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卷二

○祖宗重先代陵寝,诏禁樵采

祖宗朝重先代陵寝,每下诏申樵采之禁,至于再三。置守冢户,委逐处长吏及本县令佐常切检校,罢任具有无废阙,书于历子。太昊葬宛丘,在陈州。炎帝葬长沙,在潭州。黄帝葬槁山,在上郡,今坊州界。高阳葬临河县故城东。高辛葬濮阳顿丘城南台阴城。唐尧葬城阳谷林,今郓州界。舜葬零陵郡九疑山,今永州界。女娲葬华州界。夏禹葬会稽山,今越州会稽县。商汤葬宝鼎县。周文王、武王并葬京兆府咸阳县界。汉高祖葬长陵,在耀州安北。后汉世祖葬原陵,在洛阳县界。唐高祖葬献陵,在耀州三原县东。太宗葬昭陵,在醴泉县北九山。以上十六帝,各置守陵五户,每岁春秋祠,御书名祝板,祭以太牢。诸处旧有祠庙者,亦别祭飨。商中宗帝太戊葬内黄县东南阳,武丁葬西华县北。周成王、康王皆葬毕,在咸阳县界。汉文帝葬霸陵,在长安东南。宣帝葬杜陵,在长安南。魏武帝葬高陵,在邺县西。晋武帝葬峻阳陵,在洛阳。后周太祖、文帝葬成陵,在耀州富平县。隋高祖文帝葬太陵,在武功县。以上十帝,置三户,岁一飨以太牢。秦始皇帝葬昭应县。汉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在长安东北。武帝葬茂陵,在长安西。后汉明帝葬显节陵,章帝葬敬陵,并在洛阳东南。魏文帝葬首阳陵,在偃师县。后魏孝文帝葬永宁陵,在富平县。唐明皇泰陵、宪宗景陵,俱在奉天县。肃宗建陵,葬醴泉县。宣宗正陵,在云泉县。朱梁太祖葬兴极陵,在伊阙县。后唐庄宗,葬伊陵,在新安县。明宗葬徽陵,在洛阳东北。石晋高祖葬显陵,在寿安县。以上十五帝,各置守陵两户,三年一祭,以太牢。凡祭祀,皆令长吏行礼。所用太牢,以羊代之。陵户并以陵近小户充除,二税外,免诸杂差徭。周桓王葬渑池县东北。灵王葬河南县桓亭西周山上。景王葬洛阳城中西北隅。前汉元帝葬渭陵,在长安县。成帝葬延陵,在咸阳县。哀帝葬义陵,在扶风。平帝葬康陵,在长安县北。后汉和帝葬慎陵,茔中庚地。安帝葬恭陵,在长安西北。顺帝葬顺陵,冲帝葬怀陵,并在洛阳西。质帝葬静陵,桓帝葬宣陵,并在洛阳东。灵帝葬文陵,在洛阳西北。献帝葬禅陵,在渭城北。魏明帝葬高平陵,在河清县。高贵乡公葬洛阳、涧之滨,陈留王葬王原陵,在邺西。晋惠帝葬太阳陵,在洛阳。魏文帝葬富平县东南。东魏孝静帝葬邺。唐高宗乾陵,睿宗桥陵,穆宗光陵,僖宗靖陵,并葬奉天县。中宗定陵,代宗元陵,顺宗丰陵,文宗章陵,懿宗简陵,并葬富平县。德宗崇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并葬三原县。昭宗和陵,葬河南缑氏县。梁末帝葬伊阙县。后唐□□□□□□□□□□□□□□□□□末帝□□□□□□□葬明宗陵内。以上三十八帝,常禁樵采。此乾德四年十月诏也,著于甲令。其后又诏:曾经开发者,重制礼衣常服棺椁,重葬焉。东晋以降,六朝陵寝多在金陵、丹阳之间,皆可考识,而制书不载者,当时江左未平故耳。先子尝纂《历代陵名》,自汉高帝建名以来,虽后妃、追祟、僭霸,无有遗者,今行于世。

○欧阳文忠公以太子少师带观文殿学士致仕

国朝百官致仕:庶僚守本官,以合迁一官回授;任子、侍从,仍转一官;宰执换东宫官。熙宁初,欧阳文忠公始以太子少师带观文殿学士致仕,示特恩也。故谢表云:“道愧师儒,乃忝春宫之峻秩;身居畎亩,犹兼书殿之隆名。”自是以为例。

○国朝侍从官以上自有寄禄官

国朝侍从以上自有寄禄官,如左右正言、二史、给谏、吏礼部郎中之类是也。若庶僚曾经饰擢,至于杂流,甄叙悉皆有别。一见刺字,便知泾渭。元丰官制既行,混而为一,故王荆公有“流品不分”之语。

○旧制侍从致仕加赠四官

旧制,如侍从致仕、转官、遗表赠四官,皆自其合迁官上加之。今则寄禄官至升朝转赠,仅止员郎而已。

○翰林佩鱼自蒲传正始

蒲传正在翰林,因入对,神宗曰:“学士职清地近,非它官比,而官仪未宠,自今宜加佩鱼。”遂著为令。见于《神宗实录》。东坡先生谢入翰林表曰:“玉堂赐篆,仰淳化之弥文;宝带重金,佩元丰之新渥。”中书舍人系红呈犀带,自叶少蕴始,见姚令威《业语》,而石林自记却不及。旧假服色,不佩鱼,崇宁末,王照尚书详定敕令启请,许之,自是为例。仍许入衔,具载诏书。其后以除敕中不载,多不署鱼袋二字。

○熙宁间始置在外宫观

国朝凡登从班,无在外闲居者。有罪则落职。归班亦奉朝请,或黜守偏州,甚者乃分司安置,不然则告老挂冠;熙宁间,始置在外宫观,本王荆公意,以处异论者。而荆公首以观使闲居钟山者八年。

○本朝官制分左右字沿革

官制后,惟光禄大夫及中散、朝议二大夫分左右,增磨勘而已,初非以科第也。元间,范忠宣当国,始带左右。绍圣初罢去。事见常希古奏疏。大观二年,又置中奉、奉直二大夫,彻中散、朝议左右字。绍兴初,枢密院编修官杨愿启请,再分左右。自是以出身为重。

○本朝宰相再为枢密使

前宰相为枢密使者,宋元宪、富郑公、文潞公、陈秀公。宣和二年,郑华原以故相领院事。绍兴七年,秦师垣亦以前揆拜枢密使,未几复登庸。近岁张魏公亦然。李邦直、许冲元、曾令绰、韩师朴为二府,后皆再入为尚书,然不久复柄用。惟令绰竟止八座。

○枢密使子弟皆补班行

旧制,枢密使知枢密院,奏荐子弟,皆补班行。故富郑公之子绍京,文潞公之子贻庆,皆为阁门祗候。元丰后方授文资。

○馆职编修不可令武臣提举

神宗朝,诏枢密院编修《经武要略》,以都承旨张诚一提举。诚一,武臣也,乞差编修官二员。时王正仲、胡完夫为馆职,诏令兼之。是夕,忽御批提举改作管勾。诘朝,执政启上所以,上云:“已差馆职编修,岂可令武臣提举?”而枢密院编修,自此始也。

○密院承旨文武互用自王荆公始

枢密院旧皆武臣,如都承旨亦然。国初二曹俱尝为之。熙宁中,王荆公怒李评,罢去,命曾令绰为都承旨,自是方文武互用矣。

○汤特进封庆国公,上章不受

仁宗以大中祥符七年由庆国公出阁。隆兴初,汤特进封庆国公,明清尝以故事启之,遂上章辞不敢受,改封荣国公。王将明、白蒙亨宣和间皆封庆公而不辞,岂一时忘之耶?

○州县官带学事系衔

政和中,诏天下州县官皆带提举,管勾学事。时姚麟以节度使守蔡州,建言乞免系阶,朝廷许之。靖康初除去。绍兴中复增,但改庶官为主管。时孟信安仁仲来帅会稽。先人寓居。孟氏与家门契分甚厚,仁仲以兄事先人。入境语先人云:“忠厚与秦会之虽为僚婿,而每怀疑心。今省谒攒宫,先入朝然后开府,从兄求一不伤时忌对札。”先人举此,仁仲大喜,为援麟旧请草牍以上,奏入即可。寻又降旨。自此武臣帅守,并免入衔,行之至今。

○五朝俱立三相

国朝范鲁公质、王文献溥、魏宣懿仁浦秉钧史馆、昭文、集贤,三相俱全。太宗初即位,薛文惠居正、沈恭惠伦、卢大戎多逊。真宗咸平二年,李文靖沆、向文简敏中、吕文穆蒙正。仁宗至和二年,刘文忠沆、文潞公彦博、富韩公弼。元初,司马温公为左仆射,文潞公平章军国重事,吕正献同平章军国事,皆三相也。至三年,温公薨,文、吕二公在位,而吕汲公大防、范忠宣纯仁为左右仆射,殆四相,然不久也。

○本朝宰相兼公师

本朝宰相兼公师者,范鲁公、王文献、赵韩王、薛文惠、王文贞、丁晋公、冯文懿、王文公、吕文靖、韩忠献、曾宣靖、富韩公、文潞公、吕正献、蔡师垣、秦师垣、陈鲁公而已。余皆罢政后方拜。近日惟张魏公自外以少傅再拜右揆。

○本朝三入相者六人

本朝三入相者,赵韩王、吕文穆、文靖、张邓公、文潞公。蔡元长虽四入,而不克有终。

○本朝自外拜相者四人

国朝自外拜相者,文潞公、韩康公、章子厚。近年陈鲁公,亦旷典也。

○弟草兄麻国朝以来有两家

元符末,曾文肃自知枢拜相,公弟文昭为翰林,锁宿禁中,面对喻旨草麻,文昭力辞。上云:“弟草兄麻,太平美事。禁中已检见韩绛故事矣,不须辞。”文昭始拜命。盖熙宁初韩康公入相,实持国当制。国朝以来,两家而已。《金坡遗事》载钱希白为文僖草麻,虽云仪同钧衡,实未尝秉政也。是时母氏年九岁,偶至东府门外观阅,归告文肃云:“翁翁明日相矣。适见快行家宣叔翁入内甚急,以是逆料。”已而果然。

○国朝宰相享富贵耆寿者十人

国朝宰相享耆寿者:宋惠安八十,张邓公八十六,陈文惠八十二,富文公八十一,杜祁公八十,宋元献七十九,李文定七十七,曾宣靖八十,庞颖公七十六,苏丞相八十二。文潞公虽至九十四而薨,贬秩中。蔡师垣亦八十,晚节拘籍南迁,殂于中路,不得全有富贵考终。

○本朝名公多厄于六十六

本朝名公,多厄于六十六。韩忠献、欧阳文忠、王荆公、苏翰林。而秦师垣复获预其数。吕正惠、吕文穆亦然。

○本朝宰相年少,无逾范觉民、张魏公

本朝宰相登庸年少者,宋常山《春明退朝录》备见之,然无逾近岁范觉民丞相,廷告日方三十一,但寿止三十七。其后张魏公入相,亦未四十,且太夫人康健;罢相之后,迁谪居外几二十年,后虽再入,竟不拜元宰。

○宰相见子入政府,惟曾宣靖一人

国朝身为宰相,寿考康宁,再见其子入政府者,惟曾宣靖一人而已。

○本朝吕氏一家执七朝政

吕文穆相太宗。犹子文靖参真宗政事,相仁宗。文靖子惠穆为英宗副枢,为神宗枢使;次子正献为神宗知枢,相哲宗。正献孙舜徒为太上皇右丞。相继执七朝政,真盛事也!

○本朝父子兄弟为宰执者二十余人

本朝一家为宰执者,吕氏最盛,既列于前矣。父子兄弟者:韩忠宪亿、子康山绛、黄门维、庄敏缜。范文正仲淹、子忠宣纯仁、左辖纯礼。石元懿熙载、子文定中立。吕参政余庆、弟正惠端。陈参政恕、子恭公执中。曹武惠彬、子武穆玮。任安惠中师、弟康懿中正。张参政洎、孙左辖躁。王惠献化基、子安简举正。陈文忠尧叟、弟文惠尧佐。王文献溥、孙康靖贻永。章文献得象、从孙壮恪、丞相。王枢密博文、子忠简畴。吴正肃育、弟正惠充。曾宣靖公亮、子枢密孝宽。韩魏公琦、子文定忠彦、曾孙枢密肖胃。胡文恭宿、侄左丞宗愈。张荣僖耆、曾孙忠文叔夜。梁懿肃适、孙中书子美。蔡忠怀确、子枢密懋。林文节希、从子中书摅;蔡太师京、子枢密攸。邓枢密洵武、弟左辖洵仁。近日如钱参政端礼之于文僖,史签书才、从子丞相浩,亦一家。而洪右相适、枢密遵为伯仲,数十年未尝见也。王文公安石、弟左辖安礼、富韩公弼、孙知枢直柔。

○韩奉常之妻,可俪于唐之苗夫人

韩循之奉常治之妻鲁国太夫人文氏,潞公之孙,魏公之孙妇,仪公之冢妇,吕惠穆之外孙,鲁简肃之外曾孙,吕文靖之曾外孙。身见其子肖胃为枢密,婿郑亿年为资政殿大学士,仪同执政。他子与孙,俱被饰擢。寿喻八秩。妇人中罕有,唐张延赏、苗夫人可俪之也。

○钱氏富贵三百年相续,前代未见

钱武肃Α自唐乾宁中尽有二浙之地,享国五世。至忠懿王ㄈ以版图来归,改封邓国王,子弟皆换节旄。其后第十四子文僖惟演以文章进仕昭陵为枢密使。文僖子次对暄,次对子景臻尚秦鲁公主,位至少保,生子伯诚忱,亦至少师,它子悉建节。伯诚子处和端礼,今参知政事。忠懿兄废王亻宗之子希白易。希白子修懿明逸、子飞彦远兄弟,对掌内外制;父子又中大科。子飞子穆勰元中入禁林。穆子逊叔伯言至枢密直学士。他位显庸尚多。虽间有以肺腑进,然富贵文物,三百年相续,前代所未见也。

○古砚犀带皆王氏旧物

晏元献夫人王氏,国初勋臣超之女,枢密使德用之妹也。元献婿,富郑公也。郑公婿冯文简。文简孙婿蔡彦清、朱圣予。圣予女适滕子济。俱为执政。元献有古砚一,奇甚,王氏旧物也。诸女相授,号传婿砚,今藏滕氏。朱之孙女适洪景严,近又登二府,亦盛事也。又有古犀带一,亦元献旧物,今亦藏滕氏,明清尝于子济子珙处见之。

○本朝居政府在具庆下者十七人

本朝居政府在具庆下者,王文献、卢大戎、包孝肃、张文孝、吴长文、吴正肃、吕吉父、章子后、安厚卿、冯彦为、曾令绰、王彦霖、李士美、王将明、蔡居安、林彦振、王元忠。

○本朝状元登庸者六人

本朝状元登庸者,吕文穆、李文定、王文正、宋元宪。故诗人有云:“皇朝四十三龙首,身到黄扉止四人。”王文安览之不悦。后数十年,李士美、何文缜亦以廷魁至鼎席。

○本朝父子兄弟俱居翰苑

唐朝世掌丝纶,以为美谈。而本朝以来,兄弟居禁林者:窦可象仪、弟望之俨。宋元宪、景文。王荆公、和父。韩康公、持国。苏翰林、子由。曾文肃、文昭。蔡元长、元度。邓子裳、子文。张康伯、宾老。宇文仲达、叔通。父子则李文正、昌武。晁文元、文庄。梁翰林固、懿肃适。蔡文忠、仲远延庆。钱希白、子飞。苏仪甫、子容。一家则张尚书洎、唐公环、邃明ロ。范蜀公、子功、淳父、元长,而淳父、元长又父子也。钱氏又有纯老、穆父焉。叶道卿、少蕴。而蔡君谟之于元长兄弟,亦一族也。外制则前人俱尝掌之,惟曾南丰与文昭、文肃兄弟三人焉。孔经父、常父,刘{备逯}父、赣父,与从子少冯又对掌内外制也。近日于洪忠宣父子再见之。

○雍孝闻三世俱以罪废

雍孝闻,蜀士之秀也。元符末,有声太学,学者推重之。崇宁初,省试奏名第一。前此屡上封事剀切,九重固已默识其名。至是,殿策中力诋二蔡及时政未便者,徽宗大怒,减死窜海外。宣和末,上思其忠,亲批云:“雍孝闻昨上书致罹刑辟,忠诚可嘉。特开落过犯,授修武郎阁门宣赞舍人。”命而孝闻死矣。于是录其子子纯为右选。绍兴初,从张魏公入蜀,魏公令属赵军中。诛,子纯坐编管。既死,魏公怜之,复致其子安行一官。绍兴间,以告讦流领外,不知所终。三世俱以罪废,与前所纪诸家不侔,然亦不幸也。

○本朝族望之盛

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组,世为显著。至本朝绝无闻人。自祖宗以来,故家以真定韩氏为首,忠宪公家也。忠宪诸子,名连系字,康公兄弟也。生宗字。宗生子,名从玉字。玉生子,从日字。日生元字。元生子,从水字,居京师,廷有桐木,都人以桐树目之,以别“相韩”焉。“相韩”则魏公家也。魏公生仪公兄弟,名连彦字,彦生子,名从口字。口生子,从胄字。胄之子,名连三画,或谓魏公之命,以其名琦字析焉。东莱吕氏,文穆家也。文穆诸子,文靖兄弟也,名连简字。简字生公字。公字生希字。希字生问字。问字生中字。中字生大字。大字生祖字。河内向氏,文简公家也。文简诸子,名连传字。传字生子,从纟字。纟字生,从宗字,钦圣宪肃兄弟也。宗字生子字。子字生水字。水字生土字。土字生公字。两浙钱氏,文僖兄弟名连惟字。惟字生日字。日字生景字。景字生心字。心字生之字,在长主孙则连端字,赐名也。曹武惠诸子,名连玉字。玉字生人字,慈圣光献昆季也。人字生言字。言字生日字。日字生水字。水字生纟字。高武烈诸子连遵字。遵字生士字,宣仁圣烈兄弟也。士字生公字。公字生世字。世字生之字。晁文元诸子,名连宗字,文庄兄弟也。宗字生仲字。仲字生端字。端字生之字。之字生公字。公字生子字。李文定本甄城人,既徙京师,都人呼为“濮州李家”。李文和居水宁坊,有园亭之胜,筑高楼临道边,呼为“看楼李家”。李邯郸宅并念佛桥,以桥名目之。陈文惠居近金水门,以门名目之。王文贞手植三槐于廷,都人以“三槐”表之。王文正本北海人,以“青州王氏”别之。王景居太子巷,以巷名目之。王审琦太师九子,以“九院”呼之。张荣僖以位显名,以“侍中家”目之。贾文元居厢后,宋宣献居宣明坊,亦以巷名目之。宋元献兄弟安陆人,以“安州”表。以上数家,派源既繁,名不尽连矣。在江南则两曾氏,宣靖与南丰是也,曾文清兄弟亦以儒学显,又三族矣。二苏氏:太简、仪父、明允。两范氏:蜀公与文正是也。若莆田之蔡,白沙之萧,毗陵之胡,会稽之石,番阳之陈,新安之汪,吴兴之沈,龙泉州之鲍,皆为今之望族。而都城专以戚里名家又数家,不能悉数也。

○建州浦城有四甲族

建州浦城,最为僻邑,而四甲族皆本县人。杨氏则起于文庄,章氏则肇自郇公,盖练夫人、孙夫人阴德,世多传焉。黄氏本于子思,陈氏本于秀公。轩裳极盛,今仕途所至有之。

○浦城章氏登科题名

浦城章氏,尽有诸元。子平为廷试魁,而表民望之制科第一,子厚开封府元,正夫锁厅元,正夫子援为国学元,子厚子援为省元,次子持为别试元。其后自闽徙居吴中,族属既殷,簪裳益茂,至今放榜,必有居上列者。章氏自有登科题名石,刻在建阳。

猜你喜欢
  卷三·金履祥
  ●卷七·邵廷采
  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五·佚名
  卷七十上·郝经
  高邦佐传·张廷玉
  柳升传·张廷玉
  卷之三十  否泰錄(明)劉定之 撰·邓士龙
  ●皇朝通典卷二十三·佚名
  卷一百四十四·雍正
  卷九·雍正
  卷一百十五·佚名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八十·钱若水
  卷79·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去华山人洪希文(续轩渠集)·顾嗣立

    希文,字汝质,莆田人。其父岩虎,号吾圃,宋贡士,为兴化教谕。希文,其次子也。岩虎与坐万山中,朝晡盂饭,烧芋咬菜相倡和,无愠色。岩虎有集曰《轩渠》,希文因自号《续轩渠集》。岩虎卒,嗣为乡先生,郡之名族争致西席。郡庠聘为训导,大宾

  • 卷一·杜文澜

    论词三十则说词之书,宋世至为繁富,类皆散见於杂著中。惟明人杨升庵始以词话名书。康熙四十六年,御选历代诗馀,附词话十卷,自唐迄明,网不荟萃类列。并采录词人姓氏里秩,别汇为篇,可谓集词话之大成,备骚坛之盛事矣。近人词说,皆评

  • 卷三百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抱拙小藁赵希防字谊父汴人寳庆间颇着诗声与菏泽李龏相倡和龏甚推许之有抱拙小藁一卷天屋歌为卢洪赋霞扃云牖高窿穹八荒四野垂帘栊羲璘勃窣行西东芒芒

  • 卷八·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八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徐一防【二首】一防字大章天台人徙嘉兴元末建宁教授洪武初召修礼书终杭州府学教授有始丰类槀【静志居诗话实録洪武二年八月诏儒臣纂修礼书徴儒士徐一防梁寅刘于周子谅胡行简

  • 卷四百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九十二殷尧藩殷尧藩苏州嘉兴人元和中登进士第辟李翺长沙幕府加监察御史又尝为永乐令诗一卷吴宫吴王爱歌舞夜夜醉婵娟见日吹红烛和尘扫翠钿徒令句践覇不信子胥贤莫问长洲草荒凉无限年久雨

  • 卷二 贤明传·刘向

      卷二之一 周宣姜后  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  宣王常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

  • 第六十八回 窦桂娘密谋除逆 尚结赞狡计劫盟·蔡东藩

      却说田希鉴既被拿住,无可辩罪,即由史万岁牵入帐后,将他勒死,诸将相顾失色,还有何心饮酒。李晟顾语诸将道:“我奉天子命,来此诛逆,诸君无罪,何妨痛饮数杯。”诸将按定了神,勉尽两三觥,便即起座告别。晟即同入城,揭示希鉴罪状,

  • ◎梁督军之新婚趣史·吴虞公

    某某合肥人,督某省军事。值断弦续娶某氏为继室。某氏本英雌中之尤者也,结衤离之夕,即萌故态。其狮威咄咄可畏,无敢近之者。当红烛光中,送入洞房之后,新娘即效苏小妹三难新郎故智。督军大为所窘,黄昏时分,新娘饷新郎以闭门羹,督

  • 张襄壮奏疏巻二·张勇

    甘肃提督靖逆侯张勇撰提督甘肃等处地方总兵官太子太保左都督臣张勇谨题为钦奉上谕事准陜西总督咨准兵部咨开奉上谕云南提督张勇前镇守甘肃威名素着属畨詟服着以提督现任职衔仍调回甘肃镇守其陜西提督王一正所辖地方应

  • 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三十六刑部十一类进赃罚囚人?罚本部类进内府收贮备用前後事例不一今具载之而以赃物估计附於後诸司职掌凡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应有追到赃物彼处官司用印钤封批差长解人管解到部照依地方发下该

  • 卷三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三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三十七>天子五門路門【一名畢門】 應門   皋門雉門   庫門諸侯三門周禮閽人掌守王宫之中門之禁【鄭司農曰王有五門外

  • 卷十一·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一    宋 胡士行 撰周官第二十二        周书金縢幼年书也洛诰还政书也无逸立政敎戒书也周官亲政书也合而观可以见成王之本质与其昬明疑信之变讲贯启发之深与其知类通达离师傅

  • 序·佚名

    昔者旭照高山。天宫御一乘之驾。流晖原隰。鹿苑转四谛之轮。虽复发轸分逵。而涂无乱辙。一雲普洽。而卉木各茂。自鹄林变色慧日寝光。达学电谢以息肩。真人长往而寂虑。且前贤述圣。难令各解。後进孤陋。更异亲承。况

  •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三藏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萨,复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梵王帝释护世,诸大众等,恭敬围绕。尔时,世尊于吉祥宝藏师

  • 普光坦庵禅师语录·佚名

    序大道廓然独脱形表何缁何素何圣何凡从上古尊宿握吹毛剑断人命根惟临济一宗卓越常情济十七传为断桥伦祖伦十一传为径山冲祖冲传兴善广广传普明用我金明介老和尚为普明嫡子传法三十余人瓶山次庵法兄其上首也普光坦庵峻

  • 卷二十·佚名

    第十八篇五二六 那利妮伽王女本生谭[菩萨=行者]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比丘受原妻所作诱惑之谈话。言此时,佛问比丘曰:&ldquo;何故汝厌出家?&rdquo;答曰:&ldquo;为原妻之故。&rdquo;佛言:&ldquo;汝比丘!彼妇人对汝为

  • 范太史集·范祖禹

    五十五卷。宋范祖禹 (1041—1098)撰。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祖禹少孤,由叔祖范镇抚养,闭门读书。后举进士甲科。曾从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达十五年之久。书成,司马光荐为秘书省正字。

  •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佚名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纂集《白羽黑翮龙飞玉符》(即龙飞尺素诀)、《太上飞行羽经升玄上记》(即白羽黑翮灵飞玉符)二篇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