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一辽左弃地

铁岭李氏其先,本朝鲜人。万历年间,成梁父子以斩级扩土功,加封伯爵,遂图比照云南例,要将山海以东世据之,永为辽东镇守,如黔国故事。凡当时仕于辽土者,多遭其齮龁。无不惧阴谋之叵测也。至万历三十三年春,成梁以宁辽伯总镇辽东,巡抚则赵公楫,欲将鸦谷关外将其哈唎佃子等处地方居民,招徕内徙,以邀功赏。时先将军应祺正任辽阳副总兵,曾具呈阻之,曰:为遵祖制旧疆,以保生民,以固危边事。切照太祖高皇帝扫逐胡元,开基未广。至宪宗朝,韩斌为东协,始锐志展扩。开阳明台、木闸等岭屯,仅复以清河地方,设立城堡,置备御官兵共六百余员,操练防守。又建鸦鹘关,限□□出入。去□寨八、九十里,地界稍宽。夷夏之防,比前毖慎。至万历十九年,何权为备御,武备渐弛,边防寝废,遂退地数十余里,山上立碑为界。嘉靖年间,总太爷为政间阔,宽奠、大奠、长奠、永奠、新奠,稍复旧境,并论级功拜封伯爵。今王兀堂、张其店、哈喇泊、哵咧跪等处,现有军人屯种居住,成家乐业,原系开垦内地,并非窜入夷巢。今一旦迁徙,别寻安插,惊扰军民,号天恸地,耳不忍闻,目不忍见。况边方地土尺寸是宝,□□贪狠渐不可长,我退一步彼必进一步。边境损耗,国威陵替,毋论拂人情,抑且违祖制,揆理度,情大有未便。卑职虽望轻才薄,谬列贰帅,职在扩土安边,不容弃地坏法。万一戎马生郊,小丑犯顺,卑职自甘捐躯报国,宁敢望指承风,激切具呈云云。奈抚镇贪功之谋已成,见呈大怒,遂多方布阱,其欲甘心先将军矣。时累臣若愚遇例已选入内廷,独兄茂芳以嫡长男随,任目击最确,先将军由此愤郁成疾,于本年夏告病回卫,七月三十日抵里,八月十一日病故?呜呼,痛哉!继先将军为副将者杨公如松也。其年冬,抚镇果行文招徕居民,安土重迁,几至激变。镇抚必不肯中止。时已寒冱,及复差废弁韩宗功,率军丁数千,妆塘马驱逐之,焚其室庐,毁其器用,哭声震野,有僵馁不支而死者,有渡河冰陷而死者,有不愿徙而自经者,少壮强勇之人亡入□□什四五,仅得老弱孤贫者六万余人,都佥派于辽镇二十五卫安插。奏闻,神庙督臣蹇公达并镇抚,俱以招回功各蒙恩赉。时四明沈相公一贯首揆也。遂将膏腴地数百里尽为□□所得。丙午夏,辽镇广宁管饷通判徐公应乾,浙江绍兴人也。目击辽镇边备大坏,条十五事,上于镇抚,首列□□一款,而两老不胜怀忌。至秋七月,奉按院萧公淳檄,委徐公阅察河东十四卫,于辽阳库廨见先将军呈谏,割地之案不觉冲冠眦裂,为赋二诗以志不平。其《晓渡青石岭》一律曰:深秋于役未曾休,历尽凄凉辗转忧。绝贡称王宁久服,媚□割地岂良筹。草头垂露含民泪,山脚流泉咽戍愁。郑侠丹青今若在,时艰早已达宸眸。其《清河堡阅操》一绝曰:曾闻辟土得封侯,割地如何秩更优。可惜殴民分界处,膏腴多少属东□。抚镇闻之,遂将徐公捏陷革职为民。□□既得膏腴之地数百里,遂阴怀叛心,隐忧日滋。自三十四、五年后,兵科等衙门宋公一韩等,各疏劾弃地非是,内有云:"刘副将一呈而辄死,徐通判二诗而去官。"刘副将即先将军也。后宋公复有一疏,为割地啖□等事,奉神庙圣旨:这所奏弃地畀□,事情重大,着都察院选差巡按御史勘明来说。钦此。奉差往勘者熊公廷弼,据石碑全辽地勘实,题覆未结。其后李公奇珍等又疏,有云:□人居之则为□地,华人居之则为华地。今数十年生聚之民,上粮有仓串,人丁有徭役,何以谓之曰□地?何以谓之曰逃民?云云。疏上不报。□既殷富,群不逞之徒复为计画,朝夕从臾。四十六年春,□果陷抚顺以叛,镇臣张公承允全师覆没,巡抚李公维翰逮矣。四十七年春,杨公镐为经略,而四路之师衄矣。天启元年春,失辽沈。二年春,失广宁,全辽沦陷。十余年来,竭天下之力,未能雪耻。河西一带,已非我有,况河东之弃地乎?此辽左决裂根因,实以贪功贻患,真可切齿痛恨也。李氏坟墓在铁岭者,已尽为□发,所封之爵久悬难袭。韩宗功乃成梁嫡亲女婿,于天启二年冬为□奸细访获正法。赵公楫,京师人也,久与税监高淮契交,囊橐颇富,多置宅,以居缙绅。其孙赵台于今上宗祯五年冬具疏,为乃祖夸张,以求复己之恩阴。本年十月内,奉圣旨:辽镇失事,酿衅必非一朝。赵楫任抚有年,何无先见?预筹本内招回人口,是否功应阴叙,着吏兵二部查议奏夺。钦此。至六年冬,吏部竟坐名覆疏,奉俞旨:赵台准送国子监读书。七年冬,大同总戎王公朴具疏,奉圣旨:戚司宗罪案已定,王业宏争袭事情已有旨了。其李成梁伊孙,该部查议具奏。钦此。司宗于九年恩审蒙释。成梁之后赖戚臣王费尽心力,近已蒙准袭爵。累臣窃痛乙巳至今,时盈三纪,实历四朝,在野恐知此弃地根因者少。若非先将军曾由此招祸,宋掌科曾具疏入告,即不孝如若愚,亦不能记忆之悉也。封疆大事,父子至情,义难缄默,谨书此以备采择焉。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 志四·赵尔巽
  卷三 建隆三年(壬戌,962)·李焘
  ●序·皇甫谧
  卷二十六·连横
  第十回 听奸言大行杀戮 纵淫乐遍肆诛求·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宋子文的理财术·恽逸群
  第三节消费借贷·佚名
  卷六十八·傅恒
  薛莹后汉记·周天游
  达奚震传·令狐德棻
  李德辉传·宋濂
  曹邦辅传·张廷玉
  食货三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一·彭定求

        卷771_1 【春日】宋雍   轻花细叶满林端,昨夜春风晓色寒。   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   卷771_2 【失题】宋雍   斜雨飞丝织晚风,疏帘半卷野亭空。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 第一折·岳伯川

    (旦扮李氏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妾身姓李,是岳孔目的浑家,嫡亲的三口儿家属,丈夫在这郑州做着六案都孔目。有一个小厮,唤做福童。孩儿上学去了。孔目接新官未回,这早晚不见来。小的每安排下

  • 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四·张廷玉

        马录 程启充 张逵郑一鹏 唐枢 杜鸾 叶应聪 解一贯陆粲 邵经邦 刘世扬 魏良弼   马录,字君卿,信阳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固安知县。居官廉明,征为御史,按江南诸府。世宗即位,疏言:“江南之民最苦粮长。白粮

  • 契丹國志卷之二·叶隆礼

      太宗嗣聖皇帝上   太宗諱德光,太祖第二子也。母曰述律氏。帝誕於大部落東一千里之牙帳。生時黑雲覆帳,火光照耀,有聲如雷。及長,美姿貌,雄傑有大志,精於騎射。平奚、渤海二國,太祖愛之,立為元帥太子。嘗從太祖至西樓,有

  • 元史纪事本末卷二·陈邦瞻

    科举学校之制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诏议立科举法不果行元自太宗下中原用耶律楚材议命朝臣厯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聴得东平杨英等若干人皆一时名士而廷议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至元初丞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一·阿桂

    八月丁夘上谕内阁曰前因温福在军营漫无调度仓猝遇变轻以身殉致文武员弁兵丁同时防没揆其失事之由皆因温福之仓皇失算以致折损兵其死乃由自取岂可复邀五等之封已赏给伯爵销去昨巴雅尔至热河询及木果木军营致溃情形

  • 李稷传·宋濂

    李稷字孟豳,滕州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八岁能记诵经史。跟随在袁州做官的父亲时,拜夏镇为师,又随父至铅山拜方回孙为师。镇、回孙都是著名的进士,长于《春秋》,李稷兼得他们各方面的教导。泰定四年(1327)中进士,授予淇州判

  • 唐纪五十六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下元和十二年(丁酉、817)·司马光

    唐纪五十六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丁酉,公元817年) [1]春,正月,甲申,贬袁滋为抚州刺史。 [1]春季,正月,甲申(二十四日),宪宗将袁滋贬为抚州刺史。 李至唐州,军中承丧败之余,士卒皆惮战,知之,有出迓者,谓之曰:“天子知柔懦,能忍耻,故使来拊循

  • 礼五八·徐松

    谥【宋会要】王公及职事官三品以上薨,本家录行状上尚书省考功,移太常礼院议定,博士撰议,考功审覆,判都省集合省官参议,具上中书门下,宰臣判准,始录奏闻,敕付所司,即考功录牒,以未葬前赐其家。省官有异议者,听具议以闻。蕴德丘园,声

  • 卷七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七十八礼部三十七乡饮酒礼大诰乡饮酒礼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其坐席间高年有德者居於上高年淳笃者并之以次叙齿而列其有曾违条犯法之人列於外坐同类者成席不许干於善良之席主者若不分别致使贵

  • 尚书表注序·金履祥

    书者二帝三王圣贤君臣之心所以运量警省经论通变敷政施命之文也君子于此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以诚诸身以措诸其事大之用天下国家小之为天下国家用顾不幸不得见帝王之全书幸而仅存者又不幸有差误异同附防破碎之失考

  • 卷八·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八大学二自人受之唤做明德自天言之唤做明命今人多鹘鹘突突一似无这个明命若常见其在前则凛凛然不敢放肆见许多道理都在眼前又曰人之明德即天之明命虽则是形骸间

  • 泉州开元寺转道上人传·太虚

    ──民国十五年秋客星洲作──释海清,一字转道,福建晋江县桐林乡人氏。俗姓黄,父依汲公,母吕氏。师年十一时,父病甚笃,辄思兄弟六人,吾居其季,倘父亲有何不测,将何所倚!遂默祷菩萨垂佑,感于梦中指示云:汝能持斋,父病可痊,因即发愿持

  • 宗镜录卷第六十八·延寿

    夫既云约俗假立。心境双陈。开之则两分。合之则一味。今约开义。则互相生。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凡圣通论。都有几境。答。大约有三境。颂云。性境不随心。独影唯从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性境不随心者。性

  • 跋·义寂

    余曾闻之师。世多梵网疏钞。而义寂师所述最为妙诠也。尔来求之仿佛乎宝觉尊者之于首楞严者。有稔于期矣。顷寓城北密严庵。偶书林某氏携来一古书曰。此是寂法师之梵网疏也。余惊叹顶受而烧芗拜阅。传写展转误鲁鱼者不

  • 诸佛心陀罗尼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境众宝道场。诸佛所都诸佛所乐。智无疑滞菩萨妙宫。具诸微妙种种严饰常演法音大功德殿。与无央数大菩萨俱。皆是如来法身真子。从诸佛土而来集会。无量天人阿素洛等

  • 四六法海·王志坚

    文总集。明王志坚编。十二卷。 收录魏晋至元代四六文(骈文)。仿《文选》体 例,分敕、诏、册文、赦文、制、手书、德音、令、 教、策问、表、章、札子、状、弹事、笺、启、书、颂、 移文、檄、露布、牒、诗文序、宴集

  •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蔡元培

    教育家蔡元培著。是作者在辛亥革命后,首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所作。发表于1912年2月11日出版的《临时政府公报》第13号。此文系统全面地阐明了作者对于新教育方针的主张。他对清末制定的“忠君”、“尊孔”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