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二回 韩信登坛拜大将 汉王起兵定三秦

话说汉王依萧何之言,拜韩信为大将。命礼官选定吉日,设立大坛。汉王先期斋戒三日,祭告宗庙。到了是日,汉王身穿大服,排齐銮驾,率领文武百官到得坛下。汉王下车步行上坛,登了宝座,百官分立两旁。坛下四围排列军队,人人严装贯甲,手执兵器,列成阵势,旌旗招展,甲仗鲜明。一班将官,个个预备拜将,全身装束比往日加倍留意。又恐临时轮到自己身上,拜了大将不识仪节,当众出丑,便于数日之前,暗自学习礼数。所以到了今日行礼时节,愈觉得整齐严肃,十分精彩。但是彼此望来望去,也不知何人得了大将?

诸人正在想得出神,忽听得坛上传下令来:“宜召大将上坛行礼!”只见有一人,全身披挂,随着令官行上坛去。当时万众眼光,都盯在那人身上,觉得面目颇生,并非素常熟识之人,心中无不诧异!后来始闻说其人姓韩名信,全军将士人人大惊!曹参、樊哙等见自己无分,却被素不闻名之人占去,各自愤愤不平。只有夏侯婴一人心中明白。

韩信奉命上坛,行到坛心,朝北而立。早有太常奏乐,鸿胪赞礼。第一次,汉王亲捧大将印绶授与韩信,韩信跪下拜毕,起立接过印绶,佩在身上;第二次,汉王再将符节与之,韩信又跪下拜受;第三次,汉王亲授斧钺,韩信如前拜受。众将见韩信平空受此荣典,得此高位,大半羡慕、忌妒,心中不服。韩信行礼已毕,汉王命坐。韩信拜谢就坐,汉王开口问道:“萧丞相时常称说将军,将军有何良策教导寡人?”韩信答道:“臣本草茅下士,愚陋无知,辱承大王明问,敢不竭诚上闻?现今与大王争取天下者,岂非项王乎?”汉王道:“是!”韩信道:“大王自料勇猛仁强,比起项王,谁人较胜?”汉王默然寻思良久,始说道:“寡人不如项王。”韩信听说,再拜贺道:“臣意亦以为大王不如也。惟是臣曾事过项王,试说项王平日为人行事:项王每当愤怒之际,发声如雷,千人恐伏,然不能任用贤将,此不过匹夫之勇而已。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和平,遇人患病,往往涕泣,分与饮食。及至其人有功,应加封爵,印已刻好,项王将印放在手中播弄,弄得印角都已损坏,尚舍不得给与,此真可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然称为霸王,各国畏服,然不肯居住关中,建都彭城,已失地利。加以违背义帝原约,自行专擅,将义帝逐往僻地。尽封自己亲爱之人为王,给与好地,反将各国旧王迁居恶地,各国人心,大抵不平。而且平日行军,所过地方,无不残破,名虽为霸,已失人心。所以天下未即背叛者,全由威力劫制而已。由此观之,其势虽强,容易使弱。今大王行事,果能与之相反,任用武勇之士,更有何敌不破?将天下城邑分封功臣,更有何人不服?举义东征,率领思归之兵,更有何地不克?况三秦之王,皆系秦之降将,从前带领秦兵,已有数年,屡经战争,部下死亡不计其数。及至势穷力竭,又欺骗士卒,归降项王。项王行至新安,设计坑死秦卒二十余万,只有三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得免于祸,秦兵家族怨恨此三人,深入骨髓。而项王恃其威力,强立此三人为王,秦地人民并不归服。大王自入武关,一路行兵,秋毫无犯。除去秦时苛法,与人民约法三章,秦人皆欲得大王为秦地之王。且照怀王原约,大王应得关中之地,秦人已尽知之。今大王失势,迁入汉中,秦人无不叹惜者。大王若举兵东征,三秦地方,可传檄而定也!”

汉王听了韩信一篇语言,心中大喜,自恨得韩信太晚。遂依从其计,分派诸将,招练兵卒,定于八月出征。先期使人修理栈道,预备进兵。

当日项羽自称霸王,大封诸将为王,饬令罢兵各回本国。项王自己也就回到彭城,临行切嘱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防备汉兵。三人领命,各回本国,遣将领兵严守关隘。内中只有雍王章邯与汉最为接近,知得汉兵来攻,必由栈道前进,现在栈道已经烧绝,须要重新修理方可行走。遂遣人潜往褒中一带,探听消息。过了一时,探卒回报说是:“汉王果遣将带兵修理栈道,限期完工。但是栈道工程浩大,闻得所派兵卒甚少,期限甚短,日夜催迫作工,士卒多有怨言,照此情形,不知何时始能完竣。”章邯听了,心中不以为意。到了八月,忽报汉王兵至陈仓。章邯大惊!也不知汉兵从何处而来,连忙引兵前往迎敌。

原来,汉王探知汉中有一条僻路可达陈仓,一面遣人修理栈道,扬言将由此进兵,使章邯不加防备。汉王命萧何留守南郑,收取租税,供给军粮。自己率领诸将,取僻路由故道直达陈仓,正遇章邯兵到,两边交战一阵。果然不出韩信所料,秦兵人人怨恨章邯,仰慕汉王,无心恋战,章邯大败而走。汉兵追到好畤,章邯回兵抵敌,又复大败,率领败残兵卒,逃入废丘都城固守。

汉王遣曹参、周勃、樊哙围攻废丘。又遣郦商等引兵往取上郡、北地。遣薛欧、王吸引兵出武关,会同王陵之兵往沛迎接太公、吕后。汉王自同韩信领兵东进,一路势如破竹,直至河南。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皆望风降汉。郦商等亦取得陇西、北地、上郡,只有王陵之兵为楚兵所阻,不得前进。项王自由关中收拾美女、珍宝起程回国,因为韩王成并五军功,不令归韩,带至彭城,废之为侯,旋又将其杀死。项王回到彭城未久,各国已纷纷起兵。

原来齐相田荣,因自己不得封赏,又闻项王徙齐王市于胶东,立田都为齐王,不觉发怒。遂坚留齐王市,不肯遣往胶东,尽起齐兵,迎击田都。都兵败,投奔楚国而去。齐王市心畏项王,趁田荣不在,私自逃往胶东。田荣闻知怒甚,遣兵追杀齐王市于即墨,遂自立为齐王。时彭越仍在钜野,有兵万余人,并无所属。田荣以将军印授彭越,使在梁地举事。彭越受命,引兵击济北王田安,杀之,田荣遂尽据三齐之地。

赵将陈余,久与张耳有隙。今闻张耳为常山王,自己仅得三县之地,心中更怒!及田荣起兵,陈余乃遣使向田荣道:“项羽分地不公,诸将皆得善地,反将旧王迁居恶地。今赵王在代,愿大王借兵与臣,往攻常山,使赵王得复故国,当以赵国为齐之藩屏。”田荣许诺,遣兵往助陈余。陈余尽起三县之兵,合齐兵袭攻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陈余迎赵王歇归赵,赵王因立陈余为代王。

此时汉王亦已平定三秦,兵将出关。项王闻得各处起兵消息,心中大怒,封旧吴县令郑昌为韩王,领兵拒汉。又令萧公角领兵往攻彭越。项王心想:“各国虽反,均不足忧,独有汉王最为可虑!”正拟亲自领兵攻汉,忽报张良遣使送书前来。项王唤人,来人呈上书札,项王拆开一阅,中言:汉王欲得关中之地,希望能依怀王原约,便已心满意足,不复东进。惟有齐、赵,现正并力灭楚,急宜遣兵击之。并将齐、梁反书,附与项王观看。项王见书,拍案大骂:“齐、梁什么小丑,胆敢小看于我?我必须先灭齐国,将田荣碎尸万段,以泄此恨!”

项王即遣人召集九江王英布之兵,英布称病不到,遣将带兵数千前来,项王遂起兵伐齐而去。

却说张良自别汉王,一径回到韩国,见韩王成尚未回国,心中正在疑惑,忽有韩王从人逃回,哭诉韩王被害情事。张良咬牙切齿,痛恨项王。闻得汉王兵定关中,恐项王出兵抵敌,故特作书诱使伐齐,以助汉王成功,自己却由间道归汉。项王果然中了张良之计,往攻齐国,汉王遂得长驱直入。欲知楚汉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三 顾和 袁瑰(子乔 乔孙松 瑰弟猷 从祖准 准孙耽 耽子质 质子湛豹) 江逌(从弟灌 灌子绩 车胤 殷顗 王雅)·房玄龄
  ●滿洲實錄卷四·佚名
  后叙·顾炎武
  第一百二十六回 取岳州吴赵鏖兵 演会戏陆曹争艳·蔡东藩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七百二十四·佚名
  首卷四 德宗实录进实录表·佚名
  续后汉书音义卷一·萧常
  一四九五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二八八 军机处为发还盛京书事致盛京署理将军成策咨文·佚名
  第二章 古代史家与史籍·金毓黻
  韩企先传·脱脱
  卷一百十一·佚名
  卷三十五·佚名
  卷一百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焕·唐圭璋

      据词中“西湖”、“天路”云云,作者当为南宋人。查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九、明弘治刊八闽通志卷五十五,有李焕,字观复,福州长溪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迪功郎,平阳尉。又查光绪江西通志卷二十二:李焕,都昌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不

  • 复堂词话·谭献

    ○序右录三百四十余人,词一千四十七首。叙曰:“词为诗余,非徒诗之余,而乐府之余也。律吕废坠,则声音衰息。声音衰息,则风俗迁改。乐经亡而六艺不完,乐府之官废,而四始六义之遗,荡焉泯焉。夫音有抗队,故句有长短。声有抑扬,

  • 卷二百二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二十四薪炭类【附灰】五言古咏灰          【隋】岑德润图规晕不缺气改律还虚欲燃愁狱吏弃道畏?书未得逄强阵轻举欲焉如七言古答友人赠炭       【唐】孟 郊

  • 卷四百二十七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五月辛巳盡是月癸巳   五月辛巳,詔蔡確責授左中散大夫、守光祿卿、分司南京   中書舍人彭汝礪奏曰:「確言非所宜,眾所共惡,聖恩深厚,尚俾分務,乃知天地高厚,無大不容,日月高明,雖細必察。然告訐之言至,有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八年秋七月按是月戊午朔己未诏筑皇城东南之外城命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杨存中莅其事增展出故城十有三丈计用三十余万工凡民居所占以隙地偿之每楹赐钱十千为改筑之费庚申初定江西诸州部载上供米纲

  • 卷六十七·杨士奇

    五月甲寅朔敕甘肃总兵官西宁侯宋晟曰近闻回回多买中国人妻妾子女出境律买卖者皆处死宜严加禁约之世因循也○乙卯升东胜右卫指挥使陈景先为大宁都指挥佥事 丙辰遣使赐谷王橞纱布各八十疋 命户部徒山山西之平阳驲潞山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胡先生瑗墓表欧阳修先生讳瑗字翼之姓胡氏其上世为陵州人后为泰州如皐人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逹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乆而尊师道废乆矣自景佑明道以来学者有师惟先生暨泰山孙明

  •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五 在封锁中·溥仪

    在淡路丸上,郑孝胥讲了一整天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十三日早晨,我们到达了辽宁省营口市的“满铁”码头。 为什么去沈一陽一要从营口登陆,这个问题我根本不曾考虑过,我想到的只是东北民众将如何在营口码头上来接我。在我的

  • 谢安传·房玄龄

    谢安,字安石,为谢尚的堂弟。父谢裒,官至太常卿。谢安四岁时,谯郡桓彝见之惊叹说:“此儿风神秀丽清朗,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差。”到童年,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善于行书。少年时拜访王氵蒙,与王氵蒙清谈多时,离去后,王氵蒙之子王

  • 沈昙庆传·沈约

    沈昙庆,吴兴武康人,是侍中沈怀文的堂兄。父亲沈发,官至员外散骑侍郎,早死,吴兴太守王韶之为他撰写祭文。沈昙庆最初被征用为主簿、本州从事、西曹主簿、长沙王刘义欣后军镇军主簿。遇到母亲去世,他悲痛万分,被人们所称述。县

  • 昌义之传·姚思廉

    昌义之,历陽乌江人。年幼时有军事方面的才干。齐朝时跟随曹虎征战,多次立下战功。曹虎任雍州刺史时,任用昌义之出补防..,出任冯翊戍主。到曹虎卸任返回,昌义之留下侍奉高祖。当时天下新乱,高祖也优待他。义师举事,高祖诏令义

  • 附录四 佚文·王符

    仁义不能月升,财帛而欲日增,余所恶也。意林三(王仁俊经籍佚文疑此潜夫论佚文)

  • 卷七十九 尚书二·黎靖德

      ◎禹贡   禹贡一书所记地理治水曲折,多不甚可晓。窃意当时治水事毕,却总作此一书,故自冀州王都始。如今人方量毕,总作一门单耳。禹自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浍距川"。一篇禹贡不过此数语,极好细看。今人说禹治水,始于

  • 十功德品第三·佚名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是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真实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于此众中。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天龙鬼神国王臣民诸有众生。闻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无不获得陀罗尼

  • 卷第十四·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四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五世(临济十一世杨岐四世) 东京天宁佛果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卷上) 潭州大沩佛性法泰禅师 汉州人。族季氏。冠为大僧。习南山教。久而游方。机契五祖

  • 名士风流·波伏娃

    法国作家西蒙·波伏娃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4年。小说主要讲述了法国知识分子在二战后为法国的前途进行求索的故事。1944年的圣诞节之夜,功成名就的作家亨利在家里举行聚会,庆祝战争的胜利,讨论国家的前途。他们是

  • 明世宗实录·佚名

    五百六十六卷。起正德十六年四月,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始修于隆庆元年(1567)四月,徐阶任总裁。神宗即位,改命张居正等续修。万历五年(1577年)八月修成。

  • 雪堂拾遗录·雪堂道行

    一卷。全称《雪堂行和尚拾遗录》,又作《禅门拾遗录》、《雪堂行拾遗录》、《雪堂道行禅师拾遗录》。宋代雪堂道行编。辑录黄龙悟新、翠岩圆玑、黄龙恭、文殊宣能、白杨法顺、张无尽、黄山谷等禅林缁素三十余人的机缘