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晏传

王晏字休默,一字士彦。在宋朝做官,起初是建安国左常侍,渐渐升到车骑,晋熙王刘燮在安西任命王晏为主簿,当时齐武帝为长史,与王晏相遇。军府转为镇西,又任命王晏为记室。沈攸之发难后,他跟随武帝镇守盆城。齐高帝当时虽然威权很重,但众人心里仍然疑惑,王晏则专心侍奉,军事文件都委托给他。他性情谄媚,逐渐受到宠信,常常参与议论机密。

建元初年(479),他担任太子中庶子。武帝在东宫,专断朝政,很多事情都不上报,王晏担心会获罪,便称病自动疏远他。武帝即位,他做长兼侍中,信任如旧。升为侍中祭酒。中间遭到了母亲的丧事,后来起用为司徒左长史。王晏的父亲王普曜借着王晏的势力,做了许多显达官职。王普曜死后,王晏居丧有礼。永明六年(488),担任丹陽尹。王晏地位重要而且很受信赖,豫章王萧嶷、尚书令王俭等都放下架子和他结交,而王晏常常因为工作出现疏漏受到责备,所以连连称说有病。时间久了,转为江州刺史。他哭着不愿外出,结果留下担任吏部尚书、太子右率,终于因为旧恩而受到宠幸。

当时尚书令王俭虽然官位高贵,却被疏远,王晏负责选拔官吏以后,权力管到台阁,和王俭很不融洽。王俭去世,礼官想依照王导的先例给他追加谥号为“文献”,王晏上奏说:“王导才能得到这样的谥号,但宋朝以来不加给素族。”而对亲人说:“已经把他当成平民宰相了。”永明十一年,为右仆射,兼任太孙右卫率。

武帝去世,遗旨把尚书事交给王晏和徐孝嗣。郁林王即位,转为左仆射。后来明帝谋划废立皇帝,王晏便响应推举,转为尚书令,封为曲江县侯,配给乐队一部、卫队五十人入殿。当时明帝形势已经公开,而没人敢于先说,萧谌兄弟握有兵权,迟疑不决,王晏接连三夜便装步行到萧谌家中商议,当时的人们因此观望着他们。明帝与王晏在东府谈到时事,王晏和他击掌说道:“您常说王晏怯懦,现在如何?”建武元年(494),晋升官号为骠骑大将军,配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一百人,兼太子少傅,晋升爵位为公。因为魏军出动,配给兵士一千人。

王晏对亲戚旧友十分热情,为当时人所称赞,现在自认为辅佐维新,言谈之间常常非议武帝旧时的事情,众人才开始加以责怪。明帝虽然在关键时刻需要王晏,但心里却怀疑排斥。他翻阅武帝时的诏令,得到给王晏的手诏三百余张,都是议论国家政事。永明时期(483~493),武帝想让明帝代王晏兼管选举,王晏启奏说:“萧鸾精明干练有余,然而不熟悉诸姓百家,恐怕不能担任这一职务。”于是停下了。等看见这张诏书后,明帝更加猜忌和鄙薄他。明帝初即位时,始安王萧遥光就劝他杀掉王晏,明帝说:“王晏对我有功勋,而且也没有罪过。”萧遥光说:“王晏尚且不能为武帝,怎能为陛下?”明帝默然地改变了脸色。当时明帝常常派心腹左右陈世范等人外出到路途街巷中去探听反对言论,从此便以王晏为对象。王晏性情浮躁,私欲无厌,自己声言旦夕之间就可以官至开府。又企望做录尚书,常常对别人说:“徐公应为尚书令。”又和徐公诗云:“槐序候方调。”他的名位在徐公的前面,徐公如果有三槐,则王晏不言自明。有人便对他进行讥讽。

王晏的威望不重,又与皇上平素疏远,中兴初年(501),虽然为了政事而委任他,但内心却相疑虑,王晏没有防备的心理。位居朝堂,事情多是独断专行,内外要职,都要用来安排亲信,常常与皇上争执用人。他多次叫相面的人来给自己相面,说他要大贵。跟客人谈话,好支开旁人。皇上听说后,怀疑王晏要谋反,于是便有了诛杀王晏的心思。有个人叫鲜于文粲,与王晏的儿子王德元往来,他秘密地探听到朝廷的旨意后,就告发王晏有异志。又有身边的单景俊、陈世范等人听了巫觋的话启奏皇上,说王晏怀有异图。这时要在南郊进行祭天,皇帝应该亲自到场,单景俊等人就说王晏要借此机会和武帝以前的主帅在中途偷偷发难。正巧赶上有野兽侵犯南郊的祭坛,皇帝越发害怕,在尚未郊祭的前一天,皇上便决定取消这一行动。首先报知了王晏和徐孝嗣,徐孝嗣领旨,而王晏则上言郊祀是件大事,皇上一定要亲自去办。单景俊的话更加得到证明。元旦会见群臣结束以后,便召见了王晏,在华林省把他杀死。下诏书公布了他的罪名,并说河东王萧铉识力微弱,想让他空居帝位,一并下令由廷尉收监。

王晏做员外郎时,父亲王普曜斋房前的柏树忽然变为梧桐,谈论的人认为梧桐虽然有栖居凤凰的美妙,却失去最后凋落的节操。等王晏败亡,果然是这样。又在没有败亡以前,他见屋上的椽子都是大蛇,近前再看还是木头。王晏很讨厌它们,便用纸把椽子裹上,还看见纸内在摇动,簌簌有声。又曾在北山庙答赛神灵后夜间回来,王晏醉酒,部属也饮了酒,仪仗错乱,前后十几里中,不再能够控制。懂得的人说这显示将不能长久。不久便败亡了。

王晏的儿子王德元,有意进取,位居车骑长史。王德元初名王湛,武帝说:“刘湛、江湛,都不是善终,这不是个好名字。”王晏便给他改了,到现在也被牵连杀死。

王晏的弟弟王诩,位居少府卿。皇帝下令没当上黄门郎以前,不准蓄女伎,王诩和射声校尉陰玄智因为蓄伎而被免官,囚禁了十年。皇帝下令特别宽免了王诩。王诩也很重旧交。后来任命为广州刺史。王晏被杀后,皇上派人也把他杀死。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四·列传第二百二十三·外戚中·脱脱
  卷二十九·表第三·柯劭忞
  卷一百二十九 志一百四·赵尔巽
  卷一一一 晉紀三十三·司马光
  卷五百十七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第九十一回 蒙江洲冯迁诛逆首 陷成都谯纵害疆臣·蔡东藩
  第五十七回 具使才说下凉州 满恶贯变生秦阙·蔡东藩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九○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发下《满洲源流考》错误处改正并请议处承办人员片·佚名
  卷之一百一·祁韵士
  卷四十二之二·佚名
  佛法十疑略释·李叔同
  卷七十三·杨士奇
  卷八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弇·唐圭璋

      弇字伟明,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庆历八年(1048)。登元丰二年(1079)进士第,继中博学宏词科。绍圣中,知峨眉县。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称旨,除秘书省正字,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1102)卒,年五十五。有龙云集三十二卷。

  • 第二折·李直夫

    (老千户同老旦上,云)老失自到的渤海寨,搬取了家小,来到俺这庄头,见了众多亲眷。听的我做了千户。这个请我吃两瓶,那个请我吃三瓶,每是则是醉。虽然吃酒,则怕误了到任日期。有二哥哥金住马在这庄儿上住坐,我辞了哥哥,便往夹山口

  • 无 题·林徽因

    什么时候再能有那一片静;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满掬着希望;溶溶在春风中立着,昨天的静,钟声昨天的人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才真能懂得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什么时候,又什么

  • 古乐苑衍録卷一·梅鼎祚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衍録卷一明 梅鼎祚 编总论乐府【文心雕龙】       梁刘勰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乃皇时自咸英以降亦无得而论矣至於涂山歌於候人始为南音有

  • 皮日休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皮日休(约834—约883 ),字逸少 ,后改字袭美,自号鹿门子,闲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襄阳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出身贫苦,早年住鹿门山。咸通八年(867)登 进士第。次年游苏州,刺史 崔璞召为军事判官 。后入朝任著作郎 、太常

  • 二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二集序古人云:人生如戏,聚散无常。富贵功名,撒手便假。堪叹举世营营,终其身缰锁于其间,岂不怪哉?金刚经上有曰:如梦幻泡影,如电复如露,正警人勿错认眞耳。所以古人秉烛夜游,坐花醉月,慨光阴之有限,娱情致于当躬,良有以也。玩

  • 第九十九回 以乱易乱劫迁主驾 用毒攻毒尽杀宦官·蔡东藩

      却说刘季述遣人至汴,愿以唐社稷为赠品,崔胤亦密召全忠,令他勤王。全忠接阅两书,踌躇莫决。已有心篡唐了。副使李振进言道:“王室有难,便是助公霸业,今公为唐室桓文,安危所系,季述宦竖,乃敢囚废天子,若不能讨,如何号令诸侯?况

  • 卷四恭纪今上瑞征第四·刘若愚

    今上万岁爷诞生后,婴年失恃,奉神庙圣旨,托付西李老娘娘,即光庙弥留之际传封皇贵妃未行,后封康妃者看视。至泰昌元年九月内移宫之后,奉先帝圣旨,改托光庙选侍东李老娘娘即曾封庄妃者看视,同居于慈庆宫,后之勖勤宫。今上每日晨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佚名

    嘉靖四年四月庚寅朔孟夏时享 太庙先是南京工部言岁供 宗庙制帛及内用纸劄以十年计约费银二万两今南京天财库告匮请借杨州钞关课银支给商人户部议覆钞关船料所日备赏赐买办之需且无赢羡不可许 上是其议 礼部右侍郎李时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冬十月。丁酉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祭端慧皇

  • 第二六○申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十日一一六一○--四一·佚名

    新竹知县张,将接收前任征存隘租银事,申报巡抚、藩、道及府同知衔、本任德化县、调署台北府新竹县,为申报事。本年十一月初九,准前署县方令移开:案照敝县征存光绪十二、十三年隘租银元,除奉拨各款外,尚存

  •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缘起·太虚

    汉藏民族血统文化之亲密,自唐以来已然。而最重要之关系,则系于佛教之崇奉。藏族全部为出家喇嘛与在家信徒,而汉族亦四分之三皆信佛,且西藏佛教之兴,基于唐文成公主之入藏,故藏文有一部分经典系由汉文译成,此可知佛教与汉藏民

  • 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法澜澄禅师语录法澜澄禅师语录序溯自往代禅家克振宗风者代不数人至今目犹为空谷之音慨夫大道榛芜性真翳障绵绵一线几至废坠而六祖五宗之心传如泥牛入海永无消息即有一二后起咸分流别派见解纷纷拈棰竖拂骋

  • 第一 心生起品·佚名

    第一 善心欲缠八大心第一心一云何是善法耶?喜俱行智相应而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若以香、味、触、法为行缘,若依彼等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有寻、伺、喜、乐、心一境性,有信根、进根、念根、定根

  • 神秘的西塔福特·阿加莎·克里斯蒂

    侦探小说,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大雪覆盖下的斯坦福特宅邸内进行着一场降临会,但在游戏中精灵Ida却突然发出了埃克桑普敦镇的特里威廉上校被谋杀的口信。斯坦福特的人们于是不安起来,这时勇敢的伯纳比少校毅然担任起了

  • 易学变通·曾贯

    六卷,元曾贯著。朱彝尊《经义考》载有《周易变通》,但以已佚。而《永乐大典》所录《周易》各卦,保存曾贯之说较多,标题作《易学贯通》。唯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为《永乐大典》原缺。清《四库全

  • 博山篇·黄妙应

    《博山篇》是唐代由黄应妙编著而成。该书是形法派专论山龙的代表作,其深入辨析龙、砂、穴、水、明堂等风水要素的向背对人福禄造成重大影响。系中国古代风水勘舆书籍中很具权威性的名著,地理人子无不习之。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知礼

    凡六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观经疏妙宗钞、观经妙宗钞、妙宗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知礼的时代,受唐末五代战祸之影响,佛教教学萎顿不振,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二派。属于山家派之知礼于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