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四出 治定

【排歌】〔小生贴生末上〕宿耻消除。烟尘扫空。笑十年埋没英雄。从敎泽国息边烽。且喜天山早挂弓。湖南月。海北风。昔年曾送过江东。旌旗整。鼓吹雄。长歌今上馆娃宫。

〔相见介小生〕寡人今日得歼彼元恶。雪我宿仇。内虽由我夫人之力。外实仗二大夫之功也。〔生末〕岂敢。〔生〕臣闻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主公有会稽之栖。石室之辱。臣之所以不死者。为此故也。今赖祖宗之神灵。主公之威力。治定功成。报仇雪耻。是臣可死之日矣。请从此辞。〔小生作悲介〕寡人之国家是大夫之国家。寡人之人民是大夫之人民。正欲与大夫分国共治。今若撇我而去。是皇天欲弃越丧孤也。老大夫岂得言去。〔众报介〕西施美人到了。〔旦上〕

【前腔】回首姑苏。欢娱未终。树梢留得残红。国恩虽报尙飘蓬。犹恐相逢是梦中。靑山路。绕故宫。不堪淸漏往时同。浮云尽。世事空。错敎人恨五更风。

〔见介〕大王娘娘叩头。〔小生贴〕美人请起。〔旦〕二位大夫万福。〔生末〕美人拜揖。〔小生贴生末〕美人请转。待我君臣夫妇拜谢。〔众朝上拜旦傍答介小生贴生末〕〔减字木兰花〕十年大辱。仗卿今日能恢复。千载洪基。笑我当年作废墟。〔旦〕休言弱质。曾为茂苑宫中客。留得孤身。原是苎萝山裏人。〔小生〕范大夫。有一言奉吿。昔日感君高谊。借我佳人。今幸得还乡。卽宜归第。〔生〕昔乃荒山未成之姻眷。今作大国已配之夫人。岂敢受领。〔小生〕昔武王灭纣。以妲己赐周公。天下后世。尽所共知。妲己为天子之正妃。周公乃古今之大圣。武王赐之。周公受之。今夫差之恶。浮于商纣。大夫之勋。并于周公。而况西施又为大夫之原配乎。〔末〕当时主公心实不肯。因鄙人勉尔相借。今老大夫独不能听鄙人一言乎。〔生〕承教。〔小生〕唤内侍。就彻座前金莲宝烛。烦文大夫亲送归第。〔生旦叩头谢介〕正是巫峡馆中行雨去。凤凰台上学箫归。〔生出对末低声介〕吾闻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主公为人。长颈鸟啄。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老夫卽图远去。大夫亦宜早行。不可使有后悔。〔末〕未敢奉命。尙当裁之。〔俱下净丑扮泄庸计倪上〕报报报。蒙主公昨遣我二臣追拿伯嚭。直至钱塘江上。见一伙渔舟。说道前夜闻半空中人马奔腾。旌旗来往。连连叫称相国。不知其故。次早看时。只见一人死于江口。我二人不信。教渔人引去看时。却是伯嚭尸骸。遍身靑紫。手足溃烂。尽说道是伍相国的阴兵擒拿去了。如今尸首拿到辕门外。〔小生〕有这等异事。一面差官江口立庙。奉祀子胥。一面将伯嚭枭首示众。〔净丑应介末〕报报报。臣启主公。臣送范大夫不肯到家。一叶扁舟。竟往太湖去了。〔小生〕有这等事。寡人受了他许多厚恩。何日相报。文大夫。可使良工铸范大夫一金像。置之座右。朝夕论政。必谘启之。如与范大夫对面一般。夫人幷各位大夫。今日治定功成。报仇雪耻。可遍拜天地山川。宗庙社稷。少答保佑之恩。〔小生贴〕

【大环着】感皇天恩重。感皇天恩重。社稷灵通。数载沈沦。一朝倾洞。〔合〕谁似兵强将勇。遵海而南。只见大邦朝小邦纳贡。遍寰宇人民喧哄。更瀚海鱼龙飞动欢声拥风敎崇看郊薮游麟。阙庭仪凤。〔末〕

【乔合笙】笑当时文种。笑当时文种。德劣才庸。遭倾欹乱邦难御众。幸今朝喜得聊奏功。中心尙惭竦。〔合〕江山环拱。见曈曈海日沧波莹。烟霞高捧。看郁郁稽山紫气浓。喜逢一统。车书尽同。周王万岁洪基永。方知大越兴隆。愿上千秋颂。一怒诸侯恐。

【越恁好】〔合〕海甸春风送。海甸春风送。宫殿瑞云笼。从今已后放征马。戢兵戎。迎周接吕。招颜纳孔。浮生似风。光阴倏忽成一咔。十年一觉姑苏梦。

【尾声】而今应受天王宠。看万国梯航一旦通。愿四海无虞祝圣躬。

〔小生〕胜国雄豪寰宇闻。

〔末〕从今称作海西君。

〔净〕中原政敎风烟接。

〔丑〕越地山河日月新。

猜你喜欢
  圆禅师·唐圭璋
  第十九出 义举·李渔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臧懋循
  吕祖师度何仙姑因果卷(上卷)·佚名
  卷六·周权
  黄昏过泰山·林徽因
  徐灿·龙榆生
  卷323 ·佚名
  卷二十四 茕斋歌诗六十二首·李白
  三体唐诗巻二·周弼
  卷十九·高棅
  卷六十六·佚名
  御选宋诗卷十八·康熙
  卷二·黎民表
  ●蚁术诗选卷之八·邵亨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司马光·唐圭璋

      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生于天禧三年(1019)。以父池任入官。宝元二年(1039)进士甲科。庆历八年(1048),官大理寺丞。召试,授馆阁校勘。累除知制诰,改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朝,除龙图阁直学士,改右谏议大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

  • 卷八·魏元旷

      予乙未出都,伯琴送以诗云:“金风西北来,归客东南征。子行谅自慰,我留若为情。念子磊落才,四十初成名。匣中老干将,抚事心怦怦。奈何麟阁士,为郎西曹厅。致君岂无术,遭时竟何成。乾坤日震荡,四郊鼓鼙声。馁肉饱豺虎,蛔

  • 第一折·佚名

    (冲末耶律万户领小番上)(耶律万户云)胡马咆哮虏地寒,平沙漠漠草斑斑,儿郎骁勇多雄壮,赳赳威风镇北番,某乃北番耶律万户是也。俺这番邦,兵强将勇,海阔山高。四时不辨秋冬,八节岂知岁月。夜观北斗,便晓东南。每着皮裘,不知冷热。

  • 卷十二·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十二      休宁孙默编尤侗百末词上余以放废余生停骖吴市悔庵握手劳苦如平生各有近词一帙拟授无言较梓者迭为序之追维三十年以来世事沧桑功名荣落不可胜计独笔墨之缘少年积习老而不辍自髫

  • 卷98 ·佚名

    冯时行 偶成 越罗与蜀锦,被体何其华。 豹胎与猩唇,适口良自佳。 佳美未必得,饱暖不可赊。 明通纸胜雪,乐昌墨如鸦。 更招南浦石,四友相宠加。 谩薰新宁香,时烹固陵茶。 萧然文字间,亦足为生

  • 卷五十九·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九目録仕女类倦绣图【宋范成大】倦绣图【元元好问】周昉倦绣图【元李俊民】题赵绍隆倦绣图【元陈旅】题春宫倦绣图【元陈旅二首】倦绣图【元陈

  • 卷之二百六·佚名

    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己丑朔人有上书言申明善恶以劝惩天下 上览之以示廷臣曰好善恶恶人之常情彼上书者言此亦知为政之道夫旌善则善人劝惩恶则恶人息朕往令天下立申明旌善亭正为此也数年以来有司奉行不谨致令废弛甚失劝

  • 乐一·徐松

    律吕宋太祖皇帝干德四年十一月冬至,御干元殿受朝贺毕,群臣诣大明殿行上寿之礼,始用雅乐、登歌二舞。先是,帝每谓雅乐声高,近于哀思,不合中和;又念王朴、窦俨素各知乐,皆已沦没,因诏和岘讨论其理。岘奏议曰:「十二月声,含在寂默,古

  • 二十六年·佚名

    戊子上之二十六年春正月1月3日○己亥,太白見。○以廉友赫爲掌令,金鉽爲正言,洪憲爲江原監司。1月5日○辛丑,高原軍器庫火,監吏等四人燒死,命本道行恤典。1月6日○壬寅,太白見。○以洪處尹爲正言,特命以李馨益爲金浦郡守,李碩龍

  • 学庸集説启蒙序·景星

    星防承父命嗣儒业而苦无常师年十六始得出就伯父黄先生学【先生本姓景继黄氏讳元吉字子文】先生曰汝欲为学必先熟读四书以为之本而后他经可读矣星于是昼诵夜思不敢少惰居四年得粗通大义后欲明经习举子业先生又引星进郡

  •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一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身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 宗镜录卷第二十七·延寿

    夫身受心法。俱无自性。了不可得。即四念处。观善不善法从心化生。即四正勤。心性灵通。隐显自在。即四神足。信心坚固。湛若虚空。即五根五力。觉心不起。即七觉支。直了心性。邪正不干。即八正道。眼如乃至意如。心

  • 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成正觉地金刚座大灵塔处普光明殿大菩提道场。与大声闻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尊者舍利子。尊者大目乾连。尊者大迦旃延。尊者大迦叶

  • 俱舍论记 第十四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十四卷沙门释光述分别业品第四之二傍论已了至表无表相者。此下第三广明表.无表。就中。一明三无表。二依三别解此即明三无表。结前问起颂曰至故名律仪者。答能遮。谓能遮恶戒相续能灭。谓能灭恶戒相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四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四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成就蕴第六之二若成就无色界系善心。亦成就无色界系有覆无记心耶。或成就无色界系善心。非无色界系有覆无记心。广说四句。成就无色界系善心。非

  • 法界次第初门总序·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附论。撰法界次第初门三百科。裁为七卷。流传新学。略为三意。一为读经寻论随见法门。脱有迷于名数者。二为未解圣教所制法门浅深之次第。三为学三观之者。当以此诸法名相义理。

  • 申斋集·刘岳申

    元文别集。15卷。刘岳申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传本比较少见,善本仅有数种清抄本传世。卷首有李祁序。卷1—2为序,卷3为说,卷4为书,卷5—6为记,卷7为碑,卷8为碑铭,卷9—11为碑志,卷12

  • 程氏易原·程大昌

    南宋程大昌撰。八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程氏以两汉以来,《易》义之纠纷至甚,因作此书以贯通之,苦思力索,四年而成。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其书“首论天地五十有五之数,参之河图、洛书、大衍之异同,以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