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孟子序说

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驺人也〈驺亦作邹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伋索隠云王劭以人为衍字而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亦皆云孟子亲受业于子思未知是否〉道既通〈赵氏曰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程子曰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圣之时者也故知易者莫如孟子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又曰春秋无义战又曰春秋天子之事故知春秋者莫如孟子尹氏曰以此而言则赵氏谓孟子长于诗书而已岂知孟子者哉〉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逺而阔于事情〈按史记梁惠王之三十五年乙酉孟子始至梁其后二十三年当齐湣王之十年丁未齐人伐燕而孟子在齐故古史谓孟子先事齐宣王后乃见梁惠王襄王齐湣王独孟子以伐燕为宣王时事与史记荀子等书皆不合而通鉴以伐燕之岁为宣王十九年则是孟子先游梁而后至齐见宣王矣然考异亦无他据又未知孰是也〉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赵氏曰凡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韩子曰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愚按二说不同史记近是〉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程子曰韩子此语非是蹈袭前人又非凿空撰得出必有所见若无所见不知言所传者何事〉○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程子曰韩子论孟子甚善非是得孟子意亦道不到其论荀杨则非也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子虽少过然亦不识性更说甚道〉○又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逺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程子曰孔子言参也鲁然颜子没后终得圣人之道者曾子也观其启手足时之言可以见矣所传者子思孟子皆其学也〉○又曰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子云曰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之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或问于程子曰孟子还可谓圣人否程子曰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处〈愚按至字恐当作圣字〉○程子又曰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又曰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又曰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又曰学者全要识时若不识时不足以言学颜子陋巷自乐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自任○又曰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毫发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杨氏曰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隠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欧阳永叔却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谓误矣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用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

猜你喜欢
  月令·戴圣
  春秋胡氏传辨疑原序·陆粲
  卷一百三十二·陈祥道
  卷三十九·陈祥道
  吃饭睡觉不说话·孔子
  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春秋辨义卷二十·卓尔康
  卷一百十二·卫湜
  卷三十三·程川
  尚书七篇解义卷一·李光地
   应帝王第七·刘文典
  僖公·僖公二十八年·左丘明
  卷三百七十八·佚名
  卷二十七(曼陀罗译)·佚名
  守空品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678_1 【中秋夜有怀】许彬   趋驰早晚休,一岁又残秋。若只如今日,何难致白头。   沧波归处远,旅舍向边愁。赖见前贤说,穷通不自由。   卷678_2 【寻白石山人涧】许彬   路穷川岛上,果值古仙家。阴洞

  • 第一出 家门·梁辰鱼

    【红林擒近】〔末上〕佳客难重遇。胜游不再逢。夜月映台馆。春风叩帘栊。何暇谈名说利。漫自倚翠偎红。请看换羽移宫。兴废酒杯中。骥足悲伏枥。鸿翼困樊笼。试寻往古。伤心全寄词锋。问何人作此。平生慷慨。负薪吴

  • 卷三百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一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禹锡】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署】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刘禹锡初与公同为监察御史故称院长】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瑕名劳长

  • 卷之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八九五 两淮盐政伊龄阿奏查勘文汇文宗二阁书格情形并众商请捐雇觅书手银两折·佚名

    八九五 两淮盐政伊龄阿奏查勘文汇文宗二阁书格情形并众商请捐雇觅书手银两折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八日臣伊龄阿跪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奉上谕:四库全书现在头分已经告竣。等因。钦此。跪读之下,仰见皇

  • 张咏传·脱脱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少年时意气豪放,不拘小节,即使贫贱时外出交游,也不肯居人之下。太平兴国五年(980),濮州推举进士,舆论以张咏为首位被推荐人。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便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

  • 卷六·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六      宋 沈枢 撰宦官门 汉宦官用权自郑衆始 永元四年郑衆迁大长秋和帝策勲班赏衆每辞多受少帝由是贤之常与之议论政事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顺帝复位宦官之力

  • 厚黑丛话卷五·李宗吾

    成都《华西日报》二十五年一月二月  去岁元旦,华西报的元旦增刊上,我作有一篇文字,题曰《元旦预言》。我的预言,是“中国必兴,日本必败”八个字,这是从我的厚黑史观推论出来,必然的结果,不过其中未提明厚黑二字罢了。今

  • 大学衍义卷二十六·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三审治体义利重轻之别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

  • 四书留书卷六·章世纯

    明 章世纯 撰孟子下离娄之明 章物之成者在此所以为之在彼矩不方可以为方规不员可以为员法不専仁可以为仁故度量不生于上则泽不及于下礼教不修之其精则安养不足于其粗先王之道以仁天下也而事多于礼义节度此规矩以生

  • 孟子纂防卷三·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孟子纂疏钦定四库全书孟子纂防卷三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复扶又反】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也当路居要地也管仲齐大

  • 第7章·老子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2)。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3)。【题解】这里反映了老子没落阶级的“自私”特点,用“无私”作幌

  • 卷二十三·赞宁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唐汾州僧藏传释僧藏者,西河人也。弱龄拔俗,气茂神清,允迪循良,恪居下位。迨沾戒善,密护根尘。见仁祠必礼之,逢硕德则尽礼。苟遇僧俗施拜,乃俯偻而走,如回避令长焉。若当众务也,则同净人,屈己

  •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二·佚名

    元魏昭玄统沙门释昙曜译  护世四王典领四方。提头赖吒领乾闼婆众。有九十一子皆名曰帝。姿貌端正有大威力。眷属辅相应护此咒。毗留博叉领究槃茶众。九十一子皆名曰帝。姿貌端正亦有威力。眷属辅相应护斯咒。毗留勒

  • 卷第三十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五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施一食处过受学处第三十二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于边方处大聚落中有一长者。信心殷重。为诸四方沙门婆罗门等造一住处。若有于此停住者。施以饮食

  • 第二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己二 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 分二  庚初  初销倒想说空如来藏  二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 庚初分二  辛初 如来破妄显真  二  阿难

  • 朱枫林集·朱升

    诗文别集。十卷。明朱升(约1341前后在世)撰。朱升,字允升,休宁人,生卒年均不详。朱升为明初著名历史人物,也是位著名学者,人称“枫林先生”。明初建时曾参与制定经国大略,当时的典章制度多出其手,与陶安、宋濂齐名。明陈敬则

  • 步虚大师预言诗·佚名

    步虚大师预言,作者,步虚大师。预言诗乃是乩文,在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七日甲辰1904年正月初七日,北京西山碧云寺清虚楼的主人高静涵居士请得随朝天台步虚和尚(又作步真麈君)降乩。民国初年,此乩文即甚为哄动一时,因预言光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