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二

随机推荐

  • 卷十二·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二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首 【起丁巳春留京师至四月之官彭城以後作】 送范景仁游洛中 小人真闇事闲退岂公难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忧时虽蚤白住世有还丹得酒相逢

  • 中兴小纪卷二十六·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九年【嵗在己未】春正月甲申上论宰执曰朕毎有意边事平与民休息如月桩钱之类宜悉蠲之 秘书少监永州居住张浚上言今敌中有故上下分离故天属尽归河南遂复我必徳其厚赐将来内变既平指瑕造隙肆无厌之欲

  • 第四卷 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太仓州海州通州·缪荃孙

    淮安府东海国 今淮安府。《后汉书·东海恭王疆传》建武十九年封。临淮国 今淮安府。《后汉书·临淮怀公传》建武十五年立。淮陵国 今淮安府。《后汉书·王霸传》建武三十年,定封淮陵侯。射阳故城

  • 提要·曹彦约

    (臣)等谨案经幄管见四卷宋曹彦约撰彦约字简甫都昌人淳熙八年进士薛叔似宣抚京湖辟为主管机宜文字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宝庆元年擢兵部侍郎迁礼部旋授兵部尚书力辞不拜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盖彦

  • 卷八·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八宋 吕中 撰仁宗皇帝天圣 九年明道 二年景佑 四年寳元 二年康定 元年庆厯 八年皇佑 五年至和 二年嘉佑 八年即帝位 御经筵干兴元年二月即皇帝位,皇太后同听政。三月定视朝及讲读日,只日视事

  • 礼五一·徐松

    徽号朝谒太清宫原稿以「朝谒太清宫上玉皇圣帝徽号上皇地祇徽号」三子目与正文连排。今以第一子目单列为标题;第二、三子目后文自有,此处删去。【宋会要】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七月十九日,亳州团练使高汉美遣判官李好问与父老

  • 十年·佚名

    (癸酉)十年清同治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辛巳。御勤政殿,受百官賀。承候入侍時,藥院都提調韓啓源曰:「卽伏聞大院君敎意,則『中宮殿胎候,幾近彌月。』惟天惟祖宗,所以眷顧垂佑在是,慈聖殿下顒俟之餘,仰供歡悅在是,擧一國小大臣

  • 伯牙琴 全文·邓牧

    见尧赋吴君自号渔隠,富春老儒也,以见尧名斋,予为赋之古有圣人作君作师,忧民之溺由巳之溺,忧民之饥由已之饥,故能治九年之昏垫,播艰食于烝黎,其徳泽所浸,如时雨之化,其功用所及,如春阳之熙。盖圣人在位,问之朝野,而朝野已不知。今也

  • 卷五·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五宋 王昭禹 撰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借以时入之以共齍盛【耨乃豆反齍音资】【郊外曰甸田庖于洫甸法正在是也甸师以下士二人为之而其徒有三百之众名其官曰师则主教其属故也公田谓之借以其借民

  • 圆通缘德禅师·惠洪

    禅师名缘德。生杭州临安黄氏。年十七。师事东山老宿勤公。剃发受具。神观靖深。中空外夷。以精进为佛事。年二十四遍游诸方。烂熳丛席。至襄州清溪。谒进禅师。栖迟不去久之。江南李氏有国日。德混迹南昌之上蓝寺。楚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一千人俱。菩萨八万四千。皆於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所谓慈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而为上首。复有七十二俱胝诸天众俱。皆悉住於菩萨之乘

  • 成唯識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護法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此十一障二障所攝。煩惱障中見所斷種於極喜地見道初斷.彼障現起地前已伏.   修所斷種金剛喻定現在前時一切頓斷.彼障現起地前漸伏.初地以上能頓伏盡   令永不行.

  •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言。过世有佛入城分卫。与尊弟子诸菩萨俱。弟子菩萨姿容相好皆悉端正。如本所行各得其道。有一母人妊身数月。见佛及僧有所至奏。心自计愿我所怀子生。如此使为沙门佛弟子。日月满足即生安隐

  • 卷五十二·佚名

    释会宗品第二十四【经】尔时,慧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佛使须菩提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今乃说摩诃衍为?”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说摩诃衍,将无离般若波罗蜜?”佛言:“不也!须

  • 辩正论卷第二·法琳

    三教治道篇第二(下)公子问曰。窃览道门斋法。略有二等。一者极道。二者济度。极道者。洞神经云。心斋坐忘至极道矣。济度者。依经有三录七品。三录者。一曰金录。上消天灾保镇帝王。正理分度大平天下。二曰玉录。救度

  • 御选语录卷六·雍正

      卷六御制序顾著曰鉴。拟问即咦。扬眉眨眼。败阙如斯。又道古来老宿。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如是鉴咦。落草也未。大慈大悲。那顾丧身失命。只这注破。即今早巳落草了也。佛印元曰。云门说法。如云雨绝。不喜人

  • 西升经集注·陈景元

    宋陈景元集萧梁韦处玄(元)、唐徐道邈、冲玄子、李荣和刘仁会五家注。五家大抵发挥无为守一之意。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宋徽宗政和御注本。

  • 维摩经义记·佚名

    佛典注疏。北辰32、S.2732。作者不详,四卷。前者首残尾全,存七百五十二行。尾题:“一校流通。释琼许,大统三年(537)正月十九日写讫。”S.2732,首残尾全。尾题:“龙华二儒共校定也。更比字一校也,大统五年四月十二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