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庠传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开封雍丘。他的父亲宋王己,曾任九江掾,与妻子钟氏在庐阜祈祷。钟氏梦见道士授给她书说“:把它送给你儿子。”一看,是《小戴礼》,不久宋庠出生。一天看见许真君的像,就是她梦中所见到的。

宋庠,天圣(1023~1031)初年,举进士,开封府试、试礼部都是第一名,提拔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皇帝召他考试,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又升左正言。郭皇后被废,宋庠与御史伏在官署争辩,被处以罚金。过了很久,宋庠又任知制诰。当时仁宗亲自考试策问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令他们与武举人混杂一起考察。宋庠说“:这不是所用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宜按本朝的先例,命令有关部门设放用具饮食,斥退武举人令他们另外考试。”仁宗下诏按他的建议办。

宋庠兼任史馆修撰、知审刑院。密州土豪王氵解私自酿酒,邻居前往捕捉他,王氵解欺骗奴仆说:“他们是强盗。”叫来所有奴仆杀邻居父子四人。密州官府按法律将奴仆判罪,王氵解独没判死罪。宰相陈尧佐庇护王氵解,宋庠力争要治罪,终于判王氵解死罪。宋庠改判吏部流内铨,升尚书刑部员外郎。仁宗想任命宋庠为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中书说本朝先例没有从知制诰授宰相职务者,于是诏宋庠为翰林学士。仁宗对待宋庠很看重,行将重用他。

宋庠起初叫宋郊,李淑担心他领先自己,以命运不好中伤他,上奏说:“宋,是朝廷接受天命的称号;郊,就是交。把姓名合在一起来说是不吉祥。”仁宗没有当作一回事,有一天,仁宗把这事告诉了宋庠,于是就改成现名宋庠。宝元年间(1038~1040),宋庠以右谏议大夫衔参知政事。宋庠任宰相,学问深湛,气度雍容,熟练通晓旧时的事,自从他执政,碰上事情动辄要分辨是非对错。他曾从容评论唐朝人入..礼节,宋庠退朝后上奏说:

“入..,乃是唐朝逢单日在紫宸殿接受平常朝见的礼节。唐代有大内,又有大明宫,大明宫在大内的东北,世人称之为东内,唐高宗以后,天子多住在东内。大明宫的正南门叫丹凤门,丹凤门内第一殿叫含元殿,大朝会时皇帝就使用它;丹凤门内第二殿叫宣政殿,称作正衙,每月朔望日大册封拜官时皇帝就使用它;丹凤门内第三殿叫紫宸殿,称作上..,也叫内衙,逢单日大臣朝见,皇帝就使用它。天子坐朝,必须在正衙殿前设立仪仗队,或者乘车只到紫宸殿,就唤仪仗从宣政殿两个门口进来,这叫作东、西上..门。

“以本朝宫殿来看:宣德门,相当唐朝的丹凤门;大庆殿,相当于唐朝含元殿;文德殿,相当唐朝宣政殿;紫宸殿相当唐朝紫宸殿。如今想要求取入..本来的含意,在仪典中实行,必须先在文德殿设立仪仗,如同天子只到紫宸殿,就唤仪仗从东、西门进来,像这样就比较与旧礼节相合。只是现在的各殿,与唐制比较南北不相对称。又考唐自中叶以来,逢双日以及大臣不定时奏议大事,另开延英殿,好像现今假日皇帝到崇政殿、延和殿。于是可知唐制度每遇上朝日,就是入..,此后正衙设立仪仗因而逐渐废弃了,很不符礼制。”

宋庠与宰相吕夷简的主张屡次不相同,凡是宋庠与之友好的,吕夷简都指为朋党,如郑戬、叶清臣等人全部被降职,就以宋庠为扬州知州。没多久,宋庠以资政殿学士衔调职郓州,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离开宰相位,仁宗问宰相章得象,谁是可以替代范仲淹的人,章得象推荐宋祁。仁宗向来在意宋庠,又召他任参知政事。庆历七年(1047)春旱,沿用汉朝灾异时罢免三公的旧例,罢免宰相贾昌朝,辅佐大臣均削去官职一级,以宋庠任右谏议大夫。仁宗曾召中书省和枢密院二府在资政殿回答问题。仁宗出示手诏策问时事,宋庠说:“两汉时回答策问,本是引进居于岩穴草莱的隐士,如今把政府官员放在与那些考生相比的位置上,这不是用来尊敬朝廷的,请求到中书省一起商议逐条上奏。”当时陈执中任宰相,他没有学问缺少礼乐典章制度方面的文化知识,所以夏竦替仁宗策划此计谋,意图想使陈执中困窘。议论者认为宋庠懂规章制度。

第二年(1048),宋庠拜官工部侍郎,充任枢密使。皇..年间(1049~1054),宋庠拜官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宴享明堂,升工部尚书。他曾请求恢复诸大臣的家庙,说:“庆历元年赦书,允许文武官员建立家庙,而有关部门终究不能从以前的典章制度中推寻根据,因而遵循旧例观望不决,致使王公进献祭品祭祀;到同一个曲折小巷子里去,衣冠昭穆,混杂在普通人家中,依照这样得过且过沿袭着弊病,很令人叹息。请皇上下令有关部门议定执行。”但大臣议论不一致,终未能恢复家庙。

皇..三年(1051),宋祁的儿子与越国夫人曹氏的门客张彦方游玩。而张彦方伪造皇帝敕牒,替人补选官职,被判死罪。谏官包拯奏说宋庠没能严格要求子弟,又说宋庠在朝廷没有什么建树,宋庠请去职。于是命宋庠以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的头衔知河南府,后调许州任职,又调到河阳,再升兵部尚书。宋庠朝见皇帝,诏令他的服饰、等级同同中书门下侍郎,出入朝廷看他的仪物。他以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的头衔充任枢密使,封为莒国公。他多次说“:国家应当谨慎固守根本,京师地区的卫戍兵平常要满四十万,剩余的兵力就外调补充更戍,祖宗当初的谋略,不能苟且随便改变。”不久他与副枢密使程戡不和,程戡罢职,而御史说宋庠糊涂懈怠,仁宗于是命他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判郑州,又调相州任职,因病召回京城。

宋英宗登帝位,宋庠改镇武宁军,改封郑国公。宋庠任职相州时,就向皇帝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养老,到这时还不停地请求回家养老。英宗因为大臣的缘故,不忍心马上答应,就让宋庠出判亳州。宋庠前后所到的地方,他以慎重清静的方式治理地方,等到再受朝廷起用,就不管沉浮自求快乐。他晚年痛爱信任幼子,多与小人游玩,行为不检点。御史吕晦请英宗下令不准宋庠的两个儿子跟随他,英宗说:“宋庠年老了,为什么不让他的儿子跟随他呢?”宋庠到亳州,他请求回家养老的态度更坚决,以司空职衔退休。去世后,朝廷赠其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英宗为宋庠用篆文撰写墓碑曰“忠规德范之碑”。

宋庠从应考举人时,与宋祁以文章学问名扬天下,他生活节俭不好声色犬马之类,读书读到老也不厌倦。他擅长考证书中的讹谬,曾校定《国语》,撰写《补音》三卷,又编辑《纪年通谱》,用以区别正闰年月,该书为十二卷。还有《掖垣丛志》三卷,《尊号录》一卷,《别集》四十卷。他天性忠厚,曾说:“叛逆狡诈、依恃神灵、残害他人、恃才傲物,我终生不做呵。”沈邈曾任东京转运使,多次以事欺负宋庠。至宋庠在洛阳时,沈邈的儿子监..院,因把东西出借而县人欠下东西,他用杖打人,人死在路上,实际上是由于其他的病所致。而沈邈之子为府吏所憎恨,府吏想要按法律从严处理他,宋庠独独不同意,他说:“这怎么够得上治罪呢!”人们根据这件事愈加称他是年高有德的人。他的弟弟叫宋祁。

猜你喜欢
  东汉世家第十·欧阳修
  慎终第四十·吴兢
  卷十一 開寶三年(庚午,970)·李焘
  第四篇 乾隆朝·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有清遗民(人各为其主未可厚非也)·李定夷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三·杜大珪
  萧范传·李延寿
  苏循传·欧阳修
  弁言·汪荣宝
  陈纪十 长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584)·司马光
  八·钱穆
  第八卷·冯梦龙
  孙凤珠女士·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蒋敦复

    ○姚梅伯词蛟川姚梅伯孝廉,名场跌荡,豪迈风流。为学务博,下笔千言,诗古文骈体外,尤工于词,久已剞劂问世。余谓其少作微嫌纤碎,虽为人传诵,当自悔也。近造诣益深,自然名家。与余论词于海上,旨趣颇合。其序余词有云:“高楼明

  •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徐志摩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满眼黄沙漠漠的地与天:赤膊的树枝,硬搅着北风光——一队队敢死的健儿,傲立在战阵前!不留半片残青,没有一丝粘恋,只拼着精光的筋骨;凝敛着的精液,耐,耐三的霜鞭与雪拳与风剑,直耐到春阳征服了消杀与枯

  • 列传第六十三 尔朱兆 尔朱彦伯 尔朱度律 尔朱天光·魏收

    尔朱兆,字万仁,荣从子也。少骁猛,善骑射,手格猛兽,蹻捷过人。数从荣游猎,至于穷岩绝涧人所不能升降者,兆先之。荣以此特加赏爱,任为爪牙。荣曾送台使,见二鹿,乃命兆前,止授二箭,曰:“可取此鹿供今食也。”遂停马构火以待之。俄然兆

  • 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二、检讨失误,湖南巡抚愿立新·雍正

      编者按:雍正深知王国栋才干不足,海兰又是武官,都不能胜任此案的审理,所以派杭奕禄到长沙审问此案。杭奕禄到长沙后,首先传达雍正谕旨,对王国栋作了严厉训斥,因此王国栋不得不写下这份检查。  【原文】  臣王国栋谨奏

  • 卷二十三·凌雪

    列传三十五 武臣传 李定国(附刘文琇并孙可望事实)列传三十六 武臣传 荆本彻、贺君尧、黄斌卿列传三十五武臣传李定国(附刘文琇并孙可望事实)李定国,延安人。少与孙可望、刘文琇、艾能奇俱从张献忠为盗;献忠儿畜之,因冒其姓。

  • 卷之三十七·佚名

    洪武元年十二月丁卯朔以汪广洋刘惟敬为中书省参政杨宪为御史中丞钱塘为刑部尚书郭景祥为浙江行省参政阮崇礼为江西行省参政安然为山东行省参政○礼部尚书钱用壬告老赐居湖州用壬广德人故元进士为翰林编脩官张士诚据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八·佚名

    嘉靖六年七月丙子朔时享 太庙 世庙○吏科都给事中王俊民等言顷有旨令科道官互相纠劾 皇上此举诚欲综核名实以重言路今六科已去四人十三道十三道已去十人比之诸曹不为不严使有遗漏安敢缄默但耳目之官职司甚重惟 皇

  • 一百九十三 苏州织造李煦奏宣示曹(兆页)承继宗祧袭职织造摺·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臣李煦跪奏: 窃臣与曹(兆页)叩辞行在南回,路上闻臣妹曹寅之妻李氏,感激万岁命曹(兆页)承继袭职隆恩,特起身进京叩谢。臣一闻此信,随同曹(兆页)各差家人飞骑止住,所以臣妹已至滁州仍回江宁矣。 臣煦於三月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三·佚名

    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七日七月二十五日九月初一日同治二年三月初八日八月二十五日同治三年正月十七日二十五日六月十五日同治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同治六年三月初八日九月十五日十一月二十五日同治七年

  • 祖逖传·房玄龄

    祖逖字士稚,范陽遒县人。家中代代为官吏,食禄二千石,为北方幽州之地的名门显族。父亲祖武,任过晋王掾、上谷太守。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兄弟共有六人。其兄祖该、祖纳都性格豪放开朗而有才干。祖逖性格豪爽倜傥,不注重修饰仪

  • 高祖纪·魏徵

    (上) 高祖文皇帝姓杨名坚,是弘农郡华陰人。 高祖的远祖是曾在汉朝做过太尉的杨震,杨震的八代子孙叫杨铉,曾在燕做过北平太守。 杨铉生杨元寿,杨元寿在北魏做武川镇司马,子孙因而就在那里居住。 杨元寿生太原太守杨惠嘏,杨惠

  • 杨惟中传·宋濂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知书,有胆识谋略,为太宗所器重。二十岁时,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余国,宣扬蒙古国威,颁布蒙古政令,使各国官民户口皆归于蒙古,太宗准备大大重用他。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蒙古大军攻克枣阳、光化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一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乙卯朔,召秦王樉还京师。 以阁门使刘仲璟为谷府右长史,观察使胡子厚为岷府左长史。 上与侍臣论“汉高祖听张良之言,即销六国印”。上曰:“高祖闻一善言,即能感悟,如此者安

  • 第十四章 32·辜鸿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辜讲孔子说:“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九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九卷出功德天黑闇女譬 释死苦圣行名之第三迦叶生之根本凡有如是(至)观于所生已见过患案。僧亮曰。以凡夫颠倒贪生。而恶老死。明菩萨不尔也。僧宗曰。第三寄观行门。明八苦相也。此中有

  • 佛说灌顶十二万神王护比丘尼经卷第二·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有七比丘尼名修陀利。在山中冢墓间禅思一心。有诸恶鬼神啖人精气者。娆是比丘尼脱其衣裳。不听游行入村

  • 宁坤秘笈·佚名

    妇科著作,署名竹林寺僧撰写的女科著作。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肖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女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自清初以后始有据不同传抄的各种刊本行世,但书名与内容、体

  • 受新岁经·佚名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受岁,指夏安居结束后,比丘新增一戒腊。本经内容即记述安居结束后,比丘行‘自恣’戒仪之情况。佛陀于大众中首先行自恣法,舍利弗即为佛说清净;继而舍利弗请求自恣,佛即为舍利弗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