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十八

洪武三年春正月辛卯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置巩昌平凉二卫指挥使司

○癸巳  上以王保保为西北边患复命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往征沙漠  上问诸将曰元主迟留塞外王保保近以孤军犯我兰州其志欲侥幸尺寸之利不灭不已今命卿等出师当何先诸将皆曰保保之寇边者以元主犹在也若以师直取元主则保保失势可不战而降也  上曰王保保方以兵临边今舍彼而取元主是忘近而趋远失缓急之宜非计之善吾意欲分兵为二道一令大将军自潼关出西安捣定西以取王保保一令左副将军出居庸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况元主远居沙漠不意吾师之至如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矣事有一举而两得者此是也诸将皆曰善遂受命而行

○以驸马都尉王恭为福建行省参政  上谕恭曰国家用人惟才是与使苟贤无间于疏远使不肖何恤于亲昵福建从昔富庶元末困于弊政朘剥尤甚民病未苏今命汝往抚绥之汝毋恃亲故以生骄纵贻患于民国家政令一本至公尔不能守法失人臣之道朕亦岂敢纵法违天下公议汝其钦哉

○先是  上以天下初定欲通群下之情日诏百官悉侍左右询问民情咨访得失或考论古今典礼制度故虽小官亦得上殿至有踰越班序者  上乃谓宰臣曰朝廷之上礼法为先殿陛之间严肃为贵朕始欲咨访庶事故令百官入侍左右至班序失次非所以肃朝仪也自今文武百官入朝除侍从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指挥使六部尚书侍郎等官许上殿其余文武官五品以下并列班于丹陛左右违者紏仪官举正之

○甲午各道按察司官来朝  上因召御史台官并谕之曰风宪之任本以折奸邪理冤抑紏正庶事肃清纪纲以正朝廷而元末台宪每假公法挟私愤以相倾排今日彼倾此之亲戚明日此陷彼之故旧譬犹蛇蝎自相毒螫卒致败亡而后已如此则何以为台谏也今卿等司风纪当以大公至正为心扬善遏恶辨别邪正不可循习故常挟公以济私苟或如此不惟负朕委任亦且失其职守矣

○命中书省符下山东行省召募水工于莱州洋海仓运粮以饷永平卫时永平军储所用数多道途劳于挽运故有是命

○命内外风宪官与其属官依品级行礼先是礼部臣言唐令准品级应致恭而非相统属者则不拜又京尹避台官宋制上佐州县官见本属上官并拜于庭参本府宾幕官及曹掾县令簿尉参本府录事簿尉参令皆答拜今拟有司品高者与上司品卑者相见平拜行礼若以有统属官依品级行拜礼则省郎中府台经历按察司佥事等官皆拜知府省府台都事皆拜知州省台照磨管勾府知事皆拜知县与唐宋之制异  上曰官员品从所以别上下明尊卑其监察御史按察司佥事如出巡当依品级拜知府知州知府知州有罪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按问得实则于市中依律断罪如是则风宪官知有品级不敢淩辱有司有司官既受风宪官礼自知羞耻畏惧不敢干犯法度此法虽异前代然亦激劝之道也

○遣使以文绮上尊往赐来安府知府岑汉忠及其弟汉良子子振先是汉忠汉良自入云南招谕定远诸郡县十有六处汉良因以兵守其土遣人上闻  上故嘉劳之仍诏汉忠以兵招谕未附之地

○定王府官制王相府左右相各一人正二品左右传各一人从二品参军府参军一人正五品录事二人正七品纪善一人正七品其班位各以其品秩列朝官之次

○上持黄金一锭示近臣曰此表笺袱盘龙金也令宫人洗涤销镕得之又出杂纻丝小片缝成如毯者曰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弃遗也

○复遣蔡哲还为福建行省参政

○礼部奏定朝日夕月礼按周礼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玉人之事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礼记曰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考之古者祀日月其礼有六郊特牲曰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一也玉藻曰朝日于东门之外祭义曰祭日于东郊祭月于西郊二也大宗伯肆类于四郊兆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三也月令孟冬祈来年于天宗天宗日月之类四也觐礼拜日于东门之外及祀方明礼日于南门之外礼月于北门之外五也雪霜风雨之不时则禜日月六也说者谓因郊昔而祀之者非正祀也类禜而祀之与觐诸侯而礼之者非常祀也惟春分朝之于东门之外秋分夕之于西门之外者祀之正与常者也盖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也若其次则大次小次重帟重案其牲体则实柴其服则玄冕玄端其圭之缫藉则大采小采礼之之玉则一圭邸璧祀之之乐则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凡见于周礼者如此秦祭八神六曰月主七曰日主雍又有日月庙汉郊太乙朝日夕月改周法常以郊泰畤质明出行宫东向揖日西向揖月又于殿下东西拜日月宣帝于神山祠日莱山祠月魏明帝始朝日东郊夕月西郊唐以二分日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宋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为大祀元于郊坛以日月从祀其二分朝日夕月皇庆中议建立而不见施行今既以日月从祀于郊坛当稽古者正祭之礼各设坛专祀为宜其坛制朝日坛宜筑于城东门外高八尺夕月坛宜筑于城西门外高六尺俱方广四丈两壝壝各二十五步燎坛方八尺高一丈开上南出户方三尺神位以松柏为之长二尺五寸阔五寸趺高五寸朱漆金字朝日以春分日夕月以秋分日星辰则祔祭于月坛从之

○丁酉  上谕中书省参政陈亮侯至善曰司天台言朔日以来日中有黑子其占多端朕观存心录以为祭天不顺所致今郊坛从祀礼文太简宜命礼部太常司详拟圜丘方丘增以十二月将旗纛之神于是礼部尚书崔亮奏成周祭天惟祀帝与日月汉祭天有列星一千五百十四位唐宋及元损益不同国朝前议圜丘从祀之礼以汉唐为烦渎故止祀日月星辰太岁为简而当  上然之而止

○庚子遣使往安南高丽占城祀其国山川先期  上斋戒亲为祀文是日临朝授使者香币香盛以金合币一文绮幡二皆随其方色祝版  上自署御名给白金二十五两具祭物使者人赐白金十两及衣服而遣之仍命各国图其山川及摹录其碑碣图籍付使者还所至诸国皆勒石纪其事其略曰朕赖天地祖宗眷佑位臣民之上郊庙社稷以及岳镇海渎之祭不敢不恭迩者占城安南高丽遣使奉表称臣已封其王则其国境内山川悉归职方考之古典天子望祭虽无不通然未闻有遣使致祭于其境者今思与普天之下共享昇平之治故具牲币遣使往祭于神神既歆格必能庇其国王世保境土使风雨以时年榖豊登民庶得以靖安庶昭一视同仁之意是用刻石以垂永久

○赐右丞杨宪名曰华参政陈亮名宁

○置通州卫指挥使司以安吉卫军隶之

○置蔚州卫指挥使司

○壬寅吏部奏凡庶官有罪被黜者宜除广东儋崖等处  上曰前代谓儋崖为化外以处罪人朕今天下一家何用如此若其风俗未淳更宜择良吏以化导之岂宜以有罪人居耶

○癸卯元将王保保驻兵安定县之西巉先是入侵兰州城中坚守保保兵无所得而去至是乃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甲辰命制郊丘祭祀拜褥礼部奏郊丘之褥当用席为表蒲为里宗庙社稷先农山川之褥宜用红文绮为表红木绵布为里从之

○太常司定太庙朔望荐新及献新仪初太庙月朔之祭  上躬行礼未几诏太庙朔望荐新令太常供祭至是太常奏定其仪朔祭荐新各庙共用羊一豕一笾豆各八簠簋登铏各二酒尊三及常馔鹅羹饭祭日太常卿及预祭官各法服入就位再拜兴平身赞礼唱请行礼太常卿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搢笏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者出笏诣酒尊所搢笏以爵受酒以授执爵者出笏诣神位前搢笏跪上香祭酒奠爵出笏读祝官取祝跪读讫太常卿俯伏兴平身少后再拜兴平身复位赞礼唱彻豆执事官各彻豆太常卿以下各再拜兴平身赞礼唱焚祝太常卿以下各诣焚祝所焚讫赞礼唱礼毕望祭止用常馔鹅羹饭祭日引礼官及太常卿以下各常服入就位再拜兴平身赞礼唱请行礼太常卿至神位前跪上香祭酒奠爵俯伏兴平身少后再拜兴平身复位赞礼唱彻豆执事官各彻豆太常卿以下各再拜兴诣焚楮币所焚讫赞礼唱礼毕献新凡遇四方别进新物在月荐之外者太常卿奉旨与内使监官各服常服捧献于太庙不行礼

○上谓诸武臣曰用兵之道必先固其本本固而战多胜少败何谓本内是也内欲其实实则难破何谓实有备之谓也后世不知务此至有战胜之余遂忘武备往往至于取败人孰不曰天下平定之时可以息兵偃武殊不知治兵然后可以息兵讲武而后可言偃武若晋彻州郡之备卒召五胡之扰唐彻中国之备终致安史之乱此无备之验也夫当天下无虞之时而常谨不虞之戒然则武备其可一日而忘哉

○命建驸马都尉李贞第于西华门玄津桥之西将作司董其役

○乙巳旌表当涂县民孙添母郑氏黎德旺妻陶氏贞节郑氏陶氏俱以年少夫亡守节不二有司上其事诏表其门复其家

○丁未享太庙

○庚戌湖广辰州湖耳洞长官杨秀荣潭溪长官石文焕新化长官欧明万平江蛮夷军民长官杨晟明欧阳寨长官杨再仲等来朝贡马及方物初辰州卫指挥副使刘宣武率兵克平古城等寨招降湖耳潭溪等处洞官至是来朝纳元所授宣敕印章  上赐以冠服既而湖广省臣言五寨系靖州地与广西融州思播接壤元时设置五处长官司以辖洞民乞仍其旧制诏从之于是复立湖耳潭溪新化欧阳古州及八万亮寨六处蛮夷军民长官司秩从五品隶辰州卫仍以秀荣等为长官

○辛亥以太常卿胡惟庸为中书省参知政事起居注魏观为太常卿调北平行省参政周彧为湖广行省参政

○壬子改合淝卫为庐州守御千户所

○癸丑命故都督张德胜子宣袭职初德胜以战死宣年幼令养子同袭职至是宣年长而同亦能自立军功于是命宣袭父职同复其姓名为汪兴祖

○丁巳西安凤翔二府饥耆民宋昇等来言  上即命户部往赈之户部奏彼民饥须运粟以济之  上恻然曰民旦暮待餔如涸鱼之欲水若待运粟以济之死者多矣况今东作方兴民无食而废耕将见其患益甚即命户部主事李亨驰驿往赈之户给粟一石计三万六千八百八十九石

○以滕德为兵部尚书德故江南省掾也

○贬刑部尚书周浈为惠州府经历浈字伯宁鄱阳人善诗与辛敬万石杨伯谦李克正查和卿等称江西十才子累官为按察佥事坐事谪输役汴梁及置河间盐运司复起为使至是自河间召为尚书未视事入官舍非礼辱责胥吏  上闻而怒之故贬

○置大同左右二卫

○置永平卫

○沂邳二州山民作乱命参政陆聚率兵讨平之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表第三·柯劭忞
  卷四十五 志二十·赵尔巽
  卷四百二十六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之七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顺治元年七月至顺治三年十二月·蒋良骐
  卷之二百二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四十·纪昀
  五十六、金粟斋的结束·包天笑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司马迁
  刘彦节传·李延寿
  费穆传·李延寿
  王劭传·李延寿
  崔宏传·李延寿
  卷二百一·杨士奇
  谈丹崖·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庶·唐圭璋

      庶字几仲,安仁尉,又曾官襄阳。   水调歌头   千古钓台下,老尽去来人。倚空绝壁,朝暮秀色只如春。高持瀑泉千尺,洗到云根山骨,无处著风法。秋尽玉壶冷,别是一乾坤。   问当日,中兴将,汉功臣。云台何在,寂寞谁复记丹青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汤显祖

    第十一齣 妆台巧絮【番卜算】〔旦上〕屛外笼身倚。睡觉脣红退。晕纤蛾暗自领佳期。珍重花前意。〔菩萨蛮〕天穿过了还穿地。枕痕一线摇红睡。春色衬儿家。羞含荳蔻花。裙腰沾蟢子。暗地心头喜。越近越思量。悬愁花烛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钟离上,诗云)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自寻思,长生不死由人做。贫遭覆姓钟离,名权,字云房,道号正阳子。因赴天斋已回,观见下方一道青气,冲于九霄。贫道观看多时,见洛阳梁园棚内,一伶人,姓许名坚,乐名蓝采和

  • 巻十一·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十一明 胡震亨 撰评彚七老杜诗好用自字【如寒城菊自花故园花自发风月自清夜之类不一而足】受字【修竹不受暑吹面受和风轻燕受风斜野航恰受两三人】进字【树湿风凉进山谷进风凉】逗字【如残生

  • 第二十五回 讨权臣石头殉节 失镇地栎林丧身·蔡东藩

      却说杨玉夫手持昱首,驰出殿门,适与一人相遇,不觉惊惶。及仔细审视,乃是同党陈奉伯,方才放心,即将昱首交与奉伯。奉伯诈传敕旨,开承明门,门外由王敬则待着,复把昱首转交。敬则驰诣领军府,叩门大呼,道成不知何事,未敢开门。敬

  • 皇清开国方略巻六·阿桂

      太祖髙皇帝【天命四年己未】  天命四年春正月丙戍征叶赫  太祖命大贝勒代善率大臣十六人兵五千往守扎喀关  以防明兵  亲统军征叶赫辛卯深入其界自克依特城尼雅罕寨距叶赫城东十里克大小屯寨二十余其逃奔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万历十一年十一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升总督仓场右都御史兼户部右侍郎魏学曾为南京户部尚书○升云南右参政李文续为云南按察使○革延绥都司刘秉忠游击方济文王允恭任秉忠仍行巡按御史提门○兵部覆给事中王三余御史陈登云

  •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夏四月。癸丑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阿灵阿行礼。  ○甲寅。策试天下贡士卜俊民等于太和殿前。制曰、朕临莅天下五十余年、永惟所以仰答上天眷祐之厚下惬四海望治之心夙夜孜孜、久而

  • ◎留学界之趣闻·李定夷

    留东学生人品之杂,志不胜志,而其不用功之程度,乃亦愈进而愈高。东京某旅馆有某省之官费生六人,同住于一走廊。六双之拖鞋,每日殆无一刻分散。盖彼六人者,非同在乙房,即同在甲房,个人之无时间可以用功,吾人一望而知之矣。其终日

  • 史记正义论例諡法解列国分野·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论例諡法解列国分野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论史例 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并采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

  • 卷十四·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丙戌(一六四六)、大清顺治三年(唐王隆武二年、鲁王监国元年)春正月己酉朔唐王在建宁、鲁王在绍兴。天雨雹;昼黑,对面不相见。唐王以三大罪自责,令百官皆戴罪。帝在行宫,百官朝贺;诏免朝。集群臣于殿,痛

  • 卷十四·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十四衍教所由生之义礼仪礼贾公彦注疏序曰周礼仪礼发源是一理有终始分爲二部并是周公摄政致太平之书周礼爲末仪礼爲本本则难明末则易晓【臣】按先王之治天下以至易简者立其体以至周详者达其

  • 四谛论 第二卷·佚名

    四谛论 第二卷婆薮跋摩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分别苦谛品第三之二齿落相等不皆遍有。苦非不遍。云何说老是苦圣谛者。答遍满三界诸行变异。说名为老。是苦圣谛。如寿命灭。如经言。一切众生以老为法。复次诸天身形

  •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卷下·书玉

      清 古杭昭庆万寿戒坛传律比丘书玉笺记展钵【记】展者。开巾揩钵也。谓钵恐有尘。先当开巾揩过。安置几上。以俟食至也。如来应量器。我今得敷展。愿共一切众。等三轮空寂。唵。斯麻摩尼莎诃(三遍)【记】梵语多陀

  • 无事生非·莎士比亚

    喜剧。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作于1599年。阿拉贡亲王带青年贵族克劳狄奥和培尼狄克拜访总督梅西那。克劳狄奥倾心于总督的女儿希罗,并向她求婚。总督有一个侄女名叫贝特丽丝,她生性活泼、俏皮机敏,遇到了狂放不羁、言辞锋利

  • 敬止集·陈应芳

    水利志。明陈应芳撰。四卷。应芳字元振,南京泰州(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官福建布政使参政。作者因家居淮南泰州“泽国”,为讲求水道源委,河之利害,以明水利。集当时有关水道奏疏、公移、私札为是书。五万七千余字。以“

  • 太上妙始经·佚名

    太上妙始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首先论述宇宙天她万物之起源,即所谓「妙始」。内称:道以虚无为宗,以清微玄元之气为本,合则为元气,散则为天地。「天地之气交合,然后人民、禽兽、草

  •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张万福

    唐张万福编。道教经书。上下二卷。末尾题记说:大唐先天元年( 712 )十二月十二日太清观道士张万福谨记。则此书成于唐玄宗初。书中简述道教经戒,认为这些戒律是修道者首先必须进行的科目,否则不能得仙,犹如涉海而需办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