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焘传

李焘字仁甫,眉州丹眣人,唐宗室曹王的后代。父李中考中进士,主管仙井监。李焘刚成年,愤恨金仇未报,著《反正议》十四篇,都是有关挽救时局的大问题。绍兴八年(1138),李焘考中进士。皇上调李焘为华阳主簿,又调为雅州推官。因人事变动,李焘被任命为双流知县。县里的仕族张氏子居丧期间争夺财产,李焘说:“你能容忍丢弃祖先的教诲吗?回去想一想。”三天后张氏子又来见李焘,深感后悔表示不再诉讼。又有不告诉其母亲而出卖家产的人,李焘对他晓之以理,豪强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在这里李焘利用空闲时间努力学习。

李焘以读王氏的书为耻,独独广泛阅读过去的史籍,搜罗百家著作,毅然以著史为己任,对本朝的典故尤其全面地加以研究。李焘仿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体例,起自建隆年间,终于靖康年间,按年编写成一书,命名为《长编》,工程浩大没有完成,于是效仿司马光的体例著《百官公卿表》。史官报告皇上,皇上下诏李焘上奏札。制置使王刚中招李焘为干办公事。

李焘被任命为莱州知州。莱州凭溪水为城防,夏秋时苦于积水不畅,李焘派人修筑护坝捍卫。李焘被任命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进入潼川境内,弹劾守官不尽职的四人。县里多聚敛,李焘收集一路的财赋收入,使其互通有无,斟酌了三年财赋的平均数,定为固定的科税数额,上奏给朝廷,皇上把这个方法颁布到各州县施行。

乾道三年(1167),皇上召李焘进宫对话,李焘首先列举艺祖治身、治家、治官、治吏的典故,认为这是恢复国土中兴的办法,乞求增设台谏官,允许六察官员陈述朝政得失,请求训练士兵,不要增兵,杜绝诸将私下的进贡,核实军队中的虚籍。

李焘被任命为兵部员外郎兼礼部郎中。正遇到庆祝皇上寿辰,在祭祀天地前进行的宫中斋戒期间,大家议论暂且作乐,李焘说:“汉、唐祭祀天地,在宫中斋节四天,又行致斋三天,建隆初年郊祀也是这样。自崇宁、大观时效法《周礼》祭天地之法,所以前十天受誓戒。今天已经合在一起祭了,应恢复汉、唐及建隆时的旧制,也许可以两全其美。”皇上下诏垂拱殿祝寿禁止作乐,正殿为北方使者使用。正式任命李焘为礼部郎中,李焘又说中兴以来祭礼不齐备,请按《开宝通札》、《嘉..因革礼》、《政和新仪》令太常寺参考其同异,修编成祭祀之法。

乾道四年(1168),李焘呈上《续通鉴长编》,从建隆年至治平年,共一百零八卷。当时《乾道新历》编成,李焘说:“年历没差错就不用改,不验明不要用。没有比较不能知道它遗失的地方,没有验证不能知道它对的地方。旧历有许多错误,不能不改,而新历也没有很好的验证,乞求召集历官讨论。”五年(1169),李焘升任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不久兼实录院检讨官。

李焘之子李篨考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李焘一向说唐三百年中无愧于此科的只有刘去华,心中很敬慕他,曾以所著《通论》五十篇给蜀帅张焘看,想得到征用,不得而止。其友晁公..写信勉励他,李焘回答说应当修这门学问,但不一定凭借这个学问被举荐。既然没能亲自参加考试,于是命令二个儿子篨、塾学习它。到这时,吏部尚书汪应辰推荐李篨有文才德行可应征召,所以有这个命令。

左相陈俊卿外调为福州知州,右相虞允文担负起恢复国土的大事,更改旧的典章。宰相因为李焘多次提意见,不高兴,李焘于是请求离职。李焘被任命为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临行前到宫中告辞,以想迅速改变过去的制度往往适得其反来提醒皇上。

李焘又奏道:“《禹贡》所记的九州中,荆州田数第八,赋税在第三位,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赋税才超过第五等。今天田多荒芜,赋税亏损十分之八。”皇上命令他分条规划。李焘到荆州后,上奏说“:京湖百姓收集茅草盖房而住,用土修筑作坊,雇牛耕田,买种子种植,谷苗没长大,虎视眈眈的人已经很多了,其中有横征暴敛的人。今天应该放宽侵冒的禁令,按照乾德诏书的规定只交纳旧税数额,扩大收募的办法,像咸平、元丰时所做的那样,对劝课有功的给予恩赐。”皇上诏令遵从。总饷吕游问进宫奏请李焘专管其事。

饥年,李焘拿出鄂州大军仓的粮食赈济百姓,下属们争论不休,认为不可行,李焘说:“我自己负责,不会牵连各位。”不久如数偿还。吕游问回来后,果然弹劾李焘专权,皇上只令他把情况写清楚,不治他的罪。

乾道八年(1172),李焘直宝文阁,统帅潼川兼庐州知府,首先修好石门堡以阻止外族入侵,上奏皇上乞求警告茶马司买叙州羁縻马的数额不要再增加,警告官民不要到夷人、汉人的禁山上伐木造舟,奏请把蓄积的水调到开边旧池中,皇上都加以批准。

淳熙改元,李焘被召进朝廷,适逢城中着火,上书自我弹劾。提刑何熙志上奏说烧毁的东西数目不真实,又说《长编》记载了魏王吃肥肉,言词牵涉到诬谤。皇上说:“宪臣上奏焚烧物数失实,是他的职责,怎么要干预国史修撰呢?”命令成都提刑李蘩调查着火之事,诏令何熙志贬官二等罢职,李焘只贬一级。

李焘到朝廷乞求主管一祠观,皇上任命他为江西转运副使,且允许他直接到任。有人劝他刚被诬陷,不要提及此事,李焘说:“圣主如此大度,我应竭尽忠诚来报答。”于是奏道:“日食、地震都是阴盛的征兆,主敌国小人之事,不可不考虑。”且重申“不要改变古制、不要图快”两句话,又呈上《快箴》,引用太祖罢朝后悔太快断事之例作为劝谏,皇上说:“我应当把它贴在座位右边。”提拔李焘为秘阁修撰、权同修国史、权实录院同修撰。

李焘为左史时,曾乞求恢复举行明堂礼仪,说:“南郊、明堂开始没有什么丰厚的施舍,就像在圆坛祭天地一样,可免除出郊浮费。”到这时李焘又重申一次,皇上诏令集体讨论,被朝廷受宠的小人制止。其后周必大为礼部尚书,重申李焘的意见,才开始施行。李焘被任命暂代礼部侍郎。

淳熙三年(1176)七月十九日,雷震动太祖庙的柱子,损坏了鸱尾,有司立即加以修缮。李焘奏道“:并不是因为害怕天的变化,应当做实事应和上天。”皇上告诉大臣说:“李焘爱我,屡次进呈正直的话。”因此赐给李焘金紫。李焘曾请求改正太祖庙的方位为东向。

淳熙四年(1177),皇上亲临太学,李焘因为执教经学,特提升一级。李焘论述两学设奠祭祀之礼说:配享孔子的,应当升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贬黜王安石父子;配享武成王的,应当废黜李责力。大家议论不一,只废黜了王蚞。李焘被任命为礼部侍郎,仍兼管工部。

《徽宗实录》放在实录院已很久了,李焘立即上奏章,推荐吕祖谦有学识,皇上召吕祖谦为秘书郎兼检讨官。晚上李焘值班时被皇上召见,于是奏道:“近来浓厚的气烟遮蔽了太阳,占卜显示是不肖之人的福分降临,皇上身边的大臣应该谨慎结交。”皇上赐给他座位。李焘想起身告别,皇上又留他饮茶。不久,皇上诏李焘监视太史测验天文。

九月初一,晚上该有日食现象,李焘为社坛祭告官,原来的打鼓之礼被废除了,于是又举行。李篨已经考中制科,为秘书省正字,不久升为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编修检讨官。父子俩同管史事,士大夫以之为荣。

李焘感谢皇上的知遇之恩,论述事情更加急切,每次皇上召集大家讨论,大家都不敢发言,只有李焘一一分析可否,无所避讳。皇帝的近臣又推荐李焘的次子李塾考制科,因..试没中而被废黜。李篨偶然考上舍的试卷,议论策问制科,被御史所弹劾,言语牵连到李焘,李篨被罢,李焘也被迫离朝到常德任知府。

当初,政和末年,澧、辰、沅、靖四州设置营田刀弩手,招募人开发边地,范世雄等附会骚扰百姓,建炎时罢去了这种措施,乾道年间,有人建议恢复设置,李焘为转运使,曾上奏说不能恢复,不久提刑尹机强迫郡县推行,所开垦的田不能自给。李焘到这时又重申以前的意见,请求丈量土地确定租额,并约帅臣张木式一起上奏,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四州境内很多茶园,从前禁止商人买卖,以致用官军镇压,李焘说:“官府捕捉茶贼,岂能禁止茶商?”任其自如,结果没有出什么事。

李焘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任命他提举兴国宫。秋天,明堂大礼制成,因为李焘首次论及,又任命他为敷文阁待制。不久,李篨、李塾相继死亡,皇上想用繁忙的公事来缓和李焘的悲伤,起用他为遂宁知府。

淳熙七年(1180),《长编》全书完成,李焘献给皇上,皇上令藏秘阁中。李焘自己说这本书宁可有繁琐的缺点,不能有简略的缺点,所以一祖八宗之事共九百七十八卷,卷总目五卷。按照熙宁年间修《三经》的体例,增删修改为四千四百多件事,皇上说他的书无愧于司马迁的书。李焘曾举出汉代石渠、白虎的故事,请求皇上行使权力给判断一下好坏,又请皇上做序,皇上答应了他,最终没有实现。

李焘又奏:“陛下即位二十多年,立志使国家富强,而兵弱财乏,与教民七年可以作战不同。”一天,皇上召李焘到延和殿对话,讲臣正在读《陆贽奏议》给皇上听,李焘就说:“陆贽虽然辅助德宗,其实没有得到信任。今天得到陛下的礼遇,可以说是千载难逢。”于是举出陆贽所说的与当今的形势相关的应该实行的数十件事,劝皇上尽力实行。皇上有建功立业不够的悲叹,李焘说:“建立功业在于变通,人事已经协调,上天的报答就会来的。”李焘被任命为敷文阁直学士,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推荐尤袤、刘清之十人为史官。

淳熙十年(1183)七月,长期干旱,李焘举出祖宗避出宫殿减少膳食以求直言的事例,皇上立即施行。十五日降雨。一日皇上召李焘对话,李焘说:“外面议论陛下服药多,很少上殿听事,又加上宫中嫔妃不时进见,所耗浮费颇多。”皇上说“:你可谓忠心,爱护我,只是我已经老了,怎么还会得到这种名声?近来只有葬李婕妤用了三万缗,其他费用没有。”于是转而回答其他问题,乞求按祖宗过去的事例召宰执赴经筵。

太史说十一月初一,太阳被遮掩,心宿大部分地区呈黑暗状态。李焘又列举古今发生在这个月类似的日食现象三十四例,于是上奏说:“心宿三星,是天王的正位,它的地域为宋朝所处位置。十一月为复卦,正潜入阳气时,阴气乘机而入,所以比其他种类的日食现象严重,不是小人损害政事,就是敌人窥探中国。”第二天,李焘到延和殿对话,又论及晋朝何曾讥讽武帝没有治国的宏伟远图。

淳熙十一年(1184)春,李焘请求退休,皇上宽待他,诏令不允许。皇上多次问他病情的好坏,给事中宇文价传达了皇上的旨意,李焘说:“臣子留恋朝廷,不是又老又病,怎忍心请求告老还乡。”于是又向宇文价询问时事,勉励他尽忠尽职。李焘又听说四川乞求减少酒课税额,还亲自写答刂子促进实行。

李焘病好后,被任命为敷文阁学士,以此职退休。命令下达后,李焘高兴地说“:事情了结了。”口述遗书说“:我年已七十,死去不算短命,所恨的是不能再报效国家。希望陛下深谋远虑以艺祖为师,用人以昭陵仁宗为榜样。”说话时语气舒缓,言讫而卒,终年七十岁。

皇上听说后悲伤叹息不已,赠他为光禄大夫。有一天对宇文价说“:我曾答应李焘书写‘续资治通鉴长编’七个大字,并按照神宗赏赐司马光的事例,为他的书写序,没想到到此为止了。”

李焘性情刚强、平静,卓绝不群。早年著书,秦桧还当权,秦桧死后李焘开始闻名于朝廷。既然在侍从列,常常严肃议定国家的大事。张木式曾说:“李仁甫像霜松雪柏。没有嗜好,没有姬侍,不置财产。平生把生死都置于文字间。”《长编》一书花去四十年时间,叶适以为唯有此书堪为《春秋》之继。

李焘著为《易学》五卷,《春秋学》十卷,《五经传授》、《尚书百篇图》、《大传杂说》、《七十二子名籍》各一卷,《文集》五十卷,《奏议》三十卷,《四朝史稿》五十卷,《通论》十卷,《南北攻守录》三十卷,《七十二侯图》、《陶潜新传》与《诗谱》各三卷,《历代宰相年表》、《唐宰相谱》、《江左方镇年表》、《晋司马氏本支》、《齐梁本支》、《王谢世表》、《五代将帅年表》合为四十一卷。

李焘谥号文简,历赠太师、温国公。儿子篨、无土、塾、壁、直土。李篨为著作郎,李无土为夔州路提点刑狱,李壁、李直土都为执政,另外有传记。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欧阳修
  第六十八回 赵立中炮失楚州 刘豫降虏称齐帝·蔡东藩
  ●卷第十九·胡三省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二·乾隆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八·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四·佚名
  八 菜蔬·周作人
  张继孟传·张廷玉
  卷二百一下·雍正
  卷一百三十二上·雍正
  食货五三·徐松
  通制条格卷第十七·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自叙·万树

    词律自叙 嘅自曲调既兴诗余遂废纵览草堂之遗帙谁知大晟之元音然而时届金元人工声律迹其编着尚有典型明兴之初余风未冺青邱之体裁幽秀文成之丰格高华矩矱犹存风流可想既而斯道愈远愈离即世所脍炙

  • 岑嘉州系年考证·闻一多

    嘉州诗见存者三百六十首,其中可确指为某年或某数年间作者,依余所考,殆十有七八。兹篇初藳,本已分年隶属,厘订粗备。旋以每定一诗,疏通篇旨,参验时事,引绪既繁,卷帙大涨,虑其厖糅,不便省览,乃仅留其时地有征,可据诗以证事者,余悉汰之

  • 志第二十 地理三·刘昫

    ○淮南道六 江南道七 陇右道八 淮南道 扬州大都督府 隋江都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于润州江宁县置扬州,以隋江都郡为兖州,置东南道行台。七年,改兖州为邗州。九年,省江宁县之扬州,改邗州为扬州。置大都督,督扬、和、滁

  • 皇清开国方略卷十六·阿桂

      太宗文皇帝【天聪六年壬申四月至十二月】  天聪六年夏四月戊辰朔征察哈尔  先是五年十一月闻察哈尔林丹汗侵掠阿噜部长达赉楚琥尔【元天祖弟哈萨尔裔后为阿噜科尔沁部长】  太宗遣贝勒萨哈璘豪格率兵四百徃

  • 卷第五十六·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四十九孔贞运(贾必选)吴甡王心一(申绍芳、黄孔昭、沈之琰、陆坦、黄翼圣、邱上仪、张鹿征、孙宗岱)许誉卿(陈启新、倪嘉庆、孙自修、吴有涯、薛釆)钱龙锡(陈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纪昀

    列传辽 【六】○辽六耶律额特埒哈里窦景庸 耶律音济杨绩赵徽王观耶律吉逊 耶律阿苏耶律俨刘伸耶律呼哩杨遵勖 王棠牛温舒 耶律达鲁萧道 拉 耶律唐古萧德勒岱萧绰哈萧扬阿 耶律珠展萧托斯和耶律阿息保萧 伊苏 苏

  • 一三九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将《扬子法言》讹写之处夹签进呈片·佚名

    一三九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将《扬子法言》讹写之处夹签进呈片乾隆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臣等遵旨将发下之《扬子法言》一书,详加检阅,内有讹写之处甚多。谨夹签进呈,其《新序》一书亦经详校,一并呈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一·来保

    艺文平定金川歌【有序】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臣】陈大受【臣】闻干司虎首执参觹以厉伐坤为龙尾拓河汉以包荒是以玉麟象仁金彪示义青邱搏羊水之凶丹浦戮犬戎之孽两虬御姒轧防风之专车八骏骖姬跐偃王之无骨或囚饕餮于三

  • 一五二 东方文学系的插话·周作人

    讲到东方文学系,这里有一个插话,需得说一说,虽然照年代来说或者要差几年,但是迟下来恐没有机会再说了。这事在一九四四年十月里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记杜逢辰君的事》,后来收在《立春以前》随笔集里,不过那篇文章恐怕看到的人

  • 卷十五下·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五下   宋 沈枢 撰 谦逊门 汉光武不许窦融让职 建武十三年以冀州牧窦融为大司空融自以非旧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每召会进见容貌辞气卑恭已甚光武以此愈亲厚之

  • 卷一百六十一·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一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十九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五十七【宋板】凡治人之道至尽祭之义【祭统】考异古本注鬼神只下怵或为述下共有也字贤者之祭也至是之谓畜考异古本注为

  • 内篇&middot;养生主第三·庄子

    [题解]《养生主》的主旨是讲庄子的“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其中主要阐述养生的要领和养神的方法。他主张顺应事物之自然之理,而不被外在的物欲所拘泥;忘却感情而不违逆自然。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

  • 卷二·胡广

    <经部,书类,书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书传大全卷二明 胡广等 撰大禹谟谟谋也林氏曰虞史既述二典其所载有未备者于是又叙其君臣之间嘉言善政以为大禹臯陶谟益稷三篇所以备二典之未备者今文无古文有【朱子曰大禹谟序帝舜

  • 第八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八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若正下明功能二。初明破欲助正二。初略示。二广示三。初引释论明助正。三解脱者。谓空无相无作。从三证果名解脱门。解脱涅槃二名一体。道品是开门法者。小乘则以十六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三分之七)·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药揵度之二尔时有吐下比丘,使舍卫城中人煮粥。时有因缘,城门晚开,未及得粥便死。诸比丘白佛,佛言:“听在僧伽蓝内结净地,白二羯磨应如是结。应唱房若处、若温室、若经行处,众中差堪能作羯磨

  • 卷第四·永觉元贤

    继灯录卷第四 鼓山嗣祖沙门 元贤 辑 临济宗 南岳下二十一世 万寿仁禅师法嗣 杭州径山南石文琇禅师 苏之昆山李氏子。出家邑之绍隆院,尝问法要於虎丘行中禅师,得言外旨。 洪武五年,住苏州普门。 开堂日,僧问:&ldquo;世尊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五·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上堂五上堂,僧問:「無影坡前曾相見,今朝特地忘卻面,和尚還記得麼?」師震威喝一喝。問:「未到雙桂有一話頭,今已忘卻,請師荅話。」師云:「鼠口終無象牙。」僧喝一喝,師不理。僧歸眾,師乃云:「剛纔九夏又三

  •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五·道忞

    門人真樸編次偈見聖謠三章曾聞護國頌仁王,何幸勉勉見我皇?論道至忘天子貴,平拈公案細商量。嚴陵加足不稱臣,光武包荒為故人,喝下疏僧承顧笑,千秋法社詠皇仁。豁達雅方漢祖雄,御人以禮法堯躬,鉤章擬欲歌明德,浩浩如天歎莫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