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一回 大清朝膺景命二百六八

诗曰:

神州谁是主人翁,保卫生民化大同。

立志共筹谋国策,富强定不让西东。

却说清世祖顺治自入关以来,东征西讨,造成二百数十年基业。其中圣凡相继,历历落落,非逐次叙述,不能详明。及至康熙嗣位,有四位辅政大臣,尽心佐理,所有一切内弊,首先除去,此谕一出,宫廷内外,读之无不同声称颂。到了元年三月,平西王吴三桂因缅甸送献桂王朱由榔眷属到营,当令拘禁别室,与受星阿商议,请旨发落。爱星阿不敢另议,由三桂写折奏闻。旨下,明朱桂王思免献俘,着即传旨赐死。三桂立即将桂王全眷二十多口,令即绞死。不意桂王储嗣,年十二,指三桂骂道:“我朱家何负于汝?天道有知,岂能令你善终。”

时李定国闻缅人将桂王献与三桂,遂引兵追劫,途中闻桂王凶耗,望北大哭,呕血数升,不日而死。定国虽死,惟张煌言、郑成功二人,煌言隐居南田岛,成功占据台湾。时有信促郑成功进兵,不料成功一病身亡,及至闻讣,遂捶胸大痛道:“成功一死,吾无望矣!”遂穷居深岛,作避世计。一日,正在庄前闲眺,见有无数的人,穿着明朝主服,走进前来,向煌言恭而有礼,开口便问道:“君家莫非张煌言先生么?”煌言见问,大为诧异,不敢具道真名实姓。来人见煌言犹疑,便说道:“我等皆是明朝遗民,因被清国逼得无地,避难深岛。今见清国疏于防范,闻先生避居于此,特纠集同志,约有数千,来请先生出山,同倡议师,恢复明室。先生莫道我等是清朝使来奸细,不敢说出姓名。”煌言见来人口口忠义,句句思明,谅无有诈,与来人畅谈。来人并云现在海口有数号大舟,舟中同志静候先生一会,以订盟约,共图恢复。煌言因急于思复,遂同来人行至海口,果见有数只大船停泊海岸。将要上船,忽然从舟出来多人,皆是拖辫清兵,上前捆起。煌言一见,始知中计。煌言大声道:“匹夫不可夺志,要杀便杀。”只见岸上引煌言来的人,上前止道:“不可不可。”遂同上船,乘风解缆,一路顺风,到了宁波,转由杭州上岸,将煌言抬起一直扑奔巡抚署中而来。巡抚赵廷臣一见煌言,百般开导,劝他降靖。煌言义不苟屈。巡抚无法,只得令兵送出,使他自尽。

且说康熙帝因郑芝龙之子成功据守台湾,成功死,其于郑经复据台地,清帝遂将芝龙并其三子成恩、世恩、世荫一律斩首。其孙郑经闻乃祖被杀,情急无法,只得暂行隐忍,再作计较。其时康熙在位已是四年,真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口。直到康熙六年秋季,鳌拜专政,捏奏苏克萨哈藐上,将他处死。

后又捏害萨哈子孙,康熙帝未准,竟敢挥拳殴主。康熙帝回宫,奏与太后知道,太后百般劝慰,只得含隐。虽然如此,奈康熙帝别具一般心思,过数月,单召鳌拜入内,宣他树党营私,陷害贤能。鳌拜不服,仍发攘背故态,被康熙帝喝令左右将他拿下,先将他痛责一顿,然后命两人拖出复讯,叫据实讯断,不得徇私。这两人遵旨,复奏整拜三十条大罪,旨下,应即正法。

幸有二三大臣请旨从轻议处。康熙帝亦因是勋旧老臣,遂免重从轻,将他削职收押。

康熙帝将鳌拜这一办,内外臣僚都知康熙帝英明,皆不敢妄为。此事一传,独有功高位重老柱国吴三桂等,倒觉心中不安。这吴三桂自从降清,顺治帝封他平西王位,留他镇守云南,其子应熊又招为十四公主驸马,其荣耀真算第一。他见康熙帝将鳌拜一办,心中忐忑,惟恐身蹈危机。遂遣官到广东,会同尚可喜到福建,会同耿继茂之于精忠,一同上控,奏请撤兵。

那知此折一上,康熙帝随即批准,遂派钦差前往各藩,经理撤兵事宜。三桂一闻此信,大惊道:“此事如何设施?”忽有部将马宝道:“王爷主见如何,若愿归田,也就罢了。不然,当谋自立可也。”三桂道:“我请撤兵,原是试探主上之意,不料竟行批准。俟差官到来再处。”马宝道:“然则请王爷先简兵阅马,候来使到,看军心如何,便好行事。”三桂即日升座,传齐将士并两婿,均至校场听令。一面召集将士,百般邀励,说主上将他调藩,不知凶吉。众将士被他一片谎词,遂群然而起,将两钦差杀害,并巡抚朱国治一并杀讫。三桂假意道:“你等如此胡为,叫我何以办理。”众将道:“王爷本是明臣,清帝如此寡恩,不如反正,杀往北京,灭去清国,复恢明室,有何难为。”三桂道:“倘北京兵来如何?”众将大呼道:“我等愿死拒之。”

次日,三桂即传檄所属,捏造一个甚么崇祯的三太子,国号大周,并遣人到福建、广东,约会耿、尚两人,择日率兵前来会齐,进攻北京。单说三桂一反,有附会的起兵相应,抵御的调兵固守。此时有户部员外郎萨穆哈,正在贵州办差,迎接三桂眷属至京,一闻此信,即忙上马,昼夜不停,跑到北京,将此事奏明。王大臣惊道:“此事如何办理?”康熙帝道:“三桂既反,无论如何,谅难应命。”立命都统巴尔布珠满等,各率兵三千,由常德、岳州等路,分道进攻云南。单说吴三桂既据云、贵等地,亦遣将分兵进攻各省,于是湖南、四川全省皆陷。耿精忠亦由福建率兵出东路,攻打浙江省内各地。惟尚可喜始终事清,三桂遣使招致,不意可喜将来使拘住,把三桂之书呈奏清廷,清遣兵援助。三桂闻使被拘,大怒,遂致函耿精忠,令攻广东。精忠又致书郑经,令起兵夹攻粤海。此时中原大震,南中数省半为吴有,各省告急表章纷如雪片。康熙帝接报,即命贝子贝勒大臣各经略统领等,出兵援救,另授简亲王喇布为扬威大将军,镇守江南一带。哪知清兵出一路,败一路。

吴兵进一路,胜一路。不是投降,就是附从,反把三桂势力弄大了。何以如此?实因满人领兵主将皆是王亲国戚,一经兵权到手,动不动就要摆架子,或是拿威力吓人。你想乱兵之时,用此等手段,如何能行得去。

闲言少叙,却说康熙帝前日派哲博两钦差来云南,着他永镇云南,令其息兵,免使他日复瓦,追悔无及。三桂不从,当将二使收禁。现闻陕南已经得手,遂命人分扰秦陇,自率大兵出云南,赴常沣督战。临行时,其妻张氏上前扯住道:“你如此背乱,圣主定将吾子应熊正法,你要还我儿子。”三桂被妻纠缠,再三开导,怎奈妇人拙见,不克宽容。三桂无法,只得将所拘两钦差放出,央他回京复奏,愿与清兵议和,如清帝不杀吾子,当即罢兵。两钦差得此释放,如鸟出笼,连声唯唯,回京而去。三桂又遣使西藏,请**喇嘛代为请命,亦不外此数语。康熙帝闻报,也甚为焦灼,又闻哲博两使复奏,及喇嘛疏陈,心中格外焦灼。遂召王大臣会议,此时有大学士明珠上前奏道:“三桂不去,终久为患,奴才闻西洋人南怀仁善造火炮,比我国之炮尤精,况且轻便。”康熙帝道:“这南怀仁不是现任钦天监副官么?”明珠答:“是。”遂传谕户部发银,叫南怀仁速召西人赶造。随即将三桂子应熊,并应熊子世霖,一并正法。且说三桂既放了清使,指望清使回奏,康熙帝定要允其所请;哪知一班将士,有请渡江北上的,有请直犯京城,三桂均不从。及闻其子应熊并其孙世霖被杀,遂大怒。当留兵七万守岳沣诸口,又分兵数万守湘、贑等地要隘,自己率大队由陕西进兵,直攻京师。三桂兵到松滋,方遣将进略郧阳。忽探马报道,平凉失守,王辅臣降清,三桂闻报大惊。忽又报道,留守长沙夏相国乞援,三桂问长沙如何告急。来报就把清廷如何运来大炮,是什么安亲王岳乐统带,现在进攻湖南呢。三桂道:“如此情急,吾不能不回救湖南。”一路闻报,所有江湖要塞,均被清兵占去。三桂只是催兵前进,按下不提。

且说安亲王岳乐奉命南征,将到建昌,正值白显忠攻陷城池,岳乐督攻不克。后从北京运来大炮,连即攻城。显忠大惧,弃城逃走。遂克广信、饶州,随进兵攻湖南,一路克袁州。将至醴陵,忽探马报道,敌将高大节,领兵由间道去攻袁州。岳乐道:“袁州是吾后路,倘被截住,吾无归矣。”忽又报道:“吴将夏相国,由前面来醴陵了。”岳乐道:“前有来将,后有敌兵,吾不能不退。”即传令退兵。约行百里,天已日暮,见前面有一大山,岳乐即命就此扎营,明日再行便了。方才扎毕,忽听山上炮声响亮,岳乐急命侦探此山何名,回报是螺丝山。此山盘盘曲曲,如螺丝一样,也不知山上有多少兵马,只见都是大周旗号。岳乐道:“不用管他,你们用大炮向山上攻击。”连击数十炮,旗帜打倒也不少,就是无一息动静。岳乐道:“不好了,吾中了敌人疑兵计了。”赶急令军士将炮抬回,不用再放,将才入营,只见山上跑来一匹马,飞至面前,大呼道:“岳乐哪里走。”岳乐正在山下瞭望,忽见一匹马飞来,惊得心魂皆散,策马而逃。军士见主将走了,一时昏乱,不辨路途,四处纷散,自相践踏。岳乐逃过螺丝山,见无追兵,心中稍定。此时天色已明,遂收拾残兵,奔回袁州去了。一到城下,见皆是大周旗号,正在狐疑,所四面喊声,岳乐登高一望,正是敌兵追杀清兵,赶急整齐队伍,上前救援。那敌将正杀得高兴,忽见后军纷纷奔溃。怎奈那将厉害,岳乐料不能取胜,领兵杀出,奔他方去了。那将也不追赶,收兵入城。原来杀清兵这将,就是高大节。且说岳乐这一败,才知道大节厉害。又说道:“此人久在江西,不是好处。”遂同喇布会合,同往南昌去了。不料。后来大节被胡国柱副将韩大任害死了。大节既死,袁州仍被喇布占住。此非喇布本领,乃是康熙洪福,以次各处渐渐略定。

且说广州尚可喜因郑经由台湾率兵来攻,急派其子之信前去拒敌。哪知之信不遵父训,叛了清朝,反使部兵将其父可喜拘押起来。可喜气愤,呕血数升而亡。之信见父已死,益无忌惮,通款三桂。三桂封之信为辅德亲王,命他筹款助饷。之信一闻此信,遂说道:“三桂是想来挟制于我。”忙与部将商议,仍旧降清,所有三桂派来的官,均被拘住。一面率军民薙发反正,一面出兵西拒马雄,东拒耿精忠。精忠方欲对敌,闻报汉兵已入仙霞关,急回军福建,途次又闻曾养性、白显忠统已降清。赶到福州,又闻清兵将到,建宁、延平等郡均已投阻精忠经此一吓,晕倒于地,左右救醒,半晌道:“此番休了。”坐定后,忽左右献上一书,拆开一看,乃是清康亲王前来劝降。

心想道:“降是不好,不降又敌不过清兵。”半天想了一条计,一面令儿子赴延平去迎清军,一面将总督范承谟绞死。何者,因他降清,恐范承漠说他坏处。康亲王接书,遂进福州。精忠率文武迎接入城,康亲王令其立功赎罪,申表奏闻。之信亦遣人至喇布前乞降,喇布亦据实申奏。康熙帝因三桂未降,亦不深究,旨下令其仍袭王位,立功赎罪。浙江、福建、广东次第悉平,只有广西一省,现尚未靖。广西守将孙延龄,本是孔有德的女婿,因有德一门死难,仅遗一女,孤苦零丁,太后留养宫中,食郡主俸禄。后嫁与延龄为妻,镇守广西,不料延龄受三桂蛊惑,封为临江王,背清降吴,起先还瞒着,后被郡主知道,劝他反正,他却不从。今闻各处皆已反正,心中焦灼,思想再三,只有请郡主庇护,可以减罪,退入后堂,未免赧颜,无奈向郡主谢过:“前日实系愚昧,今悔已不迭,望郡主维持一二,虽死亦感激你的。”说罢便潸然下涕。郡主见他如此,心中不忍。遂入京求太后为他讨情。不料他这反正三桂已知,派从孙吴世琮诱杀之。

且说吴三桂自叛清以来,已经五年。康熙十三年僭号,借立崇祯后为名,其实称周国。他心中把称帝早存一个念头。至康熙十七年,于衡州筑土建坛,祭告天地,自称大周皇帝,改元昭武。总奈他已恶贯满盈,即位之时,受一点风寒,竟致不起,于康熙十八年春月,就呜呼了。三桂临死,遗嘱夏国相一班伪大臣等,辅太孙世王番嗣位。国相等秘不发丧,密遣人至云南迎请世王番,至衡州即位。百官叩贺,改元洪化,遂发哀诏,布告国民。此时清兵闻知三桂已死,人人思勇,个个图功。安亲王岳乐、简亲王喇布各统大兵,入湖南,克复岳州、常德。

惟顺承郡王勒尔锦常驻荆州,三桂未死前,连头也不敢出;此时听三桂已死,弛也就发起扬来,大着胆率兵过江,攻长沙,直逼衡州。夏国柱等见这样情形,哪里还敢迎战,只得弃城而走。吴世琮在陕西也被将军莽依图战死。此时四川汉中俱皆克复。现在大周吴世王番所有地方,均被清兵占住,刻下只落云南、贵州两省了。康熙帝见各处虽然报捷,总是不能荡平,想必诸将不肯用命,遂传旨一律调回治罪。另派贝子贝勒都统将军,统大军由川、广、闽、粤,进兵云、贵,直捣周兵巢穴。周军见清兵大队云集,吓得魂飞魄散,纵勉强迎战一照面就逃走了。自此世王番又把贵州失了,到康熙二十年十月间,城中粮尽,军心遂变,城中守将方志球暗里通款蔡督军毓荣,放蔡军入城,于是各兵继进。将周通同擒获,余兵溃散。世王番见国已灭,遂悬梁自尽。所获兵将,解送京师发落。至于已降复叛之藩,一律递京问罪。诸清将见大功垂成,即陆续班师回京。三藩既定,中国十八省,并关东三省,皆属大清舆图。惟台湾一岛,被郑经占据,后经病死,其子孙陆续嗣位,到康熙二十三年才亡。

康熙帝既平海内,又想征服蛮夷。先从俄人入手,于是即令都统郎坦,侦探俄城形势,后遂出兵。至二十八年中俄才订约修好。二十九年,出长城,攻蒙古三部,亲征往还三次,至三十年蒙古内部附。三十六年,康熙立允扔为太子,到五十一年,康熙帝将允扔废黜,立意不立太子。诸皇子及王大臣,不知主上何意。到康熙六十一年,已是六十九岁了。大学士九卿等,方拟明年是圣上七旬万寿,预备大庆典礼,谁料人有旦夕祸福,康熙帝竟患起病来,渐渐沉重,服药无效。次日,帝到畅春园,诸皇子随驾前往。过数日,病甚重,即召隆科多入内。

命他传旨召十四皇子入内,只是舌头蹇涩,说出十字便停住,又说出四子二字。隆科多出来,即遣宫监去召皇四子胤祯。次早四皇子至畅春园,见过母舅,隆科多即入内请安。康熙帝见他来到,手指胤祯说道:“好好。”只此二字,便归天去了。

诸皇子大加痛哭。隆科多说道:“请诸阿哥收泪,听读遗诏。”

便读道:“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仰承大统,着继朕嗣位。”皇四子随即皇帝位,悉遵旧章治丧。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而崩。四皇子胤祯即位主丧,次年改元雍正。

雍正登位后,召王大臣文武入宫,王大臣等到了宫内,见雍正南面高坐,忽谕众官道:“皇考在日,至晚年储位未定,心中常不定,朕想明立,恐他兄弟争夺,弄出大祸,朕想出一条计来,将拟定皇储诏旨,亲写密封,藏在匣内,放在这正大光明殿匾额后面,可好么?”王大臣道:“臣等安敢妄议。”于是雍正命诸臣退出,只留总理事务大臣在内,自己密书太子名字,封藏匣内,令内侍缘梯而上,将此匣悬在干清官正中正大光明匾后。后来雍正晏驾,开匣方知立储已毕。

忽接到四川总督年羹尧八百里紧报,青海造反。青海原在西藏东北,此时青海首领**浑吉欲谋独立,想脱清朝关系,暗约策妄阿布坦为后援,大举寇清。兵部侍郎常寿由青海奔来奏闻,雍正帝只道青海内乱,仍命常寿前往调停。常寿一到,即被丹津拘留。川督年羹尧闻报飞奏,雍正帝即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提督岳钟棋任奋威将军,率兵往讨。兵分二路,率兵前进,势如破竹,斩首万级,直逼青海。丹津闻报大惊,送出清使,上表请罪。清廷不准,催羹尧进兵。岳钟祺请道:“青海地面寥阔,寇众无多,我军四面合攻,贼众谅无一遗。”羹尧然之。果于雍正二年五月,遂定青海。年、岳二督奏凯班师,回朝叙功不提。

且说雍正帝本是薄悻主,他见外患已平,恐怕国内生出事来,想出一条毒计,欲把功高位重之臣尽行除去。先把两兄贝子允糖、允礻异、允祀,捏他种种不法,将其拘禁。并将为帝划策的一律处死,免得后来泄漏。太傅年羹尧因少年为帝扶持,又兼功高,未免骄恣。一日旨下,帝遂降他为杭州将军,又连降他十级,罚他看守城门。他在城门里,守得格外严密。王大臣又将他行为奏明,共成九十二款,雍正帝遂把他正法。哪知都察院先生劾隆科多庇护年羹尧,又奏他大不赦之罪,旨下只戮其本身。后又有多少文臣武官,稍涉嫌疑者,均受株累。雍正既将一班人犯惩办,遂觉得意,寡情之人,无逾于此。自雍正四年至九年。苗人不服王化,镶黄旗鄂尔泰费尽苦心,苗人方始归命,开辟苗地二千余里。到了十三年,苗人又生变端。

鄂尔泰,因苗人复叛,心中也自不安。其时正在府中晚餐,忽见宫监奔入,报称皇上暴病,请大人立速进宫。鄂尔泰连忙入宫,正值皇后已到,鄂尔泰上前揭开御帐,不觉哎呀一声,急将帐放下,其时庄亲王、果亲王皆到,一面奏议后事,一面请太子嗣位。遂将匣取下,打开一看,当即宣读,乃是“皇四子弘历继朕登位”二语。是时皇太子弘历等入宫奔丧,随即奉遗诏,命庄亲王率大臣奉弘历即位。次年改元乾隆,是为清高宗皇帝。

乾隆即位后,朝政宽平,宗室人等凡被拘禁,一律释放。

封允礻我等公爵;自己兄弟,皆封亲王;在朝王大臣及外省官员,均加一级。功勋故旧,官吏小民,无不颂当今仁德。只因云苗复叛,未曾平靖,召回张照哈等治罪。另授张广泗七省经略,节制各路军马,择日出师前进。到了苗境,约历两月,已定苗疆,海内承平。乾隆帝乃偃武修文,四夷入贡,八荒称臣,真是太平天下,别有一番景象。迨至乾隆六十年,把人生富贵荣华际遇,无一事没做到的,无一件没想到的。一日,不料乾隆帝忽召诸王大臣入内,拟把帝位傅于太子,自称太上皇。王大臣也没甚惊疑,不过请皇上暂缓归政。乾隆又开谕一番,说道:“朕遵守先皇遗法,已将太子之名,藏密正大光明殿匾内。”

即命宫监取下,开匣一看,乃皇四子颙琰,遂命他嗣位。拟明年改元嘉庆。乾隆帝虽内禅,仍然大权在手,惟恐一旦交卸,有乖制度。今见嘉庆帝浚哲文明,温恭克让,于礼制上格外尊崇,遂决意归政。于嘉庆元年元旦,举行归政典礼。王大臣率百官等上表恭贺。随颁;太上皇传位谕旨,大赦全国。元年四月。太上皇开千秋春宴;正在热闹之时,忽宫监递来湖北督军的奏折,内陈枝江、宜都两县内白莲教徒聂杰人、刘盛鸣等纠众滋闹等情,请发兵迅剿。要知胜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三回 女丈夫执旗招叛众 小英雄逃难遇救星·蔡东藩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二·倪在田
  卷六十一·佚名
  第十一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黄士衡
  卷之四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第三部分:北洋轶事·喻血轮
  卷一百 下 叙传 第七十下·班固
  王元规传·姚思廉
  萧聁传·欧阳修
  杜丰传·宋濂
  卷三十九·佚名
  布连斯奇界约·佚名
  二十六年·佚名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韫·唐圭璋

      韫字仁溥,号斗埜,扬州人。嘉熙间沿江制置使属官。宝祐四年(1256),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有斗墅稿。   洞仙歌   游大涤赋   花泥絮浪,春怀如酒。书卷炉熏梦清昼。唤玉京稳携手松乔,飞光里,笑傲白云林岫。   仙人犹

  • 卷六十九·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九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十四余响朱庆余送僧游庐山客行皆有求【集作为】师去是闲游野望防金防禅栖寄石楼山深松翠冷潭静菊花秋防处题青壁袈裟溅瀑流送淮隂丁明府之官未及境已有爱人心遣吏回

  • 卷二百六·毕沅

      ◎元纪二十四 ∷起上章敦牂正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三年。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   讳图卜特穆尔,武宗次子,明宗之弟也,母曰文献昭圣皇后唐古氏。大德八年春正月癸亥生。至治元年,出居海南;泰定元年,召还京师,封怀王

  • 卷二·昭梿

    ◎淳化帖法帖之久,无如淳化阁帖。其后鼎、绛、汝诸帖互相仿摹,愈失旧规,近日祖帖收藏家,无过而问者。惟大内所藏,系当日所赐毕士安者,篇帙完善,墨渖如新,成亲王曾见之。纯皇帝珍惜如宝,特建淳化轩以贮之。又命于文襄摹刻上石,颁

  • 卷之二百八·佚名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戊子朔日有食之○周世子有燉受册宝上表谢○遣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凉国公蓝玉徽先伯桑敬都督马鉴指挥严麟朱铭徐质陈义勋卫徐增寿往狭西等处防边赐钞有差○己丑诏于高丽市马一万匹并索阉人二百人

  • 卷七十七·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七十七 唐 张守节 撰 信陵君列传第十七    史记七十七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雎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

  • 卷之二·林时对

    明州野史拾遗氏蠒翁纂十六朝纶扉秉政纪列朝犯颜强谏杖毙惨杀诸公三百年文章代不乏人两浙人物昭代公卿类多清节可风图谶童谣灾祥占验皆确有可凭本朝第一人物一屋散钱对君有体贤者不矜细行盗亦有人心枉做小人徐华亭饶干

  • 耶律羽之传·脱脱

    耶律羽之,乳名兀里,字寅底哂。少年时豪放爽直,卓异不凡,成年后酷爱读书,通晓诸部语言。太祖规划营治天下的初期,羽之经常参与军事谋划。天显元年(926),渤海平定,立皇太子为东丹王,以羽之为中台省右次相。当时人心不安定,左大相

  • 朱大典传·张廷玉

    朱大典,字延之,金华人。家世贫贱,到大典这里才开始读书。他为人气势豪迈。考中万历四十四年(1616)榜进士,授官章丘知县。天启二年(1622)提拔为兵部给事中。宦官王体乾、魏忠贤等十二人以及乳母客氏,借护卫皇上的功绩荫封子

  • 卷二·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二      明 黄佐 撰殿阁大学士洪武十五年十二月戊午仿宋制置殿阁学士以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殿大学士翰林院学士宋讷为文渊阁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文华殿亦

  • 二十一年·佚名

    (戊子)二十一年大明萬曆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酉,兩司啓請趙憲削去仕版,答曰:「但當置之而已,不足與較。」弘文館上箚,請罪如兩司,答曰:「予雖不敏,固非一憲所動。渠亦豈可必其說之得行乎?第其心術,正欲傳其疏辭也。予焚其疏,乃

  • 乡射礼第五·佚名

    乡射之礼。主人戒宾,宾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乃请。宾礼辞,许。主人再拜,宾答再拜。主人退;宾送,再拜。无介。  乃席宾,南面,东上。众宾之席,继而西。席主人于阼阶上,西面。尊于宾席之东,两壶,斯禁,左玄酒,皆加勺

  • 用晦卷八·杨慎

    【原文】制器画谋,资之为用也,苟无用,虽器精谋善何益也。沉晦已久,人不我识,虽知己者莫辨其本心。用晦在时,时如驹逝,稍纵即逝之矣。欲择时当察其几先,先机而动,先发制人,始可见晦之功。惟夫几不易察,幽微常忽,待其壮大可识,机已逝

  • 文公·文公十六年·左丘明

    【经】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夏五月,公四不视朔。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毁泉台。楚人、秦人、巴人灭庸。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传】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齐平

  • 敬请全国僧寺努力救灾启·太虚

    此次洪水为灾,遍十六省;而其余干旱、刀兵、盗匪、瘟疫等灾,犹不可胜计,殆数十年共同恶业所成之恶果!而默察全国人民,犹多未悔祸、未厌乱之心理。设非全国各寺院住持率领四众佛徒,集财施以资其生,布法施以启其善,则已招之苦既难

  • 义门读书记·何焯

    笔记。清何焯著。五十八卷。为作者解说经义、研读史籍、评论诗文的札记。初为六卷,系其殁后子何云龙与门生沈彤等整理遗稿编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问世。其后蒋维钧广为搜访,历时三年,扩为五十八卷,刊于乾隆三十四年,是为足

  • 书法约言·宋曹

    一卷。书论。清代宋曹撰。明末清初书法家。字彬臣,号射陵,今江苏盐城人。明崇祯时官中书。入清后隐居不仕,自谓遗民。工诗善书。所撰是书,不作浮词。全书有总论、答客问书法、论作字之始、论楷书、论行书、论草书各目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佚名

    全一卷。略称阿难问事佛经、阿难问事经。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叙述信佛者若能就教明师、持戒精进、朝夕恭敬等,则诸事和谐,谓之吉;反之则诸事不谐,谓之凶。本经之高丽本与宋、元、明等三本之内容一致,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