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

左引据诗书易三经表

昔孔子假年学易于子夏子贡许其可与言诗明他弟子不能与也太史公曰孟子长于诗书而孟子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又曰吾于武成取二三防孔孟之训人读书如此盖圣贤以经垂教凡学者脩己治人之术胥于此焉在夫岂拘牵文义胶泥诂训同固哉叟之见哉自汉儒各守师说専门名家于是有同一经而党枯防朽此是彼非蕲说经而经愈晦余观左氏所载赋诗凡二十五引书据义二十二言易十有七善哉乎郑夹漈之言之也曰吾于敬仲之筮得互体之说焉于毕万之筮得变卦之说焉于穆姜之筮得动以静为主之说焉于南蒯之筮得不占险之说焉于秦伯之筮得系辞之异于今文者之说焉岂惟易哉凡诗与书靡不然也洪范沈潜刚克髙明柔克而谓之商书明箕子有不臣周之义巧言之卒章怒孙文子识河流变迁之始于蹇裳蔓草有女同车与萚兮赠答韩宣子知毛郑之说之有所自而朱子概斥为淫奔有未安鸣呼当时经学昌明君卿大夫泽躬尔雅谨守矩薙一举动必有占一酬答必有赋故赋吉日而具田备赋匏有苦叶而具舟而歌相鼠而不知诵蓼萧而弗答即知其有败亡之祸微特士大夫也穆姜以一淫妇人而占易而知筮史之非赋诗而拜大夫之辱岂非先王诗书象数之教浸渍于人心者久故通行于天下而无间哉后世遭秦灭学汉儒掇拾于煨烬之余或经口授故有南北之说经各异于是诗有齐鲁韩毛书有古今文易有连山归藏周易而春秋之经学亡矣辑左氏引据诗书易三经表第四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占易共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赋诗共二十八

尚书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左氏引经不及周官仪礼论

余年十八嵗执经髙先生即令读周礼二十一先府君见背从授丧服及士丧礼三篇已而渐及通经当时深信笃好见有人斥周礼为伪者心輙恶之五十以后辑春秋大事表凡十四年而卒业乃始恍然有疑非特周礼为汉儒傅防即仪礼亦未敢信为周公之本文也何则周礼六官所掌凡朝觐宗遇防同聘享燕食其期防之疎数币赋之轻重牢醴之薄厚各凖五等之爵为之

杀而适子誓于天子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而仪礼有燕礼以享四方之賔客聘礼以亲国之诸侯公食大夫礼以食小聘之大夫而觐为诸侯秋见天子之礼其米禾薪刍有定数牢鼎几筵笾豆脯醢有常等靡不厘然具载是宜天下诸侯卿大夫帅以从事若今防典之罔敢逾尺寸而春秋二百四十年若子产之争承子服景伯之却百牢未闻据周礼大行人之职以折服强敌也甯俞之不拜彤弓及湛露叔孙穆子之不拜四牡及文王未闻述仪礼燕食之礼以固辞好惠也郤至聘楚而金奏作于下宋享晋侯以桑林之舞皆逾越制度虽恐惧失席而不闻据周公之典以折之他如郑成公如宋宋公问礼于皇武子楚子干奔晋晋叔向使与秦公子同食皆百人之饩而楚灵大防诸侯问礼扵左师与子产左师献公合诸侯之礼六子产献伯子男防公之礼六皆不言其所考据各以当时大小强弱为之等是皆春秋博学多闻之士而于周公所制防盟聘享之礼若目未之见耳未之闻是独何与若周公束之髙阁未甞班行列国则当日无为制此礼若既行之列国矣而周公之子孙先未有称述之者岂果弁髦王制不遵法守欤不应举世尽懵然若此且孔子甞言吾学周礼矣而孔子一生所称引无及今周官一字者孟子言班爵禄之制与周官互异家语言孺悲曾学士丧礼于孔子而其详不可得闻夫书为孔孟所未甞道诗书三所未经见而忽然出于汉武帝之世其为汉之儒者掇拾缀缉无疑虽其宏网钜典未甞不稍存一二而必过信之为周公所作则过矣余从事经学五十年始而信中而疑后乃确见为非真有之疑事无质直而勿有请以质当世好古之君子后日论定者亦将有取于余言也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七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张廷玉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二·焦竑
  第十五回 讨逆蛮力平荆土 拒君命冤杀陆机·蔡东藩
  ●卷第六·胡三省
  补遗卷第四·徐鼒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三·徐乾学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二·阿桂
  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上·马骕
  高劢传·魏徵
  张以宁传·张廷玉
  卷四十四·杨士奇
  卷八·雍正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元夫·唐圭璋

      元夫号好山。   沁园春   从臾还亲   心上浮香,轩前度影,约久传梅。奈月意风情,枝南枝北,云婚雨嫁,年去年来。几望溪桥,屡肥芳信,历尽冰霜春自回。朝来报,报梢头儿女,并蒂花开。   佩环飞下妆台。喜今度佳期不用催

  •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五·邵雍

    (郭彧 点校)观易吟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又云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又云事),道不虚行只在人。观书吟吁嗟四代帝王权,尽入区区一旧篇。或让或争三万里,

  • 御定曲谱卷二·王奕清

    【北仙吕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其音清新緜远】端正好【楔子多用之与正宫不同】无名氏【拂尘子】旣相别【句】难留恋【韵】为昆仲撚指十年【韵】临行也将二弟丁宁劝【韵】你若是居台省掌兵权【韵】平天下【句】立山

  • 卷三十九·徐世昌

    吴之振吴之振,字孟举,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浙江石门人。官中书科中书。有《黄叶村庄集》。过东庄看梅迤逦东庄路,春风黑板桥。前溪通竹树,比户足渔樵。谷口风犹在,南阳兴未遥。青鞋从此办,不独为花朝。啸傲梅

  • 卷九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九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浔州士女相思曲【二首】妹相思不作风流待几时只见风吹花落地不见风吹花上枝【王贻上云虽侏之音与乐府子夜读曲相近】妹相思蜘蛛结网恨无丝花不年年长在树娘不年年伴女

  • 卷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十三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词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祖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

  • 列传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刘范二王孟赵李任张·欧阳修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全义入朝,留知行营

  • 卷五·秦三·佚名

    薛公为魏谓魏冉薛公为魏谓魏冉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雠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齐破晋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杨仲良

      仁宗皇帝   广源蛮叛   皇祐元年九月乙巳,广南西路转运司言:广源州蛮寇邕州。诏江南、福建等路发兵备之。广源州在邕州西南郁江之原,地峭绝深阻,产黄金、丹砂,颇有邑居聚落。俗椎髻左衽,善战斗,轻死好乱。其先韦氏、

  • 第八十一回 诛叛帅朝使争功 诬相臣天潢坐罪·蔡东藩

      却说同平章事韦处厚,表字德载,原籍京兆,以进士第入官,素性介直,穆宗时入为翰林学士,文宗绥靖内难,擢居宰辅。太和二年冬季,因横海留后李同捷叛命,屡入朝会议军情,不意早起遇寒,入殿白事,竟晕仆案前。文宗亟命中人掖出登舆,送

  • 第二十八回 伐西羌连番败绩 易东宫两次蒙冤·蔡东藩

      却说吐蕃国相禄东赞,悉心秉政,驯至盛强。禄东赞死,有子四人,长名钦陵,材智不亚乃父,续掌国事。钦陵弟赞婆悉多于勃论,亦均有武略,出外典兵,因与唐室有嫌,遂连陷西域十八州,又合于阗兵袭击龟兹,陷入拨换城。这消息传入唐都,有

  • 卷三十·沈德符

      【土官职名】本朝土官之名,多仍元旧。如宣尉使始于唐,不过一时因事而设,初非兵官,亦非守土吏,事定即罢。又如宣抚使则始于宋,其事权最重,文武大臣至两府始得拜。而安抚使少次之,尚得专僇大将。今去“使”字,为从四品从五品

  •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一七七申光绪九年十二月十五日一一四○二—三·佚名

    新竹知县朱,申解光绪九年冬季分拨府民壮工食并补水银与台北府署理新竹县知县,为遵札批解事。本年十二月十二日,奉宪台札开:「案查该县应解本年秋季分,拨府当差民壮工食(云云照文叙至)切速。特札」等因。

  • 律吕新论卷下·江永

    婺源江水撰论琴【十六条】以琴证论古今法三分损益之法其来尚矣今以为不然而别为之法得无无徴而不信乎曰是非无徴也古之乐器流传于今其最古雅而自然者莫如琴以琴证之则古今二法之离合判然于徽之间矣蔡氏之书证之于琴

  • 春秋春王正月考序·张以宁

    道学至宋氏而上接孔孟之传何传尔其世异其理同也儒先依经而言理有功于经甚大也而独于春秋之书春王正月未能无疑之也何疑尔曰夏正得天百王所同也是以有冬不可为春之疑也曰夫子尝以行夏之时告颜子也是以有夏时冠周月之疑

  • 复甘立仁居士书·太虚

    闻由音声、耳根、心识三和合成。根在音识之间,楞严正选闻根,虽曰音闻,初步入流亡所,即遗音返闻,不重于音也。但心闻洞十方,初心不能入,此为初心设方便,故令即音闻而弃音入闻耳。武昌佛学院出版之楞严研究,可参阅之。太虚复。(见

  • 三吴水考·周大韶

    水利志。一名《水利图说》。明张内蕴、周大韶撰。十六卷。内蕴为南京吴江(今属江苏)生员。大韶为华亭(今江苏松江)监生。万历四年(1576)因南京、苏州、松江、 常州、镇江诸府水利久湮,于是命御史林应训规划治理,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