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民政三

○置三老(赐帛附)

高祖二年,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以十月赐酒肉。(本纪。)

文帝十二年,诏以户口率置三老常员。(本纪。)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掌教化。(百官表。)

武帝元狩六年,遣博士大等循行天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本纪。)

贾山曰,天子之尊养三老于太学,亲执螀而馈,执爵而酳,祝饣在前,祝鲠在后,公卿奉杖,大夫进履。(贾山传。)

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项羽无道放弑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此三王之举也,汉王曰善,非夫子无所闻,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兵皆缟素。(高纪。)

武帝遣司马相如晓谕巴蜀,责三老以不教诲之过。(司马相如传。)

戾太子发兵诛江充,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上怒甚壶关三老茂上书,窃以为无邪心,书奏,天子感悟。(戾太子传。)

王尊为京兆尹,坐免,湖三老公乘兴等,上书讼尊治京兆功效日著,书奏,天子复以尊为徐州刺史。(王尊传。)

王尊为东郡太守,河水盛溢,尊躬率吏民,投沈白马,请以身填金堤,水波稍却,白马三老奏其状,制诏秩尊中二千石。(同上。)黄霸守颍川,吏民兴于行谊,赐三老爵及帛。(黄霸传。)

韩延寿守冯翊,有昆弟讼田,延寿曰,咎在冯翊,移病不听事,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韩延寿传。)○赐三老帛

高祖以十月赐酒肉。(见上。)文帝十二年,遣谒者劳赐三老帛,人五匹。(本纪,下同。)武帝元狩元年,遣谒者赐县三老帛,人五匹,乡三老人三匹。

宣帝元康元年,加赐三老帛。四年加赐三老帛,人二匹甘露三年,凤皇集新蔡赐新蔡三老帛有差元帝初元元年,赐三老帛,人五匹。

五年,赐三老帛人五匹。永光二年,赐三老帛。建昭五年,赐三老帛。成帝建始元年,赐三老钱帛。

绥和元年,赐三老帛。○尊高年(赐帛附)

文帝元年,诏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师古曰,禀,给也,鬻,淖糜也,给米使为糜鬻也,以文帝诏文考之,则受鬻之法,其来必久。)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赐物及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本纪。)

文帝礼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贾谊传,师古曰,一子不事,蠲其赋役,二算不事,免二口之算赋也。)武帝建元元年,民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甲卒。

四月,诏民年九十已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

武帝元狩元年,诏曰,朕哀夫老毛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湣焉,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有冤失职,使者以闻。元帝初元元年,遣使存问耆老。

建昭四年,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

成帝永始三年,临遣太中大夫嘉等存问耆老。(并本纪。)○赐高年帛

武帝元狩二年,遣谒者赐年九十已上,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已上,米人三石。元封元年,加年七十已上,帛人二匹。二年,赐高年米人四石。

宣帝地节三年,加赐高年帛。元康二年,赐高年帛。三年,赐高年帛。神爵元年,赐高年帛。

四年,赐高年帛。五凤三年,加赐高年帛。甘露二年,赐高年帛。元帝初元四年,赐高年帛。

永光元年,赐高年帛。成帝鸿嘉元年,加赐高年帛。永始四年,赐高年帛。

平帝元始四年,赐高年帛。(以上并本纪。)○赐孝弟力田钱帛(赐爵附)

孝文十二年,遣谒者劳赐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本纪,下同。)后七年,遗诏赐孝弟力田金钱帛,各有数。武帝元狩元年,赐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帛人三匹。

宣帝元康元年,加赐孝弟力田帛。四年,加赐孝弟力田帛,人二匹。甘露三年,凤皇集新蔡,赐孝弟力田帛。元帝初元元年,赐孝者帛,五匹,弟者力田三匹

五年,赐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三匹。永光二年,赐孝弟力田帛。建昭五年,赐孝弟力田帛。成帝建始元年,赐孝弟力田钱帛有差。

绥和元年,赐孝弟力田帛。哀帝即位,赐孝弟力田帛。

宣帝神爵四年,黄霸治行第一,颍川孝弟力田,皆以差赐爵。(黄霸传,按纪云一级。)成帝建始三年,赐孝弟力田爵二级。

河平四年,赐孝弟力田爵二级。(并本纪。)○恤鳏寡孤独

文帝十三年,赐天下孤寡布帛絮。(按贾山传云,出帛十万匹以赈贫民。)

武帝元狩元年,遣谒者存问,致赐鳏寡孤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县乡即赐毋赘聚。

六年,遣博士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元封元年,加孤寡帛,人二匹。二年,赐孤独米,人四石。

五年,赐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六年,赐天下贫民布帛,人一匹。太始三年,赐鳏寡孤独帛,人一匹。宣帝即位,赐金钱,鳏寡孤独各有差。

地节三年,诏曰,鳏寡孤独高年贫困之民,朕所怜也,前下诏假公田贷种食,其加赐鳏寡孤独高年帛,二千石严教吏谨视遇,毋令失职。元康元年,加赐鳏寡孤独帛。

二年,赐鳏寡孤独帛。三年,赐鳏寡孤独帛。四年正月,遣太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鳏寡。三月加赐帛,鳏寡孤独各一匹。

神爵元年,赐鳏寡孤独帛。四年,赐鳏寡孤独帛。五凤三年,加赐鳏寡孤独帛。甘露二年,赐鳏寡孤独帛。

三年,凤皇集新蔡,赐鳏寡孤独帛。

元帝初元元年,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五年,赐鳏寡孤独帛二匹。永光元年,赐鳏寡孤独帛。

二年,赐鳏寡孤独帛。

建昭四年,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问耆长鳏寡孤独乏困失职之人。成帝建始元年,赐鳏寡孤独钱帛各有差。鸿嘉元年,赐鳏寡孤独帛。

永始四年,赐云阳鳏寡孤独帛。平帝元始四年,赐鳏寡孤独帛。(以上并本纪。)恤流民。

汉二年,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高纪。)

五年,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同上。)

汉兴,大城名都,民人散亡,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功臣表。)景帝即位,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本纪。)

武帝元狩四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天子遣使振贫民,尚不能救,乃徙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本纪云,七十二万五千口。)衣食皆仰给于县官,数岁,贷与产业,使者分部护,冠盖相望,费以亿计。(食货志。)

元鼎六年,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罾留处,使者冠盖相属于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焉。(同上。)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公卿议欲请徙流民于边以适之,石庆上书愿归丞相印,上报曰,惟吏多私,需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君不绳责长吏,而请以兴徙四十万口,荡摇百姓,孤儿幼年,未满十岁,无罪而坐率,朕失望焉。(石庆传。)

宣帝本始三年,大旱,三辅民就贱者且毋收事。(本纪,下同。)地节三年,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且勿算事。

胶东相王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赐爵关内侯,秩中二千石。(本传。)成帝河平元年,流民入函谷关。(天文志。)

四年,遣博士嘉等,行举濒河之郡,避水它郡国者,在所冗食之,谨遇以文理,毋令失职。(本纪,下同。)

阳朔二年秋,关东大水,流民欲入函谷天井壶口五阮关者,勿苛留,遣谏大夫博士分行视。鸿嘉四年,流民欲入关,辄籍纳所之郡国,谨遇以理。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卷二百十九·徐梦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四·李心传
  第二回 定秘计诱杀副留守 联外助自号大将军·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七·乾隆
  第五章执政前之荆公(上)·梁启超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十八·佚名
  通志卷一百七上·郑樵
  三三七 军机大臣奏拟写传询海成闵鹗元谕旨进呈候定片·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上·袁枢
  第三章 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金毓黻
  ·报厂港竣工书·丁曰健
  一三九、田骈考(附:彭蒙、王斶)·钱穆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卷二十·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阮阅

      ●卷八·博识门  尝观临川“解我葱珩脱孟劳”,冒不晓孟劳何等物。及观《谷梁传》注:孟劳,鲁之宝刀。〔黄常明《溪诗话》卷九〕  子美“於菟侵客恨”,乃楚人谓虎於菟。“土锉冷

  • 卷三百六十上·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上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八十上 郑瑛 题新喻丞刘源墨菊 东篱吐佳菊采采含幽馨芳心竟云托离披履前楹讵惟陶令贤千载同幽襟感兹时物迁独见霜中荣故人安素子为君写其英醉墨尚淋

  • 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班固

    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

  • 卷三百六·列传第六十五·脱脱

        谢泌 孙何 朱台符 戚纶 张去华 乐黄目 柴成务   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自言晋太保安二十七世孙。少好学,有志操。贾黄中知宣州,一见奇之。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知清川县,徙彰明,迁着作佐郎。端

  • 卷八十六·列传第十六·脱脱

        耶律合住 刘景 刘六符 耶律甗履 牛温舒 杜防 萧和尚(特末)耶律合里只 耶律颇的   耶律合住,字粘衮,太祖弟迭剌之孙。幼不好弄,临事明敏,善谈论。初以近族入侍,每从征伐有功。保宁初,加右龙虎卫上将军。以

  • 第十七回 降夏主荡平巴蜀 击元将转战朔方·蔡东藩

      却说太祖封功臣后,又赐宴三日,宴毕,群臣入谢,太祖赐坐华盖殿,与论开国原因,怡然道:“朕起乡里,本图自全,及渡江后,遍览群雄,徒为民害,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以昏庸败。友谅恃强,以卤莽败。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

  • 序·李塨

    阅史郄视五卷,吾友蠡吾恕谷先生则古昔经世务之所为作也。其于诸史中众人嚣嚣、置论不休者,都不滥及,而独措思于其要者、切者,若兵农诸大政,尤三致意焉。其忧深,其识远,其旨约,其言文,有天下者举斯编而措之,以比隆前古之盛,有余裕

  • 卷之五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十二卷 仕绩 一 三·缪荃孙

    松 江 府 四 清张安豫张安豫,字子建,华亭人。父以讷,前有传。安豫,明季恩贡生,选授齐河县丞。以平龙山贼有功,擢齐河县知县。迁保定府同知。时举烽日近,关城戒严,安豫协力固守。蓟辽经略王永吉知其才,举以自随,题授兵

  • 别集下卷十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十二 宋 李幼武 纂集 刘子羽 字彦修忠显公长子以门?入仕宣和末忠显辟为浙东机宜为大府簿迁卫尉丞忠显帅真定复辟之寻除直秘阁丁吉除秘撰知池州改集撰知秦州未行除御管使司参赞张

  • 马关条约·佚名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定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平和,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纭之端,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

  • 卷第一百三十·佚名

    典礼十五明堂七八月月令宣和元年八月朔。皇帝御明堂总章。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仲秋之月。朔日乙亥。斗建酉。日在翼。昬斗中。晓毕中。戊寅、群鸟养羞。癸未、秋分。日在轸。昬斗中。晓参中。得仲秋之中气。

  • 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司马迁

    【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

  • 182.杯酒释兵权·林汉达

    宋太祖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

  • 身之養重於義第三十一·苏舆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義與利。利以養其體,義以養其心。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體莫貴於心,故養莫重於義,義之養生人大於利。奚以知之?今人大有義而甚無利,雖貧與賤,尚榮其行,以自好而樂生

  • 卷十九·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十九 宋 严粲 撰 鸿鴈之什    小雅 鸿鴈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劳来还音涝赉旋○王氏曰劳者劳之来者来之往者还之扰者定之危者安之散者集之】至于矜寡【矜音鳏】无

  • 古之教者①·戴圣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2),党有庠(3)。术有序(4),过有学(5)。比年入学(6),中年考校(7)。一年视离经辨志(8),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9)。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 俱舍论记 第二十九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九卷沙门释光述分别定品第八之二如是已说至所起功德者。此下大文第二明能依功德。就中。一明四无量。二明八解脱。三明八胜处。四明十遍处。五明得依身。六明起定缘此下即第一明四无量。就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