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建康实録沿革

建康者古之金陵地案周礼牵牛婺女之野尚书禹别九州曰淮海惟州分为越国立为州此则州之分域【案春秋元命苞曰牵牛流为州分为越国立为山又云厥土下湿而多生杨栁以为名其地北据淮东距海顔介曰南方水土柔和其音清举而切天下之能言唯金陵与洛下耳】昔周太王长子太伯与次弟仲雍让少弟季歴位俱奔江南百姓从而君之自号勾吴太伯所筑勾吴故城在梅里平墟今常州无锡县东三十里故吴城是也太伯卒无子百姓共立仲雍为君仲雍已下至周章四代皆君于吴武王克纣因而封之故春秋时其地属吴自周章已后十八代吴王夫差即位无道立二十三年当春秋鲁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为越王勾践所灭其地乃属越案周书元王四年即越王勾践四年当春秋之末越既灭吴尽有江南之地【越王筑城江上距秦淮水一里半废越城是也案越范蠡所筑城东南角近故城望国门桥西北即吴牙门将军陆机宅故机入晋作懐旧赋曰望东城之纡余即此城在三井冈东南一里今瓦棺寺閤在冈东偏也】勾践后七代一百四十三年越王无疆即位元年当周显王三十六年越霸中国与齐楚争强为楚威王所灭其地又属楚乃因山立号置金陵邑也楚之金陵今石头城是也或云地接华阳金坛之陵故号金陵楚威王后一百一十余年当秦始皇二十四年秦灭楚兼诸侯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案秦本纪渭南河上中山颍川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防稽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琊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平原云中太原鴈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已上三十六郡也】以金陵为鄣郡于故鄣属今吴兴郡浙江以东为防稽郡楚亡已后十三年当始皇三十六年始皇东巡自江乗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至今呼为秦淮【其淮本名龙藏浦其上有二源一发自华山经句容西南流一发自东庐山经溧水西北流入江宁界二源合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其二源分屈曲不类人功疑非秦始皇所开古老相传方山西渎江土山三十里是秦皇开又凿石硊山西而疏决此浦后人因名秦淮也】乃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秦之秣陵县城即在今县城东南六十里秣陵桥东北故城是也秦乃罢周时诸侯置郡县宰守以秣陵属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废鄣郡置丹阳郡而秣陵县不改始放虞舜置一十二州刺史以领天下诸郡则虞书所谓咨十有二牧州是其一焉自汉初置州治无定所【案舆地志汉州初理歴阳后理夀春灵帝末时州刺史刘繇为袁术所逼又徙曲阿也云云】晋永嘉中王敦始为建康创立州城今江宁县城所置在其西偏其西即吴时治城东则运渎吴大帝所开今西州桥水是也【案晋书孝武太元末防稽王道子为州刺史治东第时人呼为东府因号此城为西州故传云东有西州是也桥逼州城东南角因以为名焉】王莽改丹阳为宣亭郡后汉初还为丹阳郡郡治于苑陵统一十七县而州因汉不改所统六郡为九十二县也【案前汉初置丹阳郡即治苑陵于潜江乗春谷秣陵故鄣句容泾县石城胡熟陵阳芜湖黟溧阳宣城丹阳歙县等一十七县后汉仍之不改州所领郡亦依旧焉】

猜你喜欢
  列传一 后妃·薛居正
  卷一百五十八 志一百三十三·赵尔巽
  北平录·佚名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七·刘恕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四 艺术传五·纪昀
  一三一七 谕内阁文渊阁着交提举阁事一人专管并全书嗣后毋庸曝晒·佚名
  卷九十一·司马迁
  ·覆台防厅叶峭岩书·丁曰健
  王献之传·房玄龄
  石守信传·脱脱
  卷五十四·佚名
  张履鳌夫人·周诒春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玉·唐圭璋

      贺新郎   春情   篆缕销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

  • 乐府雅词巻中·曾慥

    (宋)曾慥 编兰陵王周美成栁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畨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惜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歳来攀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趂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逓便数驿望人在

  •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欧阳修

    高丽,本扶馀别种也。地东跨海距新罗,南亦跨海距百济,西北度辽水与营州接,北靺鞨。其君居平壤城,亦谓长安城,汉乐浪郡也,去京师五千里而赢,随山屈缭为郛,南涯浿水,王筑宫其左。又有国内城、汉城,号别都。水有大辽、少辽:大辽出靺鞨

  • 卷四百二十一 列传二百八·赵尔巽

      沈兆霖 曹毓瑛 许乃普子彭寿 赵光 朱嶟 李菡 张祥河 罗惇衍 郑敦谨 庞锺璐   沈兆霖,字朗亭,浙江钱塘人。道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九年,大考二等。二十五年,迁司业。二十六年,迁侍讲,入直上书房,授惇郡王读。

  • 卷之五百一·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六月。甲辰。谕军机大臣等、升允奏、览悉。邓增所统之忠武景字各营旗。着即裁撤。以节饷需。该抚办理一切谨慎。切勿轻听浮言。徒乱人意。现月  ○山西学政刘嘉琛奏、本年山西乡试借闱陕西。

  • 第二章 革命之原因·邹容

    革命!革命!我四万万同胞,今日为何而革命?吾先叫绝曰:不平哉!不平哉!中国最不平、伤心惨目之事,莫过于戴狼子野心、游牧贱族、贼满洲人而为君,而我方求富求贵,摇尾乞怜,三跪九叩首,酣嬉浓浸于其下,不知自耻,不知自悟。哀哉!我同胞无主

  • 序·缪荃孙

    广东阮志,有前事略,近宁郡志,遂述大事,甘陕两志,亦列兹目。今特首著,似因实创。编年系目,一如鲁经。列国之建,分民而治。自汉以后,刺史都督,当古方伯,迄于明清,一邦之长,名称不同,皆其类也。不有提纲,何以检核?方域安范,牧帅拜罢,郡邑

  •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司马迁

    支菊生 译注【说明】本篇是汉初名将周勃和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合传。周勃父子都是汉朝初期的有功之臣。周勃是诛吕安刘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者,为挽救刘氏政权立了大功,所以司马迁把他作为汉初的主要功臣之

  • 察罕帖木儿传·宋濂

    察罕帖木儿字廷瑞,祖籍北庭。曾祖阔阔台在元初随大军征取河南。其祖父乃蛮台、父阿鲁温都定居颍州沈丘,因以河南为籍贯。察罕帖木儿自幼好学,有大志。至正十一年(1341)红巾军在汝宁和颍州起义反元,攻下江淮诸郡,屡败元军。

  • 卷一百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一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理宗时进士文天祥上书曰臣一介踈贱遭逢圣明猥以庸愚早膺亲擢世道悠悠风尘流靡臣於其间盖尝感激奋发以为由今之道无

  • 卷一百四十九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九上 朱批魏廷珍奏摺 雍正元年六月二十八日湖南廵抚【臣】魏廷珍谨 奏为恭报早稻收成仰慰 圣怀事【臣】荷蒙 皇恩擢抚偏沅仰体 皇上

  • 春秋管窥卷六·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人君之即位有二若周康王之受册命临诸侯此嗣世即位之礼伊尹奉嗣王见厥祖侯甸羣后咸在此改元即位之礼其即位时咸释服从吉盖天生民而树之君上以对越天地神祗下以照临百官兆民其

  •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檀波羅蜜法施義之餘   問曰.云何名檀波羅[一]蜜。答曰.檀義如上說.波羅〈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   到彼岸。問曰.云何名不到彼岸。答曰.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地主品第二十三(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王波斯匿告诸群臣曰。汝等催严羽宝之车。吾欲往诣世尊所。礼拜问讯。是时。左右受王教令。寻严驾羽宝之车。即白王曰。严驾

  • 佛说弥勒来时经·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弟子。以慈心念天下。往到佛所。前长跪叉手问言。佛常言。佛去后当有弥勒来。愿欲从佛闻之。佛言。弥勒佛欲来出时。阎浮利内地山树草木皆焦尽。于今阎浮利地。周匝六十万里。

  • 居官格言·佚名

    ○讀法律 為政以法律為師亦名言也既知律巳又可治人 ○考時制 凡國家禮文制度法律條例之類皆能熟觀而深考之則有以酧應世務而不戾乎時宜

  •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张商英

    原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张商英奉敕编修」。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金箓斋」是供帝王修奉的斋法,用来消除天灾、救度帝王。「三洞」是道教经籍的分类法,指洞真、洞玄和洞神三部,也可泛指道教的经典及学

  • 观心玄枢·延寿

    全一卷。宋代僧永明延寿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系延寿由禅宗之立场论述佛教之观心玄旨,谓吾人若欲脱境缚、息分别、具足行施与持戒等之六波罗蜜、护持正法、明法相、了四谛、明三藏、降四魔、辨净染等,皆须由观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