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征集卷六

  漳浦蓝鼎元玉霖着

  天长王者辅近颜评

  纪十八重溪示诸将弁

  纪虎尾溪

  纪水沙连

  纪竹堑埔

  纪火山

  纪荷包屿

  纪台湾山后崇爻八社

  覆台变殉难十六员看语

  覆台变逃回澎湖押发军前效力奉参解任十六员看语

  覆台变在事武职四十一员看语

  纪十八重溪示诸将弁

  十八重溪在哆罗嘓之东,去诸罗邑治五十里,乃一溪曲折绕道、跋涉十八重,间有一二支流附入,非十八条溪水横流而过也。其中为大埔庄,土颇宽旷,旁附以溪背、员潭、崁下、北势、枫树冈等小村落。未乱时,人烟差盛,今居民七十九家,计二百五十七人,多潮籍,无土着,或有漳泉人杂其间,犹未及十分之一也。中有女眷者一人,年六十以上者六人,十六以下者无一人。皆丁壮力农,无妻室,无老耆幼稚。其田共三十二甲,视内地三百六十余亩。亦据报闻,无核实清丈。本哆罗嘓社番之业,武举李贞镐代番纳社饷、招客民垦之者也。

  者诸罗邑治出郭,南行二十五里至枫子林,皆坦道。稍过则为山蹊。十里至番子岭。岭下为一重溪,仄迳纡回。连涉十五重溪,则至大埔庄,四面大山环绕,人迹至此止矣。东南有一小路,行二十五里至南寮,可通大武垄,高岭陡绝。由大山峭壁而上,壁间凿小洞可容足。如登梯然。行者以手攀树藤,足踏洞窝,甚险。北路山寇捕急,每从此遁大武垄,通罗汉门、阿猴林,而为南中二路之患。今下加冬置守备李郡,奉宪檄塞山蹊,掘去足窝,断藤伐树,道阻不可行也。

  夫遏奸宄、靖地方,在人不在险。藤生树长,而后保无有开辟鸟道者,亦不可知。似当加之经理,使凡兹人民,皆有室家田宅之系累,即孔道犹重关耳。斯地故逋逃薮,深僻宜防范,恐或劳我军过此,诸将弁识之。

  昌黎、柳州诸记,文虽工而不适于用,为玩赏游观而已。斯篇笔法近之,而大有关于军国。

  此北征之诗所以胜于南山也(徐侣鹿)。

  留心康又,即偶尔游观,无非军国经济。若从赏其文字之工,则末矣。

  纪虎尾溪

  虎尾溪浊水沸腾,颇有黄河遗意,特大小不同耳。黄河多江泥翻波,其水赤;虎尾则粉沙漾流,水色如葭灰,中间螺纹旋绕,细腻明晰,甚可爱,大类澎湖文石然。溪底皆浮沙,无实土,行者须疾趋,乃可过;稍驻足,则沙没其胫,顷刻及腹,至胸以上,则数人拉之不能起,遂灭顶矣。溪水深二三尺,不通舟。夏秋潦涨,有竟月不能渡者。余以辛丑秋初,巡斗六门而北,将之半线,至溪岸,稍坐,令人马皆少休。已而扬鞭疾驰,水半马腹,车牛皆腾跃而过。亦奇景也!

  溪源出水沙连。合猫丹蛮蛮之浊流,为浊水溪。从牛相触二山间流下,北分为东螺溪。又南汇阿拔泉之流,为西螺溪。阿拔泉溪发源阿里山。过竹脚寮山为阿拔泉渡。西入于虎尾四溪。牵合杂错,而清浊分明。虎尾纯浊,阿拔泉纯清;惟东螺清浊不定,且沙土壅决,盈涸无常。吾友阮子章诗云:「去年虎尾宽,今年虎尾隘。去年东螺干,今年东螺浍。」又云:「余流附入阿拔泉,虎尾之名犹相沿。」亦可以知诸溪之大概矣。

  虎尾溪天然划堑。窃谓诸罗以北,至此可止,宜添设一县于半线。自虎尾以上至淡水、大鸡笼,山后七八百里归半线新县管辖。然后北路不至空虚,无地广兵单之患。吏治民生,大有裨补。不知当局可有同心否?跂予望之!

  海外奇景,如读异书。末路归到添设县治,足见留心地方,寓目无非经济。此有关系之文,非山水游观苟作也。

  纪水沙连

  自斗六门沿山入,过牛相触,溯浊水溪之源。翼日可至水沙连内山。山有蛮蛮、猫丹等十社。控弦千计、皆鸷悍未甚驯良、王化所敷、羁縻勿绝而已。水沙连屿在深潭之中,小山如赘疣,浮游水面。其水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络,自山口入,汇为潭。潭广八、九里,环可二、三十里。中间突起一屿。山青水绿,四顾苍茫,竹树参差,云飞鸟语;古称蓬瀛,不是过也。

  番绕屿为屋以居,极稠密。独虚其中为山头,如人露顶然。顶宽平,甚可爱。询其虚中之故,老番言自昔禁忌,相传山顶为屋,则社有火灾,是以不敢。屿无田,岸多蔓草。番取竹木结为桴,架水上,藉草承土以耕,遂种禾稻,谓之浮田。水深鱼肥,且繁多。番不用罾罟,驾蟒甲,挟弓矢射之,须臾盈筐。发家藏美酒,夫妻子女,大嚼高歌,洵不知帝力于何有矣。蟒甲,番舟名,刳独木为之;划双桨以济。大者可容十余人,小者三、五人。环屿皆水,无陆路出入,胥用蟒甲。外人欲诣其社,必举草火,以烟起为号,则番刺蟒甲以迎;不然,不能至也。

  嗟乎?万山之内,有如此水;大水之中,有此胜地。浮田自食,蟒甲往来,仇池公安足道哉!武陵人误入桃源,余曩者尝疑其诞;以水沙连观之,信彭泽之非欺我也。但番人服教未深,必时挟军士以来游,于情弗畅,且恐山灵笑我。所望当局诸君子,修德化以沦浃其肌肤,使人人皆得宴游焉,则不独余之幸也已。

  水沙连内山,产土茶,色绿如松萝,味甚清冽,能解暑毒,消腹胀,亦佳品云。

  山中奇景,耳目一新。但番人服教未深,必挟军士以游,殊少雅趣。修德驯番,使人人皆得往游,是作者立言本旨,固知不在登临适兴也。

  纪竹堑埔

  竹堑埔宽长百里,行竟日无人烟。野番出没,伏草莽以伺杀人,割首级,剥髑髅饰金,夸为奇货,由来旧矣。行人将过此,必倩熟番挟弓矢护卫,然后敢行;亦间有失事者。以此视为畏途。然郡城、淡水,上下必经之地,不能舍竹堑而他之,虽甚苦,亦不得不行云。其地平坦,极膏腴,野水纵横,处处病涉。俗所谓九十九溪者,以为沟浍,辟田畴,可得良日数千顷,岁增民榖数十万。台北民生之大利,又无以加于此。

  然地广无人,野番出没,必碁置村落,设营汛,奠民居,而后及农亩。当事者往往难之。是以至今弃为民害。不知此地终不可弃。恢恢郡邑之规模,当半线、淡水之中间,又为往来孔道冲要。即使半线设县,距竹堑尚二百四十里,不二十年,此处又将作县。流移开垦,日增日众;再二十年,淡水八里坌又将作县。气运将开,非人力所能过抑,必当因其势而利导之。以百里膏腴,天地自然之乐利,而惮烦弃置,为百姓首额疾蹙之区,不知当事者于心安否也?有官吏,有兵防,则民就垦如归市,立致万家,不召自来,而番害亦不待驱而自息矣。

  天下无难为之事,止难得有心之人。竹堑经营,中才可办,曾莫肯一为议及,听野番之戕害生民而弗恤。岂尽皆有胸无心,抑中才亦难得若是乎?大抵当路大人,末由至此,故不能知;而至此者,虽知而不能言之故也。留心经济之君子,当不以余言为河汉夫!

  绝好地方,弃为民害,使行人皱眉蹙额,何等惨然!经之营之,则膏腴千顷,姻火万家,又是何等气象!可见天地间缺憾,留待贤才做事业者甚多,特人不觉耳。有胸无心,可为长叹!

  纪火山

  海外奇闻,何所不有。吾以耳目之所及为凭,其不及者多矣。山生火,说近荒唐。火出自水中,尤荒唐之甚者也。虽然,固有之。

  台湾火山有二焉,皆诸罗境内。在半线以北(半线今为彰化县),猫罗、猫雾二山之东。昼常有烟,夜有光。生番所宅,人迹莫至;吾闻其语而已。一在邑治以南,左臂玉案山之后。小山屹然,下有石罅,流泉滚滚乱石间,火出水中,无烟而有焰,焰腾腾高三、四尺,昼夜皆然。试以草木投其中,则烟顿起,焰益烈,顷刻之间,所投皆为灰尽矣。其石黝然,坚不可破。石旁土俱燃焦,其坚亦类石。信宇宙之奇观也。

  于戏!天下事之不可解,非寻常所能测度,类如斯已。未尝经目见耳闻,自以为予智莫已若,直夏虫不足与语冰耳。君子所以叹学问无穷,而致知格物之功,又当兼阅历验之也。天地间奇事尽多,特人未之见耳。即此悟学,所谓无不是学也。 

  纪荷包屿

  辛丑秋,余巡台北,从半线遵海而归。至猴树港以南,平原广野,一望无际。忽田间瀦水为湖,周可二十里。水中洲渚,昂然可容小城郭,居民不知几何家,甚爱之。问何所;舆夫曰,荷包屿大潭也。淋雨时,鹿仔草、大槺榔、坑埔之水,注大潭中,流出朱晓陂,亦与土地公港会。大旱不涸,捕鱼者日百余人。洲中村落,即名荷包屿庄。时斜阳向山,驱车疾走,未暇细为揽胜,然心焉数之矣。

  水沙连潭中浮屿,与斯彷佛,惜彼在万山中,为番雏所私有,不得与百姓同之,未若斯之原田膴膴,听民往来耕凿,结庐栖舍于其间,而熙熙相乐也。

  余生平有山水癖,每当茂林涧谷,奇峰怪石,清溪广湖,辄徘徊不忍去,慨然有家焉之想。而吾乡山谷幽深,崇峦叠嶂,甲于天下。所不足者,河湖耳。是以余之乐水更甚于乐山。而过杭州则悦西湖,过惠州又悦西湖。入台以来,则悦水沙连。杭州繁华之地,惠州亦无旷土,水沙连又在番山,皆不得遂吾结庐之愿。如荷包屿者,其庶几乎!建村落于屿中,四面背水,环水皆田,舣舟古树之阴,即在羲皇以上,钓鱼射猎,无所不可,奚事逐逐于风尘劳攘间哉!所恨千里重洋,僻在海外,不得常光上国,恐子孙眇见寡闻,如夜郎之但知自大,是则可忧也。姑纪之以志不忘焉。

  戎马风尘中,忽然有山水高兴,盖伏莽肃清,桑麻遍野,与民安乐之意也。不知者以为认真欲结庐而居,则误矣。文情清泠荡漾,亦似一泓秋水。

  纪台湾山后崇爻八社

  北路擒贼黄来,混称台湾山后,尚有余孽三千人,皆长发执械,屯聚山窝,耕田食力。明知其谬,亦遣弁员往视之,并记其地里情状以来,虽未可信其确无讹舛,亦足迹不到之一图籍也。

  山后有崇爻八社(康熙二十四年,赖科等招抚归附,原是九社,因水辇一社,数年前遭疫没尽,今虚无人,是以止有八社),东跨汪洋大海,在崇山峻岭之中。其间密箐深林,岩溪穷谷,高峰万叠,道路不通。土番分族八社:曰荺椰椰、曰斗难、曰竹脚宣、曰薄薄,为上四社;曰芝武兰、曰机密、曰猫丹、曰丹郎,为下四社。八社之番,黑齿纹身,野居草食,皮衣革带,不种桑田。其地所产,有鹿麇、野黍、薯芋之属;番人终岁倚赖,他无有焉。

  自古以来,人迹不到。康熙三十二年,有陈文、林侃等商船,遭风飘至其处,住居经年,略知番语,始能悉其港道。于是大鸡笼通事赖科、潘冬等前往招抚,遂皆向化,附阿里山输饷(八社与阿里山社合输饷银一百五十五两二钱三分二厘)。每岁贌社之人,用小舟装载布、烟、盐、糖、锅釜、农具,往与贸易。番以鹿脯筋皮市之。皆以物交物,不用银钱。一年止一往返云。

  其郡治水程,由安平镇大港出口,沿海边而行,喜西北风,历凤山、打狗、西溪、东港、大崑麓、加六堂、风港、郎娇,至沙马矶头,入道一十二更。又向东转行山背,当用南风,过蟒卒、老佛、大紫、高肃、马间、卑南觅山外,水道十更,复至薄办社,水道三更。此皆凤山县界也。沿海北向,直至崇爻之石门港口,水道九更。港内溪滩水急,须待天晴气朗,风平浪静,用土番牵缆上滩,入于大溪寓湾,而大舟不得达焉。于是由山道湾进芝武兰,又三百里至机密,又九十里至猫丹,五十余里至丹朗。四社熟番,共二百四十余家(就归附纳饷者言),则近水沙连内山矣。至欲往上四社,须从原路复出下滩,往北驾驶,水道二更,方至荺椰椰社,二十余里至斗难社,又四十余里至竹脚宣,又二十余里至薄薄社。四社熟番共二百三十余家。其生番散处深谷,不受教化者,则不得而考矣。东北山外,悉皆大海,又当从水道沿山,历哆罗猴猴,始到蛤仔难(蛤仔难三十六社,与三朝山鸡笼相近),水道二十一更;南路船无有过者,惟淡水社船由大鸡笼三朝而至云。

  嗟乎!天下事非躬亲目睹,未免揣龠疑钟。今兹所云,岂可尽信?水道太远,不无虚张。但山后险阻情势,大略不过如此。与余平昔所闻,十九吻合。则姑存其论可也。

  曩者,南路擒贼郑固,亦称王忠逃匿山后大湖,有党千人。经遣弁賫檄往卑南觅,谕大土官文结,鼓舞七十二社土番,遍山搜捕,并无逸贼及汉人踪迹,惟崇爻八社未至。今崇爻以内如此,奸匪安得有容身之地乎?但台湾海外岩疆,五方杂处,虽时际隆平,不能保百年无事。将来匪类穷蹙,必以山后为避兵之所,当局者识之!

  穷荒极远,人迹鲜到之地,亦留心考究至此,宜奸宄之无所遁藏也。笔底明朗,一目了然,较之聚米为山谷者,更觉直捷。

  覆台变殉难十六员看语

  看得台湾土贼朱一贵等倡乱,陷没全台,武职自总兵官以下、把总以上死事各员,所处之地不同,所以死者亦异。台协水师,如副将许云、左营游击游崇功,此身在水师,事起陆路,领兵救援邻境,而血战捐躯者也。如中营把总李茂吉,则随许副将救援力战,被执不屈,骂贼而死者也。如中营千总林文煌、右营千总赵奇奉,则随许副将救援,在阵战亡,而文煌又与其弟文甲俱亡者也。如汀州镇中营把总石琳,则带领班兵到台,遭乱赴敌,而力战阵亡者也。如北路营参将罗万苍,则邻境寇来,无城可据,而血战捐躯,并其妾蒋氏守义自缢者也。如台镇总兵官欧阳凯、镇标左营守备胡忠义、中营千总蒋子龙、把总林彦,此仓猝御敌,在阵战亡;而左营千总陈元,则先于赤山杀贼,力战身亡者也。如南路营守备马定国、把总林富,比身在地方变起仓猝,而林富则在阵战亡,马定国则战败自刎者也。如镇标左营游击孙文元,则奔至鹿耳门赴海而死者也。如南路营参将苗景龙,则身在地方,备御无术,仓皇战败,逃匿万丹港渔庐三日,贼执而杀之者也。

  以上一十六员,或勇赴闘而死于忠,或寇临境而死而义,或事已坏而死于势;惟苗参将稍滋口实,余皆捐躯报国,不为苟且偷生,有殉封疆,无亏臣节。职等研讯亲属证见人等,其被害情形月日,亦既历历有据,并据各具供结前来,并非影响传会。应请特疏题旌,分别赠秩优恤袭廕,以慰海外幽魂,作忠贞义烈之气,极千秋将士,咸知沙场马革为人生莫大之宠荣。有功世教不浅矣。

  舍生取义,骨有余香;因被杀而全名,事亦可取。字里行间,各分轻重,春秋书法也。文字之高洁,又不待言。

  覆台变逃回澎湖押发军前效力奉参解任十六员看语

  看得台湾乱贼朱一贵等,攻陷台府,镇协战死郊垧,弁兵膏涂原野。奉参游击周应龙、张彦贤等以下一十六员,有战败而逃者,有未尝战而逃者,有病不能战而逃者,有自外汛调回、无及于战而逃者。所以逃之故不同,及其效力立功则一也。

  战败而逃,为台镇右营游击周应龙、道标守备王国祥、千总许自重、台协中营把总李硕。硕之战,在南路赤山,被伤奔府,府陷不能再战,遂奔舟。自重之战,在南教场败走海边,遇万守备哨船救载。国祥带兵在台镇军前,往来督守,被贼冲散,投奔道船。应龙之战,在冈山捕贼,逗留不进;及劄二滥,纵番兵淫杀焚掠,民不堪命,附贼始多;贼复号召竖旗,环攻南路营,应龙战败被伤,奔回台府;贼随之至,府亦继陷,遂奔内地,直至泉州。其未尝战而逃者,为台协水师中营游击张彦贤、守备凌进、左营守备万奏平、右营游击王鼎、守备杨进、千总朱明。皆身在船中,并无打仗,见贼陷郡,扬帆逃出。水师中营千总刘清,带兵三十名,鲲身伏路;右营把总郑耀,自打狗港调回,协同刘清伏路;皆未赴敌,见张彦贤等俱去,相率随之。其病不能战而逃者,为水师左营把总陈福、右营把总尹成。二人皆血疾在先,给假医治;及贼陷府,不能打仗,家丁方清、吴麟、进仔等扶去舟中,跟■〈舟宗〉逃入澎湖。其自外汛调回无及于战者,为水师中营把总牛龙、左营把总陈奇通。奇通从笨港汛奉调,带兵船两只,于初三日到鹿耳门,则贼已陷府,据安平镇,力不能敌,收归澎湖,兵船器械无失。牛龙分防蚊港,五月初一日奉调离汛,初二日至鹿耳门,见府已陷,不敢深入,将所领兵船一只驾回澎湖。此十六员逃澎之大概也。

  至于随师征台,效力立功,则周应龙、张彦贤、王鼎、杨进、凌进、万奏平、王国祥、刘清、郑耀、李硕、陈奇通、陈福、尹成等十四员,共集亲丁一百八人,驾船二只,于六月十六日,随大军攻耳门安平镇,擒斩贼伙蔡迎、陈喜、陈平、周富、曾平、杨奎等六员。十七、十九两日,俱在鲲身打仗。二十三日,同入台湾府治。二十八日,复随军往大穆降杀贼。牛龙从守备魏大猷,许自重从参将王万化,俱于十六日同入鹿耳门,复安平镇。龙持火罐烧贼船,自重擒贼郑气。十七、十九等日俱在鲲身打仗。二十一夜复随大军由西港仔登岸,在苏厝甲、竿寮地方大败贼众。二十三日,同入府治。此十六员效力立功之大概也。

  按其功,则十四员同舟同队,同行同止,未尝有功多功少之异。牛许二员,亦如一辙焉。按其罪,则周应龙为重,虽有逐队入台之功,未赎玩寇、殃民、丧师、弃地、潜逃之恶。而张彦贤、王鼎、万奏平、凌进、杨进、朱明等次之。六员皆水师将弁,其协主许副将力战至死,何以袖手旁观,不交一阵?今乃能舍舍赴敌,共建勳猷;何其怯于前而勇于后也!则功固有而罪亦不可恕也。王国祥、许自重战而不胜;刘清、郑耀带兵仅三十人,伏路鲲身而未尝见敌,薄乎云尔;李硕先战伤,就医后乃扶伤偕遁;陈福、尹成,抱病先经数月;情似皆有可原。至牛龙、陈奇通,远汛调回,在郡陷越日之后,赴澎请救,则又难以必死责之矣。兹皆随师戮力,罔惮勤劳,似可仰邀原宥,补过论功。如牛、陈二弁,或还其官;余人或待不死。是则圣朝宽大之恩,而亦宪台再造生成之德;非职等所敢擅议者也。

  以春秋之笔法,定诸人之功罪,情事既较若列眉,重轻亦不差累参;可为千秋铁案。

  覆台变在事武职四十一员看语

  台湾遭朱一贵之乱,全郡陷没,在事武职大小七十余员,或血战捐躯,或逃归澎湖,或颠沛贼中,驰驱险难,行径不一。除阵亡殉难十六员勘结请旌,奉参逃回澎湖押发军前效力十六员另案审覆,尚有坎陷在台,未分黑白,如游击刘得紫等以下四十一员。既已奉宪行查,不可不逐一确勘情形,俾无遗漏者也。

  镇标中营游击刘得紫,当贼寇披猖,血战用命,及力竭被执,抗节不移,求埋前镇尸身,从容受刃;贼亦义而不杀,羁禁学宫朱子祠,七日水浆不入口;后闻诸贼皆乌合可破,乃听士民劝,进粥食,延性命以待王师。被禁五十余日,坚贞不变,可谓疾风之劲草,板荡之忠臣。应请特疏题旌,以励千秋志节。而况大兵入台,得紫多募丁壮,随师剿平北路,大穆降之捷,沟尾庄之劳,其功亦有足纪者乎!

  镇标中营守备张成,力战被伤,为贼所执,中夜自经二次,绳断不得死。贼亦怜之,听兵丁林张保释,匿方赋家中五十余日。大师入台,则大穆降、沟尾庄二处,与有劳焉。

  北路千总陈徽、把总郑高,则兵败各带重伤行遯,复能纠合乡勇,攻诸罗于大兵未至之先,斩赖元改头祭罗参将,可谓壮矣!虽为翁飞虎、江国论所败,仍旧退走入山,然及王师北指,皆随大军,抚贼曾贤、李德,则二弁之无受伪可征也。

  北路营左哨千总龚捷,则自八里坌奉调回营,中途遇贼四起,遯入北投社,鼓舞番众,招集难民为兵,据守杀贼。后又协保半线,迎师大肚,有押运军需、奔走接济之劳。北路营把总吴德光,则兵寡战败,赴淡水营请援,随引兵据守南崁,复同援淡水大师至半线驻防。镇标右营千总马云骥,则战败弃马,夜行昼伏,至十八重溪,与许兴、吴林朋等纠募乡勇八百人,竖大清旗号据险守隘,以待援师。复随大军在大穆降战胜。则三弁之无受伪而有效力可征也。

  海坛镇标左营把总李信,则带领班兵到台,经于四月二十二日换回登舟,值贼窃发,前镇檄留军前血战,遍体重伤,杂在死尸之内,其妹夫王宋收埋,裹去得活。大兵入台三阅月,医治方愈。该弁无汛守地方之责,有冐死血刃之战,其无从贼,又不问可知也。

  海坛镇标右营把总陈宋,亦带领班兵到台,战败被伤,望门投匿,欲薙发为僧,因魁伟多髭,僧不纳,避难数家,皆有实据。镇标右营把总吴益,先从周应龙在南路赤山,战伤奔府,府陷,为贼所擒,迫使服官,不受。幸与中营刘游击同禁朱子祠,得不辱。后随师在大穆降杀贼得胜。南路营把总张文学,身在地方,三战三北,为贼所擒,亦与中营刘游击同在禁中,六日不屈,踰墙夜遁,往狮子岩为僧。大师入台,集义民四百余人随军效力,复招回旧兵四百余人,巡查搜捕。镇标中营把总周应遂,在南路赤山战伤被擒,系缧牛车,于春牛埔阵上遇陈宋救回。及府陷,往黄蘖寺为僧,在寺中密制大清旗与千总康期功、把总李先春、韩胜等谋为内应,事泄奔逃。后随师大穆降击贼,及北路安抚客庄。镇标左营把总李先春,战伤被擒,不降,兽医魏本忠保之,得释;与黄蘖寺谋内应,不果。后随军大穆降杀贼,北路、中路,皆有奔走效劳。台协水师右营把总韩胜,战败负伤逃匿,潜与黄蘖寺谋内应,不果。大师复台,率亲丁张绍奔赴;绍为贼追杀,胜亦被伤入海。中路、北路,皆随师奔走效劳。淡水营俸满千总何太武,先于二月内离营,给咨文赴厦,因病稽迟;及府陷,削发为僧,与黄蘖寺谋内应,不果。及投大师,亦有奔驰押运之劳。北路营把总王有才,带兵守隘,为贼所执,缚去水窟头黄赵、赖承店中。有私释其缚者,纵使行遯,匿大排竹民家。镇标中营把总王道隆、左营把总陈云、南路营把总陈有祥,皆战伤避匿民舍。及投大师,道隆招贼蔡镇一名,与陈云同在大穆降杀贼;有祥奔驰南北路,获贼吴亚一名。镇标右营把总李贞,先于三月内呕血,给假医治。及贼陷府,伏枕奄奄,至今尚病危不起。则诸弁之无从贼,亦可知也。

  金门镇右营千总康朝功,带领班兵到台,战败被伤,杂死尸以免。及府陷,为贼所擒,赂贼兄戴显得释,入黄蘖寺为僧,与周应遂等谋内应,事泄逃匿破柩六日,僧寄渊密送饭食,得不死。或有言其在戴穆辕门服职,审无实据,而黄蘖内应之谋,则其事甚真。果有从贼服职,何必为僧?即日戴穆杀后,何非戴穆而潜身破柩,与死为邻,终随大师在大穆降杀贼得胜?则该弁亦确无受伪而有驰驱效力之据者也。镇标左营把总许陞、右营把总黄陞,贼至先遁,并无接战。及大师平台,大穆降之役,皆有与焉。

  镇标右营千总李由,战败逃散,至六月二十八日,出投大师。或有言其从贼服役,而李由坚不招承,且云有沈尧、巫三元可证。则踪迹未可定也。道标把总陈喜,或有言其在林曹处办事,而该弁则供为林曹所获,僧寂兴保之得免。则踪迹未可定也。南路营于总阮钦,据供亦有战伤,亦无从贼,且有擒获贼首颜子京之功。但据该营队目姜发、蔡升、王国文、李春等供称,四月二十七日南路营失陷,阮钦并无见阵,不知去向,至颜子京系众目兵所获。而千总在府,有无从贼,百队不敢保。则阮钦踪迹,未可定也。把总李兴盛,为贼首郭国正所擒。据姜发、蔡升、王国文、李春等供称,四月二十九日,兴盛胁从于国正。六月二十三日,有同百队将郑定瑞首级解赴军前。而该弁坚供并未从贼,有陈石、林尧等保结。则踪迹亦未可定也。北路营把总叶旺,则兵败潜匿民家,闻陈徽、郑高募兵攻诸罗,出与共事,旋又失去。及投大师,招出贼目陈奏凯一名。但罗参将家人现在首告其从贼。则踪迹亦未可定也。台协水师左营把总涂勳,据供分防鹿仔港,于五月初三日,奉檄调带兵五十名,配船三只,初五夜入鹿耳门,到安平镇,始知府陷,令各兵密埋军器红毛城侧,散匿民家。此说殊不可信。贼既陷府五日,口岸戒严,岂容夜舟潜入鹿耳,复抵安平?且既知贼据,无故意登岸埋藏军器之理。安平地方浅狭,鸡犬难藏,安得五十名兵皆有亲戚窝匿,无人知觉?或有言其初五晚,舟至隙子被擒,在贼首黄日升处六、七日。而该弁并不实供,求工反拙。又亦未可遽定也。则李由、陈喜、阮钦、李兴盛及叶旺、涂勳等六弁,应请宪台亲讯定夺。

  南路营千总张世德托故先逃,遂回内地,至今行提,并未到案,无从查核,经于详明台回千总俸干事,赴藩司取供在案,应行司就近勘详另报。镇标中营把总王丑,并未见敌接战,于五月初一日賫公文赴鹿耳门,望见府陷,遂奔澎湖;复搭得胜鸟商船逸去泉州。其后随死效力,同入鹿耳安平。当与奉参退澎十六员一体拟议,在周应龙、张彦贤之间。澎协右营把总吴良,在台修理战舰,偕贼回澎,经前提督讯解督部院军前,寻亦病死。南路营把总薛雄,已经病故,无庸再议。北路营守备刘锡,因公赴省领饷;台协左营千总董方,奉差赴厦接饷;中营把总李佑,赴厦考验;贼乱时皆不在台,均应于全台底定事案内,确查功绩议叙。南路营把总魏明,贼乱时先已离台赴考,后随师救援淡水。澎协左营千总李耀国,在台修理战舰,府陷回澎,后随师往援淡水。把总陈贤,四月内护商到台,二十八日奉差赴澎请援,奔驰厦省,后随师往援淡水。淡水营把总汤乔,在台修理战舰,府陷仍回淡水。金门镇标右营千总刘使,带领班兵赴淡,换回至牛骂汛,闻贼陷府,仍带班兵回淡协防。均应于遵旨事案内,同淡水官兵一体议叙。此四十一员中立功之大概也。

  除刘锡、董方等八员另查功绩分报,张世德一弁就近勘详另拟,薛雄、吴良巳故无庸更议,其余三十员中,从容就义,临大节而不可夺,当以刘得紫为第一;而间关险难,力图恢复之陈徽、郑高、龚捷、吴德光、马云骥等次之;李信、陈宋、张成、吴益又次之。黄蘖之谋,事虽不就,其志可嘉,则周应遂等诸人又次之。其余或擒或免,窜身草泽,发辫完全,均无疑议。虽内有许陞、陈云、李先春、韩胜等四弁,割辫逃生,皆由势穷力竭,混迹躲避,实非从贼。即李由、陈喜等数弁,踪迹未明,另请覆讯,亦未有受贼要职,显然杀害官兵,芟夷民庶,不过畏死贪生,腼颜丧节。应否从宽从严,统俟宪台亲讯定夺,非职等所敢遽议者也。

  四十余员功罪头绪,事蹟多如乱麻,各手次第条贯之,总提总结,一线穿成,有群山赴荆开之势。中间千蹊万径,高高下下,一目可了。字里风霜鈇钺,言外华衮笙簧,相形并至。稍有人心者读之,断不敢缩颈贪生,腼颜丧节。有功世道之文也。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 本纪二十四·赵尔巽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二·杨仲良
  第八十一回 失邺城皇亲自刎 篡周室勋戚代兴·蔡东藩
  第二十回 易东宫亲授御训 征高丽连破敌锋·蔡东藩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三·张居正
  明宫史卷二·吕毖
  卷之四十八·佚名
  卷十一史七·何良俊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序·缪荃孙
  卷八十四·班固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司马迁
  十国春秋卷十·吴任臣
  卷七·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齣~第十齣·佚名

    第一齣 家门始末【满庭芳】〔末上〕年少书生。工容淑女。双双奇事堪夸。改妆避难。飘泊各天涯。不料婚姻钦赐。男和女形影争差。花烛下徘徊却顾。此际两相遮。〔问答照常〕轻烟多侠气。捐躯引手。不类烟花。更奚奴保

  • 百正集卷下·连文凤

    宋 连文凤 撰赋登髙赋天气清兮髙哉云溶溶兮四开玊露兮既降金颷翔兮埏垓维兹时兮辰良陟彼冈兮崔嵬寻幽壑兮防谷坐白石兮苍苔攀龙山兮逸驾树防防兮翳霾矧伊人兮髙风俯同寮兮婴孩旷千载兮寥寥羗渺渺兮余懐桂芬芬兮椒

  • 高祖纪六·薛居正

    天福六年秋七月己未朔,帝御崇元殿视朝。庚申,升陈州为防御使额。辛酉,以前邓州节度使焦方为贝州节度使。壬戌,泾州奏,西凉府留后李文谦,今年二月四日闭宅门自焚,遣元入西凉府译语官与来人赍三部族蕃书进之。以三司使刘审交为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四、对于夷狄入主中原,·雍正

      十四、对于夷狄入主中原,难道一定要诛戮讨伐,而不能和睦相处、共图大业吗?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夷狄侵凌中国,在圣人所必诛,而不宥者,只有杀而已矣,砍而已矣。更有何说可以宽解得”等

  • 卷第一百六·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二十八〔起旃蒙作噩(乙酉),尽柔兆阉茂(丙戌

  • 庙学典礼卷六·佚名

      宪司举明学校规式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大德三年四月牒:照得立按察司钦奉圣旨条画内一款节该:所至之处,劝课农桑,问民疾苦,勉励学校,宣明教化。又钦奉圣旨节该:今后应在籍秀才,做买卖纳商税,种田地纳地税,其余一切差役并行蠲

  • 读礼通考卷一百六·徐乾学

    变礼六改葬公羊传庄公三年五月葬桓王 此未有言崩者何以书葬葢改葬也【注改更也改葬服轻不当月月者时无非常之变荣奢改葬尔故恶录之书者诸侯当有恩礼 疏桓十五年经书三月己未天王崩何言未有言崩者正以此年事不相接故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佚名

    万历十六年十二月己卯朔谕元辅昨览卿等所奏悉见雅量朕怒此辈纷纷扰奏不遂辄逞私臆借言排击甚失国体故治其狂妄之罪非卿等累及卿所奏留中以全卿等之美卿可体朕意即出视事并谕两次辅知又览次辅锡爵题帖内说亡女一事卿可

  • 何妥传·魏徵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 他的父亲细胡因经商进入西蜀,于是就在郫县安家,侍奉梁朝武陵王萧纪,主管金帛交易,因而成为巨富,号称“西州大贾”。 何妥小时就机警聪敏。 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对他开玩笑说:“你既然姓何,不知是‘荷叶

  • 李允则传·脱脱

    李允则,字垂范,济州团练使李谦溥的儿子。小的时候因其才华出众而闻名,后来以祖荫补为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太平兴国七年(982),幽蓟撤兵,才开始在静戎军设置榷场,任李允则掌管榷场之事。回京后,又出使河东路,审判刑狱案件,这

  • 通制条格卷第四·拜住

     户令  嫁娶至元八年二月,钦奉圣旨:中书省奏定民间婚姻聘财等事:一、为婚已定,若女年拾伍以上,无故伍年不成, 【故谓男女未及婚年甲或服制未阙之类,其间有故,以前后年月并计之。】 及夫逃亡伍年不还,并听离,不还聘财。一、有

  • 读论语孟子法·朱熹

     据清仿宋大字本补。  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

  • 序·王廷相

    仲尼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正义凿。斯道以之芜杂,其所由来渐矣。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之也。故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诠择失精,由是旁涉九流,淫及纬术,卒使牵合传会之妄,以迷乎圣人中庸之轨。故曰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

  • 卷二十六【起成公三年尽十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六【起成公三年尽十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注宋卫未葬而称爵以接邻国非礼也【

  • 卷三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三十六日本山井鼎物 观 撰毛诗注疏第五【五之一】存旧毛诗卷第五齐鸡鸣诂训传第八毛诗国风郑氏笺齐谱谱在禹贡青州岱山之隂潍淄之野【三叶左四行】谨按在禹上当有圈疏季蒯因之【一叶

  • 第四章主动性·梁漱溟

    宇宙间森然万象,莫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自其异者而言之,显有区分,一若鸿沟不可逾越;而实则万殊同出一本。其异也,不过自微之著,由隐而显,不断变化发展而来,追踪原始,界划不立。故尔为学既须分别精审,又贵善观其通。人心非他,即从

  • 卷第五十九(第十诵之四)·佚名

    十诵律卷第五十九(第十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比尼诵杀戒之余有父子二比丘。游行憍萨罗国。欲到舍卫国。至一无僧伽蓝聚落中。儿语父言。今于何处宿。父言。此聚落中宿。儿言。此聚落中白衣住处。若我在中宿

  • 中国人的修养·蔡元培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