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民政一

○户口

自高祖讫于孝平,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地理志,师古曰,汉之户口,当元始二年最为殷盛,故志举之以为数。)

京兆尹,(元始二年,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左冯翊,(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右扶风,(户二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八十三万六千七十。)宏农郡,(户十一万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万五千九百五十四。)河东郡,(户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太原郡,(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上党郡,(户七万三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六。)河内郡,(户二十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万七千九十七。)河南郡,(户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四十四,口一百七十四万二百七十九。)东郡,(户四十万一千二百九十七,口百六十五万九千二十八。)陈留郡,(户二十九万六千二百八十四,口一百五十万九千五十。)颍川郡,(户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万九百七十三。)汝南郡,(户四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二百五十九万六千一百四十八。)南阳郡,(户三十五万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二千五十一。)南郡,(户十二万五千五百七十九,口七十一万八千五百四十。)江夏郡,(户五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万九千二百一十八。)庐江郡,(户十二万四千三百八十三,口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三十三。)九江郡,(户十五万五十二,口七十八万五百二十五。)山阳郡,(户十七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万一千二百八十八。)济阴郡,(户二十九万二千五,口百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八。)沛郡,(户四十万九千七十九,口二百三万四百八十。)魏郡,(户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九,口九十万九千六百五十五。)钜鹿郡,(户十五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一万七千一百七十七。)常山郡,(户十四万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万七千九百五十六。)清河郡,(户二十万一千七百七十四,口八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二。)涿郡,(户十九万五千百七,口七十八万二千七百六十四。)勃海郡,(户二十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九十万五千一百一十九。)平原郡,(户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口六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千乘郡,(户十一万六千七百二十七,口四十九万七百二十。)济南郡,(户十四万七百六十一,口六十四万二千八百八十四。)泰山郡,(户十七万二千八十六,口七十二万六千六百四。)齐郡,(户十五万四千八百二十六,口五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四。)北海郡,(户十二万七千,口五十九万三千一百五十九。)东莱郡,(户十万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万二千六百九十三。)琅邪郡,(户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口一百七万九千一百。)东海郡,(户三十五万八千四百十四,口百五十五万九千三百五十七。)临淮郡,(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八十三,口百二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四。)会稽郡,(户二十二万三千三十八,口百三万三千六百四。)丹阳郡,(户十万七千五百四十一,口四十万五千一百七十。)豫章郡,(户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二,口三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五。)桂阳郡,(户二万八千一百十九,口十五万六千四百八十八。)武陵郡,(户三万四千一百七十七,口十八万五千七百五十八。)零陵郡,(户二万一千九十二,口十三万九千三百七十八。)汉中郡,(户十万一千五百七十,口三十万六百一十四。)广汉郡,(户十六万七千四百九十九,口六十六万二千二百四十九。)蜀郡,(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九,口百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犍为郡,(户十万九千四百一十九,口四十八万九千四百八十六。)越巂郡,(户六万一千二百八,口四十万八千四百五。)益州郡,(户八万一千九百四十六,口五十八万四百六十三。)牂柯郡,(户二万四千二百一十九,口十五万三千三百六十。)巴郡,(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三,口七十万八千一百四十八。)武都郡,(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陇西郡,(户五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二十四。)金城郡,(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天水郡,(户六万三百七十,口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武威郡,(户万七千五百八十一,口七万六千四百一十九。)张掖郡,(户二万四千三百五十二,口八万八千七百三十一。)酒泉郡,(户万八千一百三十七,口七万六千七百二十六。)敦煌郡,(户万一千二百,口三万八千三百三十五。)安定郡,(户四万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十四万三千二百九十四。)北地郡,(户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万六百八十八。)上郡,(户十万三千六百八十三,口六十万六千六百五十八。)西河郡,(户十三万六千三百九十,口六十九万八千八百三十六。)朔方郡,(户三万四千三百三十八,口十三万六千六百二十八。)五原郡,(户三万九千三百二十二,口二十三万一千三百二十八。)云中郡,(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口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定襄郡,(户三万八千五百五十九,口十六万三千一百四十四。)雁门郡,(户七万三千一百三十八,口二十九万三千四百五十四。)代郡,(户五万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七万八千七百五十四。)上谷郡,(户三万六千八,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渔阳郡,(户六万八千八百二,口二十六万四千一百一十六。)右北平郡,(户六万六千六百八十九,口三十二万七百八十。)辽西郡,(户七万二千六百五十四,口三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五。)辽东郡,(户五万五千九百七十二,口二十七万二千五百三十九。)玄菟郡,(户四万五千六,口二十二万一千八百四十五。)乐浪郡,(户六万二千八百十二,口四十万六千七百四十八。)南海郡,(户万九千六百一十三,口九万四千二百五十三。)郁林郡,(户万二千四百一十五,口七万一千一百六十二。)苍梧郡,(户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九,口十四万六千一百六十。)交趾郡,(户九万二千四百四十,口七十四万六千二百三十七。)合浦郡,(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九真郡,(户三万五千七百四十三,口十六万六千一十三。)日南郡,(户万五千四百六十,口六万九千四百八十五。)赵国,(户八万四千二百二,口三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二。)广平国,(户二万七千九百八十四,口十九万八千五百五十八。)真定国,(户三万七千一百二十六,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中山国,(户十六万八百七十三,口六十六万八千八十。)信都国,(户六万五千五百五十六,口三十万四千三百八十四。)河间郡,(户四万五千四十三,口十八万七千六百六十二。)广阳国,(户二万七百四十,口七万六百五十八。)甾川国,(户五万二百八十九,口二十二万七千三十一。)胶东国,(户七万二千二,口三十二万三千三百三十一。)高密国,(户四万五百三十一,口十九万二千五百三十六。)城阳国,(户五万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二十万五千七百八十四。)淮阳国,(户十三万五千五百四十四,口九十八万一千四百二十三。)梁国,(户三万八千七百九,口十万六千七百五十二。)东平国,(户十三万一千七百五十三,口六十万七千九百七十六。)鲁国,(户十一万八千四十五,口六十万七千三百八十一。)楚国,(户十二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泗水国,(户二万二千二十五,口十一万九千一百一十四。)广陵国,(户三万六千七百七十三,口十四万七百二十二。)六安国,(户三万八千三百四十五,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长沙国。(户四万三千四百七十,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二十五。)

汉兴,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及至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高惠文功臣表。)

孝文即位,趋劝农桑,减省租赋,蓄积岁增,户口寝息。(刑法志。)文景务在养民。(武帝赞。)

孝昭承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昭帝赞。)

王成为胶东相,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赐爵关内侯,秩中二千石,后或言成伪自增加,以蒙显赏。(本传。)黄霸为颍川守,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本传。)

召信臣为南阳守,百姓归之,户口增倍。(本传。)

哀平之世,百姓赀富虽不及文景,然天下户口最盛矣。(食货志上。)○风俗

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言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壹之呼中和,然后王教成也,汉承百王之末,国土变改,人民迁徙,成帝时,刘向略言其域分,丞相张禹使属颍川朱赣,条其风俗,犹未宣究,故辑而论之,终其本末著于篇。(地理志序。)

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懋也,其界自宏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又西南有牂柯,越巂,益州,皆宜属焉,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亦以强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杰则游侠通奸,濒南山,近夏阳,多阻险,轻薄易为盗贼,常为天下剧,又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贵人,车服僭上,众庶放效,羞不相及,嫁娶尤崇侈靡,送死过度,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民,名将多出焉,故此数郡民俗质本,不耻寇盗,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绝南羌匈奴,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家属徙焉,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此政宽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南贾滇僰僮,西近邛,莋马葹牛,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柔弱褊阸,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执,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故孔子曰,有教亡类,武都地杂氐羌,及犍为牂柯越巂,皆西南外夷,武帝初开置,民俗略与巴蜀同,而武都近天水,俗颇似焉,故秦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居什六,秦豳吴札观乐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旧乎,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谓之鹑首之次,秦之分也。(自魏地至粤地,并见地理志,不详录。)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二·列传第八十一·脱脱
  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后妃上·脱脱
  卷七十六 蜀录一·崔鸿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佚名
  第三七七出示同治七年二月三十日一二二○九--一三·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庐陵孝献王刘义真传·沈约
  高钅弋传·欧阳修
  庐江王李瑗传·欧阳修
  邓元锡传·张廷玉
  杨名传·张廷玉
  成祖本纪·张廷玉
  ●天台治略卷之二·戴兆佳
  第十二章 三国始末·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广文·唐圭璋

      王广文殆官者,或非名也。宋赵汝鐩野谷诗集中屡见王广文,未知即其人否。   金缕歌   辜负东风约。忆曾将、淮南草木,笔端笼络。后土祠中明月夜,忽有瑶姬跨鹤。迥不比、水仙低弱。天上人间惟一本,倒千钟、琼露花前酌

  • 卷七十五·徐世昌

    阿桂阿桂,字广庭,号云岩,满洲旗人。乾隆戊午举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诚谋英勇公。赠太何,谥文成。感怀用苏文忠公寄晁美叔韵少小重意气,局蹐訾前贤。惟知一往乐,谁能计万全。而今衰老矣,狂直多弃捐。心迹

  • 卷四十三·徐世昌

    施闰章施闰章,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宣城人。顺治己丑进士,历官江西分守湖西道布政司参议。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侍讲,迁侍读。有《愚山先生学余集》。浮萍兔丝篇李将军言:“部曲尝掠人妻,既数年,携之南征

  • 卷九十三·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三兵部主事陈焯编丁 复【字仲容天台人徙居金陵之城北其地深僻有园亭之胜左右列植古桧苍茂若云客至款坐亭上翛然以为乐仲容学博才敏为诗精丽奇伟格超而趣远非时流所及集名桧亭稿其壻饶介之

  •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秦灭魏,迁咎为家人。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陈王使魏人周巿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齐、赵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六·陈厚耀

    宋史宋世家防子启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防子数諌纣不听防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諌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諌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于是太师少师乃劝防子去遂行周武王伐纣克殷防子

  • 第三十五回 议灭楚张良运筹 勉事汉王陵有母·黄士衡

    话说汉王自起兵以后,一向未曾搬取家室,刘媪早于起兵时病死。汉王带同少弟交入关,留兄仲及舍人审食其侍奉太公。此次汉王兵定三秦,乃遣薛欧、王吸同王陵往接太公、吕后。谁知半路上被楚兵拦住,不能前进。及至汉王据了彭城,遣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弘治十七年八月戊午朔○己未命武定侯郭良怀宁侯孙应爵俱充左参将万全都指挥佥事陈雄狭西都指挥佥事王戟俱充右参将分领京营官军操练以备征调○庚申授建昌侯张延龄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岁加禄米六百石通前为一千六百石妻孙

  • 今献备遗卷二十七·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杨守陈杨守陈字维新浙江鄞县人也景泰辛未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编修歴官至吏部石侍郎成化初开经筵守陈以尚书武成篇进讲曰鲁论称舜无为而治周书称武王垂拱而天下治后世人主有深居禁中委政内侍者乃召望夷之祸

  • 二百五十七 江宁织造曹(兆页)贺摺·佚名

    雍正二年四月初四日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奏:为边疆凯旋,普天同庆,恭贺圣功事。 窃奴才接阁邸报,伏知大将军年羹尧钦遵万岁圣训,指授方略,乘机进剿,半月之间,遂将罗卜藏丹金逆众羽党,歼灭殆尽,生擒其母女子弟及从逆之贝勒、台吉

  • 元岩传·魏徵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陽人。 父亲元祯,西魏敷州刺史。 元岩好读书,但不研究章句,刚正有器度,以名节自许。 小时与渤海人高赹、太原人王韶等为同志,很友善。 仕北周,开始当宣威将军、武贲给事。 大冢宰宇文护见了,很器重他,让他当

  • 第五十二章 台儿庄之战·李宗仁

    一我在六安就省政府主席后回到徐州时,已是2月初旬,鲁南保卫战至此已进入紧急阶段。敌军板垣、矶谷两师团正以台儿庄为会师目标,策应津浦路南段敌军的攻势,企图合攻徐州。 先是,当韩复榘态度游移之时,津浦路敌军可

  •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司马迁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索隐】:按:举直谏,见左氏、楚系家。有显,故其後世有名於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索隐】:按:左传作“费无极”。为少傅。无忌

  • 卷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十八王制第五之四司徒?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恤辛律反逮音代又大计反绌敕律反】正义郑氏康成曰司徒地

  • 中国今后之文化·太虚

    ──三十二年秋在汉藏教理院作──一中国文化自清季颓溃以来,虽叠经交流演变,迄未凝成中心力量,故有重建之必需。而重建今后之中国文化,自然莫便于从三民主义而出发。三民主义以建民国进大同为旨趣,规模原甚闳远;继承国族原

  • 卷第十三·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十三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青原下宗镜七世 破暗灯禅师法嗣(三人) 盐城永宁式衡权禅师 设供小参。既然不用巴陵语。何必琅琊三句玄。报答吾师亲切处。虚空鼻孔一时穿。

  • 卷第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自闲觉禅师语录自闲觉禅师语录卷第三住荆溪芙蓉寺嗣法门人 住古尧乾明寺嗣法门人洪暹 编住常州荆溪芙蓉禅寺受请升座雪书记问高高铜岭使符来似严霜阔阔鸳湖把断要津同铁限住则匪易却之固难不伤物义请

  • 异出菩萨本起经·佚名

    西晋聂道真译。一卷。过去现在因果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