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折

(冲末扮刘末同关末、张飞,领卒子上)(刘末云)桑盖层层彻碧霞,织席编覆作竹涯。有人来问宗和祖,四百年前旺气家。某姓刘,名备,字玄德。大树楼桑人也。某有两个兄弟,二兄弟蒲州解良人也,姓关,名羽,字云长。三兄弟涿州范阳人也,姓张,名飞,字翼德。俺三人结义在桃园,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当日死。俺自破黄巾贼、诛吕布之后,英雄各占一方。见今曹操据于许昌,孙权占了江东,俺权且下寨于新野。俺待举兵与曹操交锋,争奈无军师。有徐庶曾言,南阳邓州卧龙冈有一仙长,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此人才欺管乐,智压孙吴。论医起死回生,论卜知凶定吉。剑挥星斗怕,书动鬼神惊。六韬三略,妙策神机。徐元直举善荐贤,若得孔明下山,拜为军师,凭着关、张雄虎之将,如猛虎插翅。俺弟兄三人,建安十二年春月间至卧龙冈上,访防明一次不遇,当年秋九月又访孔明一次也不遇,如今是第三遭也。收拾了行装,再请诸葛先生,走一遭去。我问两个兄弟者,云长,咱弟兄三人,再请一遭去如何?(关末云)哥哥,咱弟兄三人,走一遭去。今求贤用士,如那太公隐于磻溪,似子房圯桥进履,咱屈膝于吾师,方可成就大事也。(刘末云)三兄弟,你心下可是如何?(张飞云)二位哥哥,昔日徐庶是脱身之计。量那村夫,省得甚么?三年三访,费了工夫。凭着您兄弟坐下马,手中枪,万夫不当之勇,觑那曹操,掌上观纹。不要请去。既哥哥要去,您兄弟不去。(刘末云)兄弟也,将在谋而不在勇。也有用着你那躁暴处,也有用不着你躁暴处,则依着你两个哥哥者。(张飞云)二位哥哥去,您兄弟断然不去。(刘末云)既然三兄弟不去呵,俺弟兄二人,点就军卒,留下赵云、刘封、糜竺、糜芳,您众将紧守着新野,小心在意。则今日直至卧龙冈访孔明,走一遭去。独跨苍鸾何处游,神仙多管赴瀛洲。访君不遇空回首,若的那野草闲花满地愁。(刘末同关末下)(张飞云)二位哥哥去了也。张飞也,你要寻思者,俺弟兄每曾言,一在三在,一亡三亡。两个哥哥去了也,我索走一遭去。我此一去,不请那村夫,我则是相伴俺两个哥哥,走一遭去。俺驱马离新野,诚心谒孔明。今年又不遇,放心烧的草庵平。(下)(正末扮诸葛亮领道童上)(正末云)贫道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乃琅琊阳都人也。今在襄阳城西,号曰隆中,有一冈名是卧龙冈,贫道耕锄于陇亩。近日之间,有新野太守刘备来谒两次。贫道不曾放参。可是为何?我避其烦冗。不知俺出家儿人,倒大来幽静快活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数下皇极,课传《周易》,知天理。饱养玄机,常有那尊道德参玄意。

【混江龙】有朝一日,我出茅庐指点世人迷。凭着我剑挥星斗,我志逐风雪。圣明君稳坐九重龙凤阙,显出那大将军八面虎狼威。(云)道章,你见么?(道童云)师父,您徒弟见甚么?(正末唱)见风筛竹影,日射松穿。我恰才袖中发课,你去那门外观窥。安排着香桌,准备着烹茶,(云)道童,这一来。(道童云)师父,可是何人到此也。(正末唱)必定是关云长、张翼德和刘备。(云)道童。(道童云)师父有何话说?(正末唱)你与我忙铺下席簟,,你与我半掩得这些扉。

(道童云)师父,您徒弟安排下香桌,烹了茶汤,铺下席簟,洒扫的干净了也。(正末云)道童,你门首觑者,看有甚么人来。(刘末同关末、张飞上)(刘末云)兄弟,可早来到也。远远的看见茅庵,将俺的军马屯在这山峪口,安营下寨。咱弟兄三人,直至茅庵中请师父去,可早来到也。二位兄弟,俺见师父去来。(张飞云)二位哥,今番第三遭,这村夫若下山去呵,我和他佛眼相看,若不下山去呵,我不道的烧了他哩。(关末云)兄弟,你休这等躁暴,俺求贤用士哩。(刘末云)兄弟,你不得躁暴,休误了大事。(刘末见道童科,云)道童,你师父庵中有么?(道童云)俺师父正在庵中盹睡哩。(张飞做揪住道童科,云)你师父在那里?(道童慌科,云)老官儿,我才不说来,师父昨日酒多了,还不曾睡醒哩。老官儿休要动手。(张飞云)这村夫到不纳房钱。则是睡。(关末云)兄弟休要躁暴。(张飞做放了道童科,云)去,我且饶你。(道童云)呸!可不是晦气。此人就是个村牛一般。(刘末云)道童,对你师父说去,有新野太守刘、关、张弟兄三人,特来拜见。(道童云)理会的。(报科,云)报的师父得知,庵门首有刘、关、张弟兄三人,来拜见师父。(正末

云)既然一年三访,此人诚心,我必索与他相见者。道童,你请那姓刘的过来。(道童云)理会的。(做见刘末科,云)那个是那姓刘的老官儿?俺师父有请。(刘末云)您二位兄弟,则在门首等者,我见了师父,着人来请您二位兄弟。(刘末做见科)(正末唱)

【醉中天】我见他挪身起,他忙挪步上阶基。(刘末拜科,云)师父,孤穷刘备,来两次不遇,今番是第三遭也。刘备特来相访。(正末唱)玄德公你这般两次三番劳贵体,(刘末云)小官特来相请也。(正末唱)你请贫逆因何意?(刘末云)一年三访不遇,今日得见吾师,实乃孤穷刘备之万幸也。(正末唱)我请你个玄德公安然坐的,(刘末云)孤穷刘备,断然不敢。(正未唱)他口声声道是孤穷刘备,那一个孤穷的他生这般舜目尧眉?

(云)敢问玄德公,来谒贫道,有何事务也?(刘末云)上告师父,俺一年三顾,因宗社远远而来,不避驱驰,为汉室展转参礼。徐元直举善荐贤,告吾师屈高就下。今日得见尊颜,如拨云雾而睹青天,德助军威,挥宝剑而遣风云雷雨,全在吾师挥毫一助。师父,

你那七星剑上呼风雨,六甲书中动鬼神。九天挽得银河水,愿与三军洗战尘。师父若下山去呵,施展你黄石公《三略》法,显扬你那吕望《六韬》书。重磨俺那日月光天德,再整俺那山河壮帝居。(正末云)将军少罪,贫道本是南阳一耕夫,岂管尘世之事?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刘末云)师父,好歹下山走一遭去也。(正末唱)

【油葫芦】我则待仿学巢由洗是非,我一心待习道德。我可便喜登吕望钓鱼矾,谁待要蜗牛角上争名利?谁待要蜘蛛网内求官位?(刘末云)师父隐迹于此,不知主何意也?(正末唱)我但穿些布草衣,但吃些粗粝食。我则待日高三丈我便朦头睡,一任教乌兔走东西。

(刘末云)师父在此,好是清幽也。(正末唱)

【天下乐】我则是除睡人间总不知,我可便其也波实,其实可便无甚智,(刘末云)师父若肯下山去呵,同扶汉室,再立炎刘,有何不可也?(正末唱)你今日请贫道下山待出些气力。(云)贫道便下山去呵。(唱)我其实当不的寒,我可便济不的饥,便请下这个卧龙冈做甚的?

(云)玄德公,你同谁来?(刘末云)有二兄弟云长在门首。(正末云)道童,你请那二公子过来。(道童云)理会的。(做见关末科,云)那个是二公子?(关末云)小官便是。(道童云)二官人,俺师父有请。(关末云)三兄弟,你则在门首,我见师父去。(做见正末科,云)师父,俺三谒不遇尊师,今日得见,实乃云长万幸也。(正末云)不敢!不敢!好个将军也。(唱)

【金盏儿】他生的高耸耸俊英鼻,长挽挽卧蚕眉。红馥馥面皮有似胭脂般赤,黑蓁蓁三绺美髯垂。这将军内藏着君子气,外显出渗人威。这将军生前为将相,他若是死后做神祗。

(张飞做见正末喝科,云)口退!来、来、来,兀那村夫,俺两个哥哥鞠躬相请,你坚意推托。依着我呵,你与我拿枪牵马,我也不要。你驱驰俺两个哥哥。兀那村夫,你听者:则这张飞情性强,我忙捻丈八枪,你若不随哥哥去,将火来我烧了你这卧龙冈。若不是俺两个哥哥在此,我则一枪搠杀你个村夫。你无道理,无廉耻,无上下,失尊卑也。(正末唱)

【醉中天】你道我无道理无廉耻、无上下失尊卑,你将这环眼睁圆瞅定谁?奓沙起黄髭髟,(张飞力云)兀那村夫,你相我可是如何?(正末唱)你显出那五霸诸侯气力。(张飞云)不则你说,都是这般道,张飞有五霸诸侯之分。(正末唱)他不住的叫天吼地,(张飞云谁不知我是莽张飞也。(正末唱)可不道你外名儿是莽撞张飞。

(刘末云)师父,俺弟兄三人,远远而来,好共歹要师父下山去也。(正末云)贫道断然去不的。(赵云冲上,云)腕上钢鞭能打将,匣中宝剑掣秋霜。幼年贩马为商贾,真定常山是故乡。某姓赵名云。字子龙。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见在玄德公手下为将。今有玄德公弟兄三人,上卧龙冈访诸葛孔明去了,着某镇守新野。谁想甘夫人生一子,主公不知,某亲自去卧龙冈报喜去。可早来到也,不必报复,我自过去。(做见刘末科)(刘末云)赵云为何至此也?(赵云云)报的主公得知,贺万千之喜,有甘夫人所生一子,赵云特来报喜。(刘末云)兄弟,打甚么不紧,师父不肯下山去哩。既是这等,我与师父说知去。(做见正末科)(正末云)玄德公,贫道则今日便下山去。(张飞云)这村夫无札;俺哥哥的面皮,到不如赵云那?(刘末云)师父为何便下山去?(正末云)不然,我观玄德公喜气而生,旺气而长,我所以下山去也。(刘末云)师父,有甘夫人所生一子,有兄弟赵云来报喜信来。(正末云)玄德公,贫道已知了也。我去则去,要说的明白。(刘末云)师父说,小官试听者。(正末云)曹操七十二郡,按着天时之地;孙权见居江东八十一郡,接着九数,乃地利之方。(刘末云)师父,刘备何处安身?(正末云)吾观玄德公,可住西蜀也。(刘末云)西蜀乃是吾宗族刘璋所居之地,刘备争忍图之,则怕不中么?(正末云)非图之也,自有良法取之。西川五十四州,五见四,也是个九数,是人和之地。便好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刘末云)谢了师父者。吾师真乃是通神,喜杀孤穷霸业人。锦绣江山十万里,今日个茅庐一论定三分。(正末唱)

【尾声】把您这孙刘曹、吴蜀魏,鼎足三分不可缺矣。曹操天时为第一,想孙权地利合宜,玄德公掌人和,稳胜磬石。先占了西蜀四千里,我对你个玄德公说知。哎!你个张将军赌气,我则见笑谈间一阵卷征旗。(同众下)

猜你喜欢
  卷八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一百二十五·彭定求
  六·钱仲联
  卷三十八·陈廷敬
  第三十四出 刺逆·洪昇
  卷十九·白居易
  初集卷十三·乾隆
  卷五·陆游
  卷401 ·佚名
  卷74 ·佚名
  卷一百十四·冯惟讷
  卷一百二十五·陈思
  卷三百四十五·陈廷敬
  卷五十六·佚名
  卷四·喻良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九十七·彭定求

        卷797_1 【离别难】武后宫人   此别难重陈,花飞复恋人。来时梅覆雪,去日柳含春。   物候催行客,归途淑气新。剡川今已远,魂梦暗相亲。   卷797_2 【袍中诗】开元宫人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

  • 明帝纪第三·陈寿

    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魏书曰: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于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

  •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脱脱

        兴宗二   十年春正月辛亥朔,宋遣梁适、张从一、富弼、赵日宣来贺。甲子,复遣吴育、冯戴来贺永寿节。二月庚辰朔,诏蒲卢毛朵部归曷苏馆户之没入者使复业。甲申,北枢密院言,南、北二王府及诸部节度侍卫祗候

  • 元史纪事本末卷四·陈邦瞻

    托克托之贬【哈玛尔附】顺帝至元六年二月黜中书大丞相巴延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巴延既诛腾吉斯独秉国钧遂专权自恣变乱成宪虐害天下渐有异谋帝患之巴延欲以所养弟之子托克托宿卫侦帝起居惧涉物议乃以知枢要汪嘉努翰林学士

  •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洪武十六年八月壬申朔日有食之○甲戌 上谕佥都御史詹徽等曰民之休戚系于牧民者之贤否咨询得失激浊扬清则系乎风纪之职近来人情习于故常政事安于苟且上下相蒙彼此无惮乃至阖郡连岁不闻有所激劝或者乃云吏称民安岂知善

  • 第三十六回 壬辰年明太祖应运龙兴·黄士衡

    诗曰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遍地愁。桃李花开满树红,转头青子绿荫浓。梧桐叶下犹残雨,雪片檐前又舞风。时序往来千古在,人生聚散一场空。今朝有酒今朝醉,说甚英雄十大功。却说大明太祖高皇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弘治十四年二月庚辰朔吏兵二部各议覆吏科都给事中王洧等所陈节财裕民事请将先后传升官员查奏裁革不允○工科给事中张文言四事一谓兵部尚书马文升居位不职乞暂出之于边以观其成功或无意于行则令以礼致仕别举才望老成如

  • 卷之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宦官亡汉【党铜之祸 董卓之乱】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兄弟专权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宪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不事豪党遂与定议诛宪【事见窦氏专恣】郑众迁大长秋帝策勲班赏众每辞多受少帝由是贤之常与之议论政事

  • 裴延龄传·刘昫

    裴延龄是河东道人,他父亲是裴旭,曾任和州刺史。裴延龄在乾元末年任汜水县县尉,遇到洛阳被史思明攻占,就避居鄂州,搜集裴马因注《史记》的缺漏,自称小裴。后来华州刺史董晋推荐他任防御判官;黜陟使推荐他的才能,调任太常博士。

  • 卷十七·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十七明 黄道周 撰丙子春某以守歳还山独处墓下时诸亲朋各以歳事家居未遑讲论而某新奉环命将改茘衣拟拜疏请告稍谢朋从山中书籍皆朽蠧无复足披抱膝看松增其寥落简诸友尺

  • 定公·定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王正月。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得宝玉、大弓。六月,葬郑献公。秋,齐侯、卫侯次于五氏。秦伯卒。冬,葬秦哀公。【传】九年春,宋公使乐大心盟于晋,且逆乐祁之尸。辞,伪有疾。乃使向巢如晋盟,且逆子梁之尸。子明谓桐

  • 会昌以前中华佛教之三大系·太虚

      中华所有佛教历史,仅详事实,关于教理变迁之原因与程序,犹少系统之研究。如高僧传、传灯录等,皆一个人一宗派之传记耳。至于学派盛衰之迹,尚难明也。余今提出此问题、亦为研究佛教史者,聊备方案而已。若详细考察,则非短时

  • 四分律卷第十三(初分之十三)·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三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难陀为众僧所差教授比丘尼,教授比丘尼已默然而住。尔时大爱道语言:“尊者难陀!我等欲得闻法,愿更与我等说。”尔时尊者难陀与说法已

  • 太上元始天尊证果真经·佚名

    元始天尊劝人持诵真经,以求长生、福庆、度幽。

  • 血匕首·程小青

    这是我的老友霍桑在早年时代,初试侦探学术时的纪录之一。 他这一次的尝试,虽也遭遇了不少曲折困惑,结果却到底是成功的;而且成绩的优异,不但使他在侦探界上奠定了不拔的基础,又引起了他服务人群的兴趣,使他获得了发挥他的聆

  • 历代词话·王奕清

    词话总集。清王奕清编。十卷。奕清系康熙朝詹事,曾受命编修《钦定词谱》。此编摘录历代词话著作,总成约二十万字。以内容分时代编排,不论词话作者之时代。卷一、卷二为唐代,卷三为五代,卷四至六为北宋,卷七、八为南宋

  • 续通志·纪昀

    《续通志》,顾名思义,是衔接《通志》的一本综合史料而成的史书。清乾隆三十二年时官修。后经纪昀等校订,共640卷。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字晓岚,一字春帆、河北献县人,举进士、授侍读学士,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主持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