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七

宋 徐天麟 撰

礼一【吉礼】

秦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陈涉之王也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於是孔甲为涉博士卒与俱死陈涉起匹夫敺适戍以立号不满岁而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搢绅先生负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禁其业积怨而发愤於陈王也及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絶岂非圣人遗化好学之国哉於是诸儒始得修其经学讲大射乡饮之礼【儒林序】

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於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仪法为简易羣臣饮醉或争功妄呼按劒击柱上患之通知上益厌之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召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於是通使召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後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毋汚我通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时变遂与所召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緜蕞野外【如淳曰谓以茅剪植地为纂位尊 卑之次也】习之月余通曰上可试观上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羣臣习肄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羣臣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戍卒卫官设兵张旗志【志与帜同】传曰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郷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郷大行设九宾胪句传【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也韦昭曰大行掌宾客之礼今之鸿胪也九宾则周礼九仪也谓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也】於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戟传警【戟史记作职】引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敬至礼毕尽伏置法酒【师古曰法酒犹言礼酌谓不饮之至醉】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夀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譁失礼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拜通为奉常赐金五百斤九年高帝徙通为太子太傅孝惠即位乃谓通曰先帝园陵寝庙羣臣莫习徙通为奉常【师古曰又重为之也】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通所论着也【叔孙通传】

文帝时贾谊以为汉兴至今二十余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後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乃草具其仪天子说焉而大臣绦灌之属害之故其仪遂寝【志又谊传云谊乃草具其仪奏之文帝谦让未遑也】

贾谊言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薄纨之里緁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且帝之身自衣皁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妾缘其履此臣所谓舛也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无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饥不可得也饥寒切於民之饥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无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於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箒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日蹷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衆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盗者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余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亡行义之先至者也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至於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於耳目以为是适然耳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囘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於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筦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使筦子愚人也则可筦子而稍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五岁而社稷为虚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幸而衆心疑惑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羣臣衆信上不疑惑此业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可为长太息者此也夫礼者禁於将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至难知也曰礼云礼云者贵絶恶於未萌而起教於微眇使民日迁善远辠而不自知也【贾谊传】武帝即位进用英隽议立明堂制礼服以兴太平会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儒术其事又废後董仲舒对策言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善治者失之於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更化则可以善治而灾害日去福禄日来矣时上方征讨四夷不暇留意礼文之事【志】元朔五年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义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本纪】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大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後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後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武帝赞】

宣帝时琅邪王吉为谏大夫上疏言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其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於三代之隆者也其务在於簿书断狱听讼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以意穿凿各取一切是以诈伪萌生刑罚无极质朴日消恩爱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礼非空言也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跻之仁夀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夀何以不若高宗上不纳其言吉以病去至成帝时犍为郡於水滨得古磬十六枝议者以为譱祥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逊之容以风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曰不能具礼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刑罚之过或至死伤今之刑非臯陶之法也而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至於礼乐则曰不敢是敢於杀人不敢於养人也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絶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或莫甚焉夫教化之比於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而急所轻也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自京师有誖逆不顺之子孙至於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絶繇不习五常之道也夫承千岁之衰周继暴秦之余敝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詖不闲义理不示以大化而独敺以刑罚终已不改故曰导之礼乐而民以和睦初叔孙通将制定礼仪见非於齐鲁之士然卒为汉儒宗业垂後嗣斯成法也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痈案行长安城南营表未作遭成帝崩羣臣引以定諡及王莽为宰衡欲燿衆庶遂兴辟痈因以簒位海内畔之世祖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改定京师于土中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乃营立明堂辟痈显宗即位躬行其礼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养三老五更於辟痈威仪既盛美矣然德化未流洽者礼乐未具羣下无所诵说而庠序尚未设之故也孔子曰辟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今叔孙通所撰礼仪与律令同录藏於理官法家又复不传汉兴寝而不着民臣莫有言者又通没之後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今学者不能昭见但推士礼以及天子说义又颇谬异故君臣长幼交接之道寖以不章【志】

司徒掾班彪曰汉承亡秦絶学之後祖宗之制因时施宜自玄成後学者蕃滋贡禹毁宗庙匡衡改郊兆何武定三公後皆数复故纷纷不定何者礼文缺微古今异制各为一家未易可偏定也【韦玄成赞】

西汉会要卷七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五·列传第二百五十四·蛮夷三·脱脱
  卷八十五 西秦録一·崔鸿
  自序·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三·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二十·廖道南
  一四五八 贵州巡抚冯光熊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铁木迭儿传·宋濂
  扩廓帖木儿、李思齐传·张廷玉
  手镜录·王士祯
  卷三百·佚名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十二年·佚名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孟坚·唐圭璋

      孟坚字子固,号彝斋,太祖十世孙。南渡为海盐人。生于庆元五年(1199)。宝庆二年(1226),登进士第。为湖州掾,入转运使幕,知诸暨县,以御史言罢归。后终提辖左帑。有彝斋文编。   沁园春   过天下第一江山呈何守   许大江

  • 徂徕诗钞·吴之振

    石介庆历圣德颂三月二十一日大昕,皇帝御紫宸殿朝百官,相得象、殊,拜竦枢密使,夷简以司徒归第。二十二日,制命昌朝参知政事,弼枢密副使。二十六日,敕除修、靖、素并充谏官。四月八日,皇帝御紫宸殿朝百官。衍枢密使,仲淹、琦枢密

  • 卷一百十一·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一目緑花鸟合景牡丹鹁鸽图【元岑安卿】牡丹锦鷄【明张凤翼】牡丹雉鷄【明沈周】题海棠鸣禽图【元贡师泰】题黄鹂海棠图【元陈旅】钱舜举海棠

  •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二·汪楫

      崇禎五年八月   ○崇禎五年八月   五年壬申八月丙寅朔追封蜀府宗人幹理為安樂王配張氏為安樂王妃   左都督郭起龍郭從龍鄭飬性冉悅孔楊光夔右都督王天儀都督同知萬洪祚李誠鏓都督僉事李誠鉅都指揮使楊光

  •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三四 谕内阁《永乐大典》体例未协着添派王际华裘曰修为总裁官详定条例分晰校核·佚名

    三四 谕内阁《永乐大典》体例未协着添派王际华裘曰修为总裁官详定条例分晰校核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内阁奉上谕:昨据军机大臣议覆朱筠条奏校核《永乐大典》一折,已降旨派军机大臣为总裁,拣选翰

  •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司马迁

    安砚方译【说明】关于越国的历史,《吴越春秋》记载说,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至少康时,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

  • 王固传·姚思廉

    王固字子坚,是左光禄大夫王通的弟弟。他年少时高洁雅正,广泛涉猎经文史籍,因他为梁武帝的外甥,封为莫口亭侯。推举为秀才。初任梁秘书郎,迁太子洗马,掌东宫管记,生母去世离职。服丧期满,任丹陽尹丞。侯景之乱时,逃奔荆州,梁元帝

  • 张秉文传·张廷玉

    张秉文,字含之,桐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福建右参政,参与平息海寇李魁奇。崇祯年间,历任广东按察使、广东右布政使、山东左布政使。崇祯十一年(1638)冬,清兵自畿辅南下,杨嗣昌令山东巡抚颜继祖调防德州,于是济南空

  • 提要·余知古

    臣等谨按渚宫旧事一卷补遗五卷一名渚宫故事唐余知古撰结衔称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里贯则未详也其书上起鬻熊下迄唐代所载皆荆楚之事故题曰渚宫渚宫名见左氏传孔颕达疏以为当郢都之南盖楚成王所建药史太平寰宇记则以为建自

  • 卷二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二十三任官康熙三年甲辰四月己未上谕吏部向来所定部院衙门满洲蒙古汉军官员品级陞转与汉官不同满洲蒙古官员无向外陞转之例故其品级稍

  • 第三节 侈靡之俗·吕思勉

    隋、唐、五代,为风俗侈靡之世。盖承南北朝之后,南方既习于纵恣,北方又渐染胡俗也。隋、唐王室,皆承魏、齐、周之旧风,未能革正,而安、史之乱作,安、史乱后,则武夫攘臂,又复于魏、晋以来割据分裂之局矣。从来论风俗者,皆狃于旧说

  • 第十七章 名节·佚名

    妇女一生大事。只重节字。乱了他。使他失节。瓦破岂能重完。历观乡会题名全录。与夫子孙昌大之家。稽其先世。凡属节孝者居大半。可见天之报节孝者。吉庆加厚。则天之报破节者。宜其祸殃独厚矣。女子以贞节为重。一与

  • 抱朴子內篇卷之二   論仙·王明

    或問曰:「神仙不死,信可得乎?」抱朴子答曰:「雖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畢見焉。雖禀極聰,而有聲者不可盡聞焉。雖有大章豎亥之足〔一〕,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二〕。雖有禹益齊諧之智〔三〕,而所嘗識者〔四〕未若所不識之眾

  •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佚名

    【原文】尔时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rdquo;&ldquo;所以者何?&rdquo;&ldquo;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

  • 妙法蓮華經卷第七·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一]妙音菩薩品第二十三   爾時釋迦牟尼佛[二]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間白毫相光.徧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   他恆河沙等諸佛世界.過是數已有世界名淨光莊嚴.其國有佛號淨華宿王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三·法藏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初篇淫戒第三将释此戒十门同前。初制意者略有十义。一业道重故。谓若是邪十恶业摄。负此重愆不堪入道故须制也。二系缚深故。谓生死狱中爱为枷锁。智论云。淫欲心虽不恼众生。心系缚故为大罪也。三

  • 法华玄义释签·湛然

    凡二十卷。唐代湛然(711~782)着于广德二年(764)。又称天台法华玄义释签、法华释签、玄义释签、玄签、释签、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笺释智顗之法华玄义之作。全书将法华玄义之本文作适当之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