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察罕帖木儿传

察罕帖木儿字廷瑞,祖籍北庭。曾祖阔阔台在元初随大军征取河南。其祖父乃蛮台、父阿鲁温都定居颍州沈丘,因以河南为籍贯。察罕帖木儿自幼好学,有大志。

至正十一年(1341)红巾军在汝宁和颍州起义反元,攻下江淮诸郡,屡败元军。十二年察罕帖木儿在沈丘募兵数百人与信阳罗山人李思齐合兵谋取罗山。朝廷授他为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部队增为万余人,驻守沈丘。

十五年红巾军势力弥漫于邓、许、嵩、洛一带。察罕帖木儿大败义军,因功授职为刑部侍郎。不久,义军三十万攻汴京以西,袭击中牟。察罕帖木儿屯军中牟,严阵以待,败义军,军声大振。因功升中书兵部尚书。十六年义军攻陷陕州,占据肴殳陵、函谷关,打算向陕西、山西推进。知枢密院事答失八都鲁调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率军堵截。察罕帖木儿攻克肴殳陵,义军固守陕州,两军相峙。后义军渡过黄河,攻陷平陆和安邑,转战于山西南部。察罕帖木儿率元军与义军周旋数月,迫使义军转战他处,因功加中奉大夫、佥河北行枢密院事。十七年义军出襄樊,陷商州、攻武关,直趋长安。然后又分兵攻取同州、华州,陕西中部所谓“三辅”地区大为震动,陕西行省告急。察罕帖木儿率大军入潼关与义军大战。义军转入南山,进军兴元路。朝廷因收复关陕有功而授察罕帖木儿资善大夫、陕西行省左丞。不久,义军又从巴蜀攻陷秦陇,占领巩昌,欲进军凤翔。察罕帖木儿自率骑兵与义军血战,义军受挫,关中全为元军收复。

至正十八年(1358),山东义军分兵进逼京都,朝廷恐慌,征调四方元军来保卫,令察罕帖木儿屯兵涿州。察罕帖木儿留一部分元军分守清湫、义谷、潼关、南山口诸地,自己领精锐士卒赶赴涿州。这时义军声势大张,曹州、濮州一带义军分道越过太行山,活跃于山西、河北一带,攻占云中、雁门、代郡,烽火数千里,向南推进。察罕帖木儿伏兵于南山,自领重兵屯驻闻喜、绛阳,与南下义军大战。以后又分兵屯守碗子城、上党、吾儿谷、并州、井陉口,以堵塞太行山的通道。义军多次进攻失利。察罕帖木儿又因功进升陕西行省右丞兼陕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皇帝诏令他守御关陕、晋、冀,可自行处理汉、沔、荆襄军职外的事务。察罕帖木儿以练兵务农、平定四方为己任。

这一年,安丰红巾军刘福通攻下汴梁,修宫室建为国都,巴蜀、荆楚、江淮、齐鲁、辽海以至甘肃各路义军起而响应,相互连结。察罕帖木儿督军北堵义军于太行,南守巩县、洛阳,自将中军屯驻沔池。守覃怀部将周全叛,投向义军,与义军合兵围攻洛阳。察罕帖木儿一面下令洛阳元军严守,一面自己率兵从新安支援。义军久攻洛阳不下,撤走,察罕帖木儿因守住了洛阳而拜官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兼任同知行枢密院事。

至正十九年(1359),察罕帖木儿企图收复汴梁。五月大军屯驻于虎牢关,先遣军南出汴南,占据归德府、陈州、亳州、上蔡,北出汴东,沿黄河而下,占领曹州以南之黄陵渡。又令陕西元军出函关,过虎牢;山西元军出太行,渡黄河,共会兵于汴梁城下,先夺取城郊。察罕帖木儿率军屯驻杏花营。双方从五月一直战到八月,义军粮缺,元军各分门围攻。刘福通以百骑护其宋国国主韩林儿由东门突围而去。不到十天河南平定。察罕帖木儿又以功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察罕帖木儿平定中原后,又分兵镇守关陕、荆襄、河洛、江淮,而以重兵屯驻太行,修缮车船兵甲,务农积谷,训练士卒,准备再收复山东。

至正二十一年(1361)六月,察罕帖木儿闻山东义军内部不和,而济宁元军田丰部却投降义军,乃火速自陕抵洛,大会诸将,商议出兵日期。会后发并州军出井陉,辽、沁军出邯郸,泽、潞军出磁州,怀、卫军出白马,汴、洛军水陆俱下,分道并进。察罕帖木儿自率铁骑渡孟津,越过覃怀,向东进发,收复冠州、东昌。八月,师至盐河。遣其子扩廓帖木儿及诸将,以精兵五万进攻东平,两战两捷,斩首万余级,直抵城下。田丰及王士诚皆降,元军收复东平、济宁。这时大军还未渡河,义军聚于济南,两军在齐河、禹城对峙。察罕帖木儿分兵取小道绕敌后方,南攻泰安,进逼益都,北攻济阳、章丘,中路夺取沿海诸郡,自领大军渡黄河,与义军战于分齐,大败义军,进逼济南城。齐河、禹城相继投降,南路诸军亦告捷。接着元军又败益都义军于好石桥,东至海滨,郡县闻风而降。察罕帖木儿围攻济南三月才下。朝廷拜为中书平章政事,知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仍兼陕西行台中丞。其后率军围益都,环城列营凡数十,大量修造攻城器械。城中义军顽强抵抗。到二十二年(1362),山东除益都外,其余均为元军占领。是年六月,田丰、王士诚暗中与义军连结,图谋叛元。察罕帖木儿闻知,不顾别人劝阻,带轻骑十一人先后至王信及田丰营,希望能说服他们。不幸为王士诚杀害。朝廷闻之无不恸哭。诏赠推诚定远宣忠亮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谥“献武”。后又改赠宣忠兴运弘仁效节功臣,追封颍川王,改谥“忠襄”,食邑沈丘县,立祠每年祭祀。追封其父阿鲁温为汝阳王,后又进封为梁王。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六·毕沅
  卷三 上·黄以周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七·徐乾学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二·徐乾学
  卷二十七·张九成
  卷之七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八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 地理略二·纪昀
  通志卷六十二·郑樵
  二四五 广东巡抚德保奏查缴应禁书籍及版片折·佚名
  卢循传·房玄龄
  王惟俭传·张廷玉
  耿九畴传·张廷玉
  三二 立场和主张·邹韬奋
  卷九十二·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危西麓·唐圭璋

      刘壎水云村吟稿卷十有“至樵城别西麓危提举”诗。   风流子   郭县尹美任   西风吹锦水、朝天路、冉冉两凫飞。看父老袅花,苦遮去辙,儿童骑竹,争问归期。帐簇马前纷蔽日,实绩纪行碑。冰饮三年,从容官事,棠阴百里,

  • 第三十一回 讨叛镇行宫遣将 纳叔母嗣主乱伦·蔡东藩

      却说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出自行伍,恃勇轻暴,尝语部下道:“现今时代,讲甚么君臣,但教兵强马壮,便好做天子了。”府署立有幡竿,高数十尺,尝挟弓矢自诩道:“我射中竿上龙首,必得天命。”说着,即将一箭射去,正中龙首。投弓大笑,侈

  • 卷之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陈涉世家第十八·司马迁

    宋尚斋何平译注【说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武力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战国二百多年的纷争局面,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统一之后,他又采取了一些厚今薄迸的措施,进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一系列改革,推动了

  • 陶潜传·房玄龄

    陶潜字元亮,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是武昌太守。陶潜自小情怀高尚,博学多才,善于文章;为人洒脱不群,不拘于世情,真率任性,自得其乐,被乡邻所称道。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我描状道:“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也不知姓名,因为

  • 卷六十七·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六十七师傅保加衔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六十七师傅保加衔国朝官制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

  • 用人第二十七·韩非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

  • 卷四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四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三>王及諸侯寢廟制周禮宫人掌王之六寢之修【六寢者路寢一小寢五玉藻曰朝辨色始入君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七章 袭明·林语堂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 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

  • 公孙丑上·孟子

    公孙丑上本篇前两章记载盂子与学生公孙丑的对话,其余均系孟子个人言论的记录。总起来说,仍以政治学说,尤其是“仁政”理论为主。即便是说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往往落脚于“仕政”之上。全篇原文共9章,本书选

  • 卷二十七·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二十七    宋 易袚 撰舆人为车轮崇车广衡长参如一谓之参称贾氏曰舆人专造舆而记言为车者车其总名愚按轮舆轸盖皆车也言为车而谓之舆人则从舆为正若夫挟车旁

  • 带小狗的女人·契诃夫

    《带小狗的女人》是俄国小说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99年12月。小说以十分朴素感人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了一对恋人——古罗夫和安娜,邂逅和相爱的情感历程。讲述的是两个普通人,在疗养地度假时因

  •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洪承畴

    本刊为洪承畴在清朝之「揭」、「题」、「奏」、「报销册」等项档案,故定名为「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

  • 图经衍义本草·寇宗奭

    本草著作。42卷。托名宋寇宗奭编撰,南宋许洪校正。其分卷及节取内容表明 《新编类要图注本草》乃此书祖本,为 《大观本草》、《本草衍义》之合编删节本。其内容较祖本又更简略,且药名不分朱墨,文图舛错甚多。今有明

  • 碾玉观音·佚名

    宋代短篇小说。见于《京本通俗小说》第十卷,冯梦龙收入《警世通言》,题为《崔待诏生死冤家》,并注明“宋人小说,题作《碾玉观音》”。作者不详。小说叙述宋高宗绍兴年间,临安装裱匠之女璩秀秀,聪明美丽,善长刺绣,被咸安郡王看

  • 度世品经·佚名

    六卷,西晋竺法护译。即华严经离世间品之异译。度即离之义也。即《八十华严》离世间品。而末后有一段与如来问答。乃大本中所无。

  •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佚名

    一卷,失译。阿难请问荼毗之法,佛言应如转轮圣王,又悬记千年后佛体显神变之事。

  •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分作八品。即《大宝积经》第十九郁伽长者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