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十九

丙午春正月癸未朔张士诚以舟师驻君山又出兵自马马犬沙流窥江阴守将以闻  上亲督水军及马步兵往救之比至镇江寇已焚瓜洲掠西津而遁乃命康茂才等出大江追之别命一军伏于江阴之山麓翌日茂才追至浮子门遇寇舟五百余艘遮海口乘潮来薄我师茂才督诸军力战大败之获楼船三十余艘斩虏甚众有弃舟登岸者伏兵又掩击之乘胜逐北覆其巨舰无算又获其斗船十八艘杀溺死者过半凡虏将校四百人卒五千余人

○辛卯  上谓中书省臣曰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大乱未平民多转徙失其本业而军国之费所资不少皆出于民若使之不得尽力田亩则国家资用何所赖焉今春时和宜令有司劝民农事勿夺其时一岁之中观其收获多寡立为劝惩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此为治之先务立国之根本卿等其行之

○是月改宣城府为宣州府维扬府为扬州府  命按察司佥事周浈等定议按察事宜条其宪纲所当务者以进谕之曰风宪纪纲之司惟在得人则法清弊革人言神明能行威福鬼魅能为妖祸尔等若能兴利除害辅国裕民此即神明若阴私诡诈蠹国害民此即鬼魅也凡事当存大体有可言者勿缄默不言有不可言者勿沽名卖直苟察察以为明苛刻以为能下必有不堪之患非吾所望于风宪矣  命中书省录用诸司劾退官员省臣傅瓛等曰今天下更化庶事方殷诸司官吏非精勤明敏者不足以集事此辈皆以迂缓不称职为法司劾退岂宜复用  上曰人之才能各有长短故治效亦有迟速夫质朴者多迂缓狡猾者多便给便给者虽善办事或伤于急促不能无损于民迂缓者虽于是或有不逮而于民则无所损也

二月癸丑朔湖广行省参政张彬率指挥胡海洋等讨辰州周文贵师次大阳江遣兵攻破其垒杀贼甚众文贵党益阳紫良厓寨首刘七复率众来援彬复击败之文贵等不支乃乘暮风雨相率遁去

○丁卯容美洞宣抚使田光宝遣弟光受及宣慰同知彭建思等以元所授宣敕印章来上命以光宝为四川行省参政行容美洞等处军民宣抚司事仍为置安抚元帅以治之

○以彭世雄为保靖军民安抚使田升玉为镇南军民宣慰使田光俊为太平台宜靖安等处安抚使墨色什用为幸直荒溪等处宣抚使田思胜为守镇边境大屯等处军民元帅府元帅杨妙兴为守镇边境等处元帅府元帅其余副使万户千户等凡数百人皆以其初来归附故也

○处州青田县山贼夏清四与福建伪参政范昌大攻围庆元县时官军出戍浦城庆元城中兵少浙东按察佥事章溢闻之召其旧所部义兵令元帅郭兴叶德善等率以讨贼贼败遂溃去

○己巳  置两淮都转盐使司设运使同知判官经历知事照磨并置所属富安何垛丁溪草堰小海角斜拼茶安丰梁垛东台白驹刘庄伍祐新兴庙湾西亭右港余西余中金沙丰利马塘板浦掘港吕四临洪徐渎余东莞渎二十九场盐课司岁办盐三十五万二千五百九十引每引重四百斤官给工本米一石其法灶户自置灶房官给铁角或一二角或三四角搘甃成盘以青灰石灰泥饰贮卤煎烧纳官有余听其货卖

○庚午  以刘承直为国子博士李晔张济潘时英为助教完誓为学正郑贯杜环为学录张以诚为典膳

○癸酉  徐达遣使请以指挥孙兴祖守海安平章常遇春督水军以为高邮声援  上皆可之复敕达曰尔所请策皆善前报彼军事势轻重不一及俞平章请军甚急盖因其未尝独将料度未至是以如此安丰竹昌粮尽将遁此不足虑张士诚兵多有渡江者宜且收兵驻泰州彼若来攻海安则击之

○湖广潭州卫指挥同知严广率兵至茶陵江口击故陈友谅万户何寿一等寨平之复击破鸦渚等寨擒其寨首许吴二万户枭其首于茶陵江口

○乙亥  遣使谕徐达曰江阴送至张士诚降将秦德等二十人言士诚之志无日不在泰州高邮已六遣兵渡江其骁将单庄亦从徐义趋淮安矣高邮海安宜慎方略勿堕其计

○庚辰  上以张士诚将徐义自海道入淮援高邮又闻王保保欲南攻两淮复遣使谕徐达曰张士诚由高邮啸聚以有吴越高邮盖其巢穴也大军攻之彼必来救今闻徐义兵已入海来援王保保亦将兵南来吾料王保保马步必假道天长徐义舟师或由射阳湖或出瓠子角或出宝应以趋高邮二兵苟合不可不备通州有士诚从子火眼张乃疑兵必不敢出然军之胜败在主将言者王保保虽拥重兵然千里远来其势必弊徐义狠愎自用军无纪律以我节制之师当之可以必胜尔但秣马厉兵谨俟其至已而王保保知有备竟不至

○是月下令禁种糯其略曰余自创业江左十有二年德薄才菲惧弗胜任但以军国之费不免科徵于民而吾民效顺乐于输赋固为可喜然竭力畎亩所出有限而取之过重心甚悯焉故凡有益于民者必力行而又申告之曩以民间造酒醴糜费米麦故行禁酒之令今春米麦价稍平予以为颇有益于民然不塞其源而欲遏其流不可也其令农民今岁无得种糯以塞造酒之源欲使五谷丰积而价平吾民得所养以乐其生庶几养民之实也

○明玉珍卒玉珍随州农家子性刚直目有重瞳初徐寿辉兵起蕲水玉珍与里中父老谋避兵父老曰足下素刚直能集壮勇保全乡里众所望也玉珍于是招集乡人得千余屯于青山结栅自固众推玉珍为屯长及寿辉攻陷荆湖州郡遣人招玉珍曰早降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珍惧遂降寿辉俾为元帅遣守沔阳与元将哈林秃战于湖中为流矢中右目丁酉春寿辉将倪文俊陷峡州令玉珍率斗船五十艘掠粮川峡间时元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左丞哈林秃募兵重庆义兵元帅杨汉闻之率兵五千自西平寨至重庆屯兵江北单骑入谒完者都完者都欲图其兵置酒饮汉酒酣欲杀之汉觉脱身走归营将士皆怒遂放船下峡遇玉珍诉其故且言重庆城中兵寡弱哈林秃与完者都二人不相能若回船出其不意攻之取重庆如反掌耳玉珍犹豫未决万户戴寿曰此机不可失宜以船半载粮还沔阳半与汉兵攻重庆事济则济否则掠财物而归亦何损哉玉珍从之遂率兵至重庆是时重庆承平日久忽斗船大集人民骚动完者都率部下走果州哈林秃出战被执玉珍遂入城据之旁近降者日益众遣使送哈林秃于寿辉寿辉授玉珍陇蜀右丞戊戌春二月完者都复自果州率兵至嘉定屯于大佛寺谋复重庆玉珍遣其义弟明二领兵御之又密遣猛士夜眼陈劫乌牛山寨捣嘉定城皆破之惟大佛寨相持久不克玉珍亲率众攻之完者都军内溃玉珍遂擒完者都及参政赵某以归杀于重庆市复以礼葬之自是蜀中郡县相继下玉珍尽有川蜀之地己亥秋遣使贡于寿辉庚子夏陈友谅弑寿辉自立为帝玉珍曰吾与友谅同事徐氏今友谅弑主自立当整兵讨之遂令莫仁寿领兵守夔关不与相通立寿辉庙于城南春秋奉祀玉珍遂自称陇蜀王以刘桢为参谋桢泸州人元进士为大名路经历罢官归家玉珍攻重庆道经泸州部将刘泽民荐桢才可大任玉珍遂往见之与语当时事大喜延至舟中朝夕图议擢为参谋预决政事桢尝说玉珍曰今天下大乱中原无主西蜀形胜之地东有瞿塘北有剑门沃野千里所谓天府之国大王抚而有之除去盗贼养其伤残之民用贤治兵可以立业于此之时不称大号以系人心部下将士皆四方之人恐思其乡土各散而去大王谁与建国乎玉珍善之壬寅春三月己酉玉珍遂称帝国号大夏纪年天统立子昇为太子仿周制设六卿以戴寿为冢宰万胜为司马张文炳为司空向大亨莫仁寿为司寇吴友仁邹兴为司徒刘桢为宗伯置翰林院拜牟图南为承旨史天章为学士内设国子监外设提举司教授所府置剌史州曰太守县曰令尹设科举策试进士去释老教而专奉弥勒法万胜即玉珍义弟明二也复姓万氏是岁夏始定赋税十取其一秋廷试进士赐重璧等八人及第出身有差置雅乐供郊社之祭冬使司马万胜领兵攻刺踏坎侯普颜达失平章败走获其人马一万癸卯冬复遣司马万胜等率兵攻云南胜由界首司徒邹兴由建昌芝麻李由八番三道并进胜兵不满万人甲辰春三月胜兵至云南元梁王孛罗帖木儿及行省廉访司官弃城退保金马山胜入城据之夏四月胜引兵还重庆胜兵之入云南也邹兴芝麻李兵尚未至梁王孛罗帖木儿不意胜兵奄及故弃城遁及梁王之傅大都率兵出侦敌获胜部将姬安礼问胜兵几何曰八千于是大都会大理段平章兵击胜杀伤者过半胜以孤军深入约兵未至而战士多中伤难以久驻遂引兵还所过暴掠为民患玉珍不能制  上尝遗书谕之是岁秋七月玉珍复遣邹兴攻拔巴州尚仓置军守之乙巳春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以戴寿为左丞相万胜为右丞相向大亨张文炳为知枢密院邹兴为平章守成都吴友仁为平章守保宁莫仁寿为平章仍守夔关邓元亨为平章守通州窦英为参政守播州荆玉为宣慰守永宁商希孟为宣慰守黔南秋遣参政江俨入贡冬元威顺王侯普颜达失平章率兵由云南间行如陕西玉珍遣其丞相戴寿追袭之至秦州弗及而还时蜀星陨如雨丙午春二月玉珍有疾召其臣僚谕曰西蜀险塞汝等同心协力以辅嗣子可以自守不然后事非吾所知汝等勉之遂卒葬于江水之北自僭号至是五年寿三十六子昇嗣年始十岁改元开熙母彭氏同听政玉珍为人颇尚节俭好文学蜀人经李喜喜残暴之余赖以粗安然喜自用昧于远略而嗣子暗弱政出多门国事日去矣

三月癸未朔

○庚寅  上遣使徐达令自秦州进兵取高邮兴化及淮安且谕之曰闻寇兵在高邮者不满五千淮安兵仅六千兴化民自为守宜令常遇春还军海安坝巡略四境别遣将以兵三千守海安城通州盐场诸处亦宜慎守汝于扬州泰州二军分取二万直捣高邮令别将取淮安兴化敌见吾兵攻淮安深入重地必来乘我若不攻海安与常遇春求战必将攻掠镇江此须令遇春知之凡军马除攻高邮及取淮安兴化余悉以付遇春使得有以备之吾料其势如此尔等又当临机处置毋执一也

○丙申  命江淮行省平章韩政率指挥顾时叶珍等取濠州  命中书严选举之禁初令府县每岁举贤才及武勇谋略通晓天文之士其有兼通书律廉吏亦得荐举得贤者赏滥举及蔽贤者罚至是复命知府知县有滥举者俟来朝治其罪未当朝觐者岁终逮至京师治之

○徐达拔高邮先是达援宜兴令冯国胜统兵围高邮张士诚将余同佥诈遣人来降约推女墙为应国胜信之夜遣康泰率兵千人踰城而入皆为所杀  上闻之怒责国胜既而达自宜兴还益督兵攻之至是遂拔其城戮余同佥等俘其官将一千三十七人士卒一千一百七十五人马三百七十三匹民一千三百九十七户粮八千石  上命以所俘将士悉遣戍沔阳辰州仍给衣粮有妻子者赐夏布人五匹无者半之时俘至将士家属多失实  上既命分别发遣乃遣人谕徐达等曰昨令副使冯国胜往军前命尔等将城中老弱妇女悉发遣勿令失所比发到将校妇女多非夫妇及询其妇人之夫多已殁于高邮见至将校其妻亦有在我高邮将士之所尔既失于约束戒戢士卒又不分别一概发遣何也已遣冯副使即军中搜问凡将佐及总兵之从者有虏人妇女皆以军法治之

○戊戌  上与国子博士许存仁等论用人  上曰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臣尝观汉高之兴首资三杰光武之兴寇邓耿贾以为之佐历代以来莫不皆然天之生才以为世用甚不偶也孟子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古之帝王君圣臣贤可以当之汉唐以下君臣可以当之否起居注詹同对曰三代以下称唐宋其间名世之臣亦可以当之  上曰三代以上纯乎道德三代以下杂乎霸术其间虽有名世之臣要之如皋夔稷契伊尹太公者鲜矣吾方有事海内凭赖英贤辅翼成功天下纷纷未定于一者何也存仁对曰  主上圣智神武天生不世之资以平祸乱今群贤毕出佐隆大业稽之于历自宋太祖至今当五百年之数定天下于一斯其时矣

○甲辰  上语太史令刘基起居注王祎曰天下兵争民物创残今土地渐广战守有备治道未究甚切于心基对曰战守有备治道必当有所更革也  上曰丧乱之后法度纵弛当在更张使纪纲正而条目举其要在明礼义正人心厚风俗以为本也祎对曰昔汤正桀之乱而脩人纪武王正纣之乱而叙彝伦  主上之言诚吻合于前古也

○丁未  上遣使以书谕徐达曰近大军下高邮可乘胜取淮安兵不在众当择其精者而用之宜以步骑一万五千舟师一万水陆并进勿失机也其余军马悉令常遇春统领守泰州海安应援江上  上谕群臣曰尝闻昔者圣人不出户庭而天下治盖由政成而化洽也治天下能使政成而化洽故不令而民从不施而民悦吾甚慕之今师旅未休民未苏息政化何以能若是也起居注王祎对曰政化脩否系乎在上之人  主上此心拳拳何忧政化之不成也

猜你喜欢
  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陈寿
  卷三百六·列传第六十五·脱脱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赵尔巽
  卷十三·杨士奇
  ●海东逸史卷三·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十六·佚名
  大事记卷五·吕祖谦
  一四三四 军机大臣奏将发下《二程文集》错误处询问纪昀片·佚名
  九五 望越篇·周作人
  卷八十三·阿桂
  二·沈从文
  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伯端·唐圭璋

      伯端一名用成,字平叔,天台(今浙江省)人。相传于熙宁中适蜀,遇异人传授丹法。元丰中卒。道家称为紫阳真人。   西江月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   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

  • 卷七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七十九岛屿类五言古登江中孤屿       【宋】谢灵运江南倦歴览江北旷周旋懐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像昆山姿绵邈

  • 王隱晉書卷十一·汤球

      王敦沈充。   王敦字處仲。文選讓中書令表注。   中宗時為大將軍。同上。   謀逆。同上。   肅祖以為丞相不受。同上。   王敦枉害刁協。及敦病。白日見協乘軺車從吏騶詣敦。而仰頭瞋目。

  • 附录:再谈老舍之死·老舍

    舒乙这次,到台湾去,在老舍先生的有关问题上,发现台湾人对老舍之死普遍感兴趣,但所知甚少,基本上仍停留在我们十多年前的认识水平上,所争论的问题,也是我们早已解决了的。在台北《中央日报》副刊举行的两岸文学座谈会上,台湾作

  • 第三十二回 韩信登坛拜大将 汉王起兵定三秦·黄士衡

    话说汉王依萧何之言,拜韩信为大将。命礼官选定吉日,设立大坛。汉王先期斋戒三日,祭告宗庙。到了是日,汉王身穿大服,排齐銮驾,率领文武百官到得坛下。汉王下车步行上坛,登了宝座,百官分立两旁。坛下四围排列军队,人人严装贯甲,手

  • 卷之五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百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 匈奴列传第五十 【正义此卷或有本次平津侯後第五十二今第五

  • 赵逵传·脱脱

    赵逵字庄叔。他的祖先是秦国人,八世祖赵处荣时举家迁徙到四川,在资州定居。赵逵幼时领悟力强,读书一目十行,速度很快。他尤其喜欢搜集古书,研究历代王朝兴衰,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与当时的名人钜公一起谈论国家安危、存

  • ●皇朝通典卷之六十九·佚名

    兵二 ○兵二 八旗兵制下 △八旗兵制下 八旗步軍營 內府三旗 圓明園內府三旗 火器營 健銳營 三旗虎槍營 ·八旗步軍營 【 順治元年設】 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一人左右翼步軍翼尉每翼各一人 【 順治元年設步軍總尉

  • 卷一百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六宗庙考【十】奉先殿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世祖章皇帝命建奉先殿景运门之东北为奉先殿西门曰诚肃门正门曰奉先门前殿後殿均九间南向如太庙寝制

  • 卷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雍正元年正月上谕二十六道初二日谕户部恩赐老人原爲崇年尚齿而地方赏老人者每州县动支数千金司府牧令上下通同侵扣吏役复任意需索老人十不得一上负旷典罪不容逭今饬令督抚严查务令

  • 爱身品法句经第二十(十有三章)·佚名

    爱身品者,所以劝学终有益己灭罪兴福。自爱身者,慎护所守,悕望欲解。学正不寐,为身第一,常自勉学。利乃诲人,不惓则智,学先自正。然後正人,调身入慧,必迁为上。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调体正。何愿不至,本我所造,後我自受。为恶自更,如

  • 人生的自由问题·太虚

    ──十九年五月在北平讲──此问题含义甚广,关于政治、宗教、哲学各方面,但现在限于时间,不能作充分的研究,所以、略重在哲学。在十七世纪法兰西的理想家卢梭,高唱:“人类生而自由,在神权、君权下失去了自由的人,必须争回了这

  • 浮石禪師語錄卷二·通贤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蘇州府吳江報恩禪寺語錄元旦,上堂。「昨日舊年,今朝新歲。凍筍抽尖,寒香遠遞,秖因不變舊時顏,正合人間添一歲。處處兒騎竹馬,家家門換桃符,鄉村野老放酣歌,林下道人靜無語。所以,天不言,四時行;地不言,萬物生;聖人

  • 笔论·蔡邕

    一篇。书论。东汉蔡邕撰。此篇选自宋代陈思《书苑菁华》一书,主要论述书写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主张书写前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并对身法如何更好地表现字体要深加揣摩。其要有二:(1)主张作书之前要舒散,“任情恣性”,又

  • 道德指归论·严遵

    六卷。汉严遵撰。严遵 (原名庄遵),字君平,蜀人,成帝时,常卜筮于成都市,为人言说吉凶利害,日得百钱够自养,便闭门读《老子》。西汉扬雄,少年时曾从严遵学。严遵一生不愿做官,隐居著述十余万言,传说他卒年九十余岁。撰有《道德指

  • 古文龙虎经注疏·王道

    三卷。南宋王道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书上卷十三章,中卷六章、下卷十四章,计三十三章。书中尽驳外丹诸术,强调真铅真汞非五金八石、硝霜浆露等不同种类的物质之可炼,也非阴道一九、六欲七情、灰心兀坐、存想三一之能修;

  • 隋宫两朝演义·张恂子

    隋宫两朝演义,6册100回。民国十八(1929)年十月出版。张恂子著,王小逸评。又称《隋代宫闱史》、《话说隋朝三十七年》本书主要叙述自隋文帝杨坚夺取周室天下,经隋炀帝杨广,并及两位恭帝杨侑、杨侗,共三十余年间的隋朝历史。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