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六十九

职官略【六】

奉天府

府尹【一人又  特简奉天侍郎一人兼管掌一府之政令兼辖锦州府属初名辽阳府顺治十四年改今名其首领经历一人奉天府县各官向俱满汉兼用乾隆十六年定制专用旗员】府丞【一人掌府属之学校】

治中【一人】

通判【一人】

【臣】等谨按奉天所属锦州各官亦分载直省各门故不复叙

直省文职

总督【直隶一人江南江西一人福建浙江一人湖北湖南一人四川一人陕西甘肃一人广东广西一人云南贵州一人掌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直隶初设巡抚後加总督衔後又改为直隶总督仍管巡抚事又有三省总督兼辖山东河南又有宣大总督後俱省两江总督初兼辖河南後改如今制湖广总督初为川湖总督後定为湖广总督四川初设巡抚後裁设总督陕甘总督初兼辖四川改辖山西後定为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初兼辖广西後定为云贵总督又河南初设河东总督辖河南山东後省凡总督例兼右都御史衔其应否兼兵部尚书衔由吏部请旨定夺】

巡抚【直隶一人总督兼山东一人山西一人河南一人江苏一人安徽一人江西一人福建一人浙江一人湖北一人湖南一人陕西一人甘肃一人总督兼广东一人广西一人云南一人贵州一人掌宣布  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直隶初设顺天巡抚正保巡抚宣府巡抚後并定为直隶巡抚以总督兼管江南初设庐凤巡抚後定为安徽巡抚江西初设南赣巡抚湖北初设郧阳巡抚後俱省湖南初设偏沅巡抚後改为湖南巡抚陕西初设延绥巡抚宁夏巡抚後俱省凡巡抚例兼右副都御史衔其应否兼兵部侍郎衔由吏部请  旨定夺】

【臣】等谨按督抚之设虽沿有明旧制而损益得中措置咸当封疆大吏职任崇而抡择慎我

皇上励精图治宵旰勤求无时不以吏治民生为念庆让予夺至正大公无不凛肃

朝章交相感励洵为郅隆之极轨矣

漕运各官

总督漕运【一人掌督理漕挽以足国储凡收粮起运过淮抵通皆以时稽核催儹而综其政令】

巡漕御史【淮安一人济宁一人天津一人通州一人掌稽察所巡之地以肃漕政以科道简充一年而代顺治七年裁巡漕御史以粮道分押雍正七年复分遣御史稽察乾隆二年定】

【制如今额】

督粮道【江南二人山东河南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各一人掌监察克粮督押运船而治其政令】

【臣】等谨按福建陕西广东云南贵州皆有粮道甘肃有巴里坤粮道皆非总漕所辖故别载司道篇中

同知通判【管粮同知山东武定一人江南江宁苏州松江凤阳各一人浙江湖州一人通判山东济南兖州东昌泰安曹州各一人河南归德卫辉怀庆各一人江南苏州安庆宁国池州太平庐州扬州松江镇江徐州淮安各一人浙江杭州嘉兴各一人江西南昌吉安临江各一人湖北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各一人湖南长沙衡州岳州各一人押运同知通判山东一人河南一人江南七人浙江三人江西二人湖北一人湖南一人其名有管粮押运之别而所司事则一也】漕运武职【漕标副将一人游击一人都司二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四人把总十人掌催护粮艘领运守备五人卫守备九人守御所千总十三人千总一百八十六人随营効力武举每帮一人掌领运漕粮】

【臣】等谨按明初行支运之法军民并任其事其後变为兑运又变为长运民虽免於输将失业而军民交兑不免需索之弊我

朝改为官收官兑酌定赠贴官为支给军民两便实为良法

列圣轸念民食湛恩特霈

皇上恩及运丁曲加体恤运军挂欠有寛免之条黎庶丰盈有仓箱之积洵前古所莫能及也

河道各官

河道总督【江南一人山东河南一人直隶以总督兼管南河总督掌黄淮会流入海洪泽湖汕黄济运南北运河泄水行漕及爪洲江工支河湖港疏濬堤防之事东河总督掌黄河南下汶水分流运河蓄泄及支河湖港疏濬堤防之事顺治初止设总河一人雍正二年河南设副总河一人七年分设如今额初俱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乾隆四十八年改给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各道【江南河库道一人江苏淮扬道一人直隶永定道一人专司河务直隶清河道霸昌道通永道天津道大名道各一人江南淮徐海道一人河南开归陈许道河北道各一人以巡道兼司河务并见下文】

管河各员【同知二十七人通判二十五人州同十人州判二十人县丞七十三人主簿六十九人巡检二十五人吏目二人典史四人兼管河务知县十八人各掌沿河堤堰坝牐岁修抢修及挑濬淤浅导引泉流并江防海防各工程同知以下为专司知县为兼职】

牐官【四十三人掌司牐之启闭以时蓄泄】

河道武职【江南河标副将二人游击一人都司三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八人把总十有六人河东河标副将一人游击二人都司一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六人把总十有二人掌催护工程巡查差操之事江南河营参将一人游击二人守备二十人千总十有七人把总三十人苇荡营参将一人守备二人千总二人把总二人山东黄河运河营守备一人千总五人把总二人东昌德州二卫管河守备各一人德州运河南北两岸管河千总各一人河南豫河怀河二营守备各一人协办守备各一人千总四人把总三人直隶永定河河营守备一人千总九人把总十有五人皆掌河工调遣及守汛防险之事】

【臣】等谨按我

圣祖仁皇帝轸念河防

亲临相度如以清敌黄之法浚张福口引河筑归仁堤疏人字芒稻诸河改中河运道而移仲庄闸於杨家庄凡所

指画悉为治河典则

世宗宪皇帝命发帑金数百万增筑高家堰利赖贻诸奕

世我

皇上法

祖勤民於河工重务尤为

厪念六举

南巡之典

閲视河堤

睿裁指授如坚闭高邮三坝高堰五坝定清口水志以时拆筑开陶庄引河导黄使北加甃高堰甎工接筑徐州石堤诸大兴作无不条画周详是以弊革利兴安澜永庆自古平成之绩固未有盛於今日者也

盐政

盐政【长芦两淮各一人由  特旨简用福建甘肃四川两广以总督兼理两浙云贵均以巡】

【抚管理河东以山西巡抚管理掌弊羣吏纠其徵收督催之不如法者以时审其价而酌剂之 国初承明制各省置巡盐御史後定为盐政其首领经历长芦山东河东两淮两浙两广各一人知事长芦河东两淮两广各一人巡检两淮二人】

都转盐运使司【运使长芦山东河东两淮两广各一人盐道两浙福建陕西四川云南各一人其余各直省行销地方盐法多由驻劄省城守巡道兼理掌督察塲民之生计与商之行息而平其盐价初定两浙福建运使各一人後改为道员】

分司【运同长芦山东河东两广各一人运副两浙一人运判长芦二人山东两浙各一人两淮三人掌佐运使盐道之事】

监掣同知【两淮二人掌掣盐之政令】

提举司提举【云南三人分辖盐井之政】

大使【盐课司大使长芦山东各十人河东三人两淮二十三人两浙三十二人福建十五人陕西一人广东十三人四川七人云南九人掌盐场及池井之务盐引批验所大使长芦山东两淮各二人两浙四人两广一人掌批验盐引之出入库大使长芦山东河南两淮两浙福建两广四川云南各一人掌盐课之出纳】

【臣】等谨按我

朝正定盐法

特简部院及内务府官员兼充或定制以督抚兼理以重其任因地制宜纲维整肃复以时会计其奏课酌剂其价值之轻重与夫盐法之更革者奏

闻裁定所以制海场池井之宜以资生计於编氓者规

制靡不详备焉

学政

提督学政【顺天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陕西甘肃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官充奉天府一人以府丞充福建台湾府一人以台湾道充掌学校之事三年而代 国初各省设督学道康熙二十三年改以京员简用雍正四年定制各省学道皆改为学院其以部属简任者加翰林院编修检讨衔】

儒学【各府厅等儒学教授奉天二人直隶十人山东十人山西十人河南九人江苏八人安徽八人江西十有三人福建十人浙江十有一人湖北九人湖南九人陕甘十有六人四川十有二人广东十人广西十有一人云南十有五人贵州十有三人各州儒学学正奉天四人直隶二十有二人山东十有一人山西十有六人河南十人江苏六人安徽九人江西二人福建二人浙江一人湖北七人湖南七人陕甘二十三人四川十有八人广东十人广西十有二人云南三十人贵州十有四人各厅县儒学教谕奉天一人直隶一百十有五人山东九十有一人山西六十有一人河南九十有八人江苏四十有六人安徽四十有八人江西七十有五人福建五十有八人浙江七十有六人湖北五十有四人湖南五十有七人陕甘六十有四人四川八十有六人广东七十有三人广西四十有二人云南三十有二人贵州三十有三人各府厅州县儒学训导奉天四人直隶一百四十人山东一百十人山西九十有五人河南一百五人江苏五十有九人安徽六十有四人江西九十有一人福建七十有二人浙江八十有八人湖北七十人湖南七十有七人陕西一百三十有四人四川一百二十人广东九十有四人广西六十有三人云南七十有三人贵州六十人掌训迪之事臣】等谨按我

朝右文重道郅治光昌各省学政俱以京员抡用我

皇上复加意整饬凡学政受事必

训谕谆至期以端士习而正文体

夀考作人洵超越前古云

关税各差

关税监督【京师崇文门正监督一人以大臣简充副监督一人由内务府奏充左翼右翼各一人以大臣  简充直隶天津关一人以盐政兼管通州二人以坐粮厅兼管山海关一人以四五品京堂及部院内务府司员差充张家口杀虎口各一人以部院司员差充潘桃口一人以多伦诺尔同知管理龙泉紫荆奇峯五虎固关白石倒马茨沟插箭岭马水口各一人以提督兼管委参将以下监收三座塔八沟乌兰哈达各一人以理藩院司员充奉天牛马税一人以部院司员差充中江一人以 盛京将军衙门章京及五部司员差充山西武元城一人以巡抚兼管委交城县知县监收归化城一人以巡抚兼管委道员监收山东临清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临清州知州监收江南海关一人以江南巡抚管理委松太道监收浒墅关一人以织造兼管淮安宿迁关一人以内务府司员充扬关一人以巡抚管理委巡道监收龙江西新关一人以织造兼管凤阳关一人以道员管理芜湖关一人以安徽巡抚管理委巡道监收江西九江关一人以道员管理赣关一人以巡抚管理委巡道监收福建海关一人以将军兼收闽安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福州府同知监收浙江海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道员监收南北新关一人以织造兼管湖北武昌厰一人荆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员监收湖南辰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辰州府监收四川夔关一人以总督兼管委夔州府监收打箭鑪一人以同知兼管广东海关一人以内务府司员简充太平关一人以巡抚兼管委道员监收广西梧厰浔厰各一人以巡抚管委梧州浔州各知府监收掌颁其禁令以安行旅通财贿爰系之税以便詗几以佐 国家经费凡榷百货者为户部分司榷竹木及船钞者为工部分司】

【臣】等谨按我

朝厘正关榷

寛政频施前代无名之繁赋芟除殆尽而督以重臣涖以封疆大吏关津则有亲填循环稽考之簿海舶则有贸易外洋之照内口内河之经历辽远者皆给之照以辨奸良所以体恤商贾杜絶奸欺者规制至为详悉盖利用通财尽革往代无艺之征而垂亿万年永久之制也

司道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江宁苏州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掌一省之政司钱谷之出纳初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康熙六年去左右衔每省止设一人初以直隶近在几甸不设藩司以口北守道兼山西布政使衔康熙八年增设直隶守道一人总司钱谷雍正二年改为布政使乾隆二十五年分江宁苏州各一人其首领经历掌出纳文书理问掌勘核刑名都事掌受发文移照目掌照刷卷宗库大使掌司库藏之出入仓大使掌检稽仓庾】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掌全省刑名按劾之事兼理驿传初直隶不设臬司以大名巡道兼河南按察使衔通永天津道俱兼山东按察使衔霸昌井陉道俱兼山西按察使衔康熙八年增设直隶巡道一人总理刑名三十八年省井陉道雍正二年改直隶巡道为按察使其首领经历掌出纳文书知事掌勘察刑名照磨掌照刷卷宗司狱掌管理系囚】

各道【直隶口北道霸昌道通永道天津道清河道大名道热河道各一人山东督粮道济东泰武临道登莱青道兖沂曹济道各一人山西冀宁道河东道雁平道归绥道各一人河南开归陈许道粮盐道南汝光道河北道河陕汝道各一人江南江安粮储道苏松粮储道常镇通道松太道盐巡道凤庐道宁池太广道各一人浙江督粮道盐法道寜绍台道温处道杭嘉湖道金衢严道各一人江西督粮道盐法道广饶九南道吉南赣宁道各一人福建督粮道盐法道兴泉永道延建邵道汀漳龙道台湾道各一人湖北督粮道盐法道荆宜施道安襄郧道武汉黄德道各一人湖南粮储道盐法长宝道衡永郴桂道岳常澧道辰永沅靖道各一人陕西督粮道盐法道潼商道汉兴道延榆绥道各一人甘肃甘凉道平庆道巩秦阶道兰州道宁夏道西宁道安肃道镇迪道各一人四川盐茶马道松茂道川东道建昌道永宁道川北道各一人广东督粮道惠潮嘉道肇罗道雷琼道南韶连道高廉道各一人广西苍梧道左江道右江道各一人云南粮储道盐法道迤西道迤东道迤南道各一人贵州督粮道贵西道古州道各一人皆掌佐藩臬之事 国初设布政司左右参政参议按察司副使佥事等道乾隆十八年省去参政等衔定为守巡各道职秩弥昭画一焉其首领有库大使仓大使等官】

知府【奉天一人直隶 东福建湖北广东各十人陕西七人江苏 徽各八人山西河南甘肃湖南各九人浙江广西四川各十一人江西贵州各十三人云南十四人掌一府之政统辖属县宣理风化平其赋役听其狱讼以教养百姓其首领有经历知事照磨司狱宣课司大使税课司大使仓大使检校库大使茶引批验所大使长官司吏目等官因地裁设各守其职】

同知【奉天一人直隶二十四人江苏二十三人浙江十五人安徽贵州各七人山东十二人陕西六人山西江西各十一人河东甘肃广西各八人福建湖北广东四川各十人湖南九人云南十三人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清军理事抚苗水利诸务】

通判【奉天一人直隶安徽湖北各八人江苏十六人山东河南各十一人山西浙江江西湖南各十人陕西三人甘肃广西云南贵州各六人福建广东各七人四川九人分掌粮运督捕水利理事诸务】

【臣】等谨按同知通判及州同以下等官其有已见漕务河务各门者并载於此以见全数

直隶州

直隶州知州【直隶甘肃各六人江苏广东各三人安徽陕西各五人山东福建各二人山西十人四川九人河南湖南云南各四人江西广西各一人掌直隶州一州之政令其规制与知府同惟无倚郭县其所治州事即自行之其首领有吏目巡检驿丞闸官税课司大使等官亦因地裁设】

直隶州州同【直隶安徽四川各三人江苏山东陕西甘肃福建各一人河南广东各一人如同知之职】

直隶州州判【直隶五人江苏安徽山东陕西广东广西各二人山西湖南各四人河南甘肃各三人江西云南各一人四川七人如通判之职】

【臣】等谨按我

朝澄清吏治首重亲民之任以府州为诸县统率尤隆其选诸府授任之初得蒙

召对训示周详俾守土者得以禀承而宣布之又特命书名殿扆以时省览而察其殿最所以淬励之者靡所不至是以吏绩官方远轶前古焉

州县

知州【顺天府五人奉天府四人直隶十二人江苏安徽湖南各三人山东九人山西陕西各五人河南六人甘肃湖北广东各七人浙江江西各一人广西二十六人四川十一人云南二十七人贵州十四人掌一州之政治其佐州同州判分掌粮马巡捕之事其属吏目掌辅理刑禁巡检驿丞库大使闸官等员各因所属分地而掌其职事】

知县【顺天府十九人奉天府八人直隶一百五人江苏六十二人安徽五十人山东九十五人山西八十八人河南九十四人陕西七十三人甘肃五十二人浙江七十六人福建六十二人江西七十五人湖北六十人湖南六十四人广东八十一人广西四十九人四川一百十一人云南三十九人贵州三十四人掌一县之政令其佐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征税户籍巡捕之事其属巡检掌捕盗贼典史掌监察狱囚如无丞簿则兼领之驿丞典邮传迎送闸官掌收泄启闭事税课大使典商税之事河泊所官掌收鱼税】

【臣】等谨按州县授任之初必先由吏部引

见以简其才否其在任者閲俸五年以上始许题陞三年以上始许题调涖任三年政绩卓着者保题注册间有因事引

见书名存记

特用为同知知府以示鼓励所以激扬之者备至其有旷职者督抚劾奏立从黜退扶良锄莠陞降至公洵乎慎重民牧之至意也

皇朝通志卷六十九

猜你喜欢
  志第十九 郡国一·范晔
  列传第七 文成五王 献文六王 孝文六王·李延寿
  班马异同卷一·倪思
  二十 内务府总管玛斯喀等奏曹荃呈称户部交进豆草请与户部会议具奏摺·佚名
  九二七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续缴《陈睿谟奏疏》等禁书情形折(附清单一)·佚名
  废太子元恂传·李延寿
  贾公彦、李玄植传·刘昫
  杨光远传·薛居正
  卷之四十八  天順日錄(明)李賢 撰·邓士龙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第六十九·佚名
  卷一百二十·宋敏求
  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东汉门第之兴起】·钱穆
  礼四九·徐松
  卷三十三·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闻礼·唐圭璋

      闻礼字立之,号钓月,临濮人。曾官胥口监征。  玉漏迟  絮花寒食路。睛丝罥日,绿阴吹雾。客帽欺风,愁满画船烟浦。彩柱秋千散后,恨尘锁、燕帘莺户。从间阻。梦云无准,鬓霜如许。  夜永绣阁藏娇,记掩扇传歌。剪灯留语

  • 十八家诗抄·卷十五·曾国藩

      苏东坡七古下一百二十首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上晕铜花蚀秋水,要须悍石相砻砥。十年冰檗战膏梁,万里烟波濯纨绮。  归来诗思转清激,百丈空潭数鲂鲤。逝将桂浦撷兰荪,不记槐堂收剑履。  却思庾岭今何在,更说

  • 卷四十四 漢紀三十六·司马光

      起強圉協洽(丁未),盡上章涒灘(庚申),凡十四年。   光武皇帝建武二十三年(丁未、四七年)   春,正月,南郡蠻叛;遣武威將軍劉尚討破之。   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秋,八月,丙戌,大司空杜林薨。   九月,辛未,以陳留玉

  • 第三回 火夫与司机之幸运·德龄

    在太后没有上车之前,还有一件事情是必须注意的。其实也是一种很顽固的习惯。就是每当圣驾临幸任何一座建筑物的时候,第一个走进去的,必须是伊自己;要是已经有人在里头的话,这个人就得先行退出来,必须让太后走进去之后

  • 卷之三百四十一·佚名

    咸丰十一年辛酉。正月。乙巳。上御福寿园。赐御前大臣、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等食。  ○谕内阁、本日据巴栋阿等、奏参乔松年将前任藩司王藻交款。以三成解交北台。以一成解交南台。不知缓急。且于口岸地方。添设

  • 卷之七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古今列女传卷一·解缙

    明 解缙等 撰虞有虞【舜氏】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音古】叟弟曰象敖游于嫚【慢同】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

  • 八六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考证王羲之兼衔情形片·佚名

    八六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考证王羲之兼衔情形片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初十日臣等遵旨交四库馆查晋王羲之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考晋《职官志》,郡置太守,诸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当时会稽有王封,故以太守为内史,其加右军将军,乃晋

  • 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六经籍考【十六】子【儒家 法家】紫阳大指八卷秦云爽撰云爽字开地号定叟钱塘人【臣】等谨按是编专为王守仁朱子晩年定论而作分八门一曰朱子初学二曰论已发未发三曰论?养本原四曰

  • 卷一百六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四 朱批高鑛奏摺 直隶通永道【臣】高鑛谨 奏为恭谢 有以势挟持生事不法之徒自 圣明御极以来宣仁布德振纲肃纪咸皆敛迹【臣】职司 整饬首重弹压尤必仰体 皇仁子惠至意劝勉善导与旗民

  • 卷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二内务府上驷院兼管院事大臣  【特简无定员】卿二人掌羣牧之政所属左司郎中一人侍卫员外郎各二人主事一人掌均齐赏罚右司侍卫员外郎各二人主事一人掌俸饷刍菽堂主事二人掌章奏文移笔

  • 卷一·陈骙

    沿革【缺】

  • 亲士第一·墨子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句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

  • 碧岩录卷第五·圆悟克勤

      垂示云。是非交结处。圣亦不能知。逆顺纵横时。佛亦不能辨。为绝世超伦之士。显逸群大士之能。向冰凌上行。剑刃上走。直下如麒麟头角。似火里莲花。宛见超方。始知同道。谁是好手者。试举看。  【四一】举。赵

  • 卷第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谿作甚麽。曰若不到曹谿。争知不失。迁曰。曹谿大师还识和尚否。师曰。汝今识吾否。曰识又争既能得。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迁又问。和尚自离曹谿。甚麽时至此间。师曰。我却知汝早晚离曹谿。曰希

  • 诗镜总论·陆时雍

    明陆时雍撰,一卷,收于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论诗上起先秦,下迄晚唐,依次品论历代作家作品及其渊源递嬗关系,对古诗的评析颇为精僻和全面。作者推崇《风》、《骚》,常以之为源头去探析诗作,但反对依傍前人作诗,要求

  • 三家宫词·毛晋

    唐宋诗歌总集。3卷。明毛晋编。此书收唐代王建、前蜀花蕊夫人和宋代王珪宫词各100首。以人分卷。王建首创“宫词”一格,即以宫闱生活为主要题材的七言绝句。王建卷后有跋语,称王建“宫词凡百绝,天下传播,效此体者虽有

  • 长阿含经·佚名

    佛经。(梵文Dīrghaāgama) ,是汉文大藏经中所存的四部阿含之一,由30部不同主题的经典汇集而成,共22卷,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译。由于所汇集经典在阿含经中属于篇幅较长的经,故名。该经最主要的内容是把佛教的基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