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转道上人传
──民国十五年秋客星洲作──
释海清,一字转道,福建晋江县桐林乡人氏。俗姓黄,父依汲公,母吕氏。师年十一时,父病甚笃,辄思兄弟六人,吾居其季,倘父亲有何不测,将何所倚!遂默祷菩萨垂佑,感于梦中指示云:汝能持斋,父病可痊,因即发愿持斋,旋父病愈。异日父令吃肉,不答,又怒责,乃跪白父以前因,愿许此后不食肉。父闻而感动,使全家同素食焉。十三岁,闻人演六祖坛经,心喜甚,即往南安仙迹岩充当饭头。明年,赴海澄大岩听佛化、喜敏二大德法要。十八岁除日,闻母赞出家好,乘机请命。次年正月,同父并众善友赴漳州南山寺披剃,礼喜修大师为本师, 二月十九剃发。 五月母逝,回家奔母丧。旋父病,八月方瘥。同喜敏上人往雪峰亲近化公和尚,路至岭兜石室岩,患吐泻甚剧。梦中见弥陀示现金色身,伸手则摩其头,惊醒遍身汗出,病虽少安,不果雪峰之行,回家休养。十一月往南山寺,求得大戒。明年四月廿五日,本师西归,乃往雪峰听化公讲经,至“见见非见,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觉省悟。旋回家视父病,六月十五日父殁。由是往外参学,住镇江金山禅堂,忍耐不退。更往高旻寺,行之三叉河边,雪月皎皓,妄心顿歇。次春因胃疾,发愿朝四大名山,在五台乞食,被狗伤足,至三朝五台。至七月、往朝峨嵋。回天童后,逢喜参和尚开戒于厦门南普陀,为请高德八人,往厦随喜。戒期毕,引住漳州万松关瑞竹岩,厦门金鸡亭,心甚不安。旋往金山、高旻坐香,因喜参和尚闭关,催回厦门,初建南普陀放生池,功成退住养真宫。昔住金山禅堂,有鸡足山虚云和尚者,与大顶老和尚联单,未常共语。宣统二年,虚公来厦,欲往北京请藏,以无熟人,邀之同往,请藏回滇,虚公感甚。民国二年,拟往云南静修,过星州之金兰庙,因徒侄与刘金楞争地,戏言汝二人不必争,可将地给我建造寺宇供佛。二人应允,遂同瑞等、转岸二师,商建殿堂,至五月成功。以逐年俭积钵资,期建一大丛林。圆瑛法师南来时,述及泉州开元寺为闽中一大道场,嗣与转物师朝南海,晤瑛法师于接待寺,主誓共兴开元。旋回星州,而与瑛法师于九月十二进院。十五日桃开红莲,见闻者皆诧为千年来未有之祥。夫年正月一日,所住星州之天福宫,亦嘉禾献瑞,开元中兴,此非先兆乎?今开元寺由师罄出其所积,焕然一新,请圆瑛法师宏法其中,并设慈儿院以广行佛化。此上人自度度人之德行,洵足以继往传来者也。太虚去夏遇师于天童,顷闻其上首瑞范述其生平如右,亟为识之以告遐迩!﹝见海刊七卷四期﹞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一·道世 人物志忆(十三则)·太虚 正法华经卷第四·佚名 后序·佚名 金刚錍显性录卷第一·智圆 锯陀身施缘品第十四·佚名 与蒋特生居士书(六通)·太虚 卷一·佚名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三下·远门净柱 折疑论卷第五·佚名 卷第三下·志磐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四·安慧 大智度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五百七十五·佚名 学佛的下手方便·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