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宇文瞖传

宇文瞖字公辅,河南洛阳人。其祖与周朝宗室同出一支。祖父直力勤,魏时任钜鹿太守。父宇文珍,曾任周朝宕州刺史。

  宇文瞖情感激昂,有非凡的节操,学问广博,多所精通。出仕周朝,曾奉命出使邓至国和黑水、龙涸等羌族部落,前后投降归附的部落有三十多个。回朝之后,奉诏令修订五礼,书成之后上奏,得到赏赐的田地二顷、谷物一百石。多次升迁至小吏部,提拔八个人做县令,都有不寻常的政绩,当世人认为他善于识人。转任内史都上士。

  周武帝计划准备出兵河阳讨伐齐国,宇文瞖进献策略说:“齐氏建国,迄今已经许多代了,虽然说没有道义,但尚有能人。如今如果对齐国用兵,必须要选择地方。河阳是关键要冲,精兵聚集之处,尽全力围攻,恐怕也难以如愿。齐国汾水弯曲处,守兵少,山势平,进攻容易攻下,正是用兵之地。”周武帝不采纳,大军终于没有功劳。建德五年(576),大举攻伐齐国,终于采用了宇文瞖的策略。于是招募三辅豪勇侠义少年几百人,另外组成一支队伍,跟从武帝进攻晋州,身受三处创伤,仍然苦战不止,武帝感到惊奇,认为他是壮士。因而跟从武帝平定齐国,因功授上仪同之职,封爵武威县公。

  周宣帝继位,宇文瞖任守庙大夫。这时,突厥进犯甘州,宣帝令侯莫陈昶率兵退敌。宇文瞖任监军,对侯莫陈昶说:“应该选择精锐的骑兵,直接赶赴祁连山西边。贼兵若收兵,必定从蓼泉往北,那里地势险要狭窄,又低洼潮湿,人马从那里经过,三天才能过去。敌兵疲劳,我军闲逸,一定可以大破敌军。如果阻挡住这条路,真是上策。”侯莫陈昶不能采纳,向西攻取合黎,大军行动迟缓,敌兵已经出了边塞。

  这一年,宇文瞖又跟随梁士彦进攻寿阳。改封为安乐县公,任浍州刺史,转任南司州刺史。司马消难逃奔陈国,宇文瞖追赶不及。与陈国将领樊毅遭遇,在漳口交战,从早上战到中午,三战三捷。授任黄州刺史之职,转任南定州刺史。

  开皇初年,因以前的功劳封爵平昌县公,入京任尚书右丞。这时,西部羌族归附隋朝,诏令宇文瞖持节前往安定集结,设置盐泽、蒲昌二郡而回京。升任尚书左丞,为官神色端正,为许多僚属所畏惧。开皇三年(583),突厥兵进犯甘州,宇文瞖以行军司马之职跟随元帅窦荣定打败突厥军。回京后任太仆少卿,转任吏部侍郎。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杨素出兵信州道,令宇文瞖持节为诸军节度,兼任行军总管。刘仁恩打败陈国将领吕仲肃,宇文瞖参与了谋划。加授开府,擢升为刑部尚书,兼任太子虞候率。文帝曾亲临置爵神前而祭祀,宇文瞖和博士一同论说,词旨清新高远。文帝非常高兴,对群臣说:“朕今日看到了周公制定礼,见到了仲尼议论孝,实在大慰朕心。”

  当时,朝廷认为晋阳是军事地位重要的城镇,并州总管一定要由亲王担任,其长史、司马也是当时高尚的人选。前任长史王韶死后,因为宇文瞖有文武干材,出京任并州长史。开皇十八年,在征伐辽东的战役中,任元帅汉王府司马,仍兼任行军总管。回师后,历任朔、代、吴三州总管,都有好名声。

  隋炀帝即位,宇文瞖任刑部尚书,依旧持节巡省河北。回京后任泉州刺史。又征召入京任刑部尚书,转任礼部尚书。

  宇文瞖既因才能著称于世,又历任显要职位,声望很高,很受时议的推重。隋炀帝很是忌讳他。这时,隋炀帝越来越喜好声色,尤其是经常攻略远方,宇文瞖对高赹说“:当初周天元因喜好声色而亡国,拿如今的事情和其相比,不也是更过分吗?”又说:“长城之战,不是当务之急。”有人上奏给炀帝,坐罪被杀,天下之人都认为他冤枉。著有辞赋二十多万言,作《尚书注》、《孝经注》行于世。有子名俭瑗。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二 晉紀十四·司马光
  卷六十二·谷应泰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三·徐乾学
  第三十回 封诸将项羽称霸 送汉王张良进谋·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四·佚名
  卷四·陈均
  卷八十四上上·郝经
  第三十九册 天聪五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谢承后汉书卷七·周天游
  史记集解卷二十一·裴骃
  贺知章传·刘昫
  何廷仁传·张廷玉
  卷一百四十·雍正
  桂铸西·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出 二相争朝·王世贞

    【凤凰阁】〔外上〕官居台鼎。广集众思同辅政。谩忧朔漠有王庭还惧朝端添憸佞。衷心耿耿保天府万载无倾。〔谒金门〕愁脉脉。忍见塞鸿飞北。旁午羽书盈案积。闷怀堆几尺。不惮汗流终日。岂作中书伴食。朝内奸雄除不

  • 卷二·唐·蒋一葵

    李百药七岁能属文。父德林尝与其友陆、马元熙宴集,读徐陵文曰:“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琊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禹阝人藉稻’”。杜预注曰:“‘禹阝国在

  • 卷三·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三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杜臆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然此游必在天宝之季禄山未乱之先故花蕃盛如此编者误置在乾元初耳】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 卷九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九十音乐箫韶九成赋【以曲终九成百  唐兽皆舞爲韵】阙 名圣人顺天道防人欲布和以调其性宣乐以察其俗气将道志五声发以成文化尽欢心百兽率而叶曲茫茫大空乐生其中声随化感律与天通交四气

  • 御选明诗卷二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二十九五言古诗十四宗臣秋夜省直驱车即高扃秉烛照清池冉冉见芙蓉白露被华滋仰见明月光三星灿以垂蟋蟀鸣重阶繁声一何悲感之长叹息嗟此隂阳移鹿鸣思野草宿鸟怀故枝人生贵适志羁栖亦何爲行行返旧

  • 卷三十五·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五平湖沈季友编国朝闺塾师黄媛介媛介字皆令秀水人文学象三之妹与姊媛贞俱擅丽才而媛介尤有声香奁间书法钟王人以衞夫人目之画亦防染有致适杨元勲夫妇偕游江湖为闺塾师以终有湖上草王端淑曰

  • 卷九十八·志第五十一·礼一·脱脱

        ◎礼一   ○吉礼一   五代之衰乱甚矣,其礼文仪注往往多草创,不能备一代之典。宋太祖兴兵间,受周禅,收揽权纲,一以法度振起故弊。即位之明年,因太常博士聂崇义上《重集三礼图》,诏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之士

  • 卷五十五·杨士奇

    永乐四年六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时阴云不见礼部尚书郑赐等言此 圣德所感召清明日率百官表贺 上曰正朕恐惧修省之际何可贺对曰宋时盛有行之者矣 上曰于此一方阴云不见天下至大他处见者多矣且阴阳家言日食而阴云不见者水

  • 第二四五移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一一六○二--七·佚名

    前任淡水分府宁,将各业户领买未完补谷限缴状,移送于新任分府张前置淡水分府宁为移交催收归补事。窃照敝分府,接受前任流交各业户领买未完补谷,除造册移送,请抵库款外,所有各业户具领谷价限缴状一百一十

  • 曹华传·刘昫

    曹华,宋州楚丘人,在宣武军任职为牙校。贞元末,吴少诚叛乱,宣武军因曹华骁勇果断有智谋,任用他为襄城守将。蔡州贼人攻襄城,曹华屡屡将其击败,德宗特赐予旗甲。元和九年(814),因功授宁州刺史,未及赴任而吴元济叛乱,朝廷命河阳主

  • 梁纪十二 高祖武皇帝十二中大通五年(癸丑、533)·司马光

    梁纪十二 梁武帝中大通五年(癸丑,公元533年) [1]春,正月,辛卯,上祀南郊,大赦。 [1]春季,正月,辛卯(初二),梁武帝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 [2]魏窦泰奄至尔朱兆庭,军人因宴休惰,忽见泰军,惊走,追破之于赤岭,众并降散。兆逃于穷山,命左右西河

  • 卷五十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四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出镇下裴休宣武军节度平章事制魏謩西川节度平章事制崔慎由东川节度制萧邺荆南节度平章事制杜审权镇海军节度平章事制刘瞻荆南节度平章事制郑从谠河南节度平章事

  • 卷三十二·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二官师五题名<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二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二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二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

  • 姚观顺·周诒春

    姚观顺 年二十五岁。生于广东香山。父启瑞。本籍住址。广东香山小隐。未婚。在美系自费。光緖三十三年。入草谷高等学校。宣统三年。入加利佛尼大学。习土木工程。民国三年。入法孟省之兵学校。得学士学位。曾入校中

  • 春秋集传详说卷二十八·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定公下【敬王十九年晋定十一年】九年春王正月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得寳玉大弓寳玉大弓者鲁公受之成王以有鲁国是之谓分器前此季氏逐君取之以为己之私有其志在于簒而已矣今天夺其魄身既殒而家臣乱于内寳玉

  • 卷四百四十三·佚名

    △第二分示相品第四十七之二尔时佛告诸天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天当知。一切法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谓变碍是色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领纳是受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取像是想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造作是行相。如

  • 重订憨山禅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目录·德清

    重订憨山禅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目录秀水高承埏寓公父编次 男(佑釲念祖 佑锌御宼)正字卷一西天二十七代祖师(又旁出一人)阿若憍陈如尊者(旁出)  初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陀尊者  三祖商那和尊者(台宗尚有阿

  • 诸宫调风月紫云庭·石君宝

    杂剧作品。简称《紫云庭》。石君宝作。今仅存曲辞和简单的科白,并有残缺,故细节已难详考,剧情大致叙述官家子弟完颜灵春与说唱诸宫调的女艺人韩楚兰相爱,被其父及韩母拆散。韩守志不移,后两人相约私逃,流落外乡,卖艺为生。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