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稷传

李稷字孟豳,滕州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八岁能记诵经史。跟随在袁州做官的父亲时,拜夏镇为师,又随父至铅山拜方回孙为师。镇、回孙都是著名的进士,长于《春秋》,李稷兼得他们各方面的教导。

泰定四年(1327)中进士,授予淇州判官。淇地当要冲,稷至后,能治理繁多的事务。该年饥荒,禀告朝廷赈济,民获救,元气复苏。游民尚安儿是个无赖之徒,饮酒赌博,稷怀疑他为非作歹,令弓兵逮捕他,果然他偷盗邻村王甲的东西,与其同党五人皆伏罪。调任海陵县丞,也因善于治理政务而有名声。进京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提拔为御史台照磨。

至正初年,出任江南行省监察御史,迁调都事,又进京任监察御史。弹劾宦官高龙卜依仗皇恩,干扰朝政,作威作福,交接宰相托请求见,为国家的祸根,请求放逐出宫廷,以正国法。奏章上,流放高龙卜于征东。又说:“御史上书奏事,须到御前开拆,以防蒙蔽之患。言事官须优加选用,以广开谏诤言路。殿中侍御史、给事中、起居注,须正直人士任,他们写百司奏请,及帝可否之意,应一个月内到达省台,交付史馆,以备纂修之用。”承天护圣寺火灾,皇帝降旨重建,稷启奏说“:火旱之灾不断,国库和私人都亏乏,不宜随便大兴土木。”重建承天护圣寺之事终止。适逢朝廷正注意守令,稷乘此时机上书说“:下面的县尹多是从吏部考核输送的,可能并不是人才,应归于省选。茶盐铁的课税,责备长吏,动辄让他们受刑,这叫他们如何去管理百姓,应委任副手辅助。投下达鲁花赤,害政害民,应做副手辅助。”帝皆准其奏。迁调中书左司都事,又四次迁为户部尚书。

十一年,朝廷议论中原地区租税不实,将实行按亩起税,稷到都堂说“:现在妖寇发生了,庶民流亡,此政一行,是驱民去做盗贼。”相臣们认为他说得对。不久任中书省参议,后调治书侍御史。

十二年随丞相脱脱出师征讨徐州。平定叛乱后,告假返归滕州,迁葬曾祖父以下十七位丧者,按父子远近安葬,朝廷赐碑树立。不久召为詹事丞,升侍御史,不久迁中书参知政事。皇太子受封,稷代理管大礼的职务,就授予枢密副使。帝亲自在郊庙祭祀,稷代理太常少卿,不久复任侍御史,又任中书参知政事,不久升资善大夫、御史中丞,不久特加荣禄大夫。

至正十九年,母丧。两次起任为陕西行省左丞、枢密副使,请求守满三年孝,不要起用。服孝期满,命为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授副詹事。二十四年,出任山西行台中丞,未上任,又改任山东廉访使。因病上书辞官,回京师。去世时六十一岁。赠推忠赞理正宪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号文穆。

稷为人尊老爱幼,谦恭俭让,廉洁谨慎,忠君勤奋,处家事严谨而有规范,与人交往,一贯以诚恪守,尤其忠于故乡朋友的友谊,中丞任择善、陈思谦去世后,稷抚养了他们的遗孤,因此人多称赞他。出入台省二十年,始终无任何疵点,是当时著名公卿。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毕沅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九十一·佚名
  第二七七单同治十年十二月初六日一一七○二--六·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一·阿桂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六上·袁枢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司马迁
  任城王拓跋云传·李延寿
  卷五十一 南渡忠谏诸臣·李有棠
  汉纪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丑、前32)·司马光
  第三计划·孙中山
  通政司·佚名
  南史识小录卷四·沈名荪
  胡润德·周诒春
  二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蚁术诗选卷之八·邵亨贞

    元云间邵复孺着 明新都汪 稷校 会合联句 至正改元余寓虎林三阅月南金授业茶院孟冬余归而南金亦还溪上夜坐纵谈念不可无述以纪此会四十韵 编校遂生亭联句有序 舟中联句 ○至正改元余寓虎林三阅月南金授业茶院孟冬余归

  • ●卷十二·黎庶昌

    「庚午」同治九年,公六十岁。正月十六日,专摺奏年终密考。又奏永定河工借拨运库银两,请于应解京饷项内照数扣还。二十四日,核直隶练军马队章程。委陈兰彬前往大名助办赈贷。是月,刘忠壮公松山在甘肃攻剿回逆于金积堡阵亡,其

  • 御题宋版朱子资治通监纲目·朱熹

    涑水创为开义例紫阳述订益精微直传一贯天人学兼揭千秋兴废机敬胜治兮怠胜乱念兹是耳释兹非三编惟此遵纲纪【尝命词臣纂辑明史事为通监纲目三编体例一凖朱子朕亲为裁定序而行之】辑览曾无越范围【通监辑览一书亦近年所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七·阿桂

    六月甲申桂林奏言准将军阿桂札称西南两路大兵后路奉旨通盘筹画其南路情形与【臣】公同商酌等情【臣】查阿桂所称科多一带逼近贼境而僧格宗在山崖之下甚属受敌即贼亦不能拒守南路设驻兵丁应从觉木觉尔宗起僧格宗之兵即

  •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十三南越尉陀列传第五十三南越王尉陀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张晏曰扬州之南越也】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嵗【徐广曰秦并天下至二世元年十三年并天下八嵗乃平越地至

  • 时立爱传·脱脱

    时立爱,字昌寿,涿州新城人。其父时承谦,因为财产丰实而闻名乡里,一遇荒年他就开仓济贫,并把以往向他借贷的人的契约也撕毁,免去债务。辽太康九年(1083),时立爱中进士第,调任泰州幕官。他父亲去世时,他行孝服丧,期满后,调任同知春

  • 卷九·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九宋 崔子方 撰内大夫门例时如庄二十五年冬公子友如陈庄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庄三十二年冬十月公子庆父如齐【承子般卒月】僖五年夏公孙兹如牟僖七年秋七月公子友

  • 卷三十八·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三十八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少牢馈食礼第十六之二祝出迎尸于庙门之外主人降立于阼阶东西面祝先入门右尸入门左注曰特牲馈食礼曰尸入主人及賔皆辟位出亦如之祝入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佚名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灭业障品第五  尔时世尊住正分别。入于甚深微妙静虑。从身毛孔。放大光明。无量百千种种诸色。诸佛刹土。悉现光中。十方恒河沙校量譬喻。所不能及。五浊恶世。为光所照。是诸众生。作

  • 宗镜录卷第五十六·延寿

    夫三能变中。已论八识。今依经论。更有多门。舒则无边。卷唯一道。经中又明。有九种识。以兼识性故。或以第八染净别开。故言九识。非是依他体有九。亦非体类别有九识。九识者。以第八染净。别开为二。以有漏为染。无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五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五卷释有余无余偈义 论施阐提无福义大众问品之第二世尊一切契经说有余义(至)亦有余义亦无余义案。僧亮曰。昔说契经。具二种。如法华中。说一解脱。是无余也。复倍上数。是有余也。其余

  • 焚薪卷第二(婺州张明刊)·师会

    可堂 师会 录薪二该摄下一切三乘等本来悉是彼一乘法乃至云先举即一之三也。议曰昔人有言曰文章最忌随人后文章且尔况吾道也哉昔在仙潭予以该摄大旨语复而复固执易简之说而拒予曰只此一义与吾老不同可乎予笑曰汝试思

  • 崇相集选录·董应举

    本书(一册一四四面八六、四○○字)不分卷,董应举撰。应举字崇相,福建闽县人;明万历戊戌(二十六年)进士,历官至工部侍郎兼户部。其在任官期间,并曾两度回里:一在万历四十年代前期,以告归;一在祟祯之初,落职闲住。前一时期,适在日人村

  • 惠氏易说·惠士奇

    六卷,清惠士奇著。此书杂释卦爻,专宗汉儒,以说《易》象为主。为矫王弼以来空言说《易》之弊,征引极繁博,失之稍杂。并多引庄子之说,以为庄周精于易,故善道阴阳,先儒言《易》皆不及。其书大体精深,说有根柢。

  • 太上正一阅箓仪·杜光庭

    太上正一阅箓仪。唐末杜光庭编集,系早期天师道阅箓仪改编本。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唐末杜光庭删定。述阅简箓出其中神将神兵之科仪。

  • 说唐后传·如莲居士

    又名《绣像说唐演义后传》、 《绣像后唐全传》。章回小说。题“鸳湖渔叟校 订”。八卷五十五回。书叙唐代罗通扫北,薛仁 贵征东事。北番狼主遣使者挑战,唐太宗御驾 亲征。不料为屠炉公主设空城计,困于木杨城。 程咬金突

  • 否泰录·刘定之

    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初,英宗北狩,也先乞遣报使,景帝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天顺改元,定之由右庶子调通政使,历官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盖以是疏蒙遇也。此书所记,即英宗北狩之事。自言参用杨善《奉

  • 王法正理论·佚名

    全一卷。弥勒菩萨造,唐代玄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此论乃弥勒菩萨述说佛对出爱王说王者之正道正理,故称王法正理论。内容引世尊说帝王之九种过失、九种功德、五种衰损门、五种方便门、五种可爱法、五种能引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