愤,从火中跳进跃出,指挥部下,究竟水火无情,一众英雄,陆续毕命。这信传达岳州,试想这再接再厉的曾大帅,能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弘治十二年十一月丁巳朔钦天监进弘治十三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本监官复诣文华殿进历于 皇太子群臣行礼如仪○戊午给湖广清浪等四卫站堡甲军日各口粮一升仍月粮三斗本色折色兼支从巡抚都御史阎

  • 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范晔

    孝安帝纪(刘祜)恭宗孝安皇帝名祜,肃宗孙。父清河孝王刘庆,母左姬。帝自从住在父王邸第,多次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铺上。年十岁,好学《史书》,得到和帝称赞,多次在宫中召见。延平元年(106),刘庆才到封国,邓太后特诏令留刘祜

  • 元晖传·魏徵

    元晖字叔平,河南洛陽人。 祖父元琛,魏国恒、朔二州刺史。 父亲元翌,尚书左仆射。 元晖眉毛胡须美妙如画,举止也很美,很爱学习,广泛读书。 他年少时就在京师得到了好名声,北周太祖遇见了,很礼遇他,让他与诸皇子相处,每每同桌共砚

  • 崔元略传·刘昫

    崔元略,博陵人。祖父崔浑之。父崔儆,贞元间官至尚书左丞。崔元略应举进士,历任使府佐吏。元和八年(813),拜殿中侍御史。十二年(817),调任刑部郎中、知台杂事,又擢升拜御史中丞。元和十三年(818),因李夷简自西川应召拜御史大

  • 李进传·宋濂

    李进,保定曲阳人。自幼入伍,初随万户张柔屯驻于杞县三叉口。当时荆山西九十里龙冈即为宋境。定宗皇后二年(1250)春,张柔筑堡于冈上。淮河水涨,宋水军突然到来,蒙古军主帅察罕迎战,李进率士卒十五人,乘一舟转战十余里,夺敌一巨

  • 铁迈赤传(附虎都铁木禄、塔海传)·宋濂

    铁迈赤,姓合鲁氏,善骑射,曾随太祖平定西夏,又随皇子阔出、忽都秃、行省铁木答尔等平定河南,累立战功。宪宗伐宋,铁迈赤随皇弟世祖攻鄂州。元帅兀良哈台奉命由交趾攻宋,与南下之世祖所领蒙古大军会合。宪宗九年(1259),世祖大军

  •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二十一兵部十六驿传三递运所诸司职掌凡递运所设置船只不等如六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三名五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二名四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一名三百料者每只水夫十名其

  • 卷二·郑玄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

  • 未通第十五·桓宽

    御史曰:“内郡人众,水泉荐草,不能相赡,地势温湿,不宜牛马;民跖耒而耕,负檐而行,劳罢而寡功。是以百姓贫苦,而衣食不足,老弱负辂于路,而列卿大夫,或乘牛车。孝武皇帝平百越以为园圃,却羌、胡以为苑囿,是以珍怪异物,充于后宫,???余???是

  • 卷八·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八     宋 崔子方 撰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三月作丘甲古者四邑为丘丘有牛马之赋四丘为甸甸然后有甲士步卒之赋今曰丘甲其以甸赋而赋丘乎然其详不可考矣经意以见

  • 观音玄义卷下·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第二明观者。又为二。一结束世音之境。二明能观之智。结境即为六。一结十法界是因缘境。二四谛境。三三谛境。四二谛境。五一实谛境。六无谛境。此具出大本玄义。二明观智者。傍境明智作

  • 白云集·唐桂芳

    七卷。明唐桂芳(约1360前后在世)撰。唐桂芳,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少从洪焱祖学。弱冠为明道书院司训。元至正中,用荐授福建建宁路崇安县教谕。再任广东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明太祖定安徽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