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胄传

元胄,河南洛阳人,魏昭成帝第六代孙。祖父元顺,魏时封濮阳王。父元雄,授爵武陵王。

  元胄少年时英勇果断,精通多种武艺,容貌英俊,颇有威严,凛然不可侵犯。周齐王宇文宪见元胄威武健壮,就把他招至身边。元胄多次随从齐王征伐,官至大将军。隋文帝初被召入宫中,在将要受命托孤之际,先召元胄入府,接着又命陶澄入府,都被用作心腹,经常夜宿隋文帝卧房内,保护隋文帝。到隋文帝任丞相的时候,元胄一直掌管禁军,又引荐弟弟元威一起入宫侍卫。

  周赵王宇文招阴谋杀害隋文帝,隋文帝不知道这件事,竟然带着美酒菜肴到赵王府与赵王宴饮。赵王领着文帝入寝室,手下的人不能跟着进去,只有杨弘与元胄兄弟坐在门口旁边守护。赵王命令他的两个儿子献瓜,借机刺杀文帝。酒喝到兴起处,赵王想从中生事,用佩带的刀子切开瓜,接连让文帝吃,准备相机行剌。元胄进去道:“丞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斥责他道:“我和丞相叙话,你要干什么!”叱令元胄退下。元胄怒目圆睁,非常气愤,按刀入内护卫。赵王问他的姓名,元胄如实回答。赵王说:“你不是昔日侍奉齐王的那个人吗?真是一位壮士!”于是就赐给元胄酒,说:“我岂能会有恶意?你为何这样猜疑警觉!”赵王假装呕吐,想要进入后阁房,元胄恐怕他要生变故,扶赵王上座。这种情况出现了多次。赵王假称喉咙干喝,命元胄到厨房去取水,元胄不动。碰巧滕王宇文荄后到,文帝出门迎接,元胄附在文帝耳边,劝文帝迅速离去。文帝还不明白,问“:他没有兵马又能干些什么呢?”元胄说“:兵马都是他家的东西,一旦先下手,大事就不好了。我不害怕死,可死了有什么用呢?”又入内坐下。元胄听到屋后有穿戴盔甲的声音,急忙请求道:“相府的事情很急,公怎么能够这样呢?”于是就扶文帝下床,急忙离去。赵王准备追杀文帝,元胄用身体挡住门口,赵王出门不得。文帝回到相府门口时,元胄也从后面赶到了。赵王悔恨当时没有发难,弹指弹出血来。等到赵王被诛杀,文帝赏赐给元胄的物品不计其数。

  文帝受禅即位,封元胄为武陵郡公,任左卫将军,很快又升任右卫大将军。文帝曾很平静地说:“保护朕体,成就这份基业,都是元胄的功劳。”元胄历任豫州、亳州、淅州三州刺史。这时,突厥人屡屡侵犯边境,朝廷认为元胄平日很有威名,任命元胄为灵州总管,北部的夷族非常害怕他。应征入朝,任右卫大将军,深得文帝宠信。有一年正月十五日,文帝与亲近的大臣登高游览,当时元胄值班已毕,已经回府,文帝快速传递诏书,召元胄陪驾。见到元胄后,文帝对他说:“公与外人登高,不如到朕身边来,与朕一起登高。”亲赐宴席,极尽欢乐。晋王杨广常常送礼物给他。房陵王杨勇的太子之位被废,元胄参与了谋划。文帝正在追究东宫太子的事情时,左卫大将军元..苦苦劝谏,杨素却谗毁元..。文帝大怒,在仪卫中把元..抓了起来。元胄当时已经下班,却没有离开,就上奏说:“臣往日不下班,就是为了防备元..。”元胄又用这些话激怒文帝,文帝于是诛杀元..。

  蜀王杨秀获罪,元胄因与之有交往而受到连累,除去名籍,炀帝即位,元胄仍不得调用。这时,慈州刺史上官政因事受牵连,徙于岭南,将军丘和也因罪被废黜。元胄与丘和是旧交,因此多次和丘和一起游乐,酒酣耳热之时,元胄对丘和说“:上官政真是一位壮士,如今徙居岭南,该不会举大事吧?”于是,自己抚摸着肚子说“如果是你的话,就不会白白地被贬到那里去了!”丘和次日将元胄的话奏知炀帝,元胄竟然坐罪受死。炀帝于是征上官政入朝为骁骑将军,升任丘和为代州刺史。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七·列传第四·宋濂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三·乾隆
  卷之三十一·佚名
  卷之二十七·佚名
  卷之八十·佚名
  ◎“挥金如土”“一钱如命”·恽逸群
  ●瀋館錄卷一·佚名
  一百五十八 苏州织造李煦奏蒙准代管盐差一年价还曹寅欠项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纪昀
  一三一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查文源阁应补各书分缮清单呈览片(附清单二)·佚名
  三九一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书板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一·杜大珪
  卷二百十三之六·雍正
  卷五十七·纪昀
  225.胡维庸案件·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参政源道(仲渊集)·顾嗣立

    源道,字仲渊,号冲斋,关中人。宦学三川,历四川行省员外郎。与弟叔行乐成都风土,卜居蚕茨,买田百余亩,因所居植竹十万个,覆以白茅,颜曰「万竹亭」,兄弟对床吟哦其中。后入为监察御史。延佑中,迁翰林直学士,出为云南肃政廉访使。累迁

  • 御选元诗卷三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八五言律诗四呉莱吉祥寺一昔逢寒食行吟采物华风生敲槛竹雨湿堕船花曲坞青龙树长滩白鹭沙回看江上水直去到吾家呉师道送友人秋风吹古道木叶堕征衣明月今宵缺孤云何处飞闗山行路恶文字赏音稀

  • 卷一百十六·列传第五十四·脱脱

        徒单兀典 石盏女鲁欢 蒲察官奴 内族承立(一名庆山奴)   徒单兀典,不知其所始,累官为武胜军节度使,驻邓州。寻迁中京留守,知金昌府事,驻洛阳。邓及洛阳兀典皆城之,且招亡命千人,号“熊虎军”,以剽掠南鄙为事

  • 卷四十三·毕沅

      ◎宋纪四十三 ∷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庆历元年辽重熙十年。辛巳,一零四一年   春,正月,辛亥朔,御大庆殿受朝。   丁巳,以太子中舍寿光任颛为三

  • 第二一七告示光绪十七年六月初九日一一五○三—四·佚名

    台北通商事务庄及台北知府吉晓谕:遇有迎神赛神,勿对天主教民捐题会办台北通商事务、候选道庄调补台北府正堂、兼办通商事务、卓异候升吉为出示晓谕事。本年六月初三日,奉护理台湾巡抚部院沈宪札:「准

  • 一四八五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并请定限一年饬令呈缴折·佚名

    一四八五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并请定限一年饬令呈缴折乾隆五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湖南巡抚臣姜晟跪奏,为遵旨汇奏,并酌定收缴限期,仰祈圣训事。恭照乾隆四十六年钦奉上谕:民间私铸鸟鎗,【真按:国无!待

  • 七九八 军机大臣奏查明四月至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七九八 军机大臣奏查明四月至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六年七月十六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着交部察议。

  • 胡宿传·脱脱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中举后任扬子县尉。县境水灾,老百姓死了不少,县令不能拯救,胡宿率领公私船只救活了数千人,被推荐任馆阁校勘,升任集贤校理。任宣州通判。囚犯中有个杀人犯,应该抵命,胡宿怀疑判决有失误,重新审讯。囚犯

  • 卷八十四·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钦宗时许翰上言曰臣愚伏被诏旨除已具劄子陈衰疾不胜事任外方此国步艰虞臣窃怀欲有陈而事有理须朝夕上达少缓则已後时不暇为者臣辄先具画一以闻一自崇寜以来天

  • 卷十七·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十七月令秦吕不韦集诸儒着十二月纪名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月用夏正令则杂举三代及秦事礼家抄合为此篇张子曰月令大率秦法也然采三代之文而为之不无古意孟

  • 卷四·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四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召南鹊巢以鹊巢兴夫人之德何也鹊善为巢而无鸤鸠之德鸤鸠均平而不善为巢两美不相兼物固有之人亦宜然或妇备其德而所适非其人或室家虽美而于归非其人者比比然也美哉夫人之来嫁也

  • 卷第五十四(第九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五十四(第九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问上第四诵七法优波离问佛。若比丘白四羯磨受戒时。不说几事名。不名受具戒。答若不说四事名。不名受具戒。何等四。一和上。二众僧。三求受戒人。四羯磨。不说

  • 卷第九·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九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南岳下第五世 筠州黄蘗希运禅师法嗣下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凡四十八) 曹州南华邢氏子。初参黄檗。凡三年。行业纯一。时陈睦州为首座。叹曰。此子虽后生。与众有异。

  • 卷二十五·性音

    宗鉴法林卷二十五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六世 魏府兴化存奖禅师(临济玄嗣) 在三圣为首座。常曰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人。大觉闻举曰。作么生得风吹到大觉门里。师后到大觉为院主。一日觉唤院主

  • 第十四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寅三 六识圆通 分六  卯初 鹙子眼识  二 普贤耳识  三 难陀鼻识  四 满慈舌识  五 波离身识  六 目莲意识  今初舍利弗,即从座起,

  •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佚名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言存神佩符,开解体内十二胞胎结节之法。其内容文字与《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之后半部分(第38页以后

  • 草堂诗余·佚名

    唐宋词选集。4卷。南宋人编,不著姓氏。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云:“《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没有指出编集者为谁。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刻本《草堂诗余》。则题为“建安古梅何士信君实编选”。明言编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澄观

    凡九十卷。唐代澄观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随疏演义钞、华严大疏钞、演义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澄观曾撰有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即华严经疏六十卷(又称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该书与法藏之探玄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