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

马良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幷有才名。(而良称白眉。)[时人为之语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先主领荆州,辟良为从事。诸葛[亮]入蜀,良与书曰:“雒城已拔,殆天祚也。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名)[明],於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於听,世服於道,齐高妙之音,正郑﹑衞之声,幷利於事,无相夺伦:此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锺期,敢不击赏!”亮闻之,以为知言,深器重之。

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後遣使东吴,修好於孙权。良谓亮曰:“今衔国命,协睦二家,幸为良介於孙将军,可乎?”亮曰:“君试自为文。”良卽[为]草曰:“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奇)[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於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

先主称尊号,以为侍中。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会先主败绩於夷陵,良亦遇害。

子秉,为骑都尉。良弟谡。

马谡

马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入蜀,历緜竹﹑成都令﹑越巂太守。长八尺,才器过人,善与人交,好论军旅。[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崩],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也。”亮犹谓不然,以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十里,亮语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与强贼,彼知国势内虚,其叛亦速。若尽殄遗类,以除後患,旣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使谡统大众向前。为魏将张郃所破,坐此下狱死,时年三十九。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推殛鲧(兴禹)[於羽]之义,使生平之交不亏於此。谡虽死,无恨於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泣。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

蒋琬後诣汉中,谓亮曰:“昔楚杀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今四海分裂,交兵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杨顒

杨顒,字子昭,襄阳人也。[入蜀]为[巴郡太守﹑]丞相[诸葛]亮主簿。

亮[尝]自校簿书。顒直入谏曰:“为治有区分,则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家主喩之:今有人於此,使奴执耕种,婢主炊爨,鸡主(引)[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拱,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更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耗,终无一成。岂其智不如奴婢﹑鸡犬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故古人称坐而论道(为)[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卿大夫。丙吉不问横尸而忧牛喘;陈平不肯对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於(德)[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理)[治],亲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亮谢之。

後尝为东曹属,典选擧。

及顒死,亮泣三日,与蒋琬书曰:“天夺吾杨顒,则朝中(多)[少]损益矣。”

向朗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少师事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皆亲善。刘表以为临沮长。

表卒,归先主,为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及後主立,为步兵校尉﹑丞相长史。

朗素与马谡善,谡(旣)[逃]亡,(明)[朗]知情不擧,遂因之免官。[丞相]亮卒後,徙左将军;追论前功,封显明亭侯。

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捡,以吏能见称。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二]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於时见称。上自执政,下至童冠,皆敬重焉。

延(禧)[熙]十年卒,遗言戒子曰:“《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耳,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唯贫耳,贫非人之患也,唯和为贵。汝其勉之!”

向条

向条,字文豹,亦博学多识。[嗣父爵,景耀中为御史中丞。]入晋为江阳太守﹑南中军司马,(御史中丞。朗兄子宠)。

向宠

向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全。後为中部督,典(审)[宿]衞兵。

诸葛亮当北行,表曰:“将军向宠,素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擧宠为督。愚以为,(军)[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弟充。

向充

向充,历射声校尉﹑尚书。

诸葛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後主不从。充时为中书郞,与(部)[步]兵校尉习隆[等]共上表曰:“臣闻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兴)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烝尝止於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亲属﹑](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王礼。”於是始从之。

魏咸熙元年六月,鎭西将军衞瓘至成都,得璧﹑玉印各一枚,[文]似“成信”字。魏人宣示百官,藏(之)於相[国]府。充闻之曰:“吾闻谯周之言:[昔]晋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师服曰:]始兆乱矣,兄其替乎!後果如言。先帝讳‘备’,其训具也;安乐公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今中抚军名‘炎’,而汉年极於‘炎兴’;瑞出成都,而藏之於相[国]府。此殆天意也。”[是岁,拜充为梓潼太守。]明 年十二月,晋武卽尊位,“炎兴”於是应焉。孙盛曰:昔公孙述自以起成都,号曰“成(氏)”,二玉之文,殆述所作(乎)[也]。

廖化

廖化,本名淳,中卢人也。世为沔南冠族。

为关羽前将军主簿,败没於吴。思向(刘备)[先主],乃诈死,因将老母昼夜西奔(备)[先主]於秭归。(备)[先主]大悦,以为宜都太守。

後为[诸葛]亮参军。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前)幷州刺史,封中鄕侯。以果烈称,官(德)[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

咸熙元年春,内徙洛,道病卒。

董恢

董恢,字休绪,襄阳人。事先主,为宣信中郞。

费禕使吴,恢副之。孙权尝大醉问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旣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曾]不知防虑[於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禕愕然四顾视,不能[卽]答。恢曰:“仪﹑延之不协,起於私忿耳,非有黥﹑韩难驭之心[也]。今方扫除强(寇)[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後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权大笑[乐]。诸葛亮闻之,以为知言。还,未满三日,辟为丞相府属,迁巴郡太守。

[先是,]侍中董允等共期游宴,[而董恢诣允修敬,]卽命解骖。

张悌

张悌,字巨先,襄阳人。少有名理。孙休时,为屯骑校尉。孙晧时,为丞相,封山都侯。

魏伐蜀,吴人问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智力虽丰,而百姓未服也。今又竭其资力,远征巴蜀,兵劳民疲,而不知恤,败於不暇,何以能济?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况彼之争地乎!”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华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 ﹑叡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之)[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朽)[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竟於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以不可哉?昔楚剑利而秦昭惧,孟明用而晋人忧,彼之得志,故我之大患也。”吴人笑其言,而蜀果降於魏。

晋来伐吴,晧使悌督沈莹﹑诸葛靓率军三万,渡江逆之。至牛渚,莹曰:“晋治水军於蜀久矣,今倾国大擧,万里齐力,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我上流诸军,无有戎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边江诸城,尽莫能御也。晋之水军,必至於此矣!宜畜众力,待来一战,若胜之日,江西自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之。今渡江(力)[逆]战,胜不可保,如或摧丧,则大事去矣。”悌曰:“吴之将亡,贤愚所知,非今日也。吾恐蜀兵来至此,众心必骇惧,不可复整。今宜渡江,可用决战力争。如其(丧败)[败丧],则同死社稷,无所复恨;若其克胜,则北敌奔走,兵势万倍便当乘威南上,逆之中道,不忧不破也。若如子计,恐行散尽,相与坐待敌至,君臣俱降,无复一人死难者,不亦辱乎!”

遂渡江战,吴军大败。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使过迎悌。悌不肯去,靓自往牵之,谓曰:“(且夫)[巨先],天下存亡有大数在,岂卿一人所支,如何故自取死[为]?”悌垂泣曰:“仲思,今日是我死日也。且我作儿童时,便为(君)[卿]家丞相所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知顾。今以身殉社稷,复可遁邪?莫牵(拽我)[曳之如是]。”靓(收涙)[流涕]放之;去百馀步,已见为晋军所杀。

李衡

李衡,字叔平,襄阳卒家子也。汉末入吴,为武昌庶民。闻羊道有人物之鉴,往干之。道曰:“多事之世尚书剧曹郞才也。”习竺以女英习配之。

是时,校(书郞)[事]吕壹操弄权柄,大臣畏逼,莫有敢言。道曰:“非李衡无能困之者。”遂共荐为郞。权引见,衡口陈壹奸短数千言,权有愧色。数月,壹被诛,而衡大见显擢。

後尝为诸葛恪司马,干恪府事。恪被诛,求为丹杨太守。时孙休在郡治,衡数以法绳之。英习每谏曰:“贱而凌贵,疏而闲亲,取祸之道!”衡不从。会孙亮废,休立,衡从门入,英习逆问曰:“何故有惧色?琅琊王立耶?”衡曰:“然。不用卿言,已至如此。”遂(曰)[白]其家客欲奔魏。英习固谏曰:“不可!君本庶民耳,先(君)[帝]相拔过重。旣数作无礼,而不远虑,又复逆自猜嫌,逃叛求活,以此北归,何面目见中国人乎?”衡曰:“计何可出?”英习曰:“琅琊王素好善慕名,博学深广,多见以德报怨之义;今初立,方欲自达於天下,终不以私嫌杀君明矣。君意自不了者,可自囚诣狱,表列前失,显求其罪。如此,乃当反见优饶,非[但]直活而已也。”衡从之。果下令曰:“丹(阳)[杨]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钩﹑斩袪,在古为忠。遣衡还郡,勿令自疑。”加威远将军,授以棨戟。

衡每欲治家事,英习不听。後密遣客十人,往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每(怒)[恶]我治家事,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当足用尔。”衡旣亡,後二十馀日,儿以白[母],英习曰:“此当是种柑[橘]也。汝家失十客(来)七﹑八年,必汝父遣为宅。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吾答云:‘士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尔。用此何为!’”吴末,衡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富足。晋咸康中,其宅(上)[址]枯(藁)[树]犹在。[武陵人以衡家武陵,遂记录云是其郡人,非也。]

胡宜

胡(宣)[宜],字叔方,为江夏﹑南郡太守。清(厉)[励]有节,妻不衣帛。魏朝以其清班示天下。

王昌 昌母

王昌,字公伯,为东平相﹑散骑常侍。早卒。妇是任城王曹子(大)[文]女。昌弟式,字公仪,为度辽将军长史;妇是尚书令桓阶女。

昌母聡明有典教。二妇入门,皆令变服下车,不得逾侈。後阶子嘉尚魏主,[主]欲金缕衣见(王)式妇,(桓)嘉止之曰:“其妪严固,不听,莫尔!不须持往,犯人家法。”

罗宪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避乱於蜀,官至广汉太守。

宪少以才学[知]名,年十三能属文。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性方亮严整,待士无倦,轻财好施,不营产业。後主立太子,为太子舍人,迁庶子﹑ 尚书吏部郞。以宣信校尉再使於吴,吴人称(羡)[美]焉。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与不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时右[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为领军),後主拜宪[领军]为宇副贰。

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二(干)[千]人,令宪守永安城。寻闻成都败,城中扰动,边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称成都乱者一人,百姓乃安。得後主委质问至,乃帅所统临於都亭三日。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吾宁能为吴降虏乎!”於是缮甲完聚,吿誓将士,厉以节义,莫不用命。吴闻锺﹑邓败,百城无主,有兼蜀之志;而巴东固守,兵不得过。吴使步协率众而西。宪临江拒射,不能御;遣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吿急安东将军陈骞,又送文武印绶诣晋王。协攻城,宪出与战,大破其军。孙休怒,复遣陆抗等率三万人增宪之围。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疫大半。或劝南出牂牁,北奔上庸,可以保全。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於此矣!”陈骞言於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救宪,抗等引退。晋王卽委前任,拜宪陵江将军,封万年亭侯。会武陵四县擧众叛吴,以宪为武陵太守﹑巴东监军。

泰始元年,改封西鄂县侯。宪遣妻子居洛阳,武帝以其子袭为给事中。三年冬,入朝,进位冠军将军﹑假节。四年三月,从帝宴於华林园,诏问蜀大臣子弟後,问先辈宜时叙用者。宪荐蜀郡常忌﹑杜轸﹑寿良,巴西陈寿,南郡高轨,(高)[南]阳吕(稚)[雅]﹑许国,江夏费恭,琅琊诸葛京,汝南陈裕。卽皆叙用,咸显於世。宪还,袭取吴之巫城,因上伐吴之策。六年薨,赠安南将军,谥曰烈侯。

子袭,以陵江将军领部曲,早卒,追赠广汉太守。袭子徽,顺阳内史,永嘉五年为王如所杀。兄子尚。

罗尚

罗尚,太康末,为右丞。[是]时,左丞处事失武帝意,[帝]大怒,欲案入重罪。事连尚,於是尚为坐受杖一百,时论美之。

[後]为平西将军﹑益州刺史。[时李特起於蜀。尚](性)贪[而]少断,[付任失所,遂至大败。]蜀人[不堪其征求,数万人共诣太傅东海王,]言[之]曰:“尚之所爱,非(奸)[邪]则佞;尚之所憎,非忠则(贤)[直]。富拟鲁﹑衞,家成市(里)[廛];贪如虎狼,无复极已。”[又谣曰:]“蜀贼尚可,罗尚杀我;平西将军,(皮使)[反更]为祸!”(时李特起於蜀。)[特]攻尚於成都,尚破之,斩李特。特子雄僭号於(郸成)[郫城]。尚卒,雄遂据有蜀土。

蒯钦

蒯钦。

初,惠帝卽位,儿童谣曰:“两火没地,哀哉秋兰,归(刑)[形]街邮,终为人叹。”又河内温县有人如狂,造书曰:“光光文长,以戟为墻,毒药卽行,(刀)[刃]还自伤。”杨济问钦,钦垂泣曰:“皇太后(讳)[字]‘季兰’;‘两火’,武皇帝讳‘炎’字也。”此言武皇崩而太后失尊,罹大祸辱,终始不以道,不得附山陵,乃归於非所也。及杨太后之见灭,葬於街邮亭,皆如其言。

钦从祖祺妇,卽诸葛孔明之大姊也。

习嘏

习嘏,为临湘令﹑山简征南功曹。莅官擧大纲而已,不拘文法。时人号为“习新妇”。

(邓攸)

(邓攸,为吴郡太守,刑政清简。後称疾去职,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少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

黄穆

黄穆,字伯开。博学,养门徒。为山阳太守,有德政,致甘露﹑白兔﹑神雀﹑白鸠之瑞。弟奂,字仲开,为武陵太守,贪秽无行,[朝廷以黄受代之]。武陵人歌曰:“天有冬夏,人有二黄。”言不同也。

(大中正)

(晋朝以江表始通,人物未悉,使江南别立大中正。)

韩系伯

齐韩系伯,襄阳人也。事父母谨[孝]。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於界上为志,系伯以桑枝荫妨他地,迁数尺。邻畔随复侵之,系伯辄更改种。邻人惭愧,还所侵地,躬往谢之。

郭祖深

梁郭祖深,襄阳人也。武帝溺情内教,朝政纵弛。祖深舆榇诣阙上封事。

蔡道贵

齐蔡道贵,襄阳人。拳勇秀出,当时以比关羽﹑张飞。

鱼弘

梁鱼弘,襄阳人。白皙,美姿容。凡五为太守,卒。

尹怦

唐尹怦父嗣宗,居丧逾礼。(子)怦侍养弥笃;父卒,庐墓,墓产紫芝。子恭先﹑孙仁恕,皆有孝行,俱被旌表。於是一门四阙。

辛宣仲

辛宣仲居士截竹为罂以酌酒,曰:“吾性甚爱竹及酒,欲令二物幷耳。”

猜你喜欢
  第八十五回 续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遗笺壮年悲短命·蔡东藩
  第五十回 应供奉朱勔承差 得奥援蔡京复相·蔡东藩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五·张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五·佚名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三·杨士奇
  卷之五十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儒林宗派卷十三·万斯同
  张贵妃传·姚思廉
  绍古儿传(附忽都虎传)·宋濂
  五国约而攻秦·佚名
  晋毕阳之孙豫让·佚名
  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卷十六·佚名
  钱檞亭·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三·阮阅

      ●卷四十三·送别门  刘综学士出镇并门,两制馆阁皆以诗饯其行,因进呈。章圣深究诗雅,时方竞尚西昆体,垛裂雕篆,亲以御笔选其平淡者,得八联句云:“夙驾都门晓,凉风苑树秋。”晁迥“秋声和暮角,膏雨

  • 卷八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八十八器用鲸鱼灯赋         【魏】殷 臣横海之鱼厥号惟鲸普彼鳞族莫之与京大秦美焉乃观乃详写载其形托于金灯隆脊矜尾鬐甲舒张垂首俛眎蟠于华房状欣欣以竦峙若将飞而未翔懐兰膏

  • 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四韦应物长安道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贵游谁最贵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起归

  • 卷十三 本纪十三·赵尔巽

      ◎高宗本纪四   三十一年春正月壬申朔,诏以御宇三十年,函夏谧宁,寰宇式辟,自本年始,普免各省漕粮一次。甲戌,免甘肃靖远等十四厅州县、陕西延安等三府州属积年逋赋。丙戌,云南官军剿莽匪于猛住,失利。调杨应琚为云贵总

  • 第五十九回 绕法坛迓来仙鹤 毁行宫力救真龙·蔡东藩

      却说世宗既得皇嗣,取名载基,益信方士有灵,非常宠信。自是道教盛行,佛教衰灭,菩萨低眉,不能不让太上老君,独出风头。涉笔成趣。巧值大兴隆寺被灾,御史诸演,揣摩上意,奏请顺天心,绝异端。夏言又请除禁中佛殿,原来明宫里面,有大

  • 卷之九十一·佚名

    洪武七年秋七月甲子朔享太庙○议增圜丘方丘从祀更定其仪圜丘坛第一成设 昊天上帝正位 仁祖淳皇帝配位如旧第二成东设大明位西设夜明位内壝之内东西各三坛星辰二坛分设于东西星辰之次东则太岁及五岳坛西则风云雷雨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五·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丁卯朔时享 太庙 遣驸马谢诏行礼 先是韩府奉国将军融燸以率众私出告粮降为庶人闲宅禁住韩王奉诏遣官押送之燸怒不服遂与其弟融炴庶兄融将□火融烁融熚等各持刃遂送者大噪诣平凉府知府祁天叙闭门不纳

  • 提要·宋濂

    (臣)等谨案浦阳人物记二巻明宋濓撰濓字景濓浦江人元末用荐除翰林编修以亲老辞明初征授太子经厯官翰林学士承旨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凡分五目曰忠义曰孝友曰政事曰文学曰贞节所纪共二十有九人而以进士题名一篇附于后欧阳玄

  •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佚名

    【提要】 苏秦的合纵战略必须在除秦之外的每个国家都要实施,所以苏秦不遗余力,到各个国家游说。他的合纵游说的主旨和形式大同小异,但每篇游说对我们演练揣摩论辩技能都大有裨益。 【原文】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

  • 魏纪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龙三年(乙卯、235)·司马光

    魏纪五 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 [1]春,正月,戊子,以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1]春季,正月,戊子(初八),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2]丁巳,皇太后郭氏殂。帝数问甄后死状于太后,由是太后以忧殂。 [2]丁己(疑误),皇太后郭氏去世。

  • 八奸第九·韩非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

  • 卷首三·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读诗质疑卷首三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诗指举要国风周南【十一篇】关雎    后妃之德      注异葛覃    后妃之本卷耳    后妃之志      注异樛木    后妃逮下螽斯    后妃子

  • 卷六·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编卷六      宋 陈深 撰文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忠信接礼曰文】元年【乙未】春王正月公即位【谷梁传继正即位正也】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公羊有朔字】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僖云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因品第四(有十经)(第二小土城诵)因.处.二苦阴增上心.及念师子吼.优昙愿.想最在后(九七)中阿含因品大因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尔时。尊者阿难闲居独处。宴坐思惟

  • 第三十卷·佚名

    观天品第六之九(三十三天之六)复次。是事有故是事有。所谓有彼岸故。则有此岸。若无彼岸。则无此岸。如是天子。是为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无故是事无。互共有生。各各因缘。一切有为法。从因缘生。因缘者。所谓无明缘

  • 卷第二十·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四世 潮州大颠和尚法嗣 漳州三平义忠禅师(凡三) 福州杨氏子。 师谒大颠。问不用指东划西。请师直指。颠云。幽州江口石人蹲。师云。犹是指东划西。颠云

  • 卷第八·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八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长沙景岑禅师法嗣 明州雪窦常通禅师(凡一) 僧问。如何是密室。师云。不通风。云如何是室中人。师云。诸圣求睹不见。僧作礼。师云。千圣不能思。万圣不能议。乾坤

  • 淳熙严州图经·陈公亮

    又称《新定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较完整的图经。南宋绍兴九年(1139)董棻撰,八卷,已佚。淳熙十三年(1186),南宋陈公亮重修,刘文富纂,现存三卷。严州治今浙江建德东北。卷首有子城图,建德府内外城图,府境总图,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