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一
專謚諸臣
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僉書府事、總兵官劉綎,南昌人,於諸軍中最驍勇,歷平九絲蠻、緬甸、羅雄、朝鮮、倭、播州、建昌諸寇,大小數百戰,威名甚著,萬曆四十六年四路出師,由寬佃道進,與大兵戰於阿布達哩岡,兵潰戰死。有養子招孫突圍出,手格殺數人,力竭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劉綎勳勞特著,膽略素優,奮勇爭先,捐軀最烈,今謚忠壯。
援勦總兵官曹文詔,大同人,少有智略,歷從熊廷弼、孫承宗,出師皆有功,勦流賊大小數百戰,忠勇冠時,為明季良將第一。崇禎八年,流寇猖獗,文詔以孤軍憤激請行,遇賊真寧湫頭鎮,伏起,師潰,力戰不支,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曹文詔秉資驍猛,練習戎行,慷慨出師,勇烈並懋,今謚忠果。
總督各路援兵兵部尚書盧象昇,宜興人,有勇略,先後治兵十餘年,身經百數十戰,親冒矢石,未嘗挫衄,為楊嗣昌輩所尼,屢起屢躓,崇禎十一年,大兵臨蒿水橋,象昇督師拒戰,以孤軍無援,砲盡矢竭,徒手格鬥,身被四矢三刃而死,僕顧顯殉(見明史及輯覽)。
盧象昇材優軍旅,志竭股肱,坎坷遭時,艱難就義,今謚忠肅。
中極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孫承宗,高陽人,曉暢邊事,以大學士再督遼師,皆著勞績,為奄監及群小所沮,未竟其用,里居七年,崇禎十一年,攻高陽,承宗率家人拒守,城陷,被執,從容投繯死。次子舉人鉁(一作鈐。案鈐承宗第三子,先卒),四子生員鋡、六子官生鈰、七子生員鎬、鉁子之滂、鋡子之澋、兄子鍊、鏘、鍊子之澈、之渼、之泳、之澤、鏘子之渙、之瀚皆戰死,闔門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孫承宗身任安危,志匡宗社,難扶傾廈,終殉孤城,今謚忠定。
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呂維祺,河南新城人,學問清醇,立朝多所建白,罷職居雒陽;崇禎十四年,闖賊犯洛,分守北城,奮勇殺賊;城陷,被執,不屈,罵賊,遂遇害(見明史及輯覽)。
呂維祺學崇正誼,守勵清操,矢志殉城,堪稱完節,今謚忠敬。
文淵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賀逢聖,江夏人,廉靜自守,忠謹端方,以疾告歸;崇禎十五年,獻賊陷武昌,被執,不屈,衣冠投湖死,妻危氏,亦投池死。子覲明、光明及子婦曾氏、陳氏、孫三人,皆溺死(見明史及輯覽)。
賀逢聖學術醇正,行義剛方,殉義捐軀,克全大節,今謚忠愨。
督師總制應安、鳳陽、江西、湖廣、河南、四川、貴州軍務、仍總督陝西三邊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孫傳庭,代州振武衛人,沈毅多籌略,屢建大功,為楊嗣昌所尼,不盡其用。崇禎十六年,出關討賊,至襄城,連戰皆捷,會大雨七日夜,糧不繼,軍敗,歿於陣;繼妻張氏,聞西安破,同妾劉氏、吳氏、張氏、二女,俱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孫傳庭夙嫻良畫,屢著捷功,倉卒殉軍,仁成身殞,今謚忠靖。
山海關北部總兵官尤世威,府谷人,為明末良將,屢著大功;崇禎十六年,闖賊犯榆林,世威已家居,與兵備都任等勵眾守城,比陷,縱火焚其家,百口俱燼,罵賊被殺,城中無一人降者(見明史及輯覽)。
尤世威糾集殘旅,堅守孤墉,萬眾同心,闔城赴義,今謚忠剛。
巡撫山西右副都御史蔡懋德,崑山人,學宗王守仁,歷官有聲,以知兵擢用;崇禎十六年,闖賊盡陷三秦,懋德提孤軍三千,控禦長河南北,會晉王趣保太原,賊遂陷平陽,乃痛哭誓師,登陴力禦;明年春,部將張雄降賊,縱火焚城,懋德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蔡懋德清操自矢,大節難移,慷慨守城,從容殉義,今謚忠恪。
鎮守山西等處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左都督周遇吉,錦州人,初為京營參將,出勦寇,數有功;崇禎十七年,闖賊陷山西,遇吉守寧武,力戰,殲賊甚眾;城陷,巷戰,被執,大罵,不屈;賊懸之高竿,叢射殺之;妻劉氏,率婦女射賊;賊縱火焚之,闔門盡死(見明史及輯覽)。
周遇吉孤軍乘城,百戰不屈,驍勇蓋代,義烈冠時,今謚忠武。
督師、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史可法,錦衣衛籍,祥符人;崇禎中,歷安池道為安慶巡撫,愛民敬士,屢卻寇兵,進南京兵部尚書,誓師勤王,迎立福王,出鎮江北,力圖興復,大兵克揚州,自刎不殊,被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史可法節秉清剛,心存幹濟,危顛難救,正直不回,今謚忠正。
左柱國、鎮守滁和等處總兵官、靖國公黃得功,開原衛籍,其先合肥人,為偏裨,多戰功,天性忠義,紀律嚴明,所至人感其德。乙酉五月,大兵渡江,福王潛遁入其軍;得功驚泣,率麾下守禦,忽飛矢中喉,知事不濟,拾箭刺吭死,妻聞之,亦自經(見明史及輯覽)。
黃得功材昭武勁,性懋樸忠,衛主殞身,克明大義,今謚忠桓。
都察院左都御史劉宗周,山陰人,學術深醇,立朝忠讜,指陳多中時弊;南都亡,杭州亦失守,赴水不死,絕食二十三日而卒(見明史及輯覽)。
劉宗周望著清標,言多讜論,純修無兩,介節獨持,今謚忠介。
吏部尚書徐石麒,嘉興人;崇禎中,為刑部侍郎,讞獄平允;福王召為尚書,力持正義,忤馬士英罷歸;大兵定嘉興,自經死;妻孫氏,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徐石麒風規挺直,議論老成,殉義從容,全節無愧,今謚忠懿。
太子少師、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高宏圖,膠州人;崇禎中,為工部侍郎,恥與中官張彝憲共事,抗論削籍;福王時,入閣,以持正,與馬、阮不合,乞歸,寓會稽,南京破,逃野寺中,絕粒死(見明史及輯覽)。
高宏圖秉直忤時,懷忠事主,國亡身殞,大節炳然,今謚忠直。
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姜曰廣,新建人;官翰林,奉使廉潔,侍經筵,議論激切;福王時,入閣,以鯁直為馬、阮所擠,罷去,後南昌破,投偰家池死(見明史及輯覽)。
姜曰廣抗論觸邪,協心事主,捐軀殉國,無負本衷,今謚忠確。
巡撫應天等處、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祁彪佳,山陰人;初為興化推官,善折獄,擢御史,直言敢諫,巡撫江南,靖亂安民,有治績;忤馬、阮等,罷歸;聞杭州破,紿家人先寢,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祁彪佳廉靜自守,撫輯有方,績著居官,節全臨難,今謚忠惠。
督師經理河北、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充通問使左懋第,萊陽人;崇禎中,為知縣,有異政,擢給事中,屢陳時弊;福王時,受命奉使大清,館於太醫院;南都既破,諭降,不從死(見明史及輯覽)。
左懋第仗節難撓,蹈死不悔,出疆之義,無愧全貞,今謚忠貞。
總督江楚應皖等處軍務、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袁繼咸,宜春人;崇禎時,分巡武昌,擊賊有功;任總督,以忠義結左良玉心;福王初立,極言時弊;良玉舉兵,被留軍中;其子左夢庚既降大清,繼咸遂被執入都,不屈殺之(見明史及輯覽)。
袁繼咸義感悍軍,忠抒讜議,克堅大節,悉本純衷,今謚忠毅。
督師少傅、武英殿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黃道周,漳浦人;學行推重於天下;崇禎中,劾楊嗣昌,陳新甲、方一藻,召對平臺,反覆抗諭,坐謫戍。南都亡,往見唐王,請募兵江西,得義旅九千餘人,出徽州,遇大兵,戰敗,被執,至江寧,不屈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黃道周碩學清操,孤忠亮節,克全儒行,無愧貞臣,今謚忠端。
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陳子龍,華亭人,為紹興推官,定東陽民亂,擢給事中,屢陳時計,後以結太湖兵,舉事應浙閩,被執,乘間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陳子龍學問淹通,猷為練達,貞心可諒,大節無虧,今謚忠裕。
督師、少傅、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張國維,東陽人,為給事中,蹇諤敢言;巡撫應天,總督河道,有禦寇治河功;南都破,請魯王監國紹興;順治三年,江上師潰,國維還守東陽,知勢不支,作絕命詞,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張國維保障巖疆,支撐餘燼,心堅抱義,力矢全忠,今謚忠敏。
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張肯堂,松江華亭人;崇禎中,在言路,著蹇諤聲;巡撫福建,常遣兵入衛;唐王命為尚書,請由海道抵江南,為鄭芝龍所阻;唐王敗,走從魯王;順治八年,大兵破舟山城,肯堂衣蟒玉,南向坐,從容賦詩,自經死。妾周氏、方氏、姜氏、畢氏、子婦沈氏、女孫茂漪同死(見明史及輯覽)。
張肯堂大義能明,忠謀素蘊,崎嶇渡海,慷慨捐生,今謚忠穆。
督師、兵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定興侯何騰蛟,黎平人;崇禎末,巡撫湖廣,能調護左良玉軍;唐王時,降闖賊餘眾,軍聲大震;桂王時,入廣西,竭力戰守,後因進取長沙,師潰,至湘潭,被執,絕食七日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何騰蛟志切持危,情堅報主,艱難百戰,終始一心,今謚忠誠。
武英殿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桂林留守、臨柱伯瞿式耜,常熟人;崇禎中,為給事中,搏擊權豪,論事切直;福王時,為廣西巡撫,定亂有功;迎立桂王,力保危疆,支持數載,大兵破桂林,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瞿式耜定議立君,竭誠奉上,義全忠孝,節貫存亡,今謚忠宣。
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節制閩廣江楚軍務陳子壯,南海人;初為翰林,忤逆奄,削籍。崇禎時,為禮部侍郎,持論抗直;大兵破廣州,子壯起兵應桂林,不克,被執,受戮死。母朱氏,自縊;子上庸,起兵九江村,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陳子壯早敦直節,晚抗軍鋒,白刃無辭,丹心堪憫,今謚忠簡。
以上專謚諸臣二十六人(附入祠士民十八人)。
猜你喜欢 第五十二回 信道教诡说遇天神 筑离宫微行探春色·蔡东藩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弹捐躯 应桂馨泄谋拘案·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七·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一·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绎史卷四十六·马骕 王延之传·李延寿 丘行恭传·欧阳修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佚名 潘司空奏疏巻四·潘季驯 20.弦高智退秦军·林汉达 卷一百七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