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允则传

李允则,字垂范,济州团练使李谦溥的儿子。小的时候因其才华出众而闻名,后来以祖荫补为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

太平兴国七年(982),幽蓟撤兵,才开始在静戎军设置榷场,任李允则掌管榷场之事。回京后,又出使河东路,审判刑狱案件,这些都是原来未能解决的案件。又出使荆湖路,考察官吏之政绩,与转运使一同检查钱帛、器甲、刑狱之事,之后被提升为..门祗候。负责治理、疏通京师附近各河道,首创了水门和郑州水磨。西川盗贼刘旰被平定后,上官正上书要求在西川修筑城墙,皇上一时决定不下来,即派李允则与王承絗、阎承翰一起前往察勘。他们回京后,向皇上汇报说西川没有城的话,确实难以防守,最好还是按照上官正的意见修筑城墙。李允则等又上书说,如果部队分散了则势力被削弱,战事发生时无法调度应急,请将军队集结起来,驻扎在关键、险要之地,这也便于军事物质的供给。高溪州蛮田彦伊入侵,皇上派李允则到辰州,与转运使张素、荆南刘昌言一起讨论拒敌的方略。李允则认为蛮族边界不足以用兵,就把他们都招降了。

累迁供备库副使、知潭州。准备赴任时,真宗对李允则说:“我在南京时,毕士安曾对我说起你的家世,所以现在把湖南交给你去掌管。”当初,马氏横征暴敛,要潭州人纳绢,叫作地税。潘美统治湖南时,要百姓按房屋纳绢,叫作屋税。营田户养牛要交纳牛钱,每年交纳米四斛,牛死以后还要照交不误,叫作枯骨税。百姓交纳茶叶,开始以九斤为一大斤,后来增加到三十五斤为一大斤。李允则上书请求废除这三种税,茶叶规定以十三斤半为定制,这样百姓负担减轻多了。湖南大多是山田,可以种植粟,但这里的人都很懒惰,不愿耕种。于是李允则下令农户每月要交纳马草,且只准交马草,不准用其他的代替,这样山田都得到了开垦。湖南发生饥荒,李允则想先将官仓的粮食发放赈济饥民后再向朝廷奏报,转运使坚决不同意。李允则说:“如果先奏报,等朝廷批准后再发放粮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样饥民都要被饿死了。”第二年又要开仓放粮赈济饥民,转运使又不同意,李允则就要求以他家里的财产作抵押,这样才得到转运使批准开仓贱价卖粮赈济饥民。招募饥民中能够服役的人去服兵役,共计得一万人。转运使要求将招募的这些兵员派去防御邵州蛮,李允则说:“现在蛮族并没有发兵捣乱,而要兴无名之师,则只会增加边境祸患。再说这些兵士都是新招募来的,他们遭受饥饿,身体羸弱不堪,故不便让他们去戍守。”于是上奏要求停罢此事。陈尧叟任湖南安抚使,百姓将李允则的政绩一一列举上报,要求他留下来,陈尧叟将此事上奏朝廷。皇上将李允则召回京师,与他接连讨论了三天,最后说“:毕士安真没有看错人哪。”

迁任洛苑副使、知沧州。李允则在州内到处巡视,又整治、疏通浮阳湖,修葺营垒,开挖水井。不久,契丹兴兵来犯,老少之人都入住营垒而用水却不缺乏,又凿冰代炮,攻击敌人,契丹只好撤退了。真宗又召李允则回京,对他说:“以前有人说你凿井修屋是劳民伤财,等到现在契丹来侵犯时,才知道你这乃是防患于未然哪。”转任西上..门副使和镇、定、高阳三路行营兵马都监,镇守东部边境。请求面见皇上时,他说领兵打仗非其所长,无法担任边防之重任。真宗说“:你只要为我策划谋略就行了,不必亲自带兵上阵。”赐给他白金二千两,以及帏幄、什器等等,并规定凡是下达到各路的宣敕诏令,一定要经过李允则审定同意后才能执行。王超大败,人心震动,李允则即劝王超着丧服向死去的士兵哀悼,以消除众怒。真宗了解到李允则开始时屡次要王超出兵,尽管打败了,但仍然亲自草书诏令褒扬勉励他。

与契丹停罢战争,两相修好,李允则即调任知瀛州,他上书说:“朝廷已同意与契丹议和,即要选择好镇守边关的将领,谨守盟约,对于那些认为不应当与契丹议和的人,请都罢去。”真宗说:“这也是我的意思。”迁任西上..门副使。何承矩任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在他病时,皇上令他自己择人代理公务,他上书请让李允则知雄州。开初,政府禁止榷场买卖珍奇物品,而边境的人可以交易王民玉带。李允则说:“这是用我们没用的东西交换别人有用的东西,可以不要管。”迁任东上..门使、奖州刺史。河北已经停止战争,李允则仍然不断地修筑城堡,契丹首领说:“宋朝还在修城池,加强战备,他们不会违背和约吗?”契丹宰相张俭说:“李雄州任安抚使,他是个忠厚长者,不必怀疑他。”不久皇上下诏询问这件事,李允则上奏说:“当初双方签订停战盟约时,城堡营垒还只修了一半,工事没有完成,我担心就此放弃不修,这些都会完全荒废;再说边境战事变化很大,是无法预测的。”皇上同意他的意见。

城北面有用作防御的旧的瓮城,李允则想将它改建,与大城合为一体。于是他就首先建造了东岳祠,拿出百两黄金做成供奉的器物,并到处宣扬,当地的居民也争相献出金银器物。过了一段时间,李允则秘密地将这些器物撤走了,对外却声称从北面来了盗匪,于是多次下令在城北抓捕盗匪,并修筑城墙,扬言说是要保护东岳祠。最后关闭城门,开挖壕沟,修建月堤,终于把瓮城里的人全都纳入了城中。雄州的百姓原来大多用草盖屋,李允则派人从西山采来木材,大量修建仓库营房。他还教给当地人烧陶制砖瓦,修里门干,建廊市、邸舍、水磨。城上都用砖垒砌,下面则开挖壕沟,种麻植柳。扩大阎承翰所修的屯田,架设石桥,构筑亭榭,建堤修路,以整治与安肃、广信、顺安军之间的交通。

为了举办祭祀活动,李允则召集界河的战船进行竞渡比赛活动,让当地人游览观看,同时将有关水战的事暗寓其中以教导人们。雄州北面过去因为打仗挖了很多陷马坑,城上则修楼,用以观察敌情,可以看到十里以内的情况;自从战争停止后,人们都不敢登城楼。李允则说“:既然与契丹讲和了,还要这些干什么?”因此派人撤掉了城楼,填平了陷马坑,让各部队在上面种植蔬菜,挖井开沟,拓垦田土,种植树木荆棘,这样这些地方就自然设置了障碍。他又命令整治街巷,修建佛塔,人们可以登高望远,三十里以内一目了然。又下令给安抚司,规定在所辖的境内凡有空隙的地方,都种上榆树。一段时期后,榆树布满了塞下。这时李允则对左右官员说“:现在到处布满了树林荆棘,是步兵作战的好地方,而不利于骑兵作战,这些树难道只能用来建造房屋吗?”

雄州一带过去在上元节时都不燃灯赏玩,李允则在山上张灯结彩,派伶官表演歌舞,让人们彻夜游玩。第二天,探子报告说契丹一首领想偷偷入城观看。李允则与同僚一起躲在郊外观察,果然有穿紫色衣服的人入城了。李允则等人即与来人一起到了一家旅舍,都没有说一句话。李允则派女奴去服侍那紫衣人,让他喝得酩酊大醉,又把他所骑的骡子放在廊屋下,让他走了。这个紫衣人是契丹在幽州的统军。几天后,这个统军被契丹诛杀了。

有一次李允则设宴于军中,这时部队军械库着了火。李允则仍然不停地喝酒作乐,副使请求去救火,他不回答。不久火熄了,下令将所焚烧的东西都埋掉,又暗地里派人拿着檄文到瀛州,用装茶叶的笼子运来武器甲胄。不到十天,兵械都已如数运完,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枢密院要求弹劾李允则不救火的罪状,真宗说“:允则对这件事一定有什么话要说,让我们先问一问他。”李允则对皇上说“:兵械库一向戒备森严,为什么刚好在宴会时烧起来了呢?这一定是奸人有意干的。这时如果我离开宴席去救火,说不定会发生不测之事。”

捕获了敌人的一个间谍,李允则令放开他,并给予很好的招待。间谍说他是燕京大王派来的,还拿出了他刺探的宋朝沿边钱粮、兵马的数量。李允则说:“你所得到的这些情报都是错的。”他叫主管官员将钱粮、兵马的实际数字抄给了那个间谍。间谍要求在情报的封口处加了钤印,李允则给了他很多金银,然后把他放了。不久,那个间谍又来了,归还了原来给他的情报,情报原封未动,而且他反而还供出了他们军队的数量、钱粮情况、军队分布情况等。

一天,有人诉告说被契丹人打伤了,要求官府追究。李允则没有予以追查,只是给了被打伤的人二千钱,众人都认为他害怕了。一个多月后,幽州方面派人来质询这件事,李允则回答说没有发生这件事。这都是他们的间谍想以打人这件事为据作文章,等到了解这件事是妄报的以后,他们就把间谍杀了。云翼的戍守士兵逃到契丹,李允则去文要契丹方面督促逃兵回来,契丹说不知道逃兵在什么地方。李允则说:“在某个地方。”契丹人很惊讶,不敢再隐瞒,只好遣返了逃兵,李允则即将逃兵斩首了。历任四方馆引进使、高州团练使。天禧二年(1018),以客省使身份知镇州,又迁任知潞州。仁宗即位,领康州防御使。天圣六年(1028)去世。

李允则没有什么官架子,间或出外走一走,遇到可以交谈的人就坐下来聊天,用这种方法了解民情。有诉讼的案子,无论大小他都亲自审讯,当场断决。他很善于安抚士兵,使他们很好地发挥作用。一旦有盗匪,他马上就能够抓获,人们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厉害。他衣着朴素,饮食简便,从不蓄积财产。在河北做官二十多年,政绩非常突出,他的施政方略设施虽然都隐寓于游乐、亭榭之间,后人却都不敢毁坏、更改。至于国家间使者来往的费用、仪式等,他大多裁定了。晚年定居京师,有从契丹逃回的人,都让他们住在允则家里。李允则死后,才让他们住到枢密院大程官营里。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四·刘昫
  卷二·李心传
  卷第三十四·徐鼒
  卷之二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佚名
  第三○五印领光绪十一年四月日一二一○二--三·佚名
  卷六十八·佚名
  三四 谕内阁《永乐大典》体例未协着添派王际华裘曰修为总裁官详定条例分晰校核·佚名
  卷四十六·温达
  冯盎传·欧阳修
  宋庠传·脱脱
  巻十六·乾隆
  卷三十·陆宗楷
  104.五丈原·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十二 七言絶句 早梅           黄 卿 香飘琼萼一时新斜月溶溶雪夜春若向花中较风节祗应箕颍伴高人 柳枝词 罩水如烟万叶重倚风飞絮晓茸茸莫教吹落长河去化作浮萍无定踪 又 画帘

  • 卷三十八·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三十八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吕 柟【一首】柟字仲木高陵人正德戊辰赐进士第一累官南京礼部右侍郎赠尚书諡文简有泾野集天津天津城外水浮天海口东来万里烟遥见帆樯云外落却疑日月镜中悬鹤巢不避波涛

  • 卷六十六·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六目録神鬼类观杨之美画【宋梅尧臣】次韵章禹直开元寺观画壁兼简李德素【宋黄庭坚】题汪季路侍郎所藏吴道子天龙八部【宋楼钥】金神夜猎图【宋姜夔二首】题松鹤蔡先生家藏李伯时西

  • 列传第五十一 王肃 宋弁·魏收

    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司马衍丞相导之后也。父奂,萧赜尚书左仆射。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着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

  • 第二回 丧二祖誓师复仇 合九部因骄致败·蔡东藩

      却说布库里雍顺所建的鄂多哩城,在今辽宁省勒福善河西岸,去宁古塔西南三百多里,此地背山面水,形势颇佳,究竟是小小部落,无甚威名。当时明朝统一中原,定都燕京,只在山海关附近设防,塞外荒地,视同化外;就是比鄂多哩城,阔大几倍,

  • 卷第一百八十九·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五〔起重光大荒落(辛巳)三月,尽十二月,不满一年。〕高祖神尧大圣光

  • 风俗纪·张瀚

    语云:“相沿为风,相染成俗。”古天子巡狩则观风问俗,所系良重矣。第习俗相沿久远,愚民渐染既深,自非豪杰之士,卓然自信,安能变而更之?今两都,若神京侈靡极矣,金陵值太祖更始,犹有俭朴之遗。至于诸省会,余所历览,率质陋无华,甚至纤啬

  • 第九卷 乡镇表一·缪荃孙

    江 宁 府江 宁 县江宁镇 在县西南六十里。或谓之金陵镇。秣陵镇 在县东南五十里。大城港镇 在县西南沙洲乡,通大江,为要地。有大胜关。凤东乡 县东南。郊坛村 小郊里 凤西乡 县东南。安德乡 县西南。新亭乡

  • 二二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抄送永瑢等奏折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二二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抄送永瑢等奏折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七日翰林院典簿厅为移会事。照得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由内阁抄出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前事等因一折,相应抄录原奏黏连移送贵厅查核

  • 卷二十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二十五 唐 张守节 撰 律书第三        史记二十五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其於兵械尤所重【内成曰器外成曰械械谓弓天殳矛戈戟刘伯庄云吹律审声听乐观政

  • 谭广传·张廷玉

    谭广,字仲宏,丹徒人。洪武初年,他以一名士卒从征金山,被授予燕山护卫百户。随从成祖起兵时,他以一百骑兵夺取涿州,生擒将校三十人。战白沟、真定、夹河时,他都有功,屡升为指挥使,留守保定。都督韩观率兵十二万来攻,谭广以孤军奋

  •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佚名

    【提要】 千古侠义之士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世代流传,成为无数审美作品的主题,是我民族集中体现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一个不朽神话。荆轲慷慨悲歌、义无返顾的壮烈情怀是我们民族共同体永远萦绕的感情,真可谓“千载有余情”

  • 卷十九 礼十四(凶礼 )·龙文彬

    ◎立后议邱浚曰:“古人大宗无子,则以族人之子继之,而不及小宗。《大明令》及《律》,虽许同宗立嗣,然皆谓其人生前自立,而无死后追立之文。圣祖之意,盖以偿灭继绝,必前代帝王功臣贤人之后,不可不使血食也。先王制礼,不下庶人。今

  • 卷五 圣治章第九·邢昺

    [疏]正义曰:此言曾子闻明王孝治以致和平,因问圣人之德,更有大于孝否?夫子因问而说圣人之治,故以名章,次《孝治》之后。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参问明王孝理以致和平,又问圣人德教更有大于孝不?)子曰:“天地之性人为

  • 卷十八·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五菩萨摩诃萨。见有人来乞手足指。如坚固精进菩萨。阎浮提自在王金光菩萨等。无量菩萨摩诃萨。施手足指时。心大欢喜颜色无异。乘大乘施。不求五欲施。不求名闻施。建立檀波罗蜜施。大

  • 屈宋古音义·陈第

    楚辞研究专著。明代陈第著。3卷。卷一收录屈原、宋玉辞赋38篇中入韵之字与今音异者,凡234字,考究其古本音。其体例是,先注古音,而后排列屈、宋辞赋正文作为本证,再广征先秦两汉古书作为旁证。其中与陈氏别著《毛诗古音考》

  • 伤寒兼证析义·张倬

    清·张倬撰。成书于1665年。全书3. 3万字。 书凡1卷。该书不以六经分篇, 而专以伤寒兼杂病立论。其将伤寒常见兼证 如中风、虚劳、中满肿胀、噎膈反胃、内伤、宿食、素患咳嗽、宿病咽干 闭塞、头风、心腹诸痛、亡血家

  • 仪礼白话文·佚名

    亦称《礼》或《士礼》,作为儒家经典,也称为 《礼经》,成书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人主张为孔子所撰。全书17篇,现今通行本、即郑玄所注本的篇次是: 《士冠礼》第一,叙贵族子弟在20岁所举行的加冠典礼; 《士昏礼》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