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序说
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驺人也〈驺亦作邹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伋索隠云王劭以人为衍字而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亦皆云孟子亲受业于子思未知是否〉道既通〈赵氏曰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程子曰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圣之时者也故知易者莫如孟子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又曰春秋无义战又曰春秋天子之事故知春秋者莫如孟子尹氏曰以此而言则赵氏谓孟子长于诗书而已岂知孟子者哉〉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逺而阔于事情〈按史记梁惠王之三十五年乙酉孟子始至梁其后二十三年当齐湣王之十年丁未齐人伐燕而孟子在齐故古史谓孟子先事齐宣王后乃见梁惠王襄王齐湣王独孟子以伐燕为宣王时事与史记荀子等书皆不合而通鉴以伐燕之岁为宣王十九年则是孟子先游梁而后至齐见宣王矣然考异亦无他据又未知孰是也〉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赵氏曰凡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韩子曰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愚按二说不同史记近是〉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程子曰韩子此语非是蹈袭前人又非凿空撰得出必有所见若无所见不知言所传者何事〉○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程子曰韩子论孟子甚善非是得孟子意亦道不到其论荀杨则非也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子虽少过然亦不识性更说甚道〉○又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逺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程子曰孔子言参也鲁然颜子没后终得圣人之道者曾子也观其启手足时之言可以见矣所传者子思孟子皆其学也〉○又曰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子云曰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之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或问于程子曰孟子还可谓圣人否程子曰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处〈愚按至字恐当作圣字〉○程子又曰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又曰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又曰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又曰学者全要识时若不识时不足以言学颜子陋巷自乐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自任○又曰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毫发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杨氏曰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隠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欧阳永叔却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谓误矣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用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
猜你喜欢 月令·戴圣 春秋胡氏传辨疑原序·陆粲 卷一百三十二·陈祥道 卷三十九·陈祥道 吃饭睡觉不说话·孔子 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春秋辨义卷二十·卓尔康 卷一百十二·卫湜 卷三十三·程川 尚书七篇解义卷一·李光地 应帝王第七·刘文典 僖公·僖公二十八年·左丘明 卷三百七十八·佚名 卷二十七(曼陀罗译)·佚名 守空品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