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卷三

嗣法门人居士黄明震杨耀祖等编

查给谏梦记

人生于世一梦也何梦中又有梦耶夫梦者幻化不实之谓也何遇而灵验往往先知岂弘阐祖道事属非常山川召呼神龙有以晓人耶是以安乐公报瑶田之梦即庵于云居祇一粥之缘潭龙王奉金匙之食元叟于径山有一十八载之住祖庭待人振起先业爰自豫有定数岂与寻常泛泛住持者之来哉丙辰秋虎林方伯李公以金粟之席数年住持不得其人颓然倾废举余挽回说法即下檄嘉兴尹海盐令敦延海盐给谏查公王望一夜梦于万顷波中涌出一圆古镜约有数百亿万斤初起似有黑气渐而升高光明照耀天地一色而空中有神呼公出手扶持公竭力支撑忽而觉司门者乃传府公有函至发读则知请余公曰异哉畴昔之梦乃师字也繇是遍告当事与诸同人曰吾素倔强独知之有儒至如诸方尊宿从未接见今金粟之请水师也吾非改前辙从事其道吾视吾梦盖与水师有一段因缘遂跃然而起率诸绅迎余入院第金粟荒凉之甚僧规殆尽居民承闲侵扰及余至一番清理整顿方复旧观虽怨诽继起赖公之杵可伏住三秋辞退公仍迎余出院复谓余言曰吾昔梦可足征矣师前以革弊之故招细人萋菲岂古镜初升黑气之障乎吾力维持岂神呼出手扶特乎此二事不足为奇所奇者数百亿万之古镜而能飞腾上升吾谓师非凡器也且愈升而愈明吾谓师至高明而道中庸也是以丐师一言为吾记之余曰某固陋无似之夫何敢当为应梦之人或神龙使公知儒释为不二大道如虚空虚空岂有分别隔碍哉公唯唯遂为记。

仪真地藏禅寺重兴记

地藏寺重兴落成矣请记于诸名公诸公咸谓余知文义识道理当自记庶鬼神呵护使事传而不朽余应之曰呜呼天下岂有不朽之事哉同泰之宫非不固矣至今化为烽燧永宁之塔非不坚矣亦乃迁于谷王且蒙庄有曰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盖世人不知造物之机达生之理徒守形迹之久长不亦谬而且惑乎故吾圣人于无常幻化之中指出真常不灭之道使人人知白云有变青山不老春梦唤回觉性恒在然而欲资明斯道必乃藉其胜场胜场不立曷以阐之譬如人之心性寄于一身离身无以见乎心性夫心性者道也人身者场也由此观之无场不能显发乎斯道是以天下寺庙乃圣人出世开道之胜场也历代王臣贤士莫不竭其力为金汤焉至如凶顽不肖之人望其塔庙闻其梵音莫不敬信之心生焉为其圣人穷精极神开觉斯民者如此而人倾诚荷感知有由来亦如此也仪真地藏寺考邑志创立于宋建炎间淮海肇禅师至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敕建为地藏禅寺赐主僧号曰文彬岁以昆山卫粮属寺所需至成祖迁北平厥粮寝僧徒散寺散渐废嘉靖二十八年后军王公汝立重修天启二年中翰汪公镳又修迨 国朝顺治庚寅操江李公栖凰再修然兴修至再多是补偏葺坏而已康熙壬寅寺僧松石见寺渐至剥蚀不胜兴嗟遂持币牍走楚力延于余谓余重辟荆南天王有合丛林规度且四朝烟没之天王又在狼窝虎穴之场中计日而就故殷殷恳请余怜其诚慨然而来至乙巳因事仍返辙江陵庚戌念功业未成再鼓銮江之棹辛亥乃得新安许君继先毅然荷肩重建万佛大阁并严饰毗卢大悲万佛等像而供具悉备幢幡飘飖楼阁门开光射诸天矣然寺继此而振兴实许君引导之力明年王君春宇重修大雄之殿是年刘君耀宇重建地藏宝殿又明年参戎吴公介臣鸠鹾使王公兴周运副何公调之暨刘德镇等重修山门仍新金刚之像而应供之堂香积之厨久废余攃其址而新之以为丛林辅翼一时丛林辉映不减洪武敕建无恙时且此寺建自宋及今几五百余年禅灯不照斯道罔闻甲乙相传十方靡属嗟乎如此宁不徒有其场孤负山灵哉今余承乏兹山建立滹沱宗旨遂拈棒喝聊作指南况贤宰官士大夫辈有外护干城者有登堂倡和厥道者咸是一时气运浸昌非敢曰人能弘道且古有曰盛乃衰之兆也吾甚惧之唯望后来主是席者力而挽之庶圣人说法有场而斯民之觉性亦乃恒明则余与修建诸公之心均不朽矣。

尺牍

复栖贤大师

吾门有十科有善说法者解空者神通者多闻等者所谓十大弟子各有一能要求兼而全者莫如吾佛故号曰能仁儒门亦有四科有德行者言语者政事者文学者亦谓十大弟子各长一端要求兼而全者莫如尼山故号曰至圣又如人之子弟有起家者创业者守成者荡废者要求继志述事缵绪鸿业为人百年天下之基者莫如武王呜呼吾祖庭吾法道亦未尝不望如武王之为人之兴隆也栖贤法席先人兴建唱道之区亦天童径山法流灯照之所我肯忘于祖宗之地废同腐草坐视而不念及之耶即吾弟值此落莫不宁之秋虽则不能兴修振举且有志不令荡废而能守成之此为弟子者一能矣若蒙者退鼓久打年来已完地藏楼台殿阁之功亦觅得恒产几亩免令终朝乞食或鼾鼾睡到日三竿试问儿童是何时此我勇退之一能也然吾弟当体先人志坚意住守庶忠臣孝子而名充矣但未知何时入楚登祖堂与诸弟一共话也怅怅。

复陆侍御鹤田(讳光旭)

门下所举 世祖皇帝被圆照一拳甚有悟处乃判曰正是一拳击碎五凤楼门下可谓知言也即今当湖有一戏珠楼贫道思欲一拳击碎第未知此楼还受此拳否虽则临河不可卖水然亦可使波澜荡漾平兴三尺则五凤戏珠能不突出天外哉而圆照金粟又岂不为执鞭之人哉呵呵区区寱语奚足举似。

闻湖珠楼久之今为亲面果然八面玲珑清风袭人贫道欲彩插当头华铺锦上所以一拳拳碎此珠楼一踢踢翻当湖水大家出手展家风云峰云峰何以已门下又云借贫道四大作珠楼一拳何处下手贫道四大是珠楼皮袋一灵光不收拳短打人都不着不如自打见风流堪笑了元枝外节输人玉带当机筹虽然古德有曰尽大地无寸土不知此楼安立何处者里不会贫道一拳尽大地都要打碎又况此楼不在大地中而受此拳耶今问门下四大本空如何作得珠楼者里道得十成也赠一领云山衲衣其若沉吟将云峰华园输我退寓。

复杨进士慈庵(讳耀祖时士金陵医王)

来谕左右底生死大事总要贫道了却今说个喻子以明斯事譬如贫道是个杨太医左右是个简亲王王有病命医太医无有不竭其力用其心者唯王但觅方之多药之广又不恒服亦不善服又不忌口亦不忌身或见少效又去食东家汤西家散是以药亦杂病亦乱如此欲求病瘳身安不亦难乎且总归之太医手段不高嗟乎太医亦无可奈何今愿王乃识医者意也须知有病自家医勿求方多药广然不须一粒可以回生是以真实告之曰参则真参悟须实悟。

尊翰云举笔落文字开口成双橛既举笔开口都不是又去支离讲解耶先德有言依他作解障自悟门今之直下不能脱手者过在胸中有如许集物譬如古镜不明乃因面上有垢若去其垢镜自明矣况又集其尘垢欲求其明岂可得乎左右察之以为何如。

人之生于世也不可一日无饮食苟缺之则思念之心不能须臾忘也且资身小事尚须臾不忘况立吾人之大事者何可须臾忘之苟不须臾相忘道在是矣。

简查都谏王望(讳培继)

恭惟台台足下儒门柱石释氏金汤具清白眼而持世开佛祖胸以护僧德泽万品东南一人此诸方所仰重非不肖海之私言也兹维先师翁费隐容和尚示寂辛丑春火浴后舍利无算齿牙俱不坏诸弟子分布舍利闽楚浙四山建塔金粟即其一也金粟舍利塔上一十七年无铭而舍利光明闇然不彰今海不揣颛愚谨撰行状一册恳求台台董狐之手布施一铭放出舍利光明照天照地垂镇金山千秋瞻仰伏冀大悲不吝欣然赐允祖庭幸甚不肖幸甚。

与许檀越颐民嵩期伯仲

昔韩昌黎为绛州刺史马汇作行状曰司徒公之薨也刺史刺臂血书佛经期以报德又曰居丧有过人行是以掇其大者书之然则吾人一身丝毫不可相犯况其欲刺而出血耶盖诚明之性发于至极之用故无所吝惜也贤伯仲连月为终天莫报之德昦天罔极之思悴形劳神不无苦矣虽是人子本分哀情似亦过之益见诚明之性发于至极之用也虽未刺血书经七七日内经声琅琅梵呗铿铿投诚运悲圣真感格令先君藉此已逍遥乐国矣如此宁不胜其刺血书经者盖在一诚而感不在形迹异同为孝贤伯仲诚明之行可谓达孝矣山僧贫道不能光大孝幕唯其言而阐扬之伏冀照察不一。

与许邑侯酉山(讳三礼)

昨在贵署所论无极等说盖素闻左右振铎海昌弘宣圣学兹以杨子丕显因为良晤不意一言挫服遂欲归余为师余则何以当师哉唯刍荛不禁总恃哲人无我君子同风所论更有未尽者今笔之简端再陈青览圣人曰天命之谓性此天者谓何天耶若苍苍之天虚无浩杳芒乎无知何能赋吾人之性殊不知此天者乃吾人之本源无极之正体也一贯之宗不出于此无隐之道岂外是乎然吾人终日戴此天履此地施为种种弄巧百端竟不知此天宁不惜哉所以立吾人之性号召万物主盟乾坤而灵灵荡荡无有尽藏至如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乃是太极边事亦是粗迹兹故不论又左右云人之视听异于禽兽者以其非理勿视非理勿听而禽兽虽有视听则不知其视听之所以左右可谓见道之渊源察物之真情者矣然人之视听非止异于此人之眼见色能分青黄赤白黑耳听声能辨宫商角徵羽而头头洞彻物物了明然则禽兽何能尔焉既是头头物物有如此明白是乃伊谁之力又伊谁使之而灵通变化耶阳明不曰吾人有良知吾人有良能分色之深浅辨音之清浊讵非此良知良能乎若协于一体布于四肢八面玲珑千手难敌矣且禽兽之视听在无极之初未尝不与人同奈何展转蒙昧是乃异于人也又明德之体任亘万古今而本体光明闪灼毫无变异虽吾人为物欲所染用明而明一旦光明洞烛究竟与明德本体全无有损益盖明德之体活活鱍鱍散之则为万事敛之则一物不存是何物而能损益此明德哉。

象赞

天童悟金粟容栖贤敬三世祖图

天童崛起金粟亲传栖贤承统瓜瓞绵绵滹沱派远兮波翻大地东山苗裔兮华发争妍信源流之有自果发用而多玄实本大以叶茂始裕后而光前播宗风兮人天仰止得路而还驱邪见兮法门正大不致以颠太白嶙峋兮巍巍乎独振寰中金山势迥兮气吞云汉孰可比肩郢阳月皎兮娟娟乎夜映晴川祖翁父子夸雄杰道标垂示万斯年。

天童金粟栖贤师并杨公五世图

不是宾主四人亦非君臣五位等闲坐在一处说道山西是吾祖发祥之地岂可忘之西河弄狮子乃昭祖之家也滹沱施棒喝乃玄祖之家也兹以杨公描归山西所谓祖父从来不出门归家尽是儿孙事杨公汝何幸亦入此队中岂大年重来挽吾道将坠地耶。

康僧

金陵为吴主求舍利长干之塔实师初立南海岸上施茶汤金粟之席为师始兴愿大悲深几万里迢迢来自康居国虽非达摩传心印泽惠丛林称圣僧。

五圣(金粟茧纸笺藏今仅存四十余轴或云宋赐或云五圣书)

廓然云无谁识有五灵通显赫山门力辅现伟衣冠者五人入寺书笺藏经至今金粟珍惜称为奇观我住此山亲试验卜筮如在掌中看灵从何来圣何起一点丹心彻夜寒。

自赞(楚庵璨监院请)

者个汉无可比福不及中峰慧难方妙喜二十年来跨大步龌龊之声无所取兴天王住金粟赤手平空喧宇宙楚禅楚禅有何云当家种草天然骨。

又(云泽旵侍者请)

参禅不过明理读书不过知义理义之道学者通之何故自谓天上天下唯汝独尊是以居楚人谓汝为楚狂居吴人谓汝性大此何谓耶咄鸴鸠奚识老鹏之举哉。

杂着

寿慈庵杨进士五十序

天下有大寿历而千古绳然相继不曰道则曰德道之于世不摩尧舜至今尚在德之于世不易周孔万古恒闻苟不以道德为寿纵身延千年灭而无闻亦为夭矣何名为寿乎夫道德也者岂易言哉请试论之本出乎无言无言岂谓无言焉出乎机入乎机而无迹也亦无始也是以劫穷世尽渠乃不知盖渠无国土亦无声臭风寒暑湿之不及喜怒哀乐之不闻况能覆载天地刻雕众形长于上古泽及万世而造于吾人者又何终穷哉然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唯至圣者知之慈庵杨君今岁桂月五旬大寿繇是进之以道德之说为君祝唯道德之于君者君得之矣君何以为得焉曰问之沙翁沙翁曰当问自己自己不知问之蒲团蒲团不知问之踊猛踊猛不知问之豁然豁然曰在是矣其是以为寿者又何有终古者哉。

题庄翰林观音画象

圆通秀谓黄山谷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正恐生泥犁耳山谷由此而惧兹澹庵以翰林之学不施于无用之处颛画观音大士法象一藏使天下人瞻之仰之宁非山谷惧而改作耶虽然大士无相随类现身众生没在诸苦睹此有以拯拔此又澹庵济世之一端也有心者其宜审之。

题真如寺募册

盐之城南四十里有寺曰真如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传闻建立于吴晋时为浙西一大名刹奈岁月侵久风雨飘飖琼楼玉殿邻于瓦砾金容象好尽被云封嗟乎山之不灵有若斯耶兹智上人向余乞言以劝盐之乐善君子一解锦囊以襄厥事即名山佛国顿见光辉矣其若泥多佛大之说又何须区区而再告焉丁巳午日金粟寓人题于天宁寺之千佛阁下。

祭云泽旵侍者文

康熙十七年十月朔五日旵殁三朝金粟寓人谨治以时羞之奠告汝旵侍者之灵呜呼汝从吾于仪之地藏年仅十七岁学而颖异朝夕克勤过人之资期汝成立而复从吾住盐之金粟汝年已二十四岁学日益精志日益立稠人广众咸以悦心上林新篁不同散木况陆沉下版冰檗备尝吾不独以侍者参得禅向人告亦常曰旵侍者如此行去他日福缘未易量也孰意过劳遂尔而亡呜呼秀而不实者有矣夫且颜氏子四八而殁尚称短命今汝又折八岁其造物者之相夺使汝不能成器乎今吾属望已矣也天何丧我哉天何丧我哉然汝昔之所学有未足处今吾指汝到家唯汝有灵鉴彻斯事始谓吾不负汝也通身无缝罅大块是文章在世即世随处优游亦始谓汝不负吾也呜呼唯汝有灵其知我言耶其不知我言耶尚飨。

杂偈

金粟即事八首

千僧井

古井龙蟠地脉香千僧共饮见源长岂知一滴漕溪水金粟流通浩淼茫

娑罗树

娑罗古树植何年叶叶枝枝翠色鲜想是昔时受记莂今来此地荫人天

独桑鼓

顽皮枯木响何来独树无心声似雷几度敲时谁入耳忽然闻得笑颜开

康僧桥

何事当年欲度人长虹横跨接通津看他两岸寻源者不过此桥路不亲

金粟山

九十九峰此最尊千岩脚下尽儿孙撑天犹见通身眼指点游人立脚跟

礼密祖象

金粟堂中老作家不才何幸侍阿爷添香换水陈时食那尽儿孙孝一些

礼费师翁舍利塔

殷勤稽首见师翁舍利光中一点通我住此山承雨露千年香火愧难弘

募修大殿

赤乌之殿日颓倾风雨如来满面尘一笠于今通盖覆黄金殿上露全身

与广阳杨慈庵居士(法名原济)

佛祖相传个拄杖赠君朝暮好揩摩通天彻地光明现验尽诸方佛与魔

寄武昌黄明震居士

鄂渚黄龙机祖庭赖君宝杵护全型抚公近日添新构好起沙翁逸老亭

次许石园令公惠山泉韵

源头活泼石泉香流出人间滋味长一种现成受用处临流不饮争清凉

令公讳维祚及晤我辈中人又拟泉赠之北人

可是滹沱一脉来灵源浩浩亦悠哉南方近日多憔悴雨露苍生正眼开

赠孙孝穆学士

一双白眼持今世两衲清风振古纲不是无心任大业且来林下学佯狂

寄示天主念法孙

丈夫须是英雄骨扶竖门风孰可人此日渚宫卫法社干戈丛里要心真

示先觉

谁为先觉谁后觉觉了方知本觉无剩得一双穷相手好来东壁挂葫芦

赴金粟以地藏委楚庵住持

十载真州阐化机法幢兴建颇光辉于今珍重毋狼藉方见克家有指挥

与查王望谏议乞师翁金粟塔上之铭

雨歇金山翠欲流光明塔上望垂眸笔尖锦绣千峰起舌底烟云万壑收拨动祖灯辉佛日点开法眼照阎浮查公何似张公后一铭相传价莫酬

游陆鹤田侍御云峰园次壁间晦山禅师韵

云峰峻拔世称稀百亩芳园树色肥竹石无心鸟自语山林有意客相依旷观那惜支筇杖径转仍随蹋藓衣未至不知天地大主宾谭畅到斜晖

慈庵署中灵芝忽生阿弟阿郎时赴秋闱题赠

草木何知忽尔萌天将人杰地灵生干城社稷先呈瑞折桂蟾宫早得祯光透一庭明月夜风高阖国令名声岂同百卉寻常出福佑王家乐太平

寿新安许继先檀护六旬

南明灿灿物华新甲子欣逢又一巡白发数茎添岁月冰心一片质天人云生黄海千山紫鹤跨扬州万户春陆地神仙应不老区区何必问灵椿

赠奇兵营吴介臣参戎

江汉滔滔久不惊多为令德镇波清埽云晴晒囊中甲留月夜谭腹内兵才大可兼文武用功高自古割城旌何因把手銮江上话到无生一笑倾

寿吴封翁

生居华屋德犹尊况复康宁七十春膝下乌衣观子弟庭前喜气集嘉宾榴华吐火呈图寿紫燕巢梁瑞象新把盏进君千岁酒神仙原是太平人

喜张中宿登堂道话

高卧东村野兴浓更逢仙客话从容云山千里诗筒满旅月一轮形影空情念淡时羞世焰道心贞处看寒松任渠江汉滔滔者不到龙门不化龙

题东明孝节

贞节繇来世所难思亲况复割身残清风夜夜吹英烈明月年年照血瘢孤子尚能修往事一肩那惜上担棺区区幻路休云报至理浑融孝可观

寿蒋母八十

自古西湖人瑞地于今尤见蒋家贤紫云霭里降王母白玉楼中会折仙桂子既县符肘后兰孙应是夺魁先荣荣芳躅真堪羡好酌源头酒一旋

云泽号

吾楚有七泽云泽居其一方有九百里梦泽连肘腋浩淼天地间波澜万层出况复天上云能泽枯草木今为汝作号应合如此义

佛事

为慧铠慈念入塔六角亭内无缝塔中安身稳便受用何穷慧铠卸兮干戈静慈念息兮睡正浓春山万里双眸碧华鸟一声塔户封。

为念真入塔一念纯真未是到家消息吴山越水任尔脚下游行蹋破芒鞋归去后玲珑塔里好藏身。

为憨石监院举火苏州有底真州卖拓出满盘不吝生今日尽情都攃下一天雪月钓舟横虽然山僧更助汝末后光明便烧。

为云泽侍者举火麟角凤毛世所难银墙铁壁脚头宽归根落叶顶 句一吸神鳌沧海干撺火炬曰从教遍地起波澜。

为宗一举火腰包顶笠南询久果未成时华未开回首可怜无限意桂华香里坐莲台宗禅宗禅胡为哉今日不须多指示火光堆里绝尘埃。

入塔九日登高诸方旧例重阳入塔金粟新条黄华满目兮无穷富贵西风透体兮不尽风流湘北潭南休更觅家山稳坐乐悠悠。

远尘请为父入塔生身父母如何报担骨殷勤入普同父母有灵应不昧儿孙若个不知宗如何是宗举骨曰自此知恩归有地万年松在金粟峰。

为禹峰禅师举火破家散宅走西东觅得骊珠皮袋中三载挂瓢胥浦上一朝脱化向秋空生缘自谓苏州有宗派沿流太白峰火焰道场须听法眉毛鼻孔尽通红要见眉毛鼻孔么举火便烧。

为赵州庵印空起龛住住住逢人请吃赵州茶去去去八十行脚非见戏蹋破芒鞋无处觅得来只在脚尖头击龛曰急而趋。

为化石入塔点石化为金玉易劝人除却是非难寻常一种平怀事放下千般永日间虽然黄金铸就西施骨赛过人间白玉颜。

为净庵举火来时净洒洒去也赤条条来去两头路天台有石桥去去去西风黄叶飘莫沉吟火后一茎毛。

(门人太原杨耀祖捐俸敬梓

金粟沙翁和尚语录三卷用资

先太翁明楼公先太恭人孟氏伏愿速悟

圆通华开见佛顿超觉路同灿心灯者

版存浙江嘉兴府楞严寺经坊流通

康熙十八年浴佛日吉旦)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卷三

猜你喜欢
  佛说布施经·佚名
  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太虚
  卷第七十七·霁仑超永
  卷第五十五·李通玄
  摩利支菩萨略念诵法·佚名
  解深密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林野和尚語錄序·通奇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三·佚名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二〈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顯揚聖教論大科·欧阳竟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佚名
  当得真知识品第七十三·佚名
  佛制比丘六物图·元照
  卷第二十二(弥沙塞)·佚名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三·雪关智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消息·徐志摩

    雷雨暂时收敛了;双龙似的双虹,显现在雾霭中,夭矫,鲜艳,生动,——好兆!明天准是好天了。什么!又是一阵打雷,——在云外,在天外,又是一片暗淡,不见了鲜虹彩,——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

  •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十·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二月。甲寅。命翰林院侍读洪钧提督江西学政。现月  ○以延解丁漕。暂革署江西永丰县知县陈庚铨职。仍勒追。摺包  ○乙卯。署四川总督丁宝桢奏、拟拨盐局银。交直隶练勇。以资防务。得旨。东北

  • 九一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四月至六月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九一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四月至六月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初五日吏部为遵旨查议事。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会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十七日题,本月十九日奉旨:王燕绪、汪镛、于

  • 二二二 四库全书处正总裁王际华等奏用聚珍版排印《鹖冠子》情形折·佚名

    二二二 四库全书处正总裁王际华等奏用聚珍版排印《鹖冠子》情形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臣王际华、英廉、金简谨奏:所有应用武英殿聚珍版排印各书,今年十月间曾排印《禹贡指南》、《春

  • 历代名贤确论序·佚名

    名贤确论一百卷皆唐宋人所著也其说散见于文集中或病其不归于一辑成此编以便观览其所论逺自三皇近至五季或论其世或论其人或论其事或専论或通论上下数千百年皆具于此夫人生乎千百年之下而欲论乎千百年之上其世逺其人亡

  • 王丘传·刘昫

    王丘,是光禄卿王同皎的堂兄的儿子。父亲王同日至,左庶子。王丘十一岁时,应童子科考试登第,当时所有的童子都是以背经文应试,只有王丘独以文章考中,因此知名。他二十岁时,又应试中举,拜奉礼郎。王丘神气清古,而且志行修洁,特别善

  • 敬晖传·欧阳修

    敬晖,字仲晔,绛州平阳人。二十岁即考中明经科。圣历初年,任卫州刺史。那时,河北经受突厥的骚扰,正在修筑城池,而时当秋收。敬晖知道后说:“金城汤池再坚固,没有粮食也不能守住,哪有丢弃农事而筑城池的呢?”于是让人民回去秋收。

  • 卷十五·朱熹

    <经部,四书类,四书或问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十五宋 朱子 撰论语乡党第十【凡二十一章】或问序篇诸説如何曰是皆原于程子而尹氏约而精矣杨氏诋世儒之説为有功范氏説在篇中亦明白而切至也或问恂恂或以为诚实或以为

  • 孟子精义卷十·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十 宋 朱子 撰 万章章句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章 伊川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此皆时也未尝不合乎中故曰君子而时中又曰夷惠之行未必如此且如孔子言不念旧恶怨是用

  • 学蔀通辨卷之二·陈建

    前编中此卷所载着朱子方识象山其说多去短集长疑信相半至晚年始觉其弊而攻之力也甲午孝宗淳熙元年朱子四十五岁陆子三十六岁朱子答吕子约书云陆子静之贤闻之盖久然似闻有脱略文字直趋本根之意不知其与中庸学问思辨然后

  •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四·善月

    四明沙门柏庭善月述释教化品之余时诸大众下。众既闻法深广。其得法利亦复称是。故经云云。谓以类则六道八部之别。以益则无生正位之殊。得道赊促历生多少。入位有异。疏简恶道得忍。可知。无生法忍正当诸教证真之位。

  • 卷第六十八·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尔时善财童子大智光明照启其心。思惟观察见诸法性。得了知一切言音

  • 卷第三·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三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第四释通文义二初解题目。金刚般若波罗

  • 荒政丛书·俞森

    清俞森编。系宋代董煟、明代林希元、屠隆、周孔教、钟化明、刘世教及清代魏禧七家著述及俞森所撰《常平仓考》、《义仓考》、《社仓考》的汇刊本,计五卷。末附俞森撰《郧襄赈济事宜》及《捕蝗集要》。其中俞森撰《三

  • 郁离子·刘基

    笔记。明刘基(1311—1375)撰。二卷。基有《诚意伯文集》已著录。此编为刘基于元末弃官归里居青田时所作。全书分上下两卷共一百八十二条,(原作十卷十八章一百九十五条),约八万字。作者假托“郁离子”回答各种问题,故

  • 江月松风集·钱惟善

    元诗别集。12卷。钱惟善撰。《四库全集》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江月松风集》明人未见著录。明人论钱惟善诗,主要依据赖良《大雅集》中选入的数首,钱惟善本人手录《江月松风集》原藏于练川陆氏,后归嘉兴曹溶,清

  • 治浙成规·佚名

    本书是清代中后期最为著名的省例之一,是浙江布政使司与浙江按察使司共同编纂的档案文献汇编。此书以“治理浙江的成文规章”为主旨,所收文献以法规章程为主,具体事例为辅。其目的是为了浙江省的官吏从政时查考利用方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