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柳元景传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县人。他的高祖叫柳纯,位至平陽太守,没有上任。曾祖叫柳卓,从本郡迁居襄陽,官到汝南太守。祖父柳恬,是西河太守。父亲柳凭,是冯翊太守。

柳元景少年时期就熟悉弓马,多次跟随父亲讨伐蛮人,以勇敢著称。他少言寡语,有器识,荆州刺史谢晦听到他的名气,曾经邀请他,还没有来得及去而谢晦失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他的能力,正赶上荆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又召用他,刘道产对他说:“很久就打算让您屈尊来这里任职,现在贵王相召,难以相留,违背心意会显得无知。”服丧期满,逐步升迁为刘义恭司徒太尉城局参军。文帝见到后又十分欣赏。

在此以前,刘道产在雍州有良好的政治教化,远方的蛮人都出来归顺,缘沔河两岸住下组成村落,户口繁盛。等刘道产死后,群蛮大肆进行抢掠。孝武帝西镇襄陽,刘义恭推荐柳元景,于是便任命他为武威将军、随郡太守。等到任以后,他广设策略,斩杀和俘虏了数百人,郡内治安肃然。

随王刘诞镇守襄陽,柳元景调为后军中兵参军。后来朝廷大举北侵,让诸藩镇各出军队,元嘉二十七年(450)八月,刘诞派遣尹显祖兵出赀谷,鲁方平、薛安都、庞法起进入卢氏,田义仁兵出鲁陽,加任柳元景为建威将军,担任各军总的统率。

后军外兵参军庞季明,是三秦显贵的豪门世族,请求进入长安,招抚关、陕一带,于是从赀谷进入卢氏。卢氏人赵难接纳了他。柳元景率领军队继续前进,因为前锋深入,孤军没有后继部队,所以柳元景派人驰马传令,让尹显祖进入卢氏,以作为各路军队的声援。柳元景因为军粮不足,难以长久相持,于是便束马悬车,把军队引上了百丈崖,路出温谷而进入卢氏。庞法起等军队前进驻扎在方伯堆,离弘农城五里路。柳元景引军度过熊耳山,薛安都驻军在弘农。庞法起前进占据潼关,庞季明率领鲁方平、赵难诸军开向陕州。十一月,柳元景率领众军到达弘农,扎营在开方口。仍然以柳元景为弘农太守。

起初,薛安都留住在弘农而诸军已经进到陕州。柳元景到了以后,对薛安都说:“您不要坐守空城,而让庞公孤军深入,应该抓紧进军。”众军都来到陕州城下,排列开军营而对他们进行逼迫,并且一齐大造攻城器具。

魏朝的城镇临着河,十分牢固,他们恃险自守。庞季明、薛安都、鲁方平、尹显祖、赵难诸军频频进攻而没有攻下,薛安都、鲁方平各自在城东南列阵,以等待他们。魏兵大量出阵,先用轻骑挑战,薛安都怒目横矛,单骑冲上阵地,向四外奋勇突击,左右的人都纷纷后退,杀伤的人不可胜数,于是众军一齐呐喊前进。魏朝放出了很多突骑兵,众军都很忧虑。薛安都十分恼怒,于是便脱去头盔,解下所带的铠甲,只穿一件绛色的两当衫,马也去掉了鞍具,驰入了贼阵。猛烈咆哮,所向无前,挡着刀锋的无不应刃而倒。就这样连续进行了好几次。每次进入,众军无不披靡。

在魏军即将到来的时候,鲁方平派遣驿马报告了柳元景。当时各军粮食已经用尽,各自只剩下了几天的粮食。柳元景正在督促义租并且收缴驴马以准备运粮,他派军副柳元怙挑选了步骑兵二千人赶去应付陕州的紧急情况。他们卷起盔甲兼程前进,一夜功夫就赶到了。第二天早晨,魏军又出来,在城外列阵。鲁方平的各军都排成一列,薛安都率领着骑兵,鲁方平率领着步卒,在左右形成犄角,其余的各义军正在城西南列阵。鲁方平对薛安都说:“现在强敌在前,坚城在后,是我们拼死的日子。您如果不进,我就要斩您,我如果不攻,您就要斩我!”薛安都说:“您说的对。”于是交战。薛安都无比愤怒,横矛直前,杀伤的人很多。流血都凝聚在肘后。矛折断了,换了一根又重新杀入,军副谭金率领着骑兵随后奔杀。从清晨一直战到黄昏,魏军大败,反绑双手而押送到军门前面的有两千多人。诸将想把他们全部杀掉,柳元景认为不可,于是便全都释放让他们返回。都高呼万岁而去。

当时北侵的各军王玄谟等人败退,魏军深入。文帝认为柳元景不应该单独进军,暂且让他回军。诸军便从湖关度过白杨岭出往长洲,薛安都断后,宗越做他的副手。庞法起从潼关向商城,与柳元景会师,庞季明也从胡谷南归,都是有功入京。刘诞登城远望,以鞍下的马送给了柳元景。

当时鲁爽正在开向虎牢,又让柳元景率薛安都等人北出,鲁爽才回来。柳元景再次出兵北侵,在境外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孝武帝入京讨伐元凶刘劭,以柳元景为咨议参军,配了一万人作为前锋,宗悫、薛安都等十三军都隶属在他的统率之下。当时义军的船只小而简陋,担心水战打不过贼军。到了芜湖,柳元景大喜,倍道兼程到了新亭,依山建起营垒栅栏,东西都占据着险要地势。他给军中下令说:“鼓声太频繁容易气衰,叫喊太多力气易尽,只需要各自衔枚猛战,完全听我营中的鼓声。”柳元景观察贼军衰竭,才下令打开营垒呐喊着冲向敌人,贼军大败。刘劭又亲自率领其余的兵众前来进攻军垒,又把他们杀得大败,元凶劭仅只自己一人逃免。皇上到新亭即位,以柳元景为侍中,兼左卫将军,不久转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监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的竟陵随二郡诸军事。起初皇上在巴口,问柳元景事平以后有什么要求。回答说:“希望回到家乡。”所以才有这一任命。

起初,臧质起义,以为南谯王刘义宣软弱容易控制,打算推举他,暗中报告了柳元景,让他率领手下的军队西还。柳元景就把臧质的信交给了孝武帝。告诉他的送信人说:“臧冠军一定是不知道殿下现在的义举,正应该讨伐叛逆,不容许西还。”臧质因此十分恨他。到了柳元景做了雍州刺史,臧质担心他会成为荆州、江州的后患,称说皇上的爪牙不适合远出。皇上违背了他的话,更以柳元景为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封为曲江县公。

孝建元年(454)正月,鲁爽反叛,派遣左卫将军王玄谟去讨伐他。加任柳元景为抚军将军,假节杖,设佐官,继王玄谟之后。后来让他兼任南蛮校尉、雍州刺史,加任都督。

臧质、刘义宣一齐反叛,王玄谟在南面占据梁山,垣护之、薛安都占据历陽,柳元景出兵屯驻采石。王玄谟请求增兵,皇上让柳元景进驻姑孰。柳元景把精兵全部派出去帮助王玄谟,而以病弱兵士守营。所派出的兵士打出了很多旗子,从梁山望去好像是数万人,都说是京城的兵全部开来了,于是战胜。柳元景与沈庆之都以本号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改封柳元景为晋安郡公。他坚持推辞开府。又担任领军、太子詹事,加任侍中。

大明三年(459),他担任尚书令,太子詹事、侍中、中正职务依旧。因为封地在岭南,改封为巴东郡公。又命令他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中正依旧不变。他又辞让开府。于是与沈庆之都依照晋朝的密陵侯郑袤不接受司空的旧例。

大明六年(462),晋升为司空,侍中、令、中正职务依旧。又坚持辞让。于是授给他侍中、骠骑大将军、南兖州刺史,留在京城负责守卫。孝武帝逝世,他与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尚书仆射颜师伯一齐接受遗诏辅助幼主,调为尚书令,兼任丹陽尹,侍中、将军依旧不变。加封开府仪同三司,配给仪仗二十人。他坚持推辞仪仗。

柳元景少年时期家中贫苦,曾经出京到了大雷,天黑了非常寒冷,很为羁旅而感慨。岸边有一个老父自称善于相面,对柳元景说:“您将大大富贵,位至三公。”柳元景以为是开玩笑,说:“人生能避免饥寒就是很幸运的了,哪里敢盼望富贵!”老父说:“以后您会想起我来的。”等富贵后再去找他,却不知他在哪里了。

柳元景由将帅起家,等他执掌了朝政,管理政务虽然不是他的所长,却有弘雅的美名。当时在朝的要人大多经营产业,只有柳元景独自无所经营。江南岸有几十亩菜园,守园人卖菜得了三万钱,送还给家里。柳元景生气地说:“我开这个园子种菜,目的是供家中吃的,却又卖了取钱,是要夺百姓们的利吗?”结果把钱送给了守园人。

孝武帝严厉暴虐无常,柳元景虽然受到了宠幸的待遇,却总是担心遭到祸患。太宰江夏王刘义恭以及各位大臣无不小心翼翼,不敢互相来往。孝武帝逝世,刘义恭、柳元景等互相说:“今天才算免除了横死。”刘义恭与刘义陽等诸王,柳元景与颜师伯等常常互相邀请奏乐酣饮,夜以继日。废帝少年而有凶德,内心不能平衡,杀掉戴法兴以后,悖谬之情暴露,刘义恭、柳元景担忧恐惧,便与颜师伯等谋划废除皇帝,立刘义恭,犹疑未决。事情被发觉,废帝亲自率领宿卫兵出阵讨伐,他以诏令的名义召见柳元景。左右的人跑来报信,说兵刃戒备情况反常。柳元景知道灾祸到了,整顿朝服乘上车子,应召出门。遇上弟弟车骑司马柳叔仁穿着军服,左右壮士几十人,打算拒绝服从命令。柳元景苦苦禁止。等出了街巷,军士大批开来,柳元景下车受死,表情十分安静。

他的长子柳庆宗很有才干,而性情不同寻常,孝武帝让柳元景把他送还襄陽,在途中赐他自杀。次子嗣宗、绍宗、茂宗、孝宗、文宗、仲宗、成宗、秀宗到现在都遇祸。柳元景有六个弟弟:僧景、僧珍、叔宗、叔政、叔珍、叔仁。僧珍、叔仁和子侄在京城和襄陽死掉的有几十人。柳元景的少子柳承宗、柳嗣宗的儿子柳..都在怀孕中,从而获得保全。明帝即位,赠柳元景为太尉,配给仪仗三十人,羽葆、乐队一部,谥号为忠烈公。

猜你喜欢
  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司马迁
  列传第八十八 高句丽 百济 勿吉 失韦 豆莫娄 地豆于 库莫奚 契丹 乌洛侯·魏收
  列传节义第七十五 于什门 段进 石文德 汲固 王玄威 娄提 刘渴侯 朱长生 于提马八龙 门文爱 晁清 刘侯仁 石祖兴 邵洪哲 王荣世 胡小虎 孙道登 李几 张安祖 王闾·魏收
  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八十三·脱脱
  卷六 秦紀一·司马光
  ●明朝小史卷九 成化纪·吕毖
  卷第二十六·徐鼒
  卷之二百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第七十九卷 文苑 六·缪荃孙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七 会见板垣·溥仪
  李材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二·佚名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黄文龙·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零九·彭定求

        卷209_1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路字】贾邕   子欲适东周,门人盈歧路。高标信难仰,薄官非始务。   绵邈千里途,裴回四郊暮。征车日云远,抚已惭深顾。   卷209_2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适字】刘舟   大名掩诸

  • 第四折·佚名

    (牛员外同正旦上)(牛员外云)大姐,我送你来到家也。你听者,则俺这出家儿受用,强似您这富家郎。(正旦云)牛员外,你说甚么哩?(牛员外云)则俺这出家儿受用,强似您这富家郎。(正旦唱) 【双调】【新水令】则您这出家儿受用似比那

  • 列传第五十三·李延寿

    达奚武 若干惠 怡峰 刘亮 王德 赫连达 韩果 蔡祐 常善 辛威厍狄昌 梁椿 梁台 田弘 子仁恭 孙德懋达奚武,字成兴,代人也。祖眷,父长,并为镇将。武少倜傥好驰射,贺拔岳征关右,引为别将。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武与赵贵收尸归平凉

  • 卷四十二前 秦録十·崔鸿

    赵俱 赵俱南安羌酋也一云天水人洪自称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氏以俱为从事中郎及健之世迁河内太守光禄大夫寻以洛州刺史出鎭宜阳俱从弟右仆射韶中护军诲有宠于生生即位乃以俱为尚书令俱固辞以疾谓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九·徐乾学

    宋纪一百九【起重光大渊献十月尽阏逢摄提格三月凡二年有六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元年冬十月乙丑诏蔡京王黼门人实有才能者公举叙擢 参知政事李回罢回不为吕颐浩所喜乞罢政遂出为江南西路

  •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提要·刘绩

      【臣】等谨案管子补注二十四卷明刘绩撰绩字用熙号芦泉江夏人治庚戌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管子旧注本或称房龄或称尹知章宋张嵲防其后曰管子书多古字如専作忒作貣宥作侑况作兄释作泽此类甚众大匡载召忽语曰虽得

  • 卷七十五·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七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六官 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臣若水通曰此成王训廸百官之言也犹长也宰治也天官卿治官之长故谓之冢宰以其所主用人任职以平治天下

  • 卷二十四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四目録礼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编修【臣】龚学海君子庄敬日强监察御史【臣】孙宗溥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给事中【臣】刘方蔼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监察御

  • 周书·君奭·佚名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

  • 随息居饮食谱·王士雄

    养生学著作。1卷。清·王士雄(孟英)撰。刊于1861年。撰写此书时,正值兵荒马乱之际,“石米八千,齑四十,茫茫浩劫……枵腹无聊,丐得枯道人秃笔一枝,画饼思梅,纂成此稿”。因此,其选材合于民情,切于实用。书中对饮食的概

  • 达生编·亟斋居士

    产科著作。1卷。清·亟斋居士撰。刊于1715年。内容有原生、临产、真诀条辨等14篇及格言、方药等。作者主张临产时沉着镇静,掌握“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尽可能不服药或少服药,所论多为经验之谈。本书文字通俗,内

  •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佚名

    本书鲜见其他传本。正一先生, 即唐道士司马承祯。

  • 三千里江山·杨朔

    长篇小说。杨朔著。1953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印刷再版二十多次。小说通过对一支中国铁路工人志愿援朝大队在护桥、运输等战斗中英雄事迹的描写,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爱祖国、爱人民、爱正义、爱和平”,即爱国主

  • 蜃中楼·李渔

    传奇。 清李渔 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之一。约于清初成书。演二龙女与柳毅、张羽事。实以元杂剧《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故事揉合而成。叙洞庭、东海两龙女游蜃楼,得遇书生柳毅

  • 东莱诗集·吕本中

    诗别集。二十卷。宋吕本中撰。《宋史·吕本中传》言其“有诗二十卷”。《郡斋读书志》著录《东莱集》二十卷、《外集》二卷,又言其“少学山谷为诗”,则所记吕集,可能即为诗集。《直斋书录解题》则将此《东莱集》二十卷、

  •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佚名

    又名《记法住经》、《法住经》、《无量寿供养仪轨》。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腾14。唐玄奘译。一卷。首尾俱全,存一百十三行。谓佛临涅槃之际,应阿难之请,叙述佛灭后,正法住世一千年,然后当渐隐没,并叙述了这一千年中,每一百年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知礼

    凡六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观经疏妙宗钞、观经妙宗钞、妙宗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知礼的时代,受唐末五代战祸之影响,佛教教学萎顿不振,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二派。属于山家派之知礼于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