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壬戌朔,山东德州大水,坏城垣,没军士营舍。

以金吾前卫指挥使陈英、万全右卫指挥同知刘遂俱为辽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

丁卯,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杨文佩征南将军印,为总兵官,广西都指挥使韩观为左副将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宋晟为右副将军,刘真为参将,率京卫精壮马步官军三万人至广西,会各处军马讨龙州土官赵宗寿及奉议、南丹、向武等州叛蛮,赐文等及从征指挥而下钞有差。师行,遣使祭岳镇、海渎诸神曰:“昔者,元运将终,英雄并起,民受兵殃。时予亦与群雄并驱,辑兵保民,上帝默相,山川效灵,所在必克,五年而兵偃民息,天下太平,今二十有八年矣。近者,蛮夷酋长赵宗寿及奉议等州不循治化,负固殃民,故命将讨之,兵兴重事,不敢不告。所以告者,兵行十万,各离父母妻子,道途饥饱劳逸,山岚瘴气,染患者有之,此行之难,予之所以忧也。呜呼!大军经过,荆棘生焉,民惊且移,十万之众经过,未有不伤者也,用是致告于神。惟神鉴予诚恳,闻于上帝,敷佑三军,使瘴疠之方,化烟岚为清凉之气,即殄渠魁,良民安业,军士早还,以养父母,是其祷也。”

朝鲜国遣典农正崔子云等送马一千五百匹至辽东,诏发定辽诸卫牧养择其良者送京师。

夜,有星大如椀,青白色,有尾,光明烛地,起自河鼓,西北行入天市垣内,至侯星旁没,后有二小星随之。

戊辰,祭大社、大稷。

遣礼部尚书任亨泰、监察御史严震直使安南,谕以讨龙州赵宗寿之故。上谓亨泰等曰:“龙州地连安南,大军压境,彼必致疑,宜告以赵宗寿之罪不可赦,安南当慎守边境,毋启纳叛之谋。若如朕命,彼此边徼之民皆幸矣。”亨泰等至安南,陈日焜闻命畏恐,即奉诏,贻书亨泰等言:“朝廷怀柔远邦,矜恤蛮夷,覆煦教戒,不啻如天地父母,此皆好生之德也。而陋邦下国,畏天事上之诚,惟合下亮察而已。”亨泰等因复书,叙朝廷所以用兵之意,以慰安之。

信国公汤和卒。和字鼎臣,凤阳人,幼孤,育于母姨家。为儿时嬉戏,常习跨马持矟,父老多异之。及壮,倜傥有大志。元末兵起,和徒步率子弟十余人,从滁阳王郭子兴充小校,攻宿州,取九湾,克定远,降其将谢成、李德春,子兴命为千户。岁癸巳,从上攻大洪山,升万户。克滁州,升管军总管,招降鲍子方兵千余人。甲午,上攻和州。时同列犹顾望异同,独和毅然以所领兵从上击陈野先,败之,追至赤帝坝,中伤而还。乙未,取汤泉寨,获马三百余匹,与野先战于太平,流矢伤左股,褁创复战。丙申,从克建业,取句容,从徐达下镇江,招青袄军千余,升统兵元帅,取金坛、富庄等寨,攻常州,下之,升枢密院同佥,遂留守常州。戊戌,张士诚遣兵来寇,击却之。己亥,士诚复来攻城,和出战,败之,获千余人、船四十余艘。自是,士诚不敢复攻城。从徐达攻无锡,取新安、望亭诸寨。癸卯,攻杨山牛皮巷寨,杀其将陆某,斩首五级,逐其将莫乙,升中书左丞。甲辰,张士诚兵围长兴,和率步将吴福兴会常遇春,击士诚兵,大破之,升中书省平章。乙巳,攻永新州,克之,仍还守常州。丙午,从征苏州,克太湖水寨,下吴江州,遂攻苏州阊门,飞礟伤左臂,召还建康疗之。丁未,复攻苏州,从徐达俘张士诚以归,升荣禄大夫、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是岁十月,命为征南将军,讨庆元方国珍,国珍乘巨舟出没海岛。和宣谕朝廷威德,国珍率子弟诣军门降,得海舟千余、赀货无算,遂命和由海道取福州,师至而平。洪武元年二月,取延平、漳、泉等府,元参政文殊海牙等降,执平章陈友定送京师。召还,督造海舟于庆元。八月,扈驾幸大梁。九月,从都督冯胜取山西泽、潞等州。二年,克河中府,从攻凤翔、六盘、泾州、庆阳。三年,取宁夏,获马牛万数。论功赐号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铁券,文曰:“咨尔和,朕思猛将佐兴王运,如云之从龙于太虚,赫然布满于雨间,神龙造化于其内,人莫能窥,顷刻霖雨,天地通和,民物皆遂,其生此虽龙之化,实云之助也。朕起自草莱,将多乡里,尔和以吴俊之姿,势若熊虎,自朕定居江左,以尔列守毗陵。时姑苏未下,其兵锐狡,尔独当之,彼欲窥我情,实尔能巡捕谨严,防御周密,国之事情,彼终莫测,故我得施其运用,岂非若云之从龙乎?自是西克永新,东取姑苏,皆显著勋绩,授以征南将军,兵至浙东,八闽悉归版籍。及副征山西、陕右,所至效劳,熊虎之将,可谓称矣。今天下已定,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免尔一死,以报尔勋。於戏!秉忠效力,为藩镇于边陲;际遇方今,实千年之一会。尚其宣尔勤劳,训及子孙,以保禄位于悠久。”四年,命为征西将军,率舟师取四川。二月,攻烽火山,伪夏将李逢春迎降。六月,抵瞿塘,分兵破其水陆寨栅,引水军直捣重庆,降夏主明昇。五年,从魏国公徐达北征沙漠。六年,命练兵于临清。七年,移镇彰德。八年,从征察罕脑儿,获马羊牛畜无筭。九年,番将伯颜帖木儿为边患,命和为征西将军,率傅友德等驻兵延安备之。伯颜帖木儿乞和,乃还。十一年正月,进光禄大夫、大都督府左都督、左柱国,封信国公,议军国事,食禄三千石。赐铁券,文曰:“古者,哲王立纲陈纪,赏有功,罚有罪,执此道而天下安。朕起自草野,赖诸将效力,平群雄,定祸乱,君主华夷。当定功行赏之时,尔和虽居旧将之行,惟守毗陵,于忠有慊,虽未彰显,其情在心。朕念相从之久,泯前过而封见功,爵以中山侯。今者,朕服念尔勤劳,特释尔过,授以信国公之爵,食禄三千石,永为子孙世禄,仍与尔誓,除谋逆不宥,余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於戏!人臣无将,可谓忠矣;威福不专,可谓智矣。尔其慎守斯道,以训后世。敬哉,毋忽。”十三年,从徐达练兵北平。十六年,出镇四川永宁。十七年,巡视闽浙城池,训练军士。十八年,总兵讨五开、九溪叛蛮,俘蛮獠四万余人。十九年,赐钞万锭,俾建第于凤阳。寻命往浙江温、台、明、越筑沿海城堡,置松门等卫。二十一年,诏率家属还凤阳新第。陛辞,上赐玺书劳之,赐白金二千两、黄金三百两、钞三千锭、彩段四十表里,赐其妻胡氏白金一千两、黄金二百两、钞二百锭、彩段三十表里。二十三年,赴京朝正旦,感风疾失音。上亲临视,命医治疗,遂俾还乡,命其女鲁王妃归宁侍疾。已而,上念之,复命舆至京师,赐以安车入殿,宴劳有加,赐钞六百锭遣还。二十七年正月,复召至京师,上亲抚视,见其病笃,对之流涕,命择茔域治后事,赐钞百五十锭。至是,卒,寿七十。上辍视朝一日,遣使吊祭,仍命亲王各遣官致祭,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赐葬凤阳曹山之原,仍命塑像祀于功臣庙。和在诸将中,号刚勇善战。其守常州也,与张士诚接境,士诚日遣游说啖以子女玉帛,和一无所动,巡守严密,使内奸不出,外奸不入,东藩无事,我师得以从容西平荆楚,和有力焉。然性颇嗜酒,语言少检,尝醉谓部下曰:“吾居常州如卧屋脊上,左转则在东,右转则在西。”言东向则张士诚也。部下以告,上曰:“此吾腹心旧将,姑置之。”及论功行赏,止封侯爵第一。后上复念其相从之久,进封信国公,赐券文,特申诫之。和能祗奉训敕,卒以功名终云。

辛未,遣官分诣河南、山东、湖广诸府州县买牛,分给山东屯种之民。

壬申,新添卫指挥使司奏军士缺粮,诏贵州都指挥使程暹整饬附近各卫军马,以征方命蛮夷寨栅,俾之因粮于敌,以给军饷,候至春作方兴,班师屯种。

甲戌,遣行人沈暹往贵州等都司,给赐征讨西堡官军钞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七锭。

诏给在京金吾等四十三卫并三仪卫司军士二十万七千一百余人冬衣。

丙子,命右军都督府遣人谕总兵官征南将军左都督杨文令调南宁卫兵千人,江阴侯吴高领之柳州卫兵千人,安陆侯吴杰领之,皆令从征。先是,高等以事获罪,故俾征讨建功以自赎。

己卯,遣官祭历代帝王。

诏总兵官征南将军左都督杨文等:“如兵至龙州,土官赵宗寿躬亲来见,具陈常茂已死之由,则宥其罪;若诈遣人来,即进兵讨之。”

庚辰,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遣官祭旗纛。

辛巳,赐山东、辽东诸卫恩军绵布各二匹、绵花二斤。初,以恩军为宥罪之人,比之正军,例不赏赐。至是,上以边地苦寒,特命赐之。

兵部尚书唐铎还京,言:“龙州土官赵宗寿伏罪来朝,乞罢兵勿征。”诏征南将军左都督杨文移兵奉议等处,仍命铎至军参议军事。

上以各王及世子有未婚者,命礼部遣人往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诸处,选官民家女年十四五、容德端厚及父母俱存、家法严整者,官给舟车,令其父母亲送至京选用之,有司毋得扰民。

癸未,诏置南丹、奉议、庆远三卫指挥使司,命兵部取罢免武官及辽东捕野人有功者,俱送总兵官左都督杨文。俟征进毕日,选授三卫指挥以下官:每卫指挥五人,所千户三人,百户依缺选补。

丁亥,命蕲州卫指挥佥事胡冕为征虏前将军,六安卫指挥佥事宋晨、武昌、荆州二护卫指挥佥事徐越、荣铸副之,各率本卫及沈阳等卫官军讨郴州、桂阳等处山贼。时桂阳县耆民陈仲才言:“本处山贼劫掠人民,广西、湖广二都司调指挥胡宗等将兵收捕,贼闻官军至,皆遁入山谷,及师还,复群出剽掠,屡为民患。”于是诏冕等讨之。

戊子,诏更定皇太子、亲王等封爵册宝之制。皇太子、亲王俱授以金册、金宝,皇太子妃、王妃止授金册,不用宝;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涂金银册、银印;亲王嫡长子年十岁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次嫡子及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涂金银册、银印。凡王世子,必以嫡长,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若王年三十正犯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若王世子袭封及王世子并郡王娶妃、郡王授封并郡王嫡长子袭封,朝廷遣人行册命之礼。郡王子授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玄孙授镇国中尉,五世孙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其有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宗人府具以名闻,考验升转如常选法;如或有犯,宗人府取问明白,具实闻奏,轻则量罪降等,重则黜为庶人,但明赏罚,不加刑责。著为令。

更定王府官制:长史司左、右长史各一人,秩正五品,典簿一人,正九品;审理所审理正一人,正六品,审理副一人,正七品;典膳所典膳正一人,正八品,典膳副一人,从八品;奉祠所奉祠正一人,正八品,奉祠副一人,从八品,典乐一人,正九品;典宝所典宝正一人,正八品,典宝副一人,从八品;纪善所纪善二人,正八品;良医所良医正一人,正八品,良医副一人,从八品;典仪所典仪正一人,正九品,典仪副一人,从九品,引礼舍人三人,未入流;工正所工正一人,正八品,工正副一人,从八品;伴读四人,教授无定员,俱从九品;库大使、副使各一人,俱未入流;其护卫指挥使司官并属官随军多寡设置,不拘员数,品秩俸禄并同在京卫分;仪卫司仪卫正,正五品,副,从五品,典仗六人,正六品。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三 高宗·欧阳修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七·陈邦瞻
  读礼通考卷四十六·徐乾学
  卷一百八十八·杨士奇
  卷一百三十三·杨士奇
  卷九·王当
  二百四十四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昆虫草木略三·纪昀
  一○六二 两广总督舒常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六部折·佚名
  二○四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遵旨给还各家遗书折·佚名
  两汉笔记卷十·钱时
  琅邪王高俨传·李百药
  卷三十八 奚酋僭号·李有棠
  食货六○·徐松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甲集前编第八之下·钱谦益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陈基序曰:“同夫,豫章人,尝登清江范公、蜀郡虞公、丰城揭公之门,而余故人危君太朴、揭君伯坊、杨君季子、邹君鲁望、张君宣仲皆其友也。余与同夫遇于吴之隐子顾仲瑛所,行且归矣,余

  • 卷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二预宴五十二人诗六十四首【绥逺城将军】积 福【年七十一】卿霭朝融绚髪皤优年嘉防甲筵罗邉城拥节承恩重瑞牒书名荷庆多五纬晖聨躔次第三阶符正世祥和畏懐圣武真绥逺曼寿那

  • 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张廷玉

        杨一清 王琼 彭泽 毛伯温 翁万达   杨一清,字应宁,其先云南安宁人。父景,以化州同知致仕,携之居巴陵。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宪宗命内阁择师教之。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父丧,葬丹徒,遂家焉。

  • 江西篇第四·王闿运

    水军兴,而寇不得志于江汉,则北出潜、太,南掠皖南,以窥江西。寇徒多南人,乐南侵,故江西尤受其祸。曾国藩自九江移屯南康,思整军出江,谋进取,非为江西战守也。然寇已由都昌攻饶州,别由东流、建德窥乐平,屯景德镇,东犯祁门、休宁。咸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王祎

    汉孝献皇帝建安元年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正月郊祀上帝于安邑改元建安春正月帝居安邑【以春秋脩】郊祀上帝改元【以本纪脩】二月张扬使董承治洛阳宫室刘表遣兵助之【以列传脩】六月乙未帝幸闻喜【本纪】袁术攻刘备备拒之

  • 卷之一百零一·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五月。己卯朔。升学士禅代、为吏部侍郎。叶成格、为户部侍郎。  ○升通政使司右理事官罗绘锦、为顺天府府尹  ○礼科给事中孙光祀疏言、朝廷之事、误于偏私。尤误于推诿兴革之道、惧其

  • 证圣·周绍良

    №证圣001【盖】大周故刘府君夫人李氏墓志【志文】唐故太子右千牛卫率井陉县开国公刘府君夫人陇西郡君李氏墓志铭并序夫德应坤柔,齐贞庆於牝马,道凝专一,表荣显於鸣鸠。其有挺粹琼柯,延辉鼎族,践孟母之高范,遵

  • 皇甫晖传·欧阳修

    皇甫晖,魏州人。做过魏军卒,戍守瓦桥关,戍满当归,留在贝州屯田。当时,唐庄宗已经失政,天下人心散乱。晖为人勇猛且无赖,夜间在军中赌博,输了,就和徒弟策谋叛乱,劫持都将杨仁晟说“:唐能够灭梁而得天下的原因,是因为先得到魏拥有了

  • 附录二 龙研仙同情革命·胡适

    古春风楼琐记芝翁郭嵩焘于清季出使英国,回国之后,好谈西欧新政,有《海外日记》等著作,当时一般守旧人物,见之哗然,指为“汉奸”。王湘绮说他“中洋毒”,更制“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

  • 99.吕蒙白衣渡江·林汉达

    司马懿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刘备和孙权两家虽然结了盟,但是矛盾很大。鲁肃在世的时候,是主张吴蜀和好,一起对付曹操的。后来鲁肃死了,接替他职务的大将吕蒙,就和鲁肃的主张不同。吕蒙是东吴名将。他从小就练得一身好武艺,年青

  • 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四十四复次善现,四静虑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四静虑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四静虑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

  • 卷三·佚名

    教外别传卷三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本国。受王供养。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辨所施宝珠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山河.石壁.百草.五谷。皆依于地而得长大。然复此地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诸善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二·湛然

    三判粗妙中二。先约四教。次约五味。先约四教中二。即三粗一妙。前三为三。初三藏中为四。初明三相。次既是下明教意。三不见下引证。四半字下判决。初又二。初总明三法。次四念下明三法所至。言半字者。大经第五云。

  • 清献集·杜范

    南宋杜范(1181—1244)撰。二十卷。范字成已(一作成之),黄岩(今属浙江)人。嘉定进士,端平元年,改授军器监丞。及为御史,以言事忤时相,去职。淳祐中官至右丞相。卒,谥清献。有《古律诗歌词》、《杂文》、《奏稿》等。此

  • 天台风俗志·陈锺琪

    《天台风俗志》一卷,记台州府天台县风物民情。天台县隶属于今台州市,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三国吴大帝黄武至黄龙三年(222-231年)之间,从会稽郡章安县分置始平县,此为天台建县之始。《小方壶斋舆

  • 乾隆福建通志·郝玉麟

    福建地方志。清郝玉麟、卢焯等修,谢德承、刘敬与纂。七十八卷,首一卷。玉麟,汉军镶白旗人。官闽浙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御史。德承字又绍,号古梅,福建闽县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福建自宋梁克家《三山志》后,记舆地之

  • 修行道地经·佚名

    梵名Yoga -ca^rya-bhu^mi-su^tra 。凡七卷。略称修行经。印度僧伽罗刹(梵Sam!gharaks!a )作,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书纂集众经所说有关瑜伽观行之大要。现行本共三十品,品目如下:集散、五阴本、五阴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