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百正集卷下

宋 连文凤 撰

登髙赋

天气清兮髙哉云溶溶兮四开玊露兮既降金颷翔兮埏垓维兹时兮辰良陟彼冈兮崔嵬寻幽壑兮防谷坐白石兮苍苔攀龙山兮逸驾树防防兮翳霾矧伊人兮髙风俯同寮兮婴孩旷千载兮寥寥羗渺渺兮余懐桂芬芬兮椒馨魂欲招兮不来邈今古兮宇宙纷流俗兮喧豗漂翻翻兮上下溷汨汨兮氛埃念浮生兮须臾复何乐兮何哀采落英兮盈掬挹天浆兮如淮聊自适兮容与左持螯兮右杯歘暮景兮短促将驾言兮遄归舞醉影兮婆娑歌明月兮徘徊

独居赋

藐吾生之若浮寄流光之过隙抚景忽以西迈倚长风而抱膝时防运之相禅窅洪蒙而莫测揆余初兮无为奚终罹以忧戚謇昼短而夜长天寛而地窄能虚已以游世非达观其畴识此长庆翁所以叩至顺于香山柴桑子所以赋归休于彭泽也嗟夫蚁战蜗争纷纷诈力鱼追兽奔汨汨形役以静观动由今视昔流芳胡馡馡乎尼父遗臭胡昧昧乎盗跖奚是奚非害防害得孰若委道化以乐天泯识知而顺则托信宿于蘧庐假梦寝于槐国如斯可以为无懐之民游葛天之域也因论夫俛仰之间贸贸陈迹自其以人胜天者观之则彊弱小大或得以紊其常自其以天胜人者观之则富贵贫贱亦各顺其所适非天之不可必乎光风韶春好天良夕持白云以怡恱酌明月而幕席随坎止而流行付盈虚与消息善葆练以餐和对炉熏而读易

虚舟赋

泛彼中流其名曰舟逺可以涉深可以游伊谁为之有熊氏作如鸟斯飞如马斯跃彼诞而迂其名曰虚若盈而竭若有而无伊谁为之太空是侣奚放奚归奚涯奚涘我有虚舟不缆不维篙不可设柂不可施其材孔良其质孔厚般输顾之吐舌缩首匪楼而髙匪铁而坚李郭升之俨若登仙放乎巨浸泛无所着系之頺岸淡无所泊万斛匪重一叶匪轻东西上下不奡而行风横江弗震弗击恶浪排空弗覆弗溺昔有孟明济河自焚贾勇作气败北晋军继有公瑾防冲鬬舰天与一炬曹师破胆胜则櫂歌负则楫摧一喜一戚往来于懐喜者患得戚者患防孰若吾舟从吾放浪利汚吾网名玷吾罾有鼈可庖有鱼可羮暮雨朝烟草衣蒻笠日出而出日入而入万山夜行一笑当空山河大地在吾舟中此时观之非舟非我心焉如灰形焉如槁适有渔父鼓枻而歌曰月白兮风清云淡淡兮水泠泠子亦知夫月之所以明风之所以生云之所以作水之所以行乎吾将与子泛滥乎寛闲之野广莫之滨余歌而答之曰寛兮闲兮天地之闲兮广兮莫兮天地之廓兮呜呼天地亦不过其如是

送苟厚夫学正之昌国序

三代乡举里选之法久不行于天下吾道一脉绵绵延延至于今不废幸三代之学法存焉耳不幸而不得其人虽存犹不存也嗟夫学校之设其来非一日汉晋魏隋之间始有学校官有州博士有经学士掌以五经教授繇是教授之名始立名正録者其又何始乎安定胡先生掌太学其正録第补诸生后以上舎内舎充及三舎兴始置官如学官之例然则凡学之正録殆昉是而设也虽然是可以幸得哉始也羣试于学月书而季攷厘积而分累校数嵗之中第其最优者升之州若府州若府然后出是命焉然则得一职也亦劳矣向也谓之职今以官名之向也得之州若府今以省命之是选不为不重矣然而不以道艺不以徳行不由科目而来往往技术之流与夫彊有力者得以居是官可叹也已成都苟厚夫无技术之可挟无彊有力之可恃然观于今世之材之能如吾厚夫者亦不多其人曩任松江学録以恭敬事上官其于朋友则谦以和其于讲课也切切偲偲三载攷绩官箴无旷今也授以昌国学正葢不过循级而进俾窃升斗之禄得以便朝夕菽水之奉厚夫之本志也奈何力有所不逮技术有所不及故不暇择地之美恶近逺焉吁亦可归之命也矣然吾闻之昌国多有材士风俗亦不恶廪稍不敌他学之万一幸而不至乏絶太凡士君子以道自任无一毫妄求苟欲之心何往而不可焉昔范文正公掌睢阳学时有孙秀才者来谒公赠以钱则以母老无以养为辞公曰吾今补子以学职月得三千以供养子安于学乎孙于是大喜今君诚能委于命安于学月取三千以归养其亲安知他日不为孙泰山也厚夫勉乎哉是行也厚夫固不以地之逺且险为难而惟母老是惧余姑借是说以寛之

送吴子敬序

钓台严之佳山水也子陵先生畊于是后之人堂而祠焉祠之者敬之也今名其所曰书院以山长名官固将以此处当今之士亦所以重祠事也吁先生隠者也而使仕者居之恐非先生意也然而先生有言曰懐仁辅义天下恱阿谀顺防要领絶政欲使天下仕者行其义也行其道也不失其要领者也松江吴子敬端友也不汲汲于仕从吾学声律二年以文字徃来其间者又四三年由是学益进文日益工而畧无一毫侈然自足之态毎告余而言曰仰事俯畜非某所忧也倘能屏去俗虑无所介介乎其中则杜门读书足尔今子来长是山双台相嵚羣树茂植锦峯绣岭清丽竒絶是造物者以读书之地假之也若夫廪稍之虚实生徒之众寡固皆无頼乎此然以有所挟之才而置之寛闲之野广莫之滨惜夫虽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今日之仕今日之学其于逺且大者若稼而谷圃而蔬其方来未艾也吾故以要领之言赠吾子子敬其勉诸

学鲁斋记

钱塘丁君强父文章士也乡之人咸誉之初余游杭頖君居前庑与之识且尝与之争功名于塲屋问后十载奎文敛耀芹藻无香君于是闭门读书不复以荣进乱心名读书之斋曰学鲁课其子命之朝夕学焉一日造其斋见之且大笑曰异哉奚而名也父字以强子教之鲁何勇于己而示子以怯与是必有故也且鲁有等级有真有似曾参之鲁鲁之似者也周勃之鲁鲁之真者也夫以椎鲁少文之夫一旦处大变故不动声色而能安倾危之社稷若曾子者又非绛侯比也圣门髙弟顔曾为首称顔有得乎愚之如安知曾不得鲁之似然则真可也似亦可也今将教之学真乎学似乎强父曰知愚一武子也吾夫子独以其愚不可及以善于处愚之时者尔某之子稍聪悟易通于学方今薄习靡靡易以移人可不虑哉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予之心子其得之矣乌乎强父往矣有子曰君瑞读父书世其业心术气质不为习尚所变化谦于己恭以待人言语动作容止进退无一不于鲁之学得之君瑞年方壮籍籍有诗名夫诗亦道也由是懋于诗笃于学庶几可以进于道进于道是亦曾子已矣是亦曾子已矣

四望亭记

诗不云乎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释者曰人君所乘之马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不能使也瞻望四方蹙蹙然无所驰骋乌乎此刺诗也方今乾坤清夷风云际防气类感召人材翕合殆非诗之所谓云尔真定髙君章业儒吏由吏而仕官水监急流勇退休于家家之侧买地数十弓更剏一亭为栖息之所左右引水翼以池沼叠石前后树以花木琴棋图籍笔床茶灶次第于其间落成之后觞客赋诗相与庆斯亭客曰快哉旷瞻遐眺上下四方之宇尽在是矣名不虚得也主人哆然大笑曰噫是不然东望太山虎豹居之南望黄河鼋鼍鱼鼈生焉函闗据其西大海坐其北江涛如许人物眇然吾之所望者在此不在彼也客悟曰向也子由之谒魏公也亦曰于山则见终南于水则见黄河于人则未见韩太尉然则亭之名诗之意也乌乎子老而致仕犹将以此望天下四方之人材可谓明也已矣可谓逺也已矣于是主人与客尽醉而别真定距杭不下四千里逺以书来述乃事与客之言乞余文于是而为之记

潜谷说

余生平读孔氏书晩年逺公軰招入白莲社社有孙一之者与焉一日孙子出手卷名曰潜谷求予诗予观其自叙所以名之之义因语之曰山谷也水亦谷也子独不观老氏之说乎谷神不死是谓牝是谷也乃人身中一虚空处与儒家所谓腔子相似朱文公曰谷之虚也声达响应焉子恶知乎谷之为彼耶又恶知乎谷之非此耶子学儒者曩也舎儒而学吏今也舎吏而学佛文公早年洞究释氏之防故其言曰佛说皆出老庄今子读佛氏书诚能参以老氏之学而有得乎潜虚之道将见子之心潜天而天潜地而地谷之义大矣哉诸君长篇短什赋咏尽之矣余不能诗敢借老氏言以为之说

氷壶先生传

先生蔡州人也姓蔡氏不以名字语人故人皆以氏称之其先为周诸侯子孙因以国为氏后之种类蕃滋姓氏不一着先生性朴素淡然无欲且善与人交自王公至于庶人莫不亲爱之也先生亦不以贫富贵贱厚薄之昔孔子往见之必斋如也顔子与之处不茹荤者三月尝过秦秦大夫逢氏子患迷罔之疾视白以为黑享香以为臭尝甜以为苦留先生于门三日不得见及与之语卒不入终其身而不相遭者惟逢氏一人而已及遭苏峻之乱干戈蹂躏辟地江南舎于陶公之圃防太尉庾公来奔陶公素雅敬之为设供馔太尉入见矍然而惊恍然而失良久曰百姓流离嵗且大馑卿独无恙乎吾不患其无遗种矣相与于邑而别自是先生退居田园无出仕志日与陆葵黄菁之徒往来山谷间天子闻其才欲屈不能致乃遣小黄门赐以八珍之食复命宗室贵戚出五侯鲭餽饷之先生毅然作色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遂辞让不受晚年尤喜浮屠信道术一日往适市市有老翁卖药挂一壶于肆市罢輙入壶人莫之见先生于楼上覩而异之因奉酒果以往请学其术翁与之坐壶中尽饮而出先生由是顿悟息心屏虑敛迹匿形深扄固闭出入食息必以时盎无升斗之储惟虀盐是奉故以氷壶之名自号同郡有刘伯伦者性嗜酒无以检束一夕痛饮夜半吻燥中庭月朗残雪未消不逺秦楚之路而踵先生之门先生爱其知已也倒屣出迎延之上坐开樽而饮击缶而歌乃出石崇所作韭萍虀一品与之咀嚼而去当时王恺富倾天下骄淫侈靡方且歆慕健羡想望其风味而不可得也宋太宗皇帝尝于经筵中命苏易简讲文中子至有杨素遗子食经羮藜舎糗之说因问食品何物最珍苏公侈谈先生韭萍虀之美不絶口且谓上界仙厨鸾胎凤脯殆不及此屡欲作氷壶先生传而竟不果太宗笑而然之余尝经游蔡地过其庐见其二子焉长曰蔬幼曰蔌丰姿秀美卓然有祖风不知其为几十代孙也二子相与言曰吾先公利足以济人诚足以通神明家世寒防史失其传不获遇于苏公命也后之世将无传焉余感其言而语之曰经不云乎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今子诚能守先公之道勿替其家声子不求知于人人自求子矣何患乎无所传二子闻言喜而退余故为之补传以成苏公之志云

赞曰先生之美溢人唇齿先生之徳渍人胷臆非玊而珍非氷而清宗庙享之敦素而行子孙保之甘防是承肉食者鄙尔羶尔腥又安得与之而争名呜呼富者不可保贵者不足恃惟澹泊之士无穷信哉

猜你喜欢
  邓有功·唐圭璋
  蔡襄·唐圭璋
  ●卷九·丁绍仪
  第二十九章 展武相逢·屠隆
  第十二回 监中见叔话短哭长·佚名
  词品拾遗·杨慎
  卷一百八十一·徐世昌
  第十三出 忧国 (仙吕入双调东钟韵)·丁耀亢
  卷388 ·佚名
  卷四十五·冯惟讷
  提要·张羽
  卷七十二·朱彝尊
  牧羊儿的悲哀·刘半农
  卷十·纪容舒
  ●白香集卷下之二·沈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音巻八·杨士弘

    元 杨士宏 撰张 震 注唐音遗响一王无功【名绩绛州人隋大业中举孝亷还乡种黍莳药酿酒自供以周易老子置床头自号东臯子唐武徳初待诏门下省官给酒一斗自着五斗先生传及醉乡记】过酒家此日长昏饮非闗养性灵眼防人尽醉

  • 卷四十·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四十平湖沈季友编明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官赞善】题天宁寺尘外楼和唐荆川韵高阁春残始一登忽忘去住似游僧斋钟已罢鸟初下江雨欲来云自蒸笑指风旛看动息屡从火宅试飞腾年来渐解无生法谁信生前也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弘治十二年十月丁亥朔孟冬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遣驸马都尉马诚游泰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升湖广布政司左参政梁方为云南右布政使○戊子 上御奉

  • 卷之七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附录二·陶希圣

    ◎汪逆送交敌方之“新政府成立前所急望于日方者”汪方八月下旬去文,由周佛海交今井武夫带去,高宗武注日本方面对于中国方面所要求之关于中国主权尊重原则之实行,曾经以书面答复,对于中国方面提出之希望,充分承认其趋旨并约

  • 卷十五·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五 纪年 海陵炀王下 【辛巳】正隆六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太史奏当交不亏羣臣称庆【按宋史及通监纲目是年正月甲戌朔日食不受朝而金史纪志皆不书】自去冬举兵江上汹汹讹言帝已崩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中·袁枢

    宋 袁枢 撰藩镇之乱唐僖宗光启元年 初田令孜在蜀募新军五十四都每都千人分两神防为十军以统之又南牙北司官共万余贠是时藩镇各专租税河南北江淮无复上供三司转运无调发之所度支惟收京畿同华鳯翔等数州租税不能赡

  • 商书·太甲上·佚名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惟

  • 卷一·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一元 汪克寛 撰隱公上【公名息姑在位十一年左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仲子歸於我生桓公惠

  •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缘起·太虚

    汉藏民族血统文化之亲密,自唐以来已然。而最重要之关系,则系于佛教之崇奉。藏族全部为出家喇嘛与在家信徒,而汉族亦四分之三皆信佛,且西藏佛教之兴,基于唐文成公主之入藏,故藏文有一部分经典系由汉文译成,此可知佛教与汉藏民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一下·智顗

    别观无生智者。镜譬法界。眼譬观智。青黄赤白小大长短譬十法界。青譬地狱因果。黄譬饿鬼因果。赤譬畜生因果。白譬人天因果。小色像譬二乘因果。大色像譬通菩萨因果。短色像譬别菩萨因果。长色像譬佛因果。皆于镜中分

  • 鼻奈耶卷第五·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等译僧残法之三破僧戒佛世尊游罗阅只迦兰陀竹园。彼调达受供养衣被饭食床卧病瘦医药。大子阿阇世所贵重。随时供给。日送五百釜饭。严五百乘车。将从连日至调达所。调达初现将从有百。渐二百三百四

  • 卷一·彭绍升

    居士传一牟安支二竺阙孙谢传佛法之东。自汉明帝始。永平三年。帝梦见神人。身长丈六。尺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明日博问羣臣。何神人也。傅毅进曰。臣按周书异记云。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平旦时。大风起宫殿。民居震动

  • 卷第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三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浙江杭州皇岗太平禅寺语录 崇祯甲申夏师在金粟首座寮受请于七月二十七日入院指山门云无钥无封八达七通为什么有人到这里一似撞墙磕壁良久云随我来也

  • 第八 龙相应·佚名

    [一]第一 品类一~二[尔时,世尊]舍卫城&hellip;&hellip;乃至&hellip;&hellip;三&ldquo;诸比丘!龙之生有四种。以何者为四耶?卵生龙、胎生龙、湿生龙、化生龙是。诸比丘!如是龙之生有四种。&rdquo;[二]第二 妙胜一~三[尔时,世尊]舍卫

  • 第三个女郎·阿加莎·克里斯蒂

    第三位女郎【Third Girl】又译作:公寓女郎,第三个女郎。三个年轻女郎在伦敦城内合租一套公寓。第一个是冷静而能干的私人秘书;第二个在艺术圈里混事。第三个女郎在早餐时出现了,当赫尔克里·波洛享用着奶油蛋卷和巧克力时

  • 蒙求·李翰

    凡3卷,现存本2484字。书名取自《易·蒙卦》:“匪我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是一部以历史典故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课本,唐代李翰所作,宋徐子光注。书名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全书4字一句,一句概括一

  • 悦生随抄·贾似道

    笔记。南宋贾似道(1213—1275)撰。一卷。似道字师宪,自号半闲老人。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因其姊为理宗宠妃而飞黄腾达。历官京湖抚制置大使、右丞相等。晚年摘录宋史传稗官小说及历朝典章制度大臣论议,辑成是书。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