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序

一、闽立国仅一年,某以乙酉冬十月始到行在。既补外吏,不悉朝事;又终日奉檄驱驱,无因得阅邸钞。兹编凡福州年月以前事,皆得诸闻者也。至于延平行政、赣州用兵,亦祗识其所亲见。江、闽士大夫多留心者,必已有成书也。

一、粤事,自戊子秋九月过岭到肇,参列班行,略有见闻,随即记录。兹编凡戊子以前,皆本诸刘客生之日记;于湖南战功多不甚悉,亦因其所记者而已。辛卯春,滞梧州村中,略加编辑。夏四月,始离粤地;去南日远,间有传闻,不敢深信、亦不敢纪也。

一、宏光朝,某以书生蒙钩党之祸,匿武水周仲驭家复壁中,耳目俱绝;无所闻知。乱后始过白门,于先朝勋戚口中得三疑案,遂作传疑诗三首纪之。至于覆国之奸固系同郡,本末素悉,今惟纪其里居大略;乞降后,死仙霞岭事,皆得诸同时共事者之口。若其立朝误国诸状,海内自有信史也。

一、某平生好吟,每有感触,辄纪篇章。闽中舟车之暇,亦间为之。粤则闲曹无事,莫可发摅;每有纪事,必系以诗。或无纪而但有诗,或纪不能详而诗转详者;故诗不得不存也。删者甚多,亦存其纪事之大者而已。

一、出岭时,频遭兵掠;是编为小儿法祖藏败絮中,得存。归而深匿之,将作井中史矣。儿殁十余年,不忍发笥检视;而伪说横行,颠倒悖谬,无处置喙,付之长叹而已。近见野史中亦间有传信者,然皆得之风闻;其中成败是非、本末曲折未经亲见,故不能悉之深也。其书有为予所知而不甚关系,当时偶失纪者,补入数条;若予所不知者,虽信亦不敢载也。

桐城钱澄之饮光氏记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六·志第七十九·乐一·脱脱
  卷四·秦二·佚名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杨仲良
  第五回 陈桥驿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禅登大位·蔡东藩
  第二十九回 郑汝成力守制造局 陈其美战败春申江·蔡东藩
  卷三十四正俗一·何良俊
  卷之一千四百六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纪昀
  ·禀抚军徐中丞树人·丁曰健
  项羽本纪第七·司马迁
  薛修义传·李百药
  陆诜传·脱脱
  董一元传·张廷玉
  王骥传·张廷玉
  汉纪五十九 孝献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214)·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青衫记目录·顾大典

    第一齣 家门始末第二齣 元白揣摩第三齣 裴兴私歎第四齣 蛮素饯别第五齣 元白上路第六齣 元白对策第七齣 郊游访兴第八齣 蛮素闻捷第九齣 河朔兵乱第十齣 梦得刺江第十一齣 承璀授阃第十二齣 河朔交兵第十

  • 第八出 献发·洪昇

    〔副净急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下官杨国忠,自从妹子册立贵妃,权势日盛。不想今早忽传贵妃忤旨,被谪出宫,命高内监单车送到门来。未知何故?好生惊骇!且到门前迎接去。〔暂下〕 【仙吕过曲·望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刘末同关末、张飞,领卒子上)(刘末云)桑盖层层彻碧霞,织席编覆作竹涯。有人来问宗和祖,四百年前旺气家。某姓刘,名备,字玄德。大树楼桑人也。某有两个兄弟,二兄弟蒲州解良人也,姓关,名羽,字云长。三兄弟涿州范阳人也,姓张

  • 寒山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共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 城中蛾眉女

  • 卷七十一·志第二十四·律历四·脱脱

        ◎律历四   道体为一,天地之元,万物之祖也。散而为气,则有阴有阳;动而为数,则有奇有偶;凝而为形,则有刚有柔;发而为声,则有清有浊,其着见而为器,则有律、有吕。凡礼乐、刑法、权衡、度量皆出于是。自周衰乐坏,而

  • 一二九一 礼部尚书纪昀奏来热勘书完竣并查明阙失颠舛各书设法办理折·佚名

    一二九一 礼部尚书纪昀奏来热勘书完竣并查明阙失颠舛各书设法办理折【真按:文津阁四库全书之覆校工作】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臣纪昀跪奏,为勘书完竣,并查明阙失颠舛,设法办理,伏乞圣鉴事。窃臣仰蒙皇上格外鸿慈,俾率领

  • 一一○○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请将《通鉴纲目三编》等书中元朝人名一体更正折·佚名

    一一○○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请将《通鉴纲目三编》等书中元朝人名一体更正折乾隆五十年四月二十六日云南巡抚臣刘秉恬跪奏,为查明请旨事。恭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有辽、金、元三朝时事,议论诋毁之处及辽、金、元三朝

  • 六八八 寄谕大学士英廉于仅存名目之书查清后将底本发还·佚名

    六八八 寄谕大学士英廉于仅存名目之书查清后将底本发还乾隆四十五年四月十三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大学士英<廉>,乾隆四十五年四月十三日奉上谕:四库馆书籍,当时勅令总纂等将各省解京之书详加核定,有应行抄誊者,有仅

  • 柳元景传·李延寿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县人。他的高祖叫柳纯,位至平陽太守,没有上任。曾祖叫柳卓,从本郡迁居襄陽,官到汝南太守。祖父柳恬,是西河太守。父亲柳凭,是冯翊太守。柳元景少年时期就熟悉弓马,多次跟随父亲讨伐蛮人,以勇敢著称。他少言

  • 李延寿传·欧阳修

    李延寿,世代居住相州。太宗贞观年间,逐步升任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由于编写史书有功,改任御史台主簿,代理国史。当初,李延寿的父亲李大师,记得很多前朝旧事,一直认为宋、齐、梁、陈、北齐、北周、隋朝天下阻隔,南方称北方

  • 卷之五十二  畜德錄(明)陳沂 撰·邓士龙

    (畜德錄,一卷,明陳沂撰。陳沂(一四六九──一五三八),字宗魯,後改字魯南,號石亭。金陵人。正德十二年進士。由庶吉士歷編修、侍講,忤張孚敬,出為江西參議、山東參政。改山西行太僕寺卿致仕。傳見明史卷二八六文苑傳二。是錄記

  • 卷十六 宗望战事·李有棠

    太祖天辅冬十二月辛丑,以乌赫哩贝勒杲为诸军都统,昱、宗翰、宗望等副之。宗望,本名斡刺布,太祖次子也。每从太祖征伐,常在左右,至是始命将兵。六年春三月,都统杲等追辽主于鸳鸯泺,遂奔西京。时宗翰在北安州,获辽护卫实讷埒,知辽

  • 卷四十八·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四十八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八><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八><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八><經部,禮類,通禮

  • 卷七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二十五成公元年考异永怀堂注茅戎戎别种也无也字 足利本为二年齐侯伐传伐下有我字宋板永懐堂同释文茅戎亡交反史记及三传皆作贸戎【三叶】正误

  • 孟子序说·朱熹

    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驺人也〈驺亦作邹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伋索隠云王劭以人为衍字而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亦皆云孟子亲受业于子思未知是否〉道既

  • 卷六十·佚名

    释十善品第三十八【经】佛告释提桓因言:&ldquo;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人行十善道。于汝意云何?是因缘故,得福多不?&rdquo;答言:&ldquo;甚多!世尊。&rdquo;佛言:&ldquo;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

  • 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卷第十一·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鸠尸那竭国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般涅槃时。十方国土无央数众。天龙八部悉皆悲号叹息。禽兽杂类悉皆如是。来到佛所稽首作礼毕讫却坐。世尊告曰若有疑者今皆当

  • 显扬圣教论颂·无著

        无著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事品第一  善逝善说妙三身  无畏无流证教法  上乘真实牟尼子  我今至诚先赞礼  稽首次敬大慈尊  将绍种智法王位  无依世间所归趣  宣说瑜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