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四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列传第二十七(补)

陈士奇(陈纁、王行俭、王锡、顾景) 龙文光(刘佳允) 刘之渤马干 李干德(弟升德) 樊一蘅 范文光(詹天颜)

陈士奇(陈纁、王行俭、王锡、顾景)龙文光(刘佳允)刘之渤

马干李干德(弟升德)樊一蘅范文光(詹天颜)

陈士奇字平人,漳浦人。天启乙丑(一六二五)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考选,授礼部主事;历官赣州兵备参议,进副使,督四川学政。本文学士,而廷臣以知兵荐。十五年(一六四二)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军政废弛。石砫女将秦良玉尝图全蜀形势,请益兵守十三隘,不能用;蜀以是扰,朝议命川北道龙文光代之。十七年(一六四四)春,甫谢事而夔州告陷;或劝之去,士奇不可。重庆下流四十里曰铜锣峡,江路所必经;士奇宿重兵以守。献贼既入涪州,分舟师泝流犯峡;而己则登山疾驰百五十里,破江津县,掠其船,顺流下,不三日而夺佛图关,铜锣峡反出其下。兵惊扰不能支,遂溃。贼傅城下,士奇日夜登陴以火罐、滚炮击贼无算,贼裸妇人向城而骂。城三面临江,皆石壁;西南有砖城数十丈。贼发民墓凶具,负以穴城。六月丁丑(二十一日),阴云四合,贼藏火药于城角;晨起,箭炮齐发,砖石皆飞,城遂陷。士奇及副使陈纁、知府王行俭、知县王锡俱被执;士奇骂不绝口而死。我朝赐士奇通谥,曰「忠烈」(补)。

陈纁,不详何处人;官关南兵备副使。护瑞王入蜀,死于难。我朝赐通谥,曰「节愍」(补)。

王行俭字质行,宜兴人。崇祯丁丑(一六三七)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历郎中,出知荆州府,改重庆。甲申(一六四四)六月,献贼自涪州犯重庆;城陷,骂贼死。我朝赐通谥,曰「忠烈」(补)。

王锡字子美,新建人。崇祯庚辰(一六四○)进士,知巴县。尝平姚、黄巨寇,斩其渠黑虎马超。献贼之破垫江也,锡复之;及攻重庆,又败之铜锣峡。被执,顾瑞王曰:『事至此,死耳;膝不可屈』!贼箝其口,刲其左臂,缚树上射之;又脔而烙之。我朝赐通谥,曰「忠烈」(补)。

顾景,官指挥。城陷,入瑞王府以己马乘王,鞭之走。遇贼,呼曰:『宁杀我,毋犯帝子』!王被戕,景亦死之。我朝赐通谥,曰「烈愍」(补)。

龙文光,马平人;天启壬戌(一六二二)进士。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以川北参政擢右佥都御史,代陈士奇巡抚四川。时贼已逼成都,文光自顺庆偕总兵刘佳允率兵三千驰赴之;入城设守,而王宗、大姓逸去者半。八月之五日,贼骑兵自资阳,水兵自洪雅、新津薄城下,佳允出战,败还;文光见濠涸,急遣郫县主簿赵嘉炜决灌县堰水以益之。初九日,大雷电,雨如注,守陴者不能立;贼火攻如取重庆法,西北陬锦江楼崩,木石飞空,贼蜂拥入。不逾时,灌县水至,而城已陷矣;文光投浣花溪死(或云戮于濯锦桥)。佳允,川北进士;亦同赴浣花溪死。我朝赐文光通谥,曰「忠节」(补)。

刘之渤字安侯,凤翔人。崇祯甲戌(一六三四)进士,授行人;擢御史,能直言。出按四川。

十七年(一六四四)正月,献贼大破川中郡邑;四月,闻都城失守,人心益汹惧。举人杨锵、刘道贞等谋拥蜀王至澍监国,之渤不可,跃入池中;议乃寝。七月,南都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未闻命而贼已逼,请蜀王出赀募士;不听。王谋迁滇,之渤持不可,与内江王至沂争;而城中已汹汹不成行。城陷,贼以同乡欲用之,之渤骂不屈。贼缚于端礼门外,攒矢射之;之渤厉声曰:『宁多剐一刀,少杀一百姓』!贼磔其尸。我朝赐通谥,曰「忠烈」(同时殉难者详「忠义传」)。

马干一名体干,昆明人。崇祯癸酉(一六三三)举人,知四川广安州。夔州告警,巡抚邵捷春檄干摄府事;献贼攻围二十余日,固守不下。会督师杨嗣昌兵至,围始解;擢川东兵备佥事。

成都陷,龙文光死,蜀人共推干摄巡抚事。乙酉(一六四五)三月,檄副将曾英击走贼将刘廷举,复重庆,率所部守之;英守佛图关相犄角。时干已为督师王应熊所劾;而道阻诏命不至,视事如故。贼遣刘文秀以数万众来攻,干固守;英援之,贼败还。

丙戌(一六四六)冬十二月,大清兵追贼余党至重庆;干出御,败死。我朝赐通谥,曰「忠节」(补)。

李干德,西充人;崇祯辛未(一六三一)进士。十六年(一六四三),历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未赴,改湖南。时武昌已陷,干德驻岳州。献贼来犯,干德令民他避;匿壮士、健马,诡称父老约降。贼入伏发,歼其前部。贼怒,悉众仰攻。城陷,干德走长沙,转徙衡、永。贼至,辄先避;长沙、衡、永皆随陷。弘光时,以失地,谪赴督师王应熊军前自效。

丁亥(一六四七),永历帝擢兵部右侍郎,总督川北。干德入蜀,其乡邑已陷,父亦被难;察诸将中惟袁韬与武大定欲与就功,结二人为心腹。适荡寇将军李占春有湖滩之捷;九月,韬亦攻佛图关,取重庆,奉干德驻之。冬十一月,楚宗室容藩率占春至重庆。时容藩谋据蜀,会干德,讽其推戴已;干德若不解者,而礼复不相下。适长至行朝贺礼,袁韬自贼中出,素不知礼,与容藩同班拜舞;容藩怒,占春尤不平,容藩命占春袭韬并害干德。干德少遇异人授天书,善占验。是夕,坐船屋,仰视星气,觉有异;咄咄谓『此主急兵』,走匿崖谷间。顷之,占春袭韬不克,搜干德船,止一妾、一女;乃大惊。韬闻,恐干德之亡也,大哭。既迎至,即大喜;集兵与占春相雠杀,数战不解。川南总督杨乔然、巡按钱邦芑为两营解释,占春亦归干德孥。

既韬、大定久驻重庆,士卒饥;干德遣人说嘉定守将杨展与合兵因其饷。展大喜,誓为兄弟,资之食。已而恶展,构韬杀之,据嘉定。众论咸不直干德,诸将愈解体。孙可望在滇闻展死,始有图蜀心;上书为展讼怨,遣刘文秀等分道入川。辛卯(一六五一)十月,至嘉定;韬、大定拒战,不胜就擒,遂降。干德以其父明举死西充之难也,语其弟御史升德曰:『吾不可以再辱』!合家赴水死。而蜀人恶其杀杨展,曰:『贼入川,实彼召之』!虽死无称之者。我朝赐干德通谥「忠节」、升德「节愍」(补)。

樊一蘅字君带,宜宾人;万历己未(一六一九)进士。以知县,入为吏部郎中。崇祯三年(一六三○),迁榆林兵备参议。贼多榆林人,又久荒饥,民益相挺为盗;一蘅抚创残、修戎备,讨斩申在庭、马丙贵,平不沾泥,累迁右参政,分巡关南。总兵曹文诏败没,群贼迫西安;总督洪承畴令一蘅监左光先等军。连破贼,又屡挫贼于汉中。十二年(一六三九),擢佥都御史,代郑崇俭巡抚宁夏;被劾,罢归。

十六年(一六四三)冬,用荐,起兵部右侍郎,总督川、陕军务;道阻不达。南部立,复申前命。时张献忠已据全蜀诸郡,惟遵义未破;大学士王应熊驻节焉。一蘅至,命诸郡旧将会师大举。会巡抚马干复重庆,松潘副将朱化龙、同知詹天颜复龙安、茂州,一蘅乃起甘良臣为总统,副以侯天锡、屠龙,合参将杨展、游击马应试、余朝宗所携溃卒三万人;明年乙酉(一六四五)三月,攻叙州,斩贼数千级,走伪都督张化龙,复其城。冯双礼来争,又败之。孙可望来援,相持一月;一蘅粮尽,退屯古蔺州,展退屯江津。贼乃截朱化龙于羊子岭,化龙率番兵冲击;贼惊溃遁去。化龙以军孤,还守旧地;他将复连破贼于摩泥、滴水。明年三月,一蘅乃命展、应试尽复嘉、邛、眉、雅诸州邑。于时故总兵贾联登及其中军杨维栋取资、简,侯天锡、高明佐取泸州,李占春、于大海守忠、涪;其它据城邑、奉征调者,洪雅则曹勋及监军范文光,松、茂则监军詹天颜,夔、万则谭宏、谭诣。一蘅乃移驻纳溪,居中调度,会督师应熊于泸州檄诸路刻期并进。献贼始惧,尽屠境内民,沈金银于江;大焚宫室,火连月不灭。将弃成都,顺流东下;展逆战于彭山之江口,大破之,走还成都。会大清兵西征至汉中,贼将刘进忠降;又曾英、王祥兵日逼,乃决意走川北。九月,入西充之凤凰山。十二月,大清兵奄至,射杀之。其党孙可望等拥众突佛图关,曾英逆战,死于江;贼遂陷綦江。逾月,陷遵义,入贵州。大清兵追至重庆,巡抚干败死;遂入遵义,以饷乏旋师;王祥等复取保宁二郡。时应熊已卒,一蘅再驻江上,为收复全蜀计。疏列善后事宜及诸将功状;永历帝晋一蘅太子太傅、户兵二部尚书。其实全省分崩离析,号令各擅;一蘅所保者,叙州一府而已。

明年七月,李干德杀杨展;一蘅怒,移书诮让干德。诸镇亦皆愤,有离心。既王祥败死乌江,诸镇兵多散,一蘅益孤,遂谢事居山中。继闻范文光、詹天颜之殁,忧郁遘疾,于壬辰(一六五二)九月卒(补)。

范文光,内江人。天启初,举于乡。崇祯中,历官南京户部员外郎;告归。

献贼乱蜀,文光偕邛州举人刘道贞、芦山举人程翔凤、雅州诸生傅元修、洪其仁等举义兵,奉镇国将军朱平■〈木鼎〉为蜀王。推黎州参将曹勋为副总兵统诸将,而文光以副使为监军;勋败贼于龙鹳山。明年乙酉(一六四五),率参将黎神武攻雅州,不克。伪监司郝孟旋守绵州,文光遣间使招之;孟旋袭杀守雅州贼,以城来归,文光等入居之。献贼死,文光保境如故。

戊子(一六四八),永历帝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川南;而以监军佥事詹天颜巡抚川北。天颜,永定人(或曰龙岩人);以贡生起家,为松潘同知。尝与副将朱化龙击斩献贼伪将王运行,复龙安、茂州;历擢安绵道。时川北报恢定,故与文光并命;而政令不一,诸将亦不受约束。李干德之杀杨展也,文光愤入山,不视事。壬辰(一六五二)二月,大清兵取嘉定;文光闻之,赋诗一章,仰药死。六月,王师取石泉;天颜兵败,亦不屈死。我朝赐文光、天颜通谥,俱「忠节」(补)。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 天聖八年(庚午,1030)·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七·杨仲良
  第八十六回 反罪为功筑宫邀赏 寓剿于抚徙虏实边·蔡东藩
  卷之三百二十二·佚名
  ◎小学生宿娼·李定夷
  第八十五卷 文苑 一 二·缪荃孙
  第四十四册 天命八年正月至二月·佚名
  一一七 谕内阁着窦光鼐随同校办《日下旧闻考》·佚名
  卷第二·习凿齿
  史记集解卷六十四·裴骃
  卢文伟传·李百药
  平阳公主传·刘昫
  文信侯出走·佚名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司马迁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九·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十九 明 陈耀文 辑 长调 庆清朝【踏青】         王通叟 调雨为酥催氷做水东风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柳外

  • 末日·闻一多

    露水在笕筒里哽咽着, 芭蕉的绿舌头舐着玻璃窗, 四围的垩壁都往后退, 我一人填不满偌大一间房。我心房里烧上一盆火, 静候着一个远道的客人来, 我用蛛丝鼠矢喂火盆, 我又用花蛇的鳞甲代劈柴。鸡声直催,盆里一堆灰, 一股阴风偷

  • 卷二·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华阳国志卷二晋 常璩 撰汉中志汉中郡本附庸国属周赧王二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也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禹贡流漾为汉是也西源出陇西嶓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始源曰沔故曰汉沔在诗曰滔滔江汉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二七八 大学士舒赫德奏将三宝解到书籍版片分别处理折·佚名

    二七八 大学士舒赫德奏将三宝解到书籍版片分别处理折乾隆四十年八月初一日*臣舒赫德谨奏:本月二十八日,接准浙江巡抚三宝咨称,续经查出违碍书籍共一百五十九部,书版一千二百二十九块,解送军机处,又续获可采之书一十四种,解

  • 李礼成传·魏徵

    李礼成,字孝谐,陇西狄道人,是凉王李嵩的第六代孙。 他祖父李延实,是魏国的司徒。 他父亲李..,是侍中。 礼成七岁时,与姑妈的儿子、兰陵太守荥陽人郑颢,随魏武帝入关。 郑颢的母亲常对亲近的人说:“礼成这孩子,平生不曾回头,以后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七妃册太皇太妃 追封 杂録册太皇太妃天德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尊册太皇太妃命特进宗睦特进宗厚充册使副左丞宗仪摄侍中参政刘麟摄中书令门下中书侍郎各二读册读宝官各一举册举宝官各二以三品四品

  • 卷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九职官略【六】奉天府府尹【一人又  特简奉天侍郎一人兼管掌一府之政令兼辖锦州府属初名辽阳府顺治十四年改今名其首领经历一人奉天府县各官向俱满汉兼用乾隆十六年定制专用旗员】府丞【

  • 六经奥论卷一·郑樵

    宋 郑樵 撰易经三易周礼筮人及太卜并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并不指言何代之易杜子春曰连山伏羲归藏黄帝郑康成又以为夏商周之易或者又从而释之曰夏建寅用人正其书以重艮为首曰

  • 卷九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十一宗庙时享隋书礼仪志高祖受命置四亲庙各以孟月享以太牢高祖本纪开皇四年春正月已巳有事于太庙 七年春正月癸巳有事于太庙 八年

  • 卷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四【庚申】惠王十有六年闵公名启方庄公庻子也元年春王正月谷梁于庄闵僖皆以继弑君不言即位爲正但闵于庄僖则有异焉闵甫八嵗制在庆父庆父实欲自取故公不行即位之礼耳齐人救邢邢以去冬被伐而

  • 第8章 公冶长篇第五(1)·孔子

    5·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译文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他虽然被关在监狱里,但那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了。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可见圣人之

  • 八佾篇第三·钱穆

    (一)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鲁大夫季孙氏。八佾:佾,行列义。古代舞以八人为列。天子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十六人。或说:六佾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二佾四人。今不从。季孙氏于其家庙之

  • 卷三·彭绍升

    居士传三二张王宗周雷传张莱民名野。寻阳人也。性孝友。田宅悉推与弟。甘苦与九族共之。州郡屡辟不应。朝命拜散骑常侍亦不就。入庐山白莲社。称远公门人。义熈十四年与家人别入室端坐而逝。年六十九(东林传)。张秀实

  • 药师三昧行法序·天溪受登

    三昧。菩萨道之正行也。而复以忏法名者。岂律文忏净。为三昧之方便。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其名有以取之欤。余曰。忏法。非外方便也。明三昧之助也。夫三昧正行。通达实相。达实相者。是第一忏。众罪霜露。慧日消

  • 小丑之花·太宰治

    太宰治“人生三部曲” (《小丑之花》《小说灯笼》《津轻》)《人间失格》前传,带你重新认识太宰治。读了这本书,才能读懂《人间失格》。太宰治二十一岁时,在银座咖啡馆认识一有夫之妇,同居三天后,他俩吞下安眠药,在鎌仓投水自

  • 武溪集·余靖

    诗文别集。北宋余靖撰。二十卷。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天圣进士。少以文学称乡里。曾官右正言、桂州知州、集贤院学士、工部尚书。范仲淹被贬时,谏官御使均不敢言。靖上书反对,与尹洙、欧阳修同被贬逐。与

  • 全宋词·唐圭璋

    词总集。今人唐圭璋编。五册。此书旨在收录北、南二宋全部词作,编者一九三一年着手编纂,一九三七年初稿竣事,商务印书馆一九四○年出版。一九六五年重新增补改编,共录入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家,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残篇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