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民政二

○傅籍

景帝二年,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本纪,师古曰,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天麟按,高纪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如淳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疲癃,汉仪注,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驰战陈,年五十六乃免为庶民,就田里,则知汉初民在官三十有三年也,今景帝更为异制,令男子年二十始傅,则在官三十有六年矣。)

○更役

秦用商鞅之法,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师古曰,更卒,谓给郡县一月而更者,正卒,为给中都官者也,率计今人一岁之中,屯戍及力役之事三十倍多于古也,更,音工衡反。)汉兴,循而未改,(食货志,董仲舒疏。)更赋,(昭纪,如淳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为卒更也,贫者欲得顾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住一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为过更也,律说卒践更者居也,居更县中五月乃更也,后从尉律,卒践更一月休十一月也,食货志,日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此汉初因秦法而行之也,后遂改易,有谪乃戍边一岁耳。)

文帝偃武行文,丁男三年而一事。(贾捐之传,如淳曰,常赋岁一事,时天下民多,故三岁而一事。)吴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予平贾。(吴王濞传。)

汉氏常有更赋罢癃咸出。(食货志,王莽下令云云,晋灼曰,虽老病皆复出口算。)

昭帝元凤四年,诏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本纪。)○乡役

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百官表,汉官仪曰,游徼亭长,皆习设备五兵弓弩,戟盾,刀剑,甲铠,鼓吏,赤帻,行滕,带剑,佩刀,持盾,被甲,设矛戟,习射,十里一亭,亭长亭候五里一邮,邮间相去二里半,司奸盗,亭长持二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贼。)

○泛役(著外繇并杂录附)

惠帝三年,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五年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本纪,下同。)

武帝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师古曰,吏有罪者,罚而役之。)

成帝河平元年,卒治河者为著外繇六月。(沟洫志,师古曰,以卒治河有劳,虽执役日近,皆得比繇戍六月也,著谓著于簿籍。)

后二岁,河复决,作治六月乃成,治河卒非受平贾者,为著外繇六月。(沟洫志,平贾谓顾也,其受平贾者,不在着外繇之数。)

哀帝建平二年,葬帝太后定陶,发陈留济阴近郡国五万人穿复土。(本纪,按汉世力役非一,姑举此数条,以见役法之例。)○杂录

文帝时,晁错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食货志上。)

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贾谊传。)

信武侯靳歙坐事国人过律免。(功臣表,师古曰,事,谓役使之也。)○复除从军。

汉二年,蜀汉民给军事劳苦,复勿租税二岁,关中卒从军者,复家一岁。(高纪,下同。)

五年,诏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军吏卒赐爵,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八年,令吏卒从军至平城及守城邑者,皆复终身勿事。

十一年,诸县坚守不降反寇者,复租赋三岁。六月,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十二年,诏吏二千石入蜀汉定三秦者,皆世世复。丰沛。

高祖十一年四月,令丰人徙关中者,皆复终身。

十二年,以沛为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请复丰,乃并复丰比沛。(并本纪。)民产子。高祖七年,民产子,复勿事二岁。(本纪。)

三老。汉二年,置乡三老,择乡三老为县三老,复勿繇戍。(本纪。)孝弟力田。惠帝四年,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本纪。)

武帝元朔元年,诏曰,朕旅耆老复孝敬。(本纪。)高年。文帝礼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贾山传。)武帝建元元年,民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甲卒。(本纪。)

四月,诏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本纪。)边郡。晁错说文帝募民守塞,皆赐高爵,复其家。(本传。)

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贾谊传。)旧都。文帝三年,幸太原,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租。(本纪。)守冢。

高祖十二年,诏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赵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视其冢,复亡与它事。(本纪。)给祠。

武帝登礼中岳,以山下户凡三百,封崈高,为之奉邑,独给祠,复无有所与。(郊祀志。)宗室。文帝四年,复诸刘有属籍者家无所与。(本纪。)

功臣后。

宣帝地节二年,诏曰,博陆侯功德茂盛,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

元康元年,复高皇帝功臣绛侯周勃等百三十六人家子孙,令奉祭祀,世世勿绝,其毋嗣者复其次。(并本纪。)博士弟子。

武帝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儒林传序。)通经。

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儒林传。)车骑马。晁错疏曰,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食货志。)

入奴婢。武帝府库并虚,乃募民能入奴婢者,得以终身复。(食货志。)买复。晁错疏曰,令民入粟至五大夫,乃复一人耳。

桑宏羊请令民入粟甘泉各有差,以复终身。

武帝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千夫,征发之士益鲜。(以上并食货志。)

元帝永光三年,用度不足,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徭役。(本纪。)流民。宣帝地节三年,诏流民还归者,且勿算事。(本纪,下同。)本始三年,大旱,三辅民就贱者且毋收事。

执丧。

宣帝地节四年,诏诸有大父母父母丧者,勿繇事,使得收敛送终,尽其子道。(本纪。)宫人。景帝遗诏,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本纪。)

节妇。

平帝复贞妇乡一人。(本纪。)

猜你喜欢
  志第十三 仪卫·欧阳修
  卷二百八十·列传第三十九·脱脱
  卷一百十三·表第六下·宰相年表二·宋濂
  卷四百三十一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六·凌雪
  卷之九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一一八七 质郡王永瑢等奏请钦赐三分书校对贡生陈煦等举人并准予会试折·佚名
  三四三 谕内阁着总裁等编刊《四库全书考证》·佚名
  十国春秋卷二十四·吴任臣
  王倚传·宋濂
  周延儒传·张廷玉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卷第二·太安万侣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梁章钜

    茝邻先生,八闽硕儒,吐纳经范,无书不读,有美必彰。曩者提刑山左,手辑唐五代以前名论,先之以圣贤遗训之在诸经外者,为《古格言》十二卷。昌既受而读之矣。阅十年而继李善撰《文选旁证》四十六卷,博综审谛于唐宋元明以来卅七家之

  • 第四十四出 治定·梁辰鱼

    【排歌】〔小生贴生末上〕宿耻消除。烟尘扫空。笑十年埋没英雄。从敎泽国息边烽。且喜天山早挂弓。湖南月。海北风。昔年曾送过江东。旌旗整。鼓吹雄。长歌今上馆娃宫。〔相见介小生〕寡人今日得歼彼元恶。雪我宿仇

  • 第二折·高文秀

    (赵成公领卒子上,云)事有足诧,物有固然。某乃赵成公是也。自从蔺相如入秦国为使,怀璧换城,去了个月余,音信皆无。左右,门首觑者。若来时,报我知道。(卒子云)理会的。(正末上,云)小官蔺相如,奉公子命,着某入秦为使。见了秦公,某见

  • 卷八十六·徐世昌

    冯柷冯柷,字古浦,号榈堂,娄县人。有《一棕居诗稿》。次和鄂制府红优昙花宛对瞿昙座,拈来见夙因。蕴空仍有色,示现岂无神。品净心方洁,香凝妙绝尘。涂脂非庆喜,须识鬘华身。独秀峰在桂林城内贡院后旁无培塿坡

  • 卷四百二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六 林廷选 庚子秋予将赴春官友人王朝纪出扇间梅索题赋以寓别 江南佳实登庙廊托根暂向李桃场包涵元气百万斛散作大地先春香往时卧雪篷窗底踈影横

  • 卷五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十九李峤日旦出扶桑路遥升若木枝云间五色满霞际九光披东陆苍龙驾南郊赤羽驰倾心比葵藿朝夕奉光【一作尧】曦月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清辉飞鹊监新影学【一作入】蛾眉皎洁临疎牖玲珑鉴薄帷愿

  •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司马迁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

  • 君臣鉴戒第六·吴兢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 第四十二回 汉王计夺韩信兵 彭越潜断楚军后·黄士衡

    话说荥阳城中,自从汉王逃出,留下周苛、枞公、韩王信、魏豹四人守城。周苛便与枞公密议道:“魏豹本是反国之王,其心难测,如今大王却命其与我等一同守城。彼见楚兵势盛,难保不生异心,与敌人私通信息,约为内应,我等只能守城拒敌,不

  • ◎三位一体·恽逸群

    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一天(八月十五日),汉奸大头子周佛海对伪中央储备银行的职员训话说:“中央已有命令下来,对本行职员一律保障;不仅安全有保障,职业也有保障。希望大家安心工作。”为什幺他敢这样说呢?原来周逆佛海早在二三年

  • 一百 内务府奏议覆五关钢斤仍交各关监督接办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初四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十三日,臣衙门具奏:据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称,案查康熙四十年五月,寅具摺启奏情愿承办各关铜斤,奉旨:曹寅并未贻误,八年完了,今若再交其接办八年,伊

  • 昭公·孔子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三月,取郓。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六月丁巳,邾子华卒。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秋,莒去疾自齐入

  • 《周 礼》·佚名

    作者:金景芳《周礼》是谈政治制度的书。汉初时,名为《周官》;将《周官》之名改称《周礼》,盖始于刘歆。自郑玄兼注《周礼》、《仪礼》、《礼记》,《周礼》遂为三礼之一。第一节 《周礼》作者和成书年代《周礼》作于何时?这

  • 文心雕龙考异·张立斋

    梁刘彦和文心雕龙乙书,自隋书经籍志初见着录后,原本久佚,唐写本残,元至正本仅见于何焯□语、及孙贻让礼札移中所引黄丕烈校本。明以后,有弘治嘉靖万历诸刻,传本始盛于世。至于何义门所谓据宋本校勘者,乃误于明钱功甫之一言,未

  • 上阳子金丹大要仙派·陈致虚

    上阳子金丹大要仙派,元朝陈致虚撰。原为《金丹大要》之附篇,《正统道藏》本单出为一卷,收入太玄部。本篇分〈仙派〉及〈钟吕二仙庆诞仪〉两部分。〈仙派〉列举从内丹派教祖至陈致虚之传承谱系。以「太极先天老子」为教祖

  • 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戚饭牛

    古語道:百年風水輪流轉,千年田地到三村。這二句話,是說天下斷無不散之筵席,皇帝江山亦然。你想朱太祖牧牛童出身,跟隨郭子興東征西戰十六年,辛苦打成大明江山,奄有天下,定鼎南京。後來傳位於長孫简文,被燕王弒篡,遷都北京,一傳再

  • 建炎时政记·李纲

    宋李纲撰。三卷。记事起建炎元年(1127)五月,终八月。绍兴五年(1135)三月进上。即纲奏议附录中的一种,其后析出单行。前有奏书原序。

  • 禅源诸诠集都序·宗密

    凡二卷或四卷。唐代宗密(780~841)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初宗密著有禅源诸诠集一书,收录禅宗诸家之言句偈颂,别称禅那理行诸诠集,凡百卷,后遇会昌法难(845)与唐末五代之乱而佚失,今仅残存都序,即是本书。宗密同属禅宗(荷泽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